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教學反思(精選1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火燒云》(精選17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
《火燒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文章。文章理解起來看似比較簡單,可是,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要想把文章的一些寫作方法講清楚,并且讓學生能運用到自我的文章里卻不是一件易事。怎樣才能讓學生經(jīng)過學習這篇課文學會寫描述景觀的文章?這個問題困擾了我?guī)滋,為此,我了解了許多資料和借鑒了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才構成了自我的教學思路。
課文描述了夕陽西下時,火燒云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瑰麗,表達了人們看到火燒云時喜悅心境。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同時啟發(fā)質疑:什么叫火燒云?火燒云的形狀、顏色有哪些變化?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火燒云的?……經(jīng)過閱讀告訴學生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景象,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色。再進一步告訴同學們,作者不僅僅寫出了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快且多,更進一步的是寫出了人們在看火燒云時的心境和感想,這才是我們寫這類文章的目的和深度所在。告訴同學們,自然界有許多奇麗的景象,有無數(shù)的作家、詩人描繪過它們,贊美過它們。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像火燒云這樣迷人的景象,只要我們仔細去觀察,用心去體驗,大膽去寫,也必須能寫出像《火燒云》這樣的好文章。之后,我有意識地發(fā)掘課文中的“擴散點”,即火燒云形狀極多,變化極快等特點,讓學生經(jīng)過經(jīng)過各種形式地讀,給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按照火燒云“出現(xiàn)、樣貌、變化、消失”的寫作順序,讓學生寫一種你最喜歡的火燒云樣貌的變化過程。這樣,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讓他們能真正入境體驗,感悟和表達課文語言所蘊含的情感。
“以讀促寫”,讓同學們對課文的資料、藝術特點引起興趣,進而發(fā)表自我的見解,經(jīng)過有指導的“讀”促進“寫”,“寫”帶動“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錘煉了思維!讀寫結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經(jīng)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教師講課,不僅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fā),努力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從學生角度研究,看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是能夠更大程度地挖掘他們自身的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活動,并且使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2
《火燒云》是一篇閱讀課文,內(nèi)容簡單,學生自己就能讀懂內(nèi)容,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運用前幾課的教學方法學習。
新課開始,我讓學生談談你印象當中的火燒云,用一句話來描述。學生回答完以后,請大家在書中找出描寫火燒云的句子讀一讀,學生找的準。接下來開始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批注,你讀懂什么?我在巡視過程中,看到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能通過讀書把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批注在書上,而且歸納的很準確。當匯報的時候,學生舉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本文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我提示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來理清思路,從而概括主要內(nèi)容,大部分學生能抓住“變化極多”,“顏色多、形狀多”這些關鍵詞句,再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了解了火燒云的形狀后,我設計了隨文隨堂練筆,展開想象,天空的火燒云還有哪些形狀,讓學生仿寫。學生行動很快,內(nèi)容寫得好,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把寫的好拿出來展示,生讀生評,效果不錯。但還有的學生真的想不出來,我再出示一些圖片啟發(fā)他們,讓他們盡量寫一寫。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3
《火燒云》是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該文按照“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的時間順序,以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為重點,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絢麗多彩、變化多端的晚霞畫卷,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觀,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
