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篇1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殘缺家庭越來越多,身處其中的不少兒童受到嚴重影響,他們的叛逆心理和自卑感越來越強,各種不良行為相繼顯現(xiàn),其犯罪率也逐漸上升,本文分析了殘缺家庭給兒童孩子的成長帶來的消極影響以及由此形成的一些性格缺陷和成長中的問題。家庭、學校、社會必須重視思想教育以便讓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更好地認識自己,健康成長,更快的融入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一份子。
【關鍵詞】
殘缺家庭,殘缺家庭子女,社會關注。
一、概念界定
所謂殘缺家庭,也叫不完全家庭,它包括:離異、父母一方死亡、服刑或勞改的單親家庭、再婚家庭、不合睦家庭、父母分居家庭、留守子女家庭,或以上幾種現(xiàn)象并存的家庭。在這種家庭生活的子女稱為殘缺家庭子女。
二、殘缺家庭兒童成長的現(xiàn)狀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會教育四種類型的教育,這四種教育相輔相成,如果其中任何一種發(fā)生偏離或失誤,都會影響和制約人的全面發(fā)展及健康成長。家是人生活的避風港,也是少年兒童成長的場所。一個溫暖、和睦、健全的家,可以使人擁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更能保證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相反,破敗殘缺的家,會使少年兒童過早地品嘗到人生的不幸,近幾年,由于種種原因,殘缺家庭子女劇增,嚴重影響兒童的成長和身心健康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如下:
。ㄒ唬┣楦写嗳,缺乏自信心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是子女的啟蒙老師,是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殘缺家庭的子女,或者隨某一方生活,或隨爺爺、奶奶等老一輩生活,或者是被親友托管、寄人籬下,缺少父母關照,而別的健全家庭,父母悉心照顧,尤其是在開家長會時,別人的父母來,而自己的父母沒有來;或者在節(jié)假日活動,別人是父母雙方帶著出去玩,自己的父母不能帶自己去玩的時候,特別羨慕別人能有一個家庭的溫暖,心里就會產生比不上別人幸福的自卑心理,特別容易傷感,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定,感情起伏大,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
。ǘ┬愿窆缕В袕娏业淖员案
大多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離異,加上年紀又小,不能理解父母的處境,所以會對父母會產生憎恨的情緒,不想與父母接觸,更說不上心靈的溝通。在別人面前老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周圍的人會以一種異樣的眼光對著自己,所以,總是對周圍的人懷有一種戒備的心理。凡事裝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內心又很怕被別人刺傷,于是就獨來獨往,把自己禁錮起來,形成了一種孤僻的心理。
。ㄈ┠娣葱睦
由于父母的離異,導致家庭的殘缺,造成了自己不幸。這樣的孩子老是覺得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幸福,先是羨慕別人,跟著是嫉妒別人,于是就慢慢地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傆X得別人經常嘲笑自己、欺負自己,甚至會把一些小事也和這事聯(lián)系起來。比如別人向自己借東西忘記還,就想到是別人欺負自己,故意不還。對每件自己不滿意的事都認為是別人專門針對自己、輕視自己。于是,對待學習和生活就采取一些消極、冷漠,甚至是敵對的態(tài)度,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種逆反心理。
(四)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孩子也容易走上不良行為的道路
由于隔代教育有的長輩往往對其過分溺愛和放縱,缺乏了及時的管教和約束,在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中也無人督促,因此,有部份兒童會出現(xiàn)行為上的偏差和管教,再加上有的殘缺兒童還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和行為的影響。有的不良行為不及時改正時間一長便會逐漸形成惡習。
三、幾點建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中起著引路、導向的作用。兒童在雙親的呵護和正確的教育下,能產生安全感與幸福感,從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發(fā)展。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了各種各樣的殘缺家庭。對于在殘缺家庭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上各種問題,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成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對殘缺家庭兒童的教育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為了盡可能彌補家庭的缺陷給殘缺家庭子女造成的影響,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ㄒ唬┘訌姺杀U希行ПWo殘缺家庭子女。
1.重設婚姻登記程序。在領取結婚證之前,要參加相關的培訓,取得合格證方可取得領取結婚證的資格,參加的培訓包括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育兒觀等,其中對于孩子各個時期的護理和教育的知識也需要他們了解。
2.在法律中能夠體現(xiàn)出對孩子的保護。可將由于殘缺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列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另外,在《婚姻法》中也應該體現(xiàn)孩子的選擇權,父母是否可以離婚也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讓她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一個決定著,通過法律的手段強制性的讓孩子得到保護。
。ǘ┙ⅰ鄙鐓^(qū)、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對殘缺家庭子女的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導。
1.學校教育方面。應該多關注殘缺家庭子女的教育,特別應關注殘缺家庭子女的性格、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一是可以開展專門的心里健康類的課程;二是聘任可擔任專門心里咨詢的心里咨詢師或者教師;三是可開設殘缺家庭子女的全托學;蛉邪啵瑢λ麄冞M行專門的針對性的教育。
