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評信息化異化——對美國新經濟的剖析
今天的虛擬經濟,一半是亢奮,一半是沮喪。2002年7月24日,尼葛洛龐蒂在美國國會互聯網決策委員會興奮地宣稱,802.11標準將帶來又一場技術革命,無線互聯將成為一本萬利的“虛擬”基礎設施;而同一天,精神恍惚的倫敦金融城的交易員們正紛紛涌向酒吧和夜總會等娛樂場所尋求放松和安慰,因為截至7月24日股市回升前,近四萬億美元在全球熊市中泡湯,數額大致相當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這是新經濟危機的典型表現:一方面,實體經濟上基本良好,一方面,虛擬經濟中人們信心全無。號稱消除了經濟周期的新經濟,又出現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究竟是誰之罪?
窮究之下,我們發(fā)現,原來新經濟的天使背后還藏著一個魔鬼,它就是—信息化異化。信息化異化是指:技術越來越以人為本,經濟卻在擴大異化。表現為:技術從“集中”轉向“分布”,利益卻從“分布”回到“集中”;信息技術使資源配置方式從復雜轉向簡單,但異化卻在利益格局上使簡單的道理復雜化;技術網絡正邁向人的復歸,社會網絡卻在退向人的異化。
這就是美國第一場“新經濟”下經濟危機的實質。
技術網絡走向復歸
今天,信息和生命技術,都明明白白地走向同一個大方向:復歸于一。
如果高度概括一下人類社會歷史,無非從一走向多,再從多回到一。換言之,從簡單走向復雜,再從復雜回到簡單。具體來說就是,從農業(yè)社會的簡單,走向工業(yè)社會的復雜;再從工業(yè)社會復雜,回歸信息社會的簡單。
從復雜到簡單,復歸于一,這是從人的本性中得出的技術發(fā)展方向。如果技術真是以人為本的話,這樣的技術一定是要回到人的單純本性這個根基上來,才會有力量。
今天我們看到的技術趨勢,就正好是這樣。
首先,出現了“回到簡單”的硬件基礎設施。
在電氣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的指導下,計算機行業(yè)開發(fā)了802.11標準,使無線通信技術走向實用。7月24日,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美國國會互聯網決策委員會告訴與會者,電信行業(yè)正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生著一次巨大改變。
尼葛洛龐帝說:“你在家中或辦公室中設置了接入點,那么它在一定的距離中都可以使用,我打個比方,有150個人在使用我的802.11接入點,而我卻不知情,但這并不影響我的花費或者系統(tǒng)性能。” 這意味著什么呢?
工業(yè)時代的基礎設施,如“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之簡稱),都是以線路越長越耗費和越復雜著稱的。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一開始也是模仿“高速路”,修建龐大的電信網絡和成噸的計算機設施。但是,無線互聯一旦普及,將成為第一個不耗能、也不耗錢的大型基礎設施,而且是簡單到家的基礎設施。
其次,出現了“回到簡單”的軟件基礎設施。
基礎件(基礎結構軟件)是這方面最新的動態(tài),它相當于面向商務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
7月25日,我在基礎件的倡導者BEA公司的演進中,看到一個新的說法:“一的力量”(The Power of One)。
“一的力量”指的是,企業(yè)所構建的平臺越復雜,就越需要一個具有統(tǒng)一性、簡單性和可擴展的方案。它可以簡化對信息和應用的個性化訪問,簡化并個性化業(yè)務處理,同時降低協(xié)同成本。它大抵就相當于亞里斯多德夢想的從雜多復歸到一罷。
基礎件的作用在于把復雜的工作交給后臺,而使最終用戶只面對單純的體驗。個性化和互動管理(Person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Management)通過模糊或清晰的個性化改善了用戶體驗,這種個性化旨在提高客戶滿意度和生產效率。同時,它還通過對目標職員、伙伴和客戶的激勵,來實現業(yè)務上的成功。
最后,出現了“回到簡單”的服務和體驗。
在IT界,我們聽到越來越多類似“給用戶帶來快樂”這樣的體驗口號。人們在不斷追求界面的人性化、傻瓜式的操作和越來越藝術化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今天的用戶,再也不象早期的計算機操作員,必須學會編程才能擺弄機器。諾基亞“科技以人為本”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看來,信息和生命技術,正實實在在地向“以人為本”的方向發(fā)展,越來越顯示出“一的力量”。最理想的情況是,這種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技術,終將給制度打上同方向的烙印。讓制度也復歸于一,復歸于道。
但不幸的是,現實的制度卻將傳統(tǒng)的“多”,強加給先進的“一”。遂演成從納斯達克指數暴跌到華爾街會計丑聞的一系列悲劇。
虛擬經濟的異化
最近,我在國研網上,總是看到“虛擬經濟的異化”這類字眼的分析。
虛擬經濟的異化是指,股市等虛擬經濟形態(tài),本來是為實體資本發(fā)揮配置資源作用服務的,但現在卻在按自己的意志自我膨脹,反過來反對實體經濟。
虛擬經濟的異化,是信息化異化的集中反映。鑒于股市經濟和IT經濟并稱虛擬經濟,而且此次股災與IT公司的表現又多少具有內在聯系,所以,研究虛擬經濟的異化,可以有助于我們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信息化良好的初衷,為什么可能導致不好的結果。信息技術的一場革命,卻帶來經濟領域的一場股災,將來避免覆轍的關鍵在哪里?