作為我的見面課,我是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上課之前,我布置學生回家預習課文,要求針對不認識的'生字查字典,然后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讀通順。同時我也搜集了大量有關火燒云的資料,比如相對應的火燒云顏色變化圖片,課文中提到的三個形狀變化的火燒云等等。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學為主,于是我在進入課文前就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把生字詞過一遍。進入課文學習,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主要寫了火燒云的什么?這樣,文章的脈絡就清晰極了。本文的重點是“火燒云變化著”這一部分。首先是顏色變化,學生能夠很快的找出顏色變化的相關語句,并且能夠按照課文中的顏色詞,再造出更多的顏色詞,配上圖片,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很快就能夠背誦本段。對于形狀變化,我依然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分享給同學,說說為什么喜歡這段,從這段你讀出了什么?分析完后,要求學生融入感情讀,讀出形狀變化的速度之快,讀出那種驚喜到失落的感情。在有感情的朗讀基礎上,出示形狀變化的圖片,讓學生試著看圖片背誦課文段落。在形狀變化部分鑒賞后,設置遷移,出示幾幅火燒云變化圖,讓學生仿寫課文,說說天空又出現(xiàn)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又是怎樣變化著消失的……
由于剛站上講臺不久,缺乏經(jīng)驗,教學不足之處還是有很多,值得我以后多注意。第一,時間把握不當!痘馃啤肥且黄宰x課文,我設計的是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但是用了兩個課時。第二,略讀課文精講,取舍不當。由于第一次上公開課,心里有點糾結,覺得這里應該講講,那里又應該提提,選來選去都舍不得放手,結果變成上精讀課文了。第三,環(huán)節(jié)整合有待加強。教學時,有些環(huán)節(jié)連接得不夠自然,其實課后反思,加上評課老師的指點,發(fā)現(xiàn)幾個地方如果稍加整合一下,時間會節(jié)約不少,而且整個過程會連貫很多。第四,要更多的放手,不要低估自己的學生。我是剛接手這個班不久,總覺得同學基礎不好,害怕學生這里答不上,那里又搞不清,加上處于與學生的磨合期,默契不足,擔心在公開課上丟臉,于是不敢太放手,這樣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揮……可見,等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我的提升空間也很大。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4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jié)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ㄒ唬⑦\用多媒體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yōu)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ǘ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tài)。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ㄈ、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xù)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拓展創(chuàng)新,發(fā)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5
一、重視導讀,在讀中錘煉語言美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全文以“變”字統(tǒng)領全篇,且節(jié)節(jié)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后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后是寫火燒云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著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后面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大狗小狗都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邊采取不同方式的讀,邊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在瞬息萬變的火燒云中能用眼睛捕捉到這一切,僅僅憑認真細致的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伴隨著豐富的.聯(lián)想。而富有詩情畫意的聯(lián)想必然出于一顆敏感善思的心靈。因此,我在教學這篇美妙的課文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提高我們感受美熱愛美的思想修養(yǎng)
二、重知識遷移重課內(nèi)外結合
《火燒云》一課用生動傳神的語言寫出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描寫的詞共有三種形式,一是疊詞(金燦燦),二是對半式(半紫半黃),三是實物形容詞(梨黃),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幾種顏色后,又及時的進行擴展詞匯的練習!跋胂胩炜罩谢馃七會有哪些顏色?你能用哪些詞語來描繪?”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啟發(fā),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二十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我有意讓學生將課外學到的詞語遷移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行展示、交流,這是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這樣的設計,也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養(yǎng)成隨時積累的好習慣!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結束之后,我也審視了自己的課堂,我認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雖然盡力圍繞學生進行教學,但是還不能運用自如,課堂的駕馭能力還需錘煉,教學語言還有待提高。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激情!課堂教學時間的調控和把握上也應注意強化,重點部分的閱讀與理解,甚至學生的欣賞,想象火燒云美麗的意境也可以改進的更好。今后在教學中,自己一定要注意立足教材,認真分析教材和學生,一切以學生的學習來確定自己的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6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的目標要明確,教學的重點要突出。理清課文思路,確定教學的目標。語文課上目標不明、貪大求全,是語文教學的大忌。一篇課文要學的東西很多,想在一堂課上全面理解課文并學習與課文有關的全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和言語方法,是很不現(xiàn)實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段目標的要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的重點。
