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主任經驗交流:用愛心育人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班主任育人經驗交流
班主任育人經驗交流1
25年前,教師節(jié)剛剛設立時,他們中最大的才5歲;今天,他們中已有一些人走上三尺講臺,成為年輕的“靈魂工程師”。他們被稱為“80后”教師。
我一名“80后”班主任,會唱會跳,能剛能柔;我的學生,一群標準的00后,愛打愛鬧,亦正亦邪;我將在本文中結合兩年來的帶班經驗,從了解現狀、找出成因、分析思路、生成對策四方面,談幾點淺見:
一、了解現狀
“00后”學生思想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四方面:
1、幸福感偏弱,表現在缺少快樂,沒有熱情;
2、紀律性較差,表現在惟我獨尊,為所欲為;
3、自信心不足,表現在羞于表達;
4、自我封閉;親情觀淡薄,表現在只知索取,不知體諒。
二、找出成因
在造成這種現狀的諸多原因中,父母是影響學生品格形成,性情生成的最重要因素。孩子不良品格,消極狀態(tài)形成受父母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父母將不良習性直接傳輸或潛移默化給學生;二是父母忙于生計,或者父母離異,從而忽視或無力對孩子進行教育管理,導致問題出現。
三、分析思路
當班主任初期,我曾遭遇到這樣一個瓶頸:每當遇上學生犯事,便不由分說地向家長告狀。家長的反應呢,要么應付式地說知道了,等回來再好好教育孩子;要么在噼里啪啦數落孩子一陣,然后以一種義憤填膺的悲壯結束談話。前一種情況,犯錯的學生依舊我行我素,估計是家長忘說了或者力度根本不夠;后一種情況,調皮的學生回到家可能就難逃指責之苦甚至皮肉之苦了。雖有暫時的壓制,但導致師生關系變得疏遠。總之收效甚微。后來我細細琢磨了一下:每個家庭結構狀況不一樣,每位父母文化程度不相同,每個學生性格特征也各異。做班主任的遇事就告之學生父母,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用說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四、生成對策
于是我從了解學生父母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結構狀況入手,找出學生性格中受家庭影響的因素,然后對癥下藥。秉承這一原則,我就學生思想狀態(tài)上存在的四個問題,找到了三條對策:
1、巧借家長人格魅力——發(fā)揮榜樣力量,激發(fā)生活熱情,增強學生幸福感;
身為“80后”的年輕班主任,由于人生閱歷的局限,我既沒有多少輝煌成績,也沒有多少成功實例展現給學生。因此,我決定借助家長這個群體中成功的典范,真正從人格魅力上感染學生。
xx同學,父母皆為生意人,家境頗為殷實。吃得很好,穿得不賴,長得不錯,可整天給人一種郁郁寡歡的感覺,不愛表現也不愿表達,經常掛嘴邊的就是一句“沒意思”。在和他父親的幾次交流后我發(fā)現,他的父親呈現的完全又是另一種氣質:熱情,樂觀,瀟灑,侃侃而談。不過,他也說出了他的困惑,這幾年忙于生意,常年不在家,疏忽了孩子的管教。于是我萌生了在一個想法,組織一次主題班會,讓父親寫一封《給兒子的信》來感染一下包括xx在內的這群00后。讀完這封信后xx看到父親的真情流露,驕傲和感動之余,也多了些思考。第二天,他便更新了他的QQ簽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像老爸看齊!我還跟他半開玩笑地說“果然虎父無犬子”,之后xx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2、巧借家長威懾力——建立師生信任,維護正常秩序,提高學生紀律性;
“80后”班主任還有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就是威信的樹立。年輕班主任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但又不能落入“把學生的問題扔回給家長”的俗套。
老子說“有無相生,虛實相應,恒也”。家長威懾力其實是一種虛力,什么是虛力?例如一個幼兒在不斷地啼哭,媽媽喊一聲:“再哭狼就來了。”小孩立刻就不哭了,這利用的就是虛力。當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說要告訴他家長時,他怕不怕呢?他當然怕,他甚至會反復哀求不要告訴家長。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我常常借助家長的威懾力提醒學生不要違反紀律,或是不要重復違反紀律。
但同時,我也格外注意讓學生保持對這種威懾力的敏感度,要在他們頭上始終高懸著一把劍,時時警告他不得犯錯,但這把劍又不能輕易砍下來,一旦砍下來,這把劍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了。如果班主任總是喊家長來,久而久之,對學生也就沒有任何威懾可言了。正如孫子兵法說,國家的軍隊要“能而不用”,要保持強大的武力,目的是對敵國起到威懾作用,卻不可輕易用兵,一旦用兵,雙方皆有損耗。
