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沙盤游戲療法:游戲中的心靈療愈》讀后感
《沙盤游戲療法:游戲中的心靈療愈》讀后感
原創(chuàng): 王瑤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答。之前面對求助者的沙盤總是覺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入手,但現(xiàn)在我對這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
比如,之前總有人讓我針對他們的制作沙盤“說兩句”,分析一下。時間長了,我也覺得,作為咨詢師,自己有義務給求助者“說兩句”。畢竟人家來到咨詢室,選擇了相信咨詢師,總不能讓他們“空手而歸”吧?
可我發(fā)現(xiàn),在我說完自己對沙盤的感受之后,求助者反而不愿意來了。
好像求助者既渴望我說點什么,又害怕我說點什么。
不論我說的是否符合他們的心理,他們好像都不滿意。說得對,求助者被嚇跑了,說得不對,求助者又會懷疑我的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書中給了解決的方法。就像書中所寫的那樣,一開始就要和求助者說明沙盤游戲療法的原理、目的、操作步驟等等,提前給求助者打好預防針。
要和求助者說明,做沙盤不是為了窺視他們的內心,而是為了讓求助者自我成長,達成心靈的整合。之前做沙盤總是想著用語言去分析什么,去做點什么,但是現(xiàn)在更想和求助者一起感受沙盤,想和他們一起體驗情緒和情感。那些復雜的情緒,與其用癥狀表達,不如用沙盤表達。這樣更能理解自己,接納自己。
有的時候我以自己的解釋為中心,當有了自己的解釋時,往往滿心歡喜,從而忽視了求助者的解釋和感受。
我的解釋,我的想法,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投射,不能凌駕于求助者之上。這也是對求助者的尊重和接納。更多的時候,我應該傾聽求助者的故事,任其自由安全地宣泄,相信求助者自我領悟的能力。
如果還沒等求助者自己說出自己的故事,咨詢師就開始解釋,那就是在以咨詢師為中心,而不是以求助者為中心。
而那個解釋不過是咨詢師自己的故事。
咨詢師掌握的是心理學的知識,求助者本人才是解決他自己心理問題的專家。
而對沙盤分析,只是為了更加接近求助者的內心,了解求助者的真實需求,從而提供更好的陪伴。過早的解釋會讓本已經準備開放的心靈龜縮到黑暗深處,更可怕的是,會影響求助者對整個心理咨詢行業(yè)的看法。
正是因為經受了正規(guī)的培訓,所以就更不能隨便“說兩句”。不能沉浸在自己“聰明”的解釋之中無法自拔,不能覺得自己洞悉一切。更不能預設求助者的背景,猜測求助者的經歷,大講特講,在求助者面前秀自己聰明的小腦瓜,這么做滿足的都是咨詢師的個人需要。
解讀沙盤是為了理解來訪者,不是為了搞智力競賽,比比誰更聰明。當咨詢師急于給出高明的解釋時,往往會失去一些感受沙盤的機會,失去一些和來訪者共同探索沙盤,共同感受情緒流動的機會。
在學習沙盤游戲療法的過程中,除了解釋的問題,當然還有其他的問題。之前我在陪求助者做沙盤時,有時會看到求助者不斷拆除又不斷重建,一開始我覺得手忙腳亂,很不耐煩,總是忙著記錄求助者手中的沙具變化,而忽視了求助者帶給我的非語言信息。
現(xiàn)在我覺得,求助者選擇沙具,擺放沙具的過程,就是在進行心靈整合的過程。沙具雖然只是象征,但求助者感受到的體驗卻是真實的,帶給求助者的力量也是真實的,而這也是沙盤療法的魅力之所在。
與其手忙腳亂,不如悉心陪伴。求助者是能夠感受到自己咨詢師的存在的,而咨詢師本人的力量,也必將影響到來訪者。當咨詢師真正放松下來,真正成為有力量的人時,一切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
而咨詢師要陪伴和保護來訪者,這種保護不是讓來訪者覺得自己是弱者,不是同情和憐憫來訪者,而是讓他覺得得到了理解和接納,得到了關愛和尊重。那樣就需要咨詢師真正相信求助者自愈的力量,相信求助者作為人的價值。
書中說:“……沙盤游戲中所謂的陪伴就是這樣一種陪伴,是一種在博大寬厚的人格基礎上的、心靈相通的、無言的呵護與支持,所以說,要做到陪伴并沒那么容易,是需要修行的——專業(yè)與人格共同的修行……”
我們只有不斷實踐,不斷體會,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做到這種陪伴。
——第十期魏廣東沙盤游戲技術高級研修班學員王瑤作品。
【《沙盤游戲療法:游戲中的心靈療愈》讀后感】相關文章:
游戲中的數(shù)學08-14
游戲中考作文09-01
在游戲中學數(shù)學08-17
體育游戲中班教案01-05
《故事的療愈力量》讀后感08-22
游戲中考作文5篇09-05
數(shù)學在游戲中的主導作用08-08
高三作文-游戲中的你我08-15
有趣的游戲中班體育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