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時間:2022-08-18 11:17:2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

  前段時間微信朋友圈里火熱轉(zhuǎn)發(fā)一篇名為《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的文章,光看標題我就知道大致內(nèi)容了,出于對大家如此熱情轉(zhuǎn)發(fā)的好奇,我還是打開看了下,不看也就算了,這一看啊,讓我實在忍不住要寫下這篇文章,不是批評作者和轉(zhuǎn)發(fā)文章的朋友,只是覺得如果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行為照見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那將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以為大部分人都知道懲罰孩子到底有多么不好。從文中來看,對美國父母來說,打孩子是會失去孩子甚至進監(jiān)獄的,看來這種不好的確很嚴重,所以美國父母們(部分人)在絕對不能打孩子的基礎(chǔ)上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懲罰孩子的辦法,反正不打到孩子身上就不會觸犯法律,這樣的事情被中國父母看到之后拍掌叫好,潛臺詞是"我怎么沒想到這么好的辦法呢,既可以不打孩子又能對他的錯誤行為起到警示的作用"!

  以上的情景實在可以理解!孩子雖是天使,但是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各種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能力都還沒發(fā)展好,所以經(jīng)常會做一些影響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事,此時被事件激怒的成人情緒該有多么不好啊,打孩子之后內(nèi)疚自責很久"我怎么這么沒素質(zhì)……我怎么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不打孩子更不行了,孩子都能騎到我們頭上了……所以這篇文章《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對開始想要改變教養(yǎng)方式的父母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必須得學習,必須得收藏,必須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請原諒我的諷刺)。

  其實,如果你愿意學習,我們面對孩子挑戰(zhàn)時還可以有很多其他不傷害孩子的方式!PET父母效能(可咨詢LULU7月廣州工作坊)就是堅決抵制懲罰和溺愛,培養(yǎng)平等合作親子關(guān)系的溝通體系。

  懲罰孩子主要是兩種方式:一種是身體的懲罰,俗稱體罰(打孩子、罰站、罰跪、罰做某個動作、罰……)另一種是心理(自由、權(quán)力)的懲罰,俗稱限制(不能做某事、不能吃某物、不能享受某福利……)

  美國父母們確實避免了體罰,所以他們最后都選擇了限制,"限制"這種手段用在孩子身上貌似很管用,比起體罰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單從行為上來看,年長的孩子應(yīng)該會記住這次限制,為了將來不再失去自由,也會在行為上有所調(diào)整(年長的孩子有了思維,可以對現(xiàn)在和未來有簡單的預測)。年幼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次數(shù)來理解限制和自由之間的關(guān)系,但最終來說,他們還是會選擇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因為人類對于獲得自由和權(quán)力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

  不管是哪種方式的懲罰孩子都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來的手段,孩子行為的背后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且有多少人在乎呢?只是在行為上做文章真的有用嗎?

  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冰山最上端大家可以看到的一部分,行為之下有那么多的內(nèi)容,我們是否關(guān)注到孩子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下文簡稱感受到渴望)拿《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文中兩歲左右的漢娜因與妹妹爭搶玩具而咬妹妹的事件來舉例說明:

  1、兩歲左右的孩子為什么會被貼上"TerribleTwo糟糕的兩歲"的標簽?

  那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開始知道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了,所以他們認為他所見所想所聽都是自己的,不能與其他人分享,如果成人能理解此時孩子的想法,又何以會覺得兩歲是糟糕的呢。

  2、漢娜是因為妹妹要過來玩而推倒妹妹再咬妹妹的,此時媽媽的應(yīng)對方式是不問不聽不看就把漢娜抱到樓梯處說"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獨處了/你不能再玩了)。

  漢娜自然哇哇大哭,媽媽不管不問,十分鐘后漢娜不哭了,媽媽才過來問漢娜是否知道自己錯了,再大道理一通最后漢娜又開心的和妹妹去玩了。

  整個過程看似很好,但是誰在乎漢娜當時的感受了,漢娜為什么推開過來的妹妹,是因為她擔心妹妹搶走自己的玩具,自己就沒得玩了,再咬一口是想告訴妹妹自己很厲害,休想搶走我的玩具。當媽媽有了上面的做法后漢娜為什么哇哇大哭"媽媽不理解他的感受,不認同他的玩具不能被別人搶走的觀點,她對媽媽的期待只不過想得到媽媽的理解,而她最根本的渴望只不過是被愛和有價值(對于一個家庭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媽媽的應(yīng)對方法顯然沒有照顧到漢娜行為下面的那些感受到渴望,漢娜哭了十分鐘顯然是累了,也覺得哭沒有用,拿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最后干脆不哭了,壓制自己的感受到渴望,去迎合媽媽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媽媽再過來管自己,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體罰和限制的體制下長大的孩子應(yīng)該會特別關(guān)注自己的自由和權(quán)力,此時他們能否關(guān)注到他人的感受、能否與他人建立連結(jié)應(yīng)該是他們此生最大的挑戰(zhàn)!因為他們自己有感受和需要連結(jié)時父母根本沒有這樣給過,所以他們將來也無法給別人。

  其實,有很多父母明知道上面這些理論還是會選擇懲罰孩子,我想大概是害怕不懲罰孩子就不會記住"分享、謙讓、合作……"這些有多么重要了,我想大概也是因為父母本身的恐懼和不安,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中因為沒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而失去地位和尊重,而不能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只是這些原因是父母本身的問題還是確實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啊,有時候我們能否分清楚呢!那么,面對孩子的挑戰(zhàn)我們可以怎么做呢?如何能捕捉到孩子冰山下面的感受到渴望?如何能真正的積極聆聽孩子行為背后的目的?如何化懲罰為理解和連結(jié)?這些才是我們作為父母應(yīng)該真正去了解和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不用打的懲罰孩子!

【讀《美國懲罰孩子不打也見效》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生命不打草稿》有感04-24

《陪孩子考上美國高中》讀后感08-23

懲罰優(yōu)秀作文08-31

不打擾的句子01-14

讀《烏龜也上網(wǎng)》有感04-23

貪心的懲罰作文03-20

互不打擾的句子01-28

讀《魚我所欲也》有感08-18

讀《美國種族簡史》有感(通用6篇)05-12

大自然的懲罰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