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最新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譯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后感(合集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nèi)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后感2
“學而”句提出了“學”的本質(zhì),“學”之道;緊接著就是知己之樂;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樹立起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順父母,愛敬兄長”。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備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無“仁”可言。當然,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在面對父母時,無論再怎么“巧言令色”也不為過。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反省,實時檢視自己的行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概括起來,反省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答應別人的事,是否有盡心竭力去完成;與朋友往來,是否有做到誠實守信;恩師所傳之學問,是否有學以致用?
個人修身、齊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來治理國家了。治理千乘之國,有五點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節(jié)儉而不奢靡;愛民而不輕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當在農(nóng)閑之時,以不誤稼穡。
而后生晚輩求學者,與君子“為仁人”、“行仁道”一樣的`道理,當先樹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為“德”�!暗隆卑ā叭搿焙汀俺觥眱刹糠帧Wx后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俺觥保ㄐ袨樽鍪掠姓路�,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愛眾人”,并且親近“仁人”,習“仁”之道。當根本豎立起來之后,還尚且有余力的話,那就可以去學習詩書文章了。
后生晚輩所求之學,未必一定就得是詩書文章。倘若他能夠誠心誠意做到:見到賢人,能夠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夠竭盡全力;為保家衛(wèi)國,甘愿獻出生命;對待朋友,能夠做到言而有信;那么,即便不曾學習圣賢之書,那他也必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論語》讀后感3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論語》讀后感4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
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墩撜Z》這本書流傳至今,歷經(jīng)了20xx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驚,心想: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書,想必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吧,要不然它也不會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開書,開始細細的品味了。我看見論語上有這么一句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馑际强鬃诱f:“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是啊,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短處,反之,每個人也都有長處。所以,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并且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進一步。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們班里有幾個人寫的字蠻漂亮的,我十分羨慕,就有時候會去練練字,但是沒過兩個月就漸漸淡忘了,后來索性就不練了。
直到六年級下冊時,我才又下定決心練字了,因為雖然不算特別難看,可是有時候考試時會因為寫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開始把字形矯正過來,可是寫那些字的時候特別費力,常常寫了一會兒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當這時候,就會想起別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勵自己,漸漸地,漸漸地,我寫的時候就越來越順手了。
《論語》讀后感5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jīng)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于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淀,但是對于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guān)于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于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學知識那么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干點實事兒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欲望,懶惰�?鬃痈嬖V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恒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jīng)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xiàn)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nèi)绾蔚陌侔沲遘k,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jīng)作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xiàn)在人們的舉止行為中。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的轉(zhuǎn)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shù)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啟示太多太多,關(guān)于交友,關(guān)于養(yǎng)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guān)注國學。對一些著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論語》讀后感6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有人說他“知其不可而為之”,可他的弟子卻說“仲尼不可毀”�?鬃幽且宦曈忠宦暤淖釉唬y道沒有時時刻刻的點醒著我們嗎?每讀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花言巧語、儀容偽善,幾乎就不具備仁了。我想仁德難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備的品德嗎?花言巧語和儀容偽善都是為了取悅他人而做的行為,所以幾乎沒有仁德可言。就像一些男生為了奪得女生的青睞而用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去騙取他人的感情,這應該是喪失了他們自身的仁德。更勝者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去獲得高收入,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可能他們只是動了動手指,說了幾句好聽的話就得到了別人的信任,這就是所謂的網(wǎng)絡(luò)詐騙。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單純的`就是詐騙人為了謀取收入做的一些非法手段,要嚴懲。而受害人呢,就是防范意識太差才導致上當。
可是誰也沒有想過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嗎……仁德什么時候被人們都都丟到了地上一遍又一遍的無情踐踏,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把他撿起來。而孔子將他寫下來一遍又一邊的警醒著人們不要丟失這些曾經(jīng)人們所重視的高尚品德,我問要將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下去,將被人們?nèi)釉诘厣蠠o情踐踏的東西撿起來!
