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主題
燦爛的金秋盛載著沉甸甸的收獲,嶄新的學年,孕育著希望與憧憬,在這個美好的時刻,作為小學的一名教師,參加今天的交流會,心情非常的沖動。在青蔥歲月里來到華師隨州附校工作,與在座的優(yōu)秀教師們一起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并肩前行,讓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兩年多以來,無論是校領導的關心還是同事間的幫扶,都讓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收獲感動和榮耀。在此,向你們道一聲謝謝。
接下來我將從四個方面簡單分享下自己的體會和認識,請領導、老師們批評指正。
一、做一個有夢的教師
心存希望,幸福就會降臨你;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你。一個有事業(yè)追求的老師,只要不停地做,不輕易放棄,夢想就能成真。遙想五六年前作為教學新手的我?guī)缀跏窃诨煦缰星笊�,就算頭腦清晰也不可能一走進教室就能掌握教學目標。好在有幸來到華師這大平臺下工作學習,參加華師組織的年度學習交流會,聆聽華師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課堂。幾年來的探索終于定位了內心深處的目標:我不要做菜鳥,我要做經(jīng)驗型、學者型教師。
二、做一個堅持不懈的教師
要實現(xiàn)從菜鳥向經(jīng)驗型、學者型教師的轉變,只有兩個途徑:努力和毅力。拿破侖曾說:努力只有少數(shù)人所有,但堅韌不拔的毅力那么大多數(shù)人均可實行。作為老師的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有要出教學成果和教學成績的壓力,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有不配合的阻力,在與家長溝通中有不理解甚至被投訴的壓力,在學校工作中有被不公正對待的行政壓力.......我們除了抱怨連連之外,更需本著內心深處的目標用堅韌不拔的毅力開展工作。教育事業(yè)的生態(tài)化、多元化特征。要求我們學會用生態(tài)的多元的觀點來看孩子,這時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于此同時還應增加評價的尺子,就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了成功,從而使他們做一個好學生的愿望得到滿足;這些心理因素對他們取得新的成績又起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也使家校聯(lián)系工作更好地開展,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三、做一個生活和工作兩不誤的教師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雷夫艾斯奎斯說:成功又有智慧的老師,懂得在生活和教學中找到平衡點。精力充分的老師總比榮耀陣亡的老師有價值!教育也是如此。老師之教,學生之學,本應當如孔子、蘇格拉底一樣,相互間一起快樂地探索求6 / 10
知,而不是一種身心交瘁的苦役。既然如此,就要給老師和學生以最大化的自由,讓他們享受教育與生活的快樂。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學會有效管理時間,在工作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用精力最好的時間做最重要、最難辦的事情,克服辦事拖延、做事拖拉的習慣,上班時間一心不可二用,學校的事情盡量在學校完成。周末留下來慰勞自己,大膽地去追求生活、家庭、朋友間的快樂和幸福,只有快樂和幸福的教師,才有可能教出快樂和幸福的學生。
四、做一個學以致用的教師
戰(zhàn)國末期的思想家荀子說: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大意是:懂得許多道理卻不付諸實踐,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將遇到困厄。強調知行統(tǒng)一,學以致用的觀點。對教師而言,教育教學是其實踐性智慧生成的重要沃土。經(jīng)驗型和學者型教師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個體優(yōu)秀教學經(jīng)驗進行提煉、概括和總結,即在實踐智慧的提升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教學主張。當今社會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作為教師不僅學了以后要做,還必須根據(jù)實際需要來學,也就是說,在教育教學中教法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無論是汲取華師每年的根底教學年會上的最新教育理論,還是受教華師送課活動中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法,或是我們身邊資深教師的管理經(jīng)驗分享,這些理論、方法都需要我們在個體的教育過程中進行提煉、概括從而轉化成符合自己學情的教學主張。誠如蘇格拉底所說:未經(jīng)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那么我覺得:空有理論而不付諸于教學中進行歷練的教學是要不得的。
以上四點這這幾年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能在青蔥歲月里來到華師工作,于在座的各位一起同行,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回憶自己的成長,離不開領導同事的關心與幫助,我會永遠記得一句話:生活中充滿了問號,生活永遠是個逗號,生活要永遠追求感慨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辜負學校的培養(yǎng)與期望,以人民教師應有的模范品德良好的行為去教育和影響學生,為華師隨州附校燦爛輝煌的明天做出自己的奉獻。
【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主題】相關文章:
【精】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主題11-06
家長教育經(jīng)驗交流主題03-17
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06-12
【精選】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10-21
(精選)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10-21
班主任的經(jīng)驗交流06-06
【精選】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