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背離
當前,金融市場的異化現象十分明顯。主要是股市在背離經濟基本面發(fā)展:不是股市脫離基本面,“非理性繁榮”;就是股市背離基本面,一味走熊。
據報載,不久前,美國商業(yè)部公布了美國經濟的最新數字: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狂增5.8%,創(chuàng)下1999年第四季度8.3%的增長以來的最高紀錄?墒,華爾街卻并不因此振奮。相反,道·瓊斯指數當天跌破1萬點大關。以后的好消息并不少,包括美國每小時的勞動生產力在第一季度猛增8.6%,創(chuàng)下19年來的最高紀錄等等。然而投資者似乎并不為之所動,道·瓊斯指數還是在1萬點左右上上下下。
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卻表明,美國經濟仍然回升強勁。7月17日美國公布6月的工業(yè)生產增長了0.8%,這是該數字連續(xù)第六個月的增長,超過了經濟學家所預期的增長0.5%,也是1999年5月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個月份。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經濟基本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導致美國資產市場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美國經
濟的復蘇前景信心不足。
虛擬經濟對于實體經濟的背離,是信息化異化的表象,它的原理,是金融市場的異化。
2、金融市場的異化
美國經濟學家林頓·拉魯什指出,目前每天的金融交易中,只有2%與實體經濟有關。而目前世界衍生工具交易總量已突破40兆億。
張寶林等指出,“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相脫離實際上是一個異化的過程。最初為各種資源充分利用和優(yōu)化配置而出現的虛擬經濟最終異化為徹底獨立的運動過程,人們在經濟中對更多財富的追求便異化為對并不導致社會財富真正增加的虛擬利潤的追求”。
股市本來旨在降低交易費用,事實上現在卻在放大交易費用。我們從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上稍加比較,就會看到,這種現象和生產力發(fā)展方向是相反的。
正如專家指出的,金融機構實質上是以一個獨立的產權主體代替若干個獨立從事金融交易活動的產權主體,以一次性的合約代替市場上的一系列合約,從而大大減少獨立從事金融活動的市場主體數量及金融交易的合約數量,并擴大金融交易的規(guī)模,這樣就自然能有效地降低金融活動中的信息成本、合約成本及監(jiān)督成本。
這一點和基礎件原理是一樣的;A件的作用,很象企業(yè)產權的作用。它將流程內各個單位職能中本身具有內在一致性的方面,通過基礎件“合并同類項”,進而系統(tǒng)化為商務基礎結構,這樣來大大降低協(xié)調成本,人們就可以把資源用于那些核心競爭力方面,從而提高效率。
但我們馬上會看出一個區(qū)別。從生產力發(fā)展角度看,技術設計的路線,絕不會是讓基礎件的成本,超過沒有它時,各個應用軟件的成本之和。那樣的話,基礎件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在股市中,人們卻形成了完全相反的不成文制度設計。那就是,讓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高于資本市場上的交易成本。比如,美國前兩年股市市值異常地高于資本市場,卻又不能為資本市場指出正確方向,這就是金融市場的異化。
異化的關鍵,是體制性的利益在中間做怪。
3、新經濟中利益異化之源
本來,信息化通過降低技術系統(tǒng)和社會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成本,使經濟變得更加有機化,旨在為各種資源提供更多流動性的排列組合機會,使實體經濟實現更優(yōu)資源配置。因此從資源配置角度說,信息化應當是可以使經濟周期弱化的。如果此說法成立的話,那么對當前經濟危機波動的現實,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利益分配不合理,造成供求比例失調。因為經濟周期不是由資源配置造成,就是由利益分配造成,沒有別的原因。而我認為,原因恰好在利益分配這個方面。
通過分配,直接破壞先進生產力的基礎,是第一種形式。當信息技術產業(yè)打亂了既有的資源配置格局時,傳統(tǒng)利益分配體制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借著人們對技術的盲目崇拜,把自己的利益固化到新技術、新產業(yè)的發(fā)展秩序之中去。我們看到安然案、施樂案、世界通信案等,只不過是這種分配和“再分配”的表現形式。