《論語》讀后感7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墩撜Z》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篮徒K身學習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彼自捳f:磨刀不誤砍柴工。事先做好了應有的準備工作,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級的事。雖然我學的時間不長,但我堅持每天彈奏練習,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從不放棄。考級前的一個月,我把樂理知識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復習,該背的背,該記的記,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考場上我輕松應對,最終以優(yōu)秀的成績順利通過了考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约翰幌矚g的事或物,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六一舞團組織表演活動,導師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套表演服,我發(fā)現(xiàn)我的衣服上面有個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響美觀,我就想,何不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換一件好的過來?但轉(zhuǎn)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歡穿的,別人也不喜歡穿��!我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就是將心比心。于是,我決定把這件衣服留下來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這應該是我們終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則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往往會表現(xiàn)出嫉妒或厭惡,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嘲笑或輕視,這都是不好的.處世觀念。我們要朝好的行為看齊,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倘若看到別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為戒,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讓自己更趨于完美。
《論語》字字珠璣,句句在理。朋友們,讓我們都來讀一讀《論語》吧!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后感8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載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本書。就是孔子的弟子把聽孔子講話和孔子與時人、弟子談話時作的筆記,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的。這本書包含了人文、生活、道德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我覺得“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讀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以后,按一定時間溫習它,不是很快嗎?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蔽颐靼琢藢W習就像追趕什么,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復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yè)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yǎng)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里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jīng)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
《論語》讀后感9
當你灰心喪氣時,名著為你排憂解難;當你高興快樂時,名著與你一起歡笑;當你無所事事時,名著給你笑聲連連。四書之一《論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主要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讀這本書,讓我們在一句句話、一幅幅畫、一個個人物中悟出許許多多的人生哲。
為人處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笨鬃又鲝垺叭省�,而這句話正好體現(xiàn)出“仁”。“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都能體現(xiàn)出。我的感受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并且做到“仁”,那么我們就會博得別人的好感和青睞。
道德品質(zhì)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馀不足觀也已。”孔子認為,作為一個人,不能驕傲自大而且吝嗇小氣,要寬容大氣而且謙虛一些,這樣就算得上是一個接近于完美的.人了。我的感受是: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聽不見別人的意見,這樣的人也不會得到重用。
學而不厭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十分重視“博學”,全篇共四十三章言及學,共出現(xiàn)六十五個“學”字。由此可見孔子十分重視學習,并且教導學生也要勤思敏學。我的感受是:當我們學習時,一定要學透徹,學明白,不懂就問,不要不懂裝懂�!墩撜Z》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闭f得就是這個道理。
朋友們,快快再次拿起這本書讀一讀吧!你會發(fā)現(xiàn),《論語》其實充滿了奧秘與神奇。朋友們,讓我們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攜手共同創(chuàng)造明天的輝煌吧!
《論語》讀后感10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論語》,它闡明的道理,使我受益頗深。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成,共二十篇,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書中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無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多次,替別人辦事盡心盡力了嗎?同朋友交往真心對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用心溫習了嗎?
