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時間:2022-08-04 18:29:37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魏博文

  摘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美、英等國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國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行大學教授授課制度,鼓勵高等教育實行通識教育改革,對大學本科學生實行導師制,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

  關鍵詞: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高等學校

  基金項目:遼寧大學第五批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導師制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研究與實踐”(JG2013YB0013)

  作者簡介:魏博文(1981-),女,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經(jīng)濟學院講師,經(jīng)濟學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

  1998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發(fā)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發(fā)展和行動”世界宣言》,在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高等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利益,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

  首先,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人。對于高等學校來說,無論其創(chuàng)新成果多么豐富,如果不能培養(yǎng)出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那么高等學校就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基本任務。高等學校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地去造就具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

  其次,知識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知識經(jīng)濟要求具備高知識、高技術的人才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就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不斷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促進知識經(jīng)濟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最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科技水平,引領國家實現(xiàn)教育強國,繼而成為經(jīng)濟強國!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恰好符合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因此,高等教育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美、英等國“以學生為中心”高等教育理念的成功經(jīng)驗

 。ㄒ唬┟绹

  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自然就要重視本科教學。在美國,對于教學工作表現(xiàn)不好的教師,很難得到職稱晉升的機會。很多大學都提出,堅決不聘任不承擔本科教學工作的“研究教授”。

  美國遵循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體現(xiàn)在大學教育實行完全自由的學分制。在美國,大學會開設很多課程,這些課程的覆蓋面極其廣泛,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和特長來選擇課程。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美國的大學校園,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主修課程不滿意,可以向學校的相關委員會提出申請,在校方批準的前提下,根據(jù)個人的興趣和特長,在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自主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樣做,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和特長,而且,美國大學的這一做法也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

  教師鼓勵學生動腦思考、開展科學研究,增進師生在學術上的交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會遇到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思索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產生某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學生在參加研究過程中,會逐漸地學會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并想法設法地解決問題。在參與導師的項目研究過程中,學生還會發(fā)掘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特長,進而確定自己的主修方向。

  在美國,教學與研究相結合,不僅是指教學與教師的研究相結合,還包括教學與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興趣相結合,這也正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

  (二)英國

  英國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fā)達的國家之一。英國不僅有牛津、劍橋這種世界一流的大學,而且這些一流的大學還培養(yǎng)了數(shù)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的大學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這與英國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

  在英國,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將知識的前沿性成果以及發(fā)展的新東西介紹給學生,并將自己研究的課題或論文介紹給學生,啟發(fā)學生去思考研究。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時間并不長,主要是引導學生去討論。課堂討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結束后,其他小組可以就討論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做最后的總結性發(fā)言。

  在英國的大學教育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實行導師制。學校從大一開始就為每個學生配備一名導師,這些導師是專任教師。導師的主要職責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幫助學生選專業(yè),待專業(yè)選好后在選修課上給予學生必要的建議。導師還要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解答,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英國的大學還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英國的大學教育十分靈活,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可以先學習一年或兩年,然后工作一年,再回到學校學習兩年或一年。這種培養(yǎng)模式使得學生更加珍惜在校期間的學習,而且經(jīng)過一年的工作,學生也會更加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從而更加努力地學習。

  在英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英國的大學教育無不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大學教育中,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這也是英國之所以出現(xiàn)了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的主要原因。

  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改革措施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我國雖然也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有差距,理念并沒有真正地確立。因此,我們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實行大學教授授課制度。我國很多名牌大學的教授,由于其科研工作量、教學工作量較大,其授課主要針對研究生。而大學教授研究的問題多是前沿性的,如果能夠將這些新的知識講授給學生,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可以為本科生授課的教授配備1~2名助教。教授在授課過程中介紹一些前沿性的知識以及自己正在研究的科研項目,由助教負責課程的輔導。對于有興趣參與科學研究的大學生,可以由助教進行指導研究。這樣,不但教授完成了自己的本科授課任務,而且學生也拓展了知識面,可謂一舉兩得。

  2.實行通識教育改革。美、英等國開設了大量的選修課程,覆蓋面極廣。對于大一的學生學校不設定具體的專業(y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課程的選修,經(jīng)過一到兩年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這樣有利于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和特長。遼寧大學已經(jīng)在這方面率先進行了改革,對大一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學習成績在專業(yè)前10%的學生都有機會申請調換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進行學習,從而改變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制度。我國的高等學校應該在這方面進行改革,讓學生充分地展現(xiàn)自己,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學習,提高個人素質,不斷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才。

  3.實行導師制。進入大學的學習生活是學生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轉折點,在這樣關鍵的時候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指導。高等學校應該為每一名大一學生配備一名導師,導師應該都是專任教師。導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可以在課程選修方面為學生提供意見和建議。學生在確定專業(yè)方向時,導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興趣參加導師的研究項目,可以就大學學習期間遇到的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向導師尋求幫助。對于在某一領域有特殊潛能的學生,在學校相關部門條例允許的情況下,導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訂單獨的學習計劃,以求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在大學學習期間,導師的作用極其重要,可以說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孫麗萍,張建華。以人為本高等教育理念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2):6-7.

  [2]李培根。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高等教育強國[C].遵循科學發(fā)展,建設高等教育強國———2009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2009,(10)。

  [3]張曉鵬。美國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6,(3):7-11.

  [4]盧進南。美國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啟示[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12):98-102.

  [5]王正良。英國高等教育理念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J].商洛學院學報,2009,(6):41-44.

  [6]關仲和,柴鴻斌,楊興林。試論高等學校的以學生為本[C].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2005,(11)。

  [7]郭宏寶,劉海生“。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體系:理念探討與模型論證[J].大學教育,2015,(1):1-5.

  [8]李嘉曾“。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育,2008,(4):54-56.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相關文章:

高等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08-23

素質教育應以學生為中心08-13

思品課教學中的“以學生為中心”08-1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汽車營銷中的應用08-15

中職生理解剖學教學如何以生為本08-19

干部教育改革芻議08-15

以學生為本的準則08-17

以先生為話題的作文08-09

暑假以學為中心的培訓心得(精選10篇)07-27

對小學數(shù)學教育改革的認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