我班xx同學,來自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和父親相依為命。在他眼里,父親是慈父,是這個世界上最關心和疼愛他的人;也是嚴父,父親說一,他不敢說二。上學期他連續(xù)幾天不認真完成作業(yè),我找他談話時他第一件事就是請求我不要告訴他父親,我開始沒同意說學校有規(guī)矩,他頓時急得哭了。我考慮到這種情況暫時緩了緩,鑒于他平時表現良好,再加上他認錯態(tài)度真誠,我答應他暫時不告之家里。但和他約定兩點:
一、決無再犯,否則通知家長到校;
二、專心學習,考進到班上前十。
以后的日子里,我經常有意無意地提醒他一下我們之間的承諾,他這學期做得很好,期中考試居班上第七名。我想:來自父親的威懾力,或者不僅僅是因為懼怕嚴父的責罰,更是不想讓最愛他,他最愛的慈父失望吧!
3、巧借家長親和力——暖化淡漠親情,消除兩代隔閡,深化學生親情觀。
“80后”班主任最能做到的就是親和,學生最渴望的`也是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春風化雨般的溫柔。如何把家長和孩子零距離地融合在一起呢?這就要說到我的另一個法寶——家長會。每次家長會我都會精心策劃和準備一堂主題班會。
我以“感恩父母”為主題,我事先讓學生寫一封《寫給爸爸(媽媽)的話》,她們有的是表達心中的感激和愛,有的是為自己的不懂事,亂發(fā)脾氣表示歉意。通過家長會上的主題班會,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拉近了,家長和學生對我的信任也增加了。
以上就是我兩年班主任工作中一些感悟和思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教師。班主任,特別是“80后”班主任在德育育人的過程中尤其不能忽視家長的作用,但借助家長的力量又必須借得巧,借之巧妙,才能行之有效。
班主任育人經驗交流2
用愛心育人,是我們班主任應具備的教育理念。以前經常聽到差生和后進生之類的稱謂,我覺得這不利于對學生的理解和教育。我曾經讀過海南東方師范學校代云健老師寫的一篇文章,稱這樣的學生為“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是指有學習障礙、有不良行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點,并需要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皢栴}學生”是教育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每個班集體當中都有這樣的學生,因而轉化問題學生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與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人為本,施以“愛的教育”。愛的教育離不開嚴格與寬容,離不開耐心與說理,離不開期望與賞識。
當班主任的經驗告訴我,學生犯了錯誤或存在其他不良傾向,只是一方面的問題,不要給學生下死結論。班主任應嚴格要求,同時要擁有寬容的態(tài)度,淡泊的心態(tài),要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認識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發(fā)展。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把“尊重的需要”作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他指出:自尊需要一旦受挫,就將使人產生自卑、較弱、無能的感受,使人失去信心,無所作為。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最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實現自我,獲得成功。因此我在教育實踐中,嘗試著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需要,肯定他們的優(yōu)勢,贊賞他們的成績。收到了初步的成效。
我班有個學生叫胡某,他是我班男生中最為調皮,令人頭痛的學生。他雖然頭腦靈活,但自控能力差,上課隨便插嘴、講廢話,作業(yè)經常少做或不做,還有說謊的壞習慣。開學初幾乎每天受到老師的批評指責,但不奏效。我及時和他的家長取得了聯系,通過交流了解到,胡某的家庭環(huán)境比較特殊。他的父親常年在外面跑長途送貨車,很少回家。母親是繼母,開一家小吃店,每天都很忙碌,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輔導和關愛孩子。從她母親的談話中了解到,他從小調皮好動,經常說謊,還喜歡動別人的東西,作為繼母,她也不方便經常深說或者懲罰孩子。也許她有她的難處吧?我并沒有多問。我及時和他的父親取得了聯系,他的父親當時正在海南,通過電話的交流,我得到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持。他的父親把孩子全全交給我,讓我教育幫助。