新經濟正常的初次分配原則,應當是“知本”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和資本共同分享財富。是“分布式”地分配財富,而不是像工業(yè)化社會那樣,“集中式”地分配給少數精英。因為擁有知識的勞動者,同樣是新生產力的主要基礎。但在新經濟公司中,經理人卻在用精英和勞工對立的傳統(tǒng)方式,限制職工參與利潤分配的機會,從而破壞了職工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安然公司的主管們進行股市投機,卻對職工加以種種限制。美國《商業(yè)周刊》1月28日發(fā)表題為《我們還能相信誰?》的文章就此指出:“安然公司丑聞就是其一。這場金融災難的影響遠遠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產。這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腐敗。許多無辜員工眼看著自己退休的積蓄因為金字塔頂的少數人把錢抽走而化為烏有。在解除管制的幌子下面,企業(yè)進行著駭人聽聞的暗箱操作,曾經值得信賴的專業(yè)人員信奉的行為道德準則遭到嚴重的破壞!北緛,信奉道德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新經濟倫理更要以信任作為化復雜為簡單的橋梁,但這些職業(yè)經理人卻偏偏要把簡單的東西搞復雜,目的就是為了用欺騙和掠奪的方式,延續(xù)他們長久以來習慣的利益。
通過再分配,間接破壞先進生產力的基礎,是另一種信息化異化。原來,虛擬經濟具有資源配置和利益調節(jié)雙重功能。信息技術和股市一樣,本意是促進生產和消費更準、更快、更直接地對接。它們的手段就是流動性。正是這種流動性,使虛擬經濟具有了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從而成了雙刃劍的另一面。
那些唯利是圖的新經濟公司,通過安達信公司之類中介的配合,采用欺騙公眾的方式,偽造公司業(yè)績,虛抬公司股價,走上了與全社會為敵的道路。據著名信貸評級機構Weiss Ratings對美國七千家上市公司研究指出,信用危機正震撼華爾街。調查顯示,有多達三分之一的美國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其盈利報告之嫌。如此眾多的公司造假,只能說是體制出了問題。那些極力主張放松對大公司監(jiān)管的人,必須為此承擔責任。這種體制造成了美國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混亂,打擊了國民的信心,直接造成了此次股市經濟危機。結合美國經濟中資源配置基本面正常這一情況來看,此次危機確實出在分配和再分配體制上!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指出:“我們總是認為在現代企業(yè)中由職業(yè)經理人代替股東進行管理的機制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自亞當·斯密以來的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內部人濫用職權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現在,我們終于看出來,東西方的信息化,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是站在資本和勞動中間的那些人,是一些由不法的代理人和中間人構成的吸血鬼。他們是信息化異化的根源。他們害怕信息化的透明,使他們中飽私囊的利益,大白于天下。今天他們還只是用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來敗壞信息化的名聲;明天,他們一旦終于明白,讓他們越來越難受的力量,正是他們今天因為搞不懂因而還表示歡迎的新技術,他們就會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反對先進生產力。他們會說:讓我的企業(yè)搞信息化?對不起,我不想讓我的腐敗“貓膩”在廠長和工人面前爆光,我這里不歡迎信息化!
天真爛漫的IT人士,也許萬萬沒有想到,雖然技術本身正朝向彌合數字鴻溝發(fā)展,但是技術與制度二者間的鴻溝,卻在產生“信息化異化”這種相反的力量。
今天我們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我們相信,生產力發(fā)展自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當信息化最終達到全社會生產和消費的個性化統(tǒng)一時,信息化異化才有條件從利益機制角度得到根本的解決。到那時我們才會說,新經濟將消除經濟周期。
【評信息化異化——對美國新經濟的剖析】相關文章:
美國新經濟的發(fā)展及啟示08-05
美國新經濟的發(fā)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08-05
美國信息化水平及其對經濟的影響08-07
譯語的異化與優(yōu)化08-08
譯語的異化與優(yōu)化08-08
新經濟測度08-07
反觀新經濟08-05
新經濟的精華與誤區(qū)08-05
新經濟的構成要素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