由此,我想:自己是否做到一日三省了呢?我在家里做家務(wù)活是否盡心盡力了呢?對待自己的`好朋友是否真心了呢?對待自己的學習是否認真負責了呢?想到這里,我深感慚愧:自己做家務(wù)活的時候不夠用心,房間也打掃得不夠干凈;對待朋友不夠真心,有時不能設(shè)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對待學習也不夠認真,粗心的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
我當以《論語》中:“吾日三省無身”為自己改進的方向,爭取做到“一日三省”,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和缺點,讓自己擁有更加完美的人生,更讓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子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真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辨,曾皙的瀟灑脫俗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缺點等具體情況,給與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一個長著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融合了古人智慧的《論語》是不可多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藏。
《論語》讀后感11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后那個,正在成長�!墩撜Z》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于那復雜的人性、交際,于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為了一種不流于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欲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于隨波逐流。因為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盡管現(xiàn)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爸钦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鬃訉Υ磺胁蝗什涣x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于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教化無數(shù)人的先圣的原因。
《論語》讀后感12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開創(chuàng)人�!墩撜Z》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言論,論述了做人、治學、為政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經(jīng)典。宋朝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今天我們學習《論語》這部著作,對我們成人、成才有著很好的教益和幫助。
在做人方面,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說,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出門在外要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對人要有愛心,要親近有道德的人,向有道德的人學習,這樣,我們才會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愛心、守信用的人。
在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我們的學習態(tài)度要端正,要謙虛謹慎、勤學好問。“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說,我們在學習上要講究方法,對學過的知識要經(jīng)常溫習、思考,這樣,我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不斷提高。
《論語》這部著作內(nèi)容豐富,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著作,我們經(jīng)常閱讀,受圣賢智慧的啟迪,將會終身受益。大家都來讀一讀《論語》吧!
《論語》讀后感13
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今人半部《論語》修自身。盡管論語只是一些簡單的對話,但包含了大量為人處世的大原則、大道理《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是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在一問一答中,向人們傳達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
縱然歷經(jīng)千年,孔子及其弟子向世人傳達的智慧依然能從《論語》中讀到�!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以前上學時為了考試而背誦論語十則,卻并不是真正理解論語中的'意思�,F(xiàn)在再讀論語,發(fā)現(xiàn)“古人誠不我欺”,《論語》中的言論同樣適用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畢竟“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時間不待人,人生世事變化無常,一定要珍惜當下�!凹核挥鹗┯谌恕弊约憾疾幌M蝗舜税銓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是快樂的事情,志同道合的朋友遠道而來也是快樂的事情,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會怨恨惱怒,豁達又快樂。教我們要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鬃訉Φ茏右虿氖┙蹋粋€問題,針對不同的人,答疑也會有所不同。同一句話,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年齡,體會到的內(nèi)容也不盡相同。
《論語》讀后感14
學習知識以后,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來加強原有知識的見解和鞏固,另一方面學習,提高普及西方文化,對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水平有所有提高及改善,以下則是本人學習較深刻的內(nèi)容和了解。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碑敊�(quán)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會執(zhí)行;當權(quán)者行為不正,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會服從。總結(jié)來說,就是要以身作則,在官場和職場中,只有領(lǐng)導帶頭清廉做官,下屬和人民才會從心底服從;在教育教學中,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在去除家長的影響,學生能接觸的模仿對象也就只有老師而已,若不謹記,做出了壞的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在社會中,有的人其身不正,常常抱著僥幸的心理,來避免災禍,按照事物的發(fā)展的邏輯推理,”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一時的僥幸并不是永遠,只有堂堂正正才能走得久遠。
俗話常說不成功便成仁,仁,在孔子這也有番學問�!叭剩@個主要是被用來對有善良品德人美的贊美詞。孔子說,在家要恭敬有禮,辦事要嚴肅謹慎,帶人忠厚誠實,則顯現(xiàn)仁德的本色。
孔子的道理自然是也有不可取的,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撇去不好的,帶著對事物正確的方向走下去才會有好的結(jié)果,吸取他人的優(yōu)點,切記他人的缺點,通過這次的學習收獲頗多,也希望自己能更好的運用到生活及教育教學中去。
《論語》讀后感15
我喜歡經(jīng)常翻閱家里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笨鬃釉诤舆�,必須是先抬頭看天,看到斗轉(zhuǎn)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里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jīng)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zhuǎn)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像水一樣快。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wù)撌虑榈臅r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天就變成了昨日。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后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厭惡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從我們出世以來就天天與時間賽跑啊!所以我們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語錄11-13
論語的句子02-05
論語的作文02-27
《論語》讀后感01-05
《論語》讀后感 12-22
論語的讀后感12-16
論語的讀后感10-12
《論語》讀后感05-15
論語讀后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