在教材的處理上,我淡化了課文的第一、二段,而把第三段作為引導學生閱讀的重點,并且采用中間切入的方法首先學習第二段。即先引導學生讀懂寫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內(nèi)容,再讀文章開頭段和結尾段,體會人們看到火燒云上來時的喜悅心情和火燒云下去時的惋惜心情,最后總結全文。這樣,就是教學的重點更加突出,也是學生充分體會到人民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除了注重教學的目標要明確、教學的重點要突出之外,還注意把握以下三點:
1、進行形式多樣的語文練習。如擴展詞語的練習,觀察、想象能力的訓練,朗讀的訓練等等,使學生在充分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2、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學是要讓學生上臺階,不要原地打轉轉。許多語文課效果不高,原因在于教師不敢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如閱讀的要求、讀中感悟的要求以及各種練習的要求。適時地向學生提出適當?shù)膶W習要求,是保質保量完成教學內(nèi)容
的保障,是教師主體作用的重要體現(xiàn)。
如學習描寫火燒云顏色的自然段,我提出這樣的要求: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用筆劃出顏色的詞,體會火燒云變化多。在學習火燒云形狀變化快的內(nèi)容時,提出這樣的要求:我們來讀一讀這部分內(nèi)容,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寫云的形狀用了什么方法?在進一步學習時,我又提出要求:這部分內(nèi)容要怎樣讀?分析一下,在作者的想象中應該還有哪些形狀出現(xiàn)。這樣的要求明確、具體,使學生讀有要求、思有目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板書設計做到:布局簡潔、美觀大方。突出閱讀的重點,有詳有略,再現(xiàn)文章的內(nèi)容。
這節(jié)課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沒有把課堂練筆的內(nèi)容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的利用欠妥,沒有在預設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完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即扎實又靈活。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7
在《火燒云》的備課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而產(chǎn)生了各種教學設想;但是,我的設想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呢?因此,我又時時不忘從學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比如,我在講課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的比較。
師:“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紅”字,而用“燒”字?這個題目學生很感興趣,在教師的啟發(fā)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興致越高。
生1:句子中已有“紅通通”一詞,用“紅”字就重復了。
生2:課題是《火燒云》,用“燒”字起點題作用。
生3:用了“燒”字,能跟句后“著了火”照應。
生4:“紅”表示色彩,是靜態(tài)的,而“燒”表示動作,會給我們一種動感。這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xù)。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之一在于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決定性的`作用。這里提出的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火燒云的其他名稱師:火燒云還有什么其他名稱?
生: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訓練,能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有利于積累上述詞語,并能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仿“紅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講顏色師: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么,我們來試試說這些顏色?
生:紅通通、金燦燦、葡萄灰、茄子紫、梨黃。學生都能說,而且爭著說。當然,也有說錯的,如:白茫茫、灰蒙蒙等,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云的實際景色不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方式新穎,要求具體。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的某種變化師: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
生:五顏六色、變幻莫測。師: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
生: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云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教學思路顯得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這些練習,學生都很感興趣,發(fā)言踴躍,效果是不錯的。
它們都是我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反復衡量、反復琢磨而篩選出來的。又如,經(jīng)過篩選,我安排了一項片斷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云的形狀。這個練習,仿中有創(chuàng),學生經(jīng)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fā)言,竟至欲罷不能。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8
