- 相關推薦
簡析陸春濤:水墨藝術的當代性
歲末年初,上海書畫院副院長、著名畫家陸春濤一如既往地忙碌著:為今年4月即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個展創(chuàng)作新作;為家鄉(xiāng)崇明的建設發(fā)展撰寫提案;此外,他還有一本名為《美術天地》的非營利性刊物,已經(jīng)做了十幾年,許多繪畫名家、青年才俊都曾在這方“天地”里一展才華……熱情豪爽的陸春濤有畫不完的畫、聊不完的藝術,還有見不完的朋友。每每見到他忙碌的身影,都令人驚嘆,已是“知天命”的年歲,陸春濤仍有著如此旺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豐富的創(chuàng)作。
不久前,“陸春濤新作品鑒會”在北京、上海兩地成功舉辦,幾十幅“荷塘”新作,或駁雜重彩,或水墨淋漓,在跨越傳統(tǒng)與當代的現(xiàn)場氛圍與表演中生發(fā)出無窮的生命力與美感。“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逼疯b會將傳統(tǒng)文人情懷和當代審美認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人記憶猶新。而就在品鑒會舉辦之前,陸春濤剛隨著中國藝術家代表團赴南極進行考察、寫生創(chuàng)作歸來……一路走來,東西南北,海內(nèi)海外,陸春濤其人其藝,隨著踏足地域的不斷擴展,也收獲到越來越多的贊譽。
“我筆下的作品就是我心中的夢想。”陸春濤如是說,“我愿意把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真誠一直進行下去!边@些平實的話語讓人為之動容。作為當代水墨畫壇中的一個典型個案,陸春濤的創(chuàng)作有著鮮明、獨特的風格,從“瓶花”到“荷塘”早已深入人心,瀟灑的筆墨、大膽的暈染,層層疊加的繁復,畫面充滿了意境且耐人尋味。但他對于水墨藝術的探索從未止步,透過他的創(chuàng)作,觀者可以窺視到東方美學精神和西方視覺審美的交融與結合。
當代審美
《新民周刊》:看您的微信,發(fā)現(xiàn)您前不久去了一次南極。以一名中國水墨畫藝術家的身份,登上南極的土地寫生考察,恐怕在同行之中也不多吧!
陸春濤:作為此次活動的參與者,我先談談參加的理由:首先,對我而言,南極是神秘的,正是這份神秘感激起了我的好奇,想走近它,一探究竟。其次,這次活動提出了“低碳環(huán)!钡睦砟,我覺得很好。尤其是當你走進那樣一個至純之地時,心中被激起的不單是激動、喜悅,更有想守住這份美好的“環(huán)保意識”。第三,此次南極行并非單純作用上的旅游,是環(huán)保加藝術之旅,我們幾位藝術家現(xiàn)場寫生、創(chuàng)作,以筆墨去描繪南極的神秘、純美,以畫面記錄內(nèi)心的激動、喜悅,突出環(huán)保的理念,這對我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很有作用的。
《新民周刊》:在您看來,南極之行最令您感到震撼的是什么?
陸春濤:應該是看到第一座冰山的時候吧。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天天看慣了鋼筋水泥這些人為景觀。當巨大的冰山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就感覺心靈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那是源于久違了的大自然的壯麗和奇美。南極太美了,那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我想盡可能地多畫,留下更多的回憶。我擔心自己無法詮釋南極的美,但我一定會努力畫出心中最美的南極。
《新民周刊》:就在南極之行回來后,您又先后在北京、上海舉辦了自己的新作品鑒會,大獲成功,讓人印象深刻。能否就這兩次品鑒會舉辦的初衷、策劃等方面與我們分享一下?
陸春濤:其實,這次品鑒會的現(xiàn)場氛圍正是呼應了我的水墨藝術精神。一直以來,我所探索的水墨藝術就是以當代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詩情畫意的意境,表達出東方美學精神。所以這次品鑒會無論是場地的選擇、布置,還是現(xiàn)場表演,都是圍繞這個感覺來策劃的,讓大家在可看、可聽、可感的情境中體會意境美,呈現(xiàn)出一個跨越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當代的藝術場。
《新民周刊》:作為一名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當代水墨藝術家,您如何評價與定位自己的繪畫藝術作品?
陸春濤:我在保留傳統(tǒng)繪畫寫意精神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繪畫方式,注重當代性的視覺審美,并在這些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從早期的“瓶花”系列到現(xiàn)在的“荷塘”系列,其實這種轉(zhuǎn)變是通過慢慢摸索、研究逐漸形成的。但我認為這并不是終止,如今的“成熟”或許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也只是階段性的探索。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第一,作品中空間性的處理;第二,面對全球化的藝術目前狀況,如何建立水墨藝術和當代視覺審美的對接點,如何借鑒西方,做到“西為中用”。簡單說就是保留本身創(chuàng)作語言的特性外,還需尋求一種突破。
題詞/陳佩秋
東方美學
《新民周刊》:說起陸春濤的大名最早為畫壇內(nèi)外所知,大概是源于2003年左右您創(chuàng)作的一批“瓶花”系列,以及這組作品所產(chǎn)生的巨大社會影響。
陸春濤:其實,最初我與畫畫結緣,完全是出于個人喜好,家里也沒有人從事美術這一行,但我就是喜歡。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連環(huán)畫和屋檐、灶頭上的風俗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一邊看,一邊自己也依著葫蘆畫瓢地涂鴉。慢慢長大了,這種喜愛就更強烈了,先后也跟過幾位老師學習,是越畫越愿畫,越離不開畫。
至于走上當代水墨藝術的道路,對我而言,是個自然而然的選擇。以前讀書的時候,我?guī)煆幕B名家錢行健老師,可以說是出師于傳統(tǒng)水墨。那時我也特別用功,瘋狂地畫畫,年輕嘛,好勝心強,凡事總想做到最好。而這樣心態(tài)下的一個好處就是練就了扎實的傳統(tǒng)功底,其實在那時我對水墨藝術的理解還只限于對傳統(tǒng)的模仿和再現(xiàn)。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的開闊,我開始不安于目前狀況,總覺得只講傳統(tǒng)筆墨,用句比較時髦的話就是“不給力”,所以偶爾我也開始嘗試著進行一些創(chuàng)作上的小“革命”,偶爾打破中西繪畫的界限,打破水墨、色彩等形式材料的分工。直到2003年非典期間,我閉關畫畫,開始把這種嘗試性的探索轉(zhuǎn)變?yōu)橄到y(tǒng)性的創(chuàng)作,于是有了“瓶花”系列。而且我越發(fā)覺得在這種中西融合的繪畫表達中找到了“自由感”,我想也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了所謂當代水墨藝術之路吧。
【簡析陸春濤:水墨藝術的當代性】相關文章:
簡析小學語文中的故事教學08-24
簡析中職教育電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措施08-20
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和實效性08-18
淺析社交禮儀對當代大學生的重要性10-15
石濤畫語錄08-23
高校書法教學的藝術性研究08-21
水墨教學反思12-31
秘書工作中的藝術性04-07
水墨江南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