通過細心的觀察我發(fā)現,胡某極不自信,不敢主動與伙伴,老師,家長交往,又不敢說出內心的渴求與希望,總是躲避著別人的指責,小心地維護著自己僅有的一點自尊,壓抑著內心的情感。有一天課間,別的同學都已經出去,他在教室里磨蹭,我看見他的手里緊攥著10元錢。我產生了懷疑,他的繼母是不可能給他這么多錢的,于是把他叫過來詢問。孩子剛開始沉默不語,經過我細心的勸導,他小聲說是偷同學的錢。我當時很氣憤,他平時就亂動同學的東西,多次教育仍不悔改,這次居然拿其他同學的錢。我想懲罰他,讓他公開道歉。但稍稍平靜之后,我意識到這個學生內心深處也渴望著被人關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著同學的理解,老師的幫助,家長的呵護。我把這件事暫時放下,告訴他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秘密。我耐心的勸導并且與母親取得了聯系,課后經常幫助他,多和他聊天。沒過幾天,他主動找我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且說他把10元錢拿來了,要主動向那位同學道歉,承認錯誤。
這件事之后,我發(fā)現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增添了許多自信,也經常和我聊天。根據他的這一心理,我決定將計就計。我從這個學生頭腦靈活、反應快的優(yōu)點入手,以他一次不舉手就隨口答為突破口,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還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處。而后的一段日子,我有意識地對他多次贊賞,有時甚至用夸張的表情、驚訝的.語氣說“你真聰明。沒想到能回答地這么好!太棒了!”與此同時,對他在校進步的表現我還打電話給家長予以表揚。從此,他的表現明顯有了好轉,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作業(yè)也認真完成,上課亂動的現象也有意識地控制。
為了燃起他更強烈的成功欲望,在他獲得成功感、倍感驕傲與自豪的時候,我給了他一點點挫折感。“嗯,這個問題基本正確,但不夠全面。如果看看書再回答,相信你會說得更好!倍_到新的更高要求的時候,我又對他大加贊賞。這使他內心的自尊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他上課越來越配合。上我的課,他不但不講閑話了,而且還能積極舉手發(fā)言。我對他的贊賞激起了他強烈的上進心,想當一個好學生的歸屬感日益強烈。我的贊賞牽引他走向一個又一個進步,他越來越愛探究學習問題,成績自然也就上去了,這次考試數學取得良好的成績,其他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經過這件事,我深深感到,尊重和贊賞在教育實踐中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正如林肯所說:“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贊美!贝_實,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肯定,達到自我實現,是人們基本生活需要滿足以后的精神上的一種高級需求。這種需求貫穿于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世界上許多卓有成就的人就是在追求社會肯定中獲得成功的。實驗心理學對酬謝和懲罰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表揚后的行為,要比挨訓后的行為更合理、更有效。真心誠意地贊揚對方,鼓勵對方,自然而然地使對方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tài)度,這就為矛盾的解決提供了心理契機。
其實,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一位學生都不想做差生。他們所以“落后”一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由于自尊需要沒有得到老師的充分關注。教育專家韓鳳珍說:“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萬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也證明:只有內心的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積極自信地面對他人和社會。因此,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在教育中充分運用這一心理規(guī)律,積極地保護學生的自尊,給學生提供各種獲得成功體驗的光彩,發(fā)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各種成就,為他們今后的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班主任育人經驗交流】相關文章:
班主任經驗交流:用愛心育人06-13
教書育人先進事跡經驗交流02-23
班主任育人工作總結04-04
班主任育人經驗材料(精選8篇)04-11
班主任的經驗交流06-06
【精選】班主任經驗交流07-05
(精選)班主任經驗交流07-04
班主任經驗交流06-15
[經典]班主任經驗交流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