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早期教育初探_工作體會
對早期教育的規(guī)律進行探討,對超常兒童跟蹤,對人類自身的智力發(fā)展規(guī)律和潛能進行研究應是正常的教育科學研究的一部分,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這種“研究”帶上了濃重的功利色彩,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在我所知道的一些早期教育方法中,其研究方法本身就是很不科學的,至少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樣本不足,二是沒有經過廣泛的實驗和嚴格的評價價段。對于
個別的“天才”兒童進行個體研究和專門的“實驗室”培養(yǎng),即使他在某一個方面有極突出的表現,比如說幾歲就會微積分,幾歲外語水平達到六級,也不能就肯定地說這種教育方法就是成功的。因為你所做出的都是單項的成績評價而非綜合素質的評價,如他的語文程度、社會能力、心理品質、人格發(fā)展等等。同時你又如何證明他的長遠發(fā)展一定優(yōu)于在正常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呢!靶r好,大未必好”并非個別現象,現象,大器晚成的例子也并不少見。即使已經證明了這一切,也不能像袁隆平發(fā)現變異水稻植株在培育后進行大面積推廣那樣去推廣神童教育計劃。我不是籠統(tǒng)地反對早期教育,我主張對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現的天分和特長進行扶持和鼓勵,問題是如何進行早期教育,我認為有目的的教育或有目的的教育過程的早期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在還沒有找到更科學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之前,我認為最好的、最可靠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自然地成長。但凡女人受孕之后,務必居心動念行事,惟誠惟謹,一舉一動不失于正,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我認為這倒是可取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只有完全自然的狀態(tài)下,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全面的,均衡的發(fā)展,當我們對孩子進行某一方面的過度開發(fā)時,必然會抑制或影響到其他方面的正常發(fā)展。當然這也只是理念上的推想,我們現在并不清楚大腦的全部工作機制,至少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是一名最出色的學生,但他卻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天才。
其實早期教育在我國并非什么新鮮的,甚至胎教也古已有之。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中有一節(jié)講胎教和早期教育的文字:“古者,圣王有胎教之地: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接之。孝仁禮儀,早習之矣!比绻佒频挠浭鲇兴镜脑,則說明了古代圣王在婦女懷孕三個月也就是在剛發(fā)現懷孕不久就開始了胎教,嬰兒一出生就請老師進行早期教育。據《巢氏病源》記載: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脈養(yǎng)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yǎng)之;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形形質,子在腹中,隨母聽聞。欲子端正壯嚴、賢能,自妊娠之后,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見貴人,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務和雅,不可見壯貌丑惡人也,如此則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不過其胎教之法似乎與現在不同,它只是給孕婦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發(fā)育條件,這和現代良好的情緒有利于胎兒發(fā)育的觀點倒是一致的。比較而言,把錄音機貼在肚皮上或其他過強過多的干擾信號一定會使胎兒們不勝其煩,說不定一出生就是個火爆脾氣。讓胎兒安靜一點,也許是們最明智的做法。
馬卡連柯認為;“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钡且灿腥苏J為教育不是科學,而藝術。我認為概念并不重要,關鍵是具體的教育實踐如何體現科學的精神和適用藝術的手法。事實上,馬卡連柯本人的教育方法就是極具藝術性的,同時也處處體現了科學的精神。這是所指的科學當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樣的精密的科學知識,而應當是教育思想符合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精神,這種科學精神體現在教育的形式上,應當是自然與和諧的。
【早期教育初探_工作體會】相關文章:
比較的特殊表達法初探06-02
“活動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06-19
建立“服務教學 反哺課堂”有效教研初探05-15
元素符號表示意義初探06-04
網絡營銷的優(yōu)勢與劣勢初探論文(通用11篇)06-09
早期教育與天才讀書心得03-18
電教工作體會工作體會05-23
教師工作體會工作體會05-23
水電廠運行安全工作體會工作體會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