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入學孩子要養(yǎng)成的三個學習習慣
新入學孩子要養(yǎng)成的三個學習習慣
建三江管理局濃江農場學校 張榮波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笨梢,習慣影響一個人的發(fā)展,甚至決定一個人日后能否成功,所以,培養(yǎng)人的好習慣會讓人終身受益。
人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在小學階段,而小學中一年級又是習慣培養(yǎng)的伊始,這些七、八歲的新入學的小孩子要先養(yǎng)成哪些好習慣呢?經筆者十多年的一線教育經驗,發(fā)現最先要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是:認真聽課的習慣,廣泛閱讀的習慣,干凈書寫的習慣。
一、認真聽課的習慣
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對于新入學生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聽課。如果你只告訴他們要“認真聽講”,而他們往往都會手足無措,有人會傻傻地坐著,有人會目不轉睛的看著你,但心思跑哪兒去了卻不得知。“認真聽”的命令在孩子們的執(zhí)行中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解決聽的問題,我們可以細化“聽”的要求。努力做到“三心”:一要專心,無論是老師講課還是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頭腦中不可以想別的事情。二要用心,當聽取別人發(fā)言時,心中要學會思考,準備自己發(fā)言的內容,不重復說別人的話,傾聽他人的話語時要學會分辨對錯,有意識的取長補短。三要耐心,要聽完別人的話才可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可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在這三心的細化中,學生就會有禮貌的說話,進行有效的發(fā)言。
二、廣泛閱讀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是一個廣泛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階段,這時候孩子所看的課外讀物主要以拼音類、插圖類為主。拼音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拼讀的能力,并協助幫助孩子識字,插圖可以輔助孩子理解文意,并訓練想象能力,另外大字號也是讓學生不會產生心理負擔的一個因素。但是,這時的學生的家長往往成材心切,認為文字類的讀物才是主流,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造成了拔苗助長的局面。
這里,家長要拋棄“有用就讀,無用不讀”的“功利”思想,讀書要只限于作文書,各類與課本配套的工具書,那么他們過于狹窄的閱讀面會影響孩子的成長。(www.thephantastics.com)所以,無論什么體裁,什么版本,只要內容健康,孩子感興趣,就應鼓勵、支持。教師則應利用課堂這一平臺, 有意識的引導他們看一起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書籍、資料。班主任則利用學校活動或班會開展各類與閱讀有關的活動,讓他們在集體的活動中參與,形成體驗,激發(fā)興趣,從而獲得成就感。
三、干凈書寫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第一學段寫字教學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和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優(yōu)美。新入學的一年級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正確的寫字習慣和規(guī)范的寫字姿勢。
一年級的學生主要書寫的時間在課堂上,所以,一定要保證每節(jié)課書寫的時間,最好要在5—8分鐘之間,這樣既可以保證練習的時間,又有相應的指導。而教師則要做到四要:
一要用自己書寫習慣影響學生。當今電腦的普及,網絡的運用形成了書寫無用論,沖擊了書寫重要性。家長書寫能力也參差不齊,許多孩子在家長那里也得不得書寫的指導。所以,此時一年級的孩子就主要依賴教師的指導。但教師又被教學任務,考試壓力所累,導致疲于奔命,忽視了書寫教學。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老師要從自己的角度來解決。首先,端正態(tài)度。教師要意識到只有今天努力讓學生形成認真書寫的習慣,明天他好的書寫習慣才會提高學習成績。其次,以身作責。黑板上要書寫正楷,評語要寫在格子內,少些個性化文字,教師每一天都為學生每作榜樣,日久天長,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改變的。
二要用兒歌口訣培養(yǎng)學生正確坐姿及握筆習慣。每節(jié)課前一支歌就說一遍這個兒歌:“身體坐端正,肩手要放平;雙腳平著地,低頭要挺胸;胸距桌一拳,眼離本一尺;筆尖到手指,拇指第一節(jié)。大指二指對齊捏,三指在下來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筆桿離開虎口處,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筆就是來練字。”寫字前邊念兒歌邊擺寫字姿勢,提醒學生養(yǎng)成寫字好習慣,相信每一個小朋友念完就會自覺坐端正了,認真寫起字來。三要以點帶面形成認真書寫最光榮的氛圍。我們可以利用各類平臺,找出優(yōu)秀的作業(yè),推舉書寫明星。在班級,利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出,全班學生觀看當書寫的工整、美觀的作業(yè)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時候,孩子們的眼中流露出欣喜、自豪、贊美的神情,下一次,你會馬上看到善于模仿的孩子作業(yè)中的改變。
還可以利用飛信群、微信群、QQ群等網絡手段把學生的作業(yè)以圖片的方式發(fā)上去,吸引家長們的關注,利用家長的力量,使孩子的家庭作業(yè)也有人督促。
四要弘揚經典學先人苦練書法的精神。只有勤學苦練才可以寫好字。我們可以在寫字課中介紹古至今有許多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練字的軼事趣聞,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幾十年如一日,一池清水變“墨池”的故事,“入木三分”的故事。柳公權跪拜無臂黑瘦老頭為師學書法的故事。唐代書法家歐陽詢坐臥于石碑旁摸索比劃竟達三天三夜等。這樣既教育學生學習勤學苦練的精神,又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惰性做斗爭。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面共同努力,長期堅持才可以完成。
在教育中,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堂上,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努力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悉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
在學習中, 學生從小就要明白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一種好習慣能使這個人終身收益,對小學生更為重要。
在家庭中,家長永遠是自己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成長需要不斷地給予督促與引導,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應從細微人手,激發(fā)情感,以環(huán)境和榜樣引導為基礎,喚起孩子行為意識,以日常生活、隨機教育、學科滲透為方法,規(guī)范行為,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效果。
新入學孩子在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努力、家長的協助下一定會有成效的。
【新入學孩子要養(yǎng)成的三個學習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養(yǎng)成孩子的好習慣08-17
中學生作文要養(yǎng)成寫提綱的習慣08-17
《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的教案范文08-15
養(yǎng)成習慣,更好地學習語文08-14
養(yǎng)成好習慣02-17
《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教學設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