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1篇
李鎮(zhèn)西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著作《愛心與教育》很早就聽說過,假期中有幸拜讀此著作,讓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主題,愛是教育的源泉。其中反映李鎮(zhèn)西老師心聲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文,更使我對師愛有了更深更透徹的理解。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類型。孩子們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嗎?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并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班主任要樂于請教勇于思考廣于閱讀善于積累 .李老師說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xiàn)出民主與平等的現(xiàn)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yè)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x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fā)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yōu)槭裁床蛔尯⒆訉W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么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么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2篇
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老師》記載了李鎮(zhèn)西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zhèn)西老師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全書集中展示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作者的表達別具一格,語言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李鎮(zhèn)西老師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于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引人入勝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渾然一體,全都融會其中,讀后發(fā)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淚下。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在李鎮(zhèn)西老師看來,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鎮(zhèn)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所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zhèn)西與昨天的李鎮(zhèn)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fā)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強調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的感動始于序言——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寫道: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yè)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yè)員;你若是醫(yī)生,就要當醫(yī)術最高的醫(y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 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是呀,我們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有沒有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呢?很多時候,是在和別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結果是渾渾噩噩度日,喪失了做為一個人應有的情趣與活力,更談不上去超越自我,并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yè)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在書中他講述了自己在實習時,因為一個調皮男學生的大不敬,將其當眾批評。純潔的孩子并沒有因為老師的批評而記恨,而是對老師喜歡如故。作為老師要愛學生,喜歡學生和愛學生并不是一回事,喜歡學生可能僅僅憑個人的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學生;愛學生則意味著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贊許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那些與班級紀律要求格格不入的問題孩子,愛學生包括善待這類學生的缺點;厥孜医甑慕虒W生涯。在開始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有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吞吞吐吐時,當學生上課伸懶腰打哈欠時,當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這些我認為不應該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成了我大動肝火的導火索。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在教室里對這那些可憐的孩子大發(fā)雷霆,也不乏狂風暴雨般的批評。以為老師發(fā)自內心的愛你們,你們就得完美無缺,就不能犯錯誤,F(xiàn)在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他們畢竟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怎么能不犯點錯誤呢?怎能用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年少的孩子呢?他們幼小的心靈怎能經受住一個大人的激烈批評呢?老師的職責應當是育人和教書,老師的形象應該是溫文爾雅。怎能像我這樣以學生之失而怒、以己之愛而怨呢?
李鎮(zhèn)西老師寫道:我們承認教師不是完人,承認教師在許多方面不如我們的學生,這并不是降低了教育者對自己的人格要求,恰恰相反,只有教育者隨時隨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真正有利于教師的不斷完善。同樣我們承認學生在許多方面……首先在道德方面在我們教師之上,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放棄了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fā)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應該是教師居高臨下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師在向學生學習過程中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有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閱讀和寫作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劑良藥。如果說閱讀是知識量的增加,閱歷的豐富,那么寫作便是精華的輸出。讀書好的理由聽得的不下幾十次,而印象最為深刻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中的一個很好的建議: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是用眼睛行走,帶智慧回家,讀書是為了支撐生命。
李鎮(zhèn)西老師在青年班主任怎樣提高科研修養(yǎng)中提出了五點建議:樂于請教,用于思考,廣于閱讀,善于積累,勤于寫作。之前,我總以自己太忙為借口,懶得寫。從那之后,我開始了偶爾動筆寫下日常的點點滴滴,對問題學生的成功轉化,對課堂問題的反思,隨時動筆,隨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這些都成了寶貴的教學經驗。現(xiàn)在我已經習慣隨時寫下自己的反思。有時記下的是自己成功的轉化了某個調皮的孩子的反思,有時是一堂失敗課的反思,這其中有幸福的回憶,也有帶著淚水的總結。開始了寫作,我也便有了讀書的欲望。除了平時買的《讀者》、《青年文摘》,我還會到圖書館借書回來看,偶爾碰到比較好的文章,我會背給我的學生聽,有時他們會因為一時的激動而表現(xiàn)相當好。
學生思想轉變的工程。即使是那些看起來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也有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對問題學生的轉化,與其教師向他們灌輸某種思想,遠遠不如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李老師在書中介紹了他在成功轉化后進生方面的經驗。后進生的產生原因方方面面: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長行為不正,家庭離異,教師的歧視,教學的失誤,多次嘗試的失敗,學生交友不慎,身體狀況不好,智力狀況。因此在對待后進生,李老師提出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注重感情傾斜,喚起上進心,引導集體輿論,寫家校聯(lián)系本,填寫喜單,對手競爭。對于后進生,最有效的方式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用老師的愛心,贏得學生的信心。當他們發(fā)現(xiàn)老師并不歧視而是更愛他們的時候,學生會有極大的動力去學習。正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沒有學生會拒絕喜歡自己疼愛自己表揚自己的老師。老師的愛是他們前進的綿綿不絕的動力。
讀一讀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吧!這是他25年教學經驗的精華,這里面有他關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誤區(qū),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和科學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這里你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蹲鲎詈玫睦蠋煛罚粋我夢寐以求的理想與追求,一盞希望的燈塔,一個智慧的寶典,一個你我隨時可以求助的良師。李鎮(zhèn)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yōu)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教育的悲哀。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一、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
開放學生的時空,使之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摘下師道尊嚴的面具,讓自己的主導地位不至于變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切、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師面前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并自我挖掘出創(chuàng)造性的潛能。要做到這樣,教師必須做到不拖堂,不讓作業(yè)和考試填滿他們的課余時間;不要滔滔不絕地滿堂灌,還學生自主權,還學生發(fā)言權,還學生活動權。否則就等于堵塞了他們學習發(fā)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學生將被動地接受信息,變成錄音機,變成容器。
二、關愛學生,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
《學記》中云:親其師,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老師關愛學生必然贏得學生的愛戴,學生也必然會將愛師的感情轉化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們對每個學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語,即使您一切為了學生,而學生卻受到您的言行的影響,或疏遠您,或與您產生對立情緒,漸漸地變成被動學習,甚至厭惡學習。
三、教師要有良好的素養(yǎng)
老師工作有著枯燥重復的特點,每天要面對大量繁雜、瑣碎的學生問題,若不能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周圍變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氣會變壞。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變得激動,訓斥學生,憑主觀臆斷妄下結論,會挫傷學生自尊,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導致心理失衡現(xiàn)象。我們要認識到我們的任務是去幫助每一個學生成功,對其不規(guī)范行為,只有引導,認真去做思想工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向李鎮(zhèn)西老師學習,做到邊教邊學,隨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認錯糾錯的勇氣,這對自己發(fā)展很有利,同時我們只有寬容學生的錯誤,給他們愛,用自己的美好心靈去醫(yī)治其心靈創(chuàng)傷,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污漬,他們今后才會寬容別人的錯誤。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拋開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養(yǎng),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及時將一觸即發(fā)的矛盾緩沖過來,增進師生情感。
童年拉開了我們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爛漫的季節(jié)里,孩子填寫著那份美麗的色彩,他們在快樂中成長著。讓我們放下架子,尊重、寬容、理解學生,笑口常開,還學生童真,相信學生必將因我們的改變而變得更可愛、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