這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感知生動形象的火燒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兩幅對比掛圖,讓學生從圖上尋找到火燒云上來后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興趣極濃,紛紛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接著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中的“燒”字,體會火燒云的動感和美麗。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感受到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顏色多,不斷變化,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前面學得自主、課文后面的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受到了火燒云的顏色、形狀變化之后,我運用過渡語,利用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火燒云畫面,變化之多、場面之美。如此美麗讓學生大開眼界。
這是一篇美文,欣賞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xiàn)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并與前幾篇課文做了對比,找到區(qū)別,讓學生更能理清楚每篇課文的寫作思路。
本節(jié)課我還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總體評價能力,讓學生說說“我的收獲,他的精彩”引導學生注重公正、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教師的評價富有鼓勵性、啟動性!盎馃频拿懒钗覀冎,這只是大自然的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用心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你心中的火燒云呢?學生說出了 “神秘莫測”,馬昕怡說“千姿百態(tài)”, “變化多端”……一些詞語。
這節(jié)課使孩子進步。但若能將朗讀落到實處。欣賞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效果會更好!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9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寫景文章。她全文以火燒云的出現(xiàn)到褪去為時間軸,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展現(xiàn)了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里,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讓我們對呼蘭河美景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讓讀者感受到景美和文字美的完美結合,作者用準確而優(yōu)美的文字,為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盛景圖。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我預設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全文大意,主要采用帶著問題自由讀文的方式進行教學;師生共同研習本課生字詞,授課方式采用集中識字教育,此處,需提及區(qū)里專家指導統(tǒng)編教材下,應盡可能采用隨文識字這一觀點我十分認同,學字詞不離語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字詞的意思,避免死記硬背。從而進行有意義學習。我嘗試過一段時間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進行語文識字教育,我發(fā)現(xiàn),實在太費時間,我需要很多的做課前準備,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教師“講過頭”了,或者學生活動時間超時等情景。使得本是一課時的教學任務要用兩課時才能完成。
在第一課時中我結合課后習題設計小組討論問題:作者筆下的火燒云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誦讀課文,在小組內(nèi)表達自我的觀點,并聽取同伴的觀點,最終整合組內(nèi)成員信息,每組推薦一人匯報,大多數(shù)小組能抓住關鍵詞,進行簡單的.概括。比如學霸組朱楨毅同學匯報說:教師,我們組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變化極多”一詞,我們認為這是火燒云的一個特點,并且我們還具體找到了它的變化~是顏色變化和樣貌(教師給出引導用“形狀”更恰當)變化~就這樣每個小組都能或多或少的說上一些資料,加上教師有意識的梳理,全文大意就很好掌握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改變策略~有原先的教師教給孩子,到孩子們生成性主動建構學習。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沒有留時間給孩子能書寫生字詞。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0
《火燒云》是一篇十分經(jīng)典的描述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被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選用。文章描述的是鄉(xiāng)村傍晚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云的贊嘆之情。全文語言優(yōu)美,描述生動形象,把火燒云的動態(tài)之美描述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趣味,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是怎樣描述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一、抓住一個“奇”字,想象情景美
課文第1小節(jié)寫火燒云上來時,地面的景象。作者描繪了火燒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奇”字,啟發(fā)學生思考:
1、什么是火燒云?并用情境讓學生領會“燒”字的妙用。
2、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發(fā)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境是怎樣的?
二、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課文的第三節(jié)主要描述火燒云的顏色紛繁艷麗,變化萬千,教學時,啟發(fā)學生思考:
1、你還讀出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表此刻什么地方?
2、“還有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說出來嗎?
3、引導學生讀出顏色的美,并積累這些詞語
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幾種顏色后,又及時的進行擴展詞匯的練習。“想想天空中火燒云還會有哪些顏色?”并且要求像課文那樣,分三種形式來說(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梨黃)。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啟發(fā),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說出了多個不一樣形式的描述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云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fā)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抓住一個“變“字,深悟情感美
課文一向在“變“中描述火燒云,由霞光之美寫到色彩美,再到姿態(tài)美,而這三種美都是美在變化中,有靜態(tài)美,有動態(tài)美,從而抒發(fā)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完美情感。火燒云還會變出什么形狀?(指名學生想象說話)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說的資料:火燒云的形狀難道僅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xiàn)什么?什么樣貌?怎樣變化的?經(jīng)過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供給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是一只貓,也有的說像是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異常高漲,課堂氣氛到達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最終,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奧運會開幕式的禮花,做到讀寫遷移,激發(fā)完美情感。
四、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煉語言美
《火燒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述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tǒng)領全篇,且節(jié)節(jié)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向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并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經(jīng)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本事。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1
《火燒云》是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云這一自然景物的絢麗多彩。用詞準確,描述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所以,了解課文怎樣描述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信息技術與課文的較好結合。
直觀教具照片,增強了閱讀興趣,從看照片感受課文資料,理解詞句,做到了現(xiàn)實生活與教材聯(lián)系的橋梁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培養(yǎng)了閱讀本事。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與教師主角的轉換。
語文的閱讀教學有四大任務: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本事、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從整體上升到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經(jīng)過“兩讀”——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從整體感知,輸理文章思路;經(jīng)過小組學習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自主精神;經(jīng)過品詞品句、“看誰說的顏色多”的小比賽來積累語言;經(jīng)過句型練習和拓展想象發(fā)展口頭表達本事。最終,回歸整體,用一詞去概括火燒云的特點,并設計“當小配音員“一環(huán)進行鞏固。
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后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可是學生對云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2
我的公開課在悅耳的鈴聲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許的興奮和太多的遺憾簇擁著我走出了教室門。為了這節(jié)公開課,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能夠說投入了比平時多兩倍甚至幾倍的精力,當然有收獲也有遺憾,也正是這些收獲和遺憾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火燒云》是一片景色優(yōu)美的文章,描述的是夕陽西下時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玩魔術嗎?喜歡嗎?你能明白你喜歡的魔術師的名字嗎?你們想明白教師喜歡的一位神奇的魔術師的名字嗎?它就是大自然(以此來告訴學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近而引出火燒云的'各種圖片)
今日,大自然這位神奇的魔術師又會向我們展示怎樣輝煌的篇章呢?讓我們一齊來看看大自然的杰作(點擊課件,出示云圖片)
經(jīng)過展示這些圖片,一是讓學生明白:教師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進取性。也許是美麗的火燒云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許是學生覺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們的情緒也十分高漲,尤其在出示了火燒云各種形狀的圖片后。我這樣問學生:“看著這些圖片,你覺得火燒云還像什么?”對這個問題,學生的發(fā)言十分踴躍,有的說像“海獅”;有的說像“鱷魚”;還有地說像“烏龜”……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很高興,因為這真是我想要的;馃频淖兓且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如何讓這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從學生口里敘述出來,是我下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而此時學生能想象出來,那么他(她)就能說出它的樣貌,之后的變化和消失就成了順理成章的問題了,有了這前奏,學生的片斷練習就有了眉目了。
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時,我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火燒云顏色變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種顏色的火燒云圖片,那些美麗的圖片在視覺上給了學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這樣問他們時“那么多美麗的顏色交織在一齊,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他們說出了許許多多的詞語,例如:五彩繽紛、五顏六色、五光十色……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覺到了學生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這讓我十分的欣慰。
可是,這堂課還是讓我感到了不滿足。如果在前面的環(huán)節(jié)上再緊湊些,那么,片斷練習: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了一只小白兔,,過了幾秒鐘,;很快又來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見了。完全在這節(jié)課上能夠進行,這樣比下節(jié)課進行而更有效果,但遺憾的是我沒能完成它,因為時間已經(jīng)來不及了。除此之外,“云”的發(fā)音上的口誤也讓我很尷尬。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是不應當?shù),對此,我將努力彌補自我的不足,爭取更好的教學效果。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3
《火燒云》是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我國已故女作家蕭紅的作品,是描述云彩的名篇。文章用簡短而精彩的語句描繪了晚飯過后夕陽西下時的鄉(xiāng)村,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xiàn)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云的贊嘆之情。全文以“變”字統(tǒng)領全篇,且節(jié)節(jié)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另外,文章的語言自然純樸,有一種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同時,文章又注意錘字煉句,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向燒到東邊”,一個“燒”字,生動再現(xiàn)了火燒云從西向東顏色逐漸變化的過程,同時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另外,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并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寫得逼真、傳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燒云的圖片制成幻燈片,期望能經(jīng)過這些直觀的形象,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資料,感受火燒云的變化神奇,并參透文中隱含的人文思想。同時,課前我又布置了預習的任務,要求學生讀通順課文,這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論火燒云,之后讓他們欣賞火燒云的幻燈片并談自我的感受,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建立大膽想象的心向和態(tài)度。這樣的設計環(huán)節(jié),輕而易舉地就引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神奇”這一主要特點。
關于火燒云的變化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以,接下來的教學我十分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在采取不一樣方式讀的同時結合圖片的欣賞,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另外,在理解感悟課文資料的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學生對詞語的積累反饋。因為詞語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僅有積累了很多的詞語,才能充分表達自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課文資料的過程中,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積累詞語,比如:課文中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想象得到天空中還會有什么顏色嗎?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極多,能夠用你明白的哪個成語來形容呢?火燒云的.顏色變化不僅僅多,并且變化還快,你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嗎?火燒云的形態(tài)變化極多,能夠用你明白的哪個成語來概括?你能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這時的天空嗎?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既陶醉于火燒云的千變?nèi)f化,同時又深切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興趣。
再有,課文拓展過程中,為了充分發(fā)揮言語描述對想象的指導作
用,使想象服從于必須的目的,我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經(jīng)過言語表達豐富的想象。如:天空中的火燒云,還會出現(xiàn)什么形狀?仿照課文的語言用一段話來描述。由此為學生的寫作供給了框架,以此來促使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想象交流中,學生有的說像一條龍,有的說像一只貓,也有的說像一架飛機……學生一個個爭著表現(xiàn),情緒十分高漲,課堂氣氛又一次到達高潮。暫且不論學生的語言是否華美,比喻是否恰當,但很明顯的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人人都在參與,人人都想表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主動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
經(jīng)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有感觸。一節(jié)課的準備、實際上課,不僅僅要從教師立場出發(fā),更要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fā),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看是否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生本身素質,讓每一個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活動,并且使個性化思維在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但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學上要注意。第一,重點段落讀得還不到位。本課重點是火燒云顏色、形狀的變化,但因課文較長,讓學生讀得不夠徹底,朗讀不到位。第二,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課堂中缺少了讓學生來討論、質疑的時間。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4
《火燒云》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文章,作者經(jīng)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述,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讓人讀后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由于本文是一篇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文章,所以,在設計本文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經(jīng)過課堂教學后,回頭總觀設計和課堂教學實踐,的確有一些值得總結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教學我在年級教研組常態(tài)課上上過,但由于午時是30分鐘的課堂,課文未教學完。今日,我再次在同年級3班上了這堂課,縣教師進修校的領導、專家和本校部分教師聽取這堂課,我認真記錄了她們的提議?h進修校王校長對本堂課提出的提議是:
1、本文重點也引導學生找出,應乘勝直追,抓住重點進行教學,能夠淡化其余部分。
2、條件允許下,可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本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h進修校古教師提出:學生的課堂上對文章的閱讀顯得少了。
本校同年級王教師課后與我交流提到:
這次執(zhí)教較上次有提高,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學生閱讀體現(xiàn)了層層推進、循序漸進!貼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且關注到了學生的學情做到了以學定教。
聽了大家的提議后,我也審視了自我的課堂,我認為自我在課堂教學中雖然盡力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可是還不能運用自如,課堂的駕御本事還需錘煉,雖不是本班教學,但也應研究課堂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活力!課堂教學時間的`調控和把握上也應注意強化重點部分的閱讀與理解,甚至學生的欣賞,想象火燒云美麗的意境。今后在教學中,自我必須要注意立足教材,認真分析教材和學生,一切以學生的學習來確定自我的教學。努力提高自我的課堂教學本事。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5
《火燒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經(jīng)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述,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讓人讀后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境。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快,層次多;第二層,寫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多。第二層的結構十分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述說明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一樣: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待著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tài)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兇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zhèn)靜與威武”。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向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云的范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艷。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著跑著”“恍恍惚惚”等,不僅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并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云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tài)。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云的'紅和“燒著”了整個天空后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后是寫火燒云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著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后面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大狗小狗都不見了。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采取不一樣方式的讀,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本事,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火燒云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6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典型語段進行仿寫語段,即讀寫結合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掌握寫作技巧,對小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途徑。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一生中的最強時期。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夕陽西下時,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快,層次多;第二層,寫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多。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寫說明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待著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tài)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兇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zhèn)靜與威武”。可以說是抓住各種動物的特點來寫。本人覺得是指導學生練筆的好材料。因此,我就先指導學生說一說,天空還會出現(xiàn)哪些形狀的火燒云,然后,要求學生選擇三種形狀的火燒云,仿照課文的三段話的寫法,也寫三種形狀的火燒云的變化。學生所寫的片段,本人感到也滿意。并摘錄兩個學生的所寫的片段如下:
“一會兒,天空里出現(xiàn)了公雞,它昂首挺胸地站立著,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好像肚子餓了尋找什么食物似的,又像在等待著昆蟲的出現(xiàn)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只公雞大起來了,雞頭向上,雞尾巴翹起來了,可是一身的羽毛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那只雞,那只雞卻變得不清楚了,什么都不像了!
“忽然,又來了一頭大象,是龐然大物,四條腿像四根柱子那么粗,直豎的鼻子像擎天大樹。可是一轉眼,象鼻子就不見了,大象也沒了!
“接著,又來了一只小白兔,跟我家的小白兔一模一樣,也是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墒且徽Q劬妥兞,要想再看小兔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以上三段話都是陳理想同學寫的。
下面請看何永青同學寫的三個片段:
“不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了一群武士,每個武士都手拿寶劍,身穿盔甲,精神抖擻,威武無比,似乎在等待著出征的命令。過了兩三秒鐘,不知怎的武士們奔跑起來了,跑著跑著卻變成一位高大的巨人了!
忽然,來了一只老虎。老虎十分兇猛,站在那兒,樣子挺可怕的,怪不得人們稱老虎是白獸之王。可是,一轉眼,老虎的尾巴不見了,接著連老虎的身子也不見了。
“然后,天空又出現(xiàn)了一只兇惡的狼。狼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似乎要捕捉什么目標。突然,狼發(fā)起了攻擊快速地向前沖擊,一下子就逮住了一只小羊,可憐的小羊從狼口中進去了,成了兇狼的美餐了。不知怎的連狼自己也不見。”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7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用詞也極富變化。課文(3~6節(jié))這是文章的重點段落,突寫了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特點。
在教學顏色變化一節(jié)時,我讓學生找出顏色變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關的詞語。學生在交流時,都找到了“火燒云變化極多極快,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等句子。有學生說:“從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四個詞語我知道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之快,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顏色的詞語說明了火燒云了顏色的多。通過劃句子,圈詞語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多和快寫具體的,為仿寫作好鋪墊。
在教學形狀變化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我又運用劃句子,圈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先學“馬”的一節(jié),按照“天空中出現(xiàn)了什么?──它的樣子怎樣──它是怎樣變化的`”這一順序,用不同的線條畫出有關的內(nèi)容,學習課文。學生通過自學,找到了相關的句子,發(fā)現(xiàn)這一節(jié)是靜態(tài)和動態(tài)相結合的寫法。另外幾節(jié)由于結構相似,我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學。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段內(nèi)容的寫作特點。
【《火燒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火燒云》教學反思01-02
火燒云的教學反思02-15
火燒云的教學反思04-25
火燒云教學反思08-12
火燒云教學反思優(yōu)秀11-04
《火燒云》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04-19
《火燒云》教學反思15篇08-16
火燒云教學反思15篇01-02
《火燒云》教學反思(15篇)02-21
《火燒云》教學反思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