2.成立專門的“關愛行動小組”。關愛小組的成員可由社區(qū)工作者、心里咨詢師、班主任、同伴、家長以及志愿者組成,小組成員可在學校和社區(qū)成立“心里咨詢室”、“志愿者行動屋”等幫助殘缺家庭孩子疏導自卑、孤僻等性格的機構,還可以開展“社區(qū)運動會”、“心里知識講座”、“送關愛到家”、“手牽手“一對一結對等幫助孩子融入集體、敞開心胸的活動。期望通過這些機構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殘缺家庭的子女正視現(xiàn)實、振作精神、消除戒備、平等交流。
四、結束語
殘缺兒童是一群需要關心的集體,他們需要愛,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他們渴望家庭的教育,渴望和同齡的小孩一樣成長中有自己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噓寒問暖,在父母的陪伴中讓自己逐漸改變內向的性格和孤僻,讓他們更多的學會通過努力學習改變現(xiàn)狀,改變自己現(xiàn)在不好的生活,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長時期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下成長對自己沒有好處,在受到幫助的同時,也是學會感恩,發(fā)現(xiàn)和找出殘缺兒童成長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幫助他們。
【參考文獻】
[1]塞繆爾.厄爾曼《黨員文摘》.2013年9期(青春)
[2]高榮云,康貞花.《當代法學》.2003年第9期
[3]梁天真.《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4]劉先華.《湖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篇2
摘 要:
在經濟、文化、價值觀等社會因素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們所面對的殘缺家庭的孩子成長問題越來越突出,諸如浮躁、猜疑、冷漠、暴力傾向。如此眾多的失范行為以及心理的癥狀,如何才能得以洞察和解決?作者試圖從自己的執(zhí)教經歷出發(fā),找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
殘缺家庭;教育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13
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湖南省洞口縣第一中學1988屆校友舒躍龍教授發(fā)表獲獎感言時說:“一是衷心感謝父母的人文關懷和嚴格要求,二是衷心感謝母校教師對自己成才所付出的努力!笔娼淌谝宰约旱慕洑v詮釋了家庭、學校及社會對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
殘缺家庭,又稱不完整家庭或不良家庭,它作為社會學、犯罪學等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主要是指因配偶(一方或者雙方)亡故、離異或缺乏社會責任感,致使正常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進而給子女乃至社會帶來消極影響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從近幾年發(fā)生的違法案件的人員構成來看,殘缺家庭孩子的犯罪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殘缺家庭孩子的違法犯罪現(xiàn)象已經成為當前各地預防犯罪工作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 殘缺家庭孩子心理的缺陷
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殘缺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和諧溫暖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心靈極易受到創(chuàng)傷,他們中的許多人雖然身體發(fā)育已趨成熟,但心理發(fā)育不完整。他們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對著干。鄰校一個孩子李某,他兩歲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對其極其溺愛,父母也因為不在孩子身邊而心有愧疚,于是盡量用金錢來彌補。長期下來,李某變得任性而暴力,對家長、教師的教育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一次課后,同桌不愿意與他分享一包精美的餅干,李某就惱羞成怒拿起水果刀,當場將同桌刺成重傷。
逆反心理,在殘缺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且有多種表現(xiàn)。如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對思想教育則消極抵制、藐視對抗等。
產生這種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反對成年人把自己當作小孩看待,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不同凡響,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對外界對立的情感?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不高、教育手段方法不得當、場合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2.父母品德惡劣的家庭的孩子容易誤入歧途
父母通常是孩子最信賴的人,其思想品德、生活作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子女的健康成長。如果家庭和睦、父母道德品質高尚,孩子就會從內心感到欽佩、喜悅和自豪;反之,其精神上必然感到壓抑、沮喪,自尊心受到傷害。這種思想情感的發(fā)展常常會引起孩子精神狀態(tài)的不正常和社會的不適應性,如果其再受到外界的不良誘惑,便很容易形成犯罪的心理結構,表現(xiàn)出敏感、多疑、報復心強等心理特點。對這種不健康心理,教師如不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這些孩子就很有可能在錯誤的方向上頑固地表現(xiàn)出來,甚至通過違法犯罪來表現(xiàn)。
3.父母離婚、家庭關系緊張的孩子容易焦慮或沾染上不良習氣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人現(xiàn)在的婚戀觀念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更加注意維護自身的權益,著眼于自身的完善與發(fā)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進步的現(xiàn)象,但隨之也帶來一些負面效應。由于家庭關系緊張或者父母離異,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懷教育,容易焦慮或者在社會上沾染上不良惡習。少年曾某,原本心態(tài)陽光,成績優(yōu)異,后來父母為達到離婚目的而在孩子面前互相惡意中傷對方,孩子整天生活在焦慮不安中,慢慢地變得消極多疑,自己最信賴最親愛的人為了離婚而變得如此瘋狂,曾某慢慢地患上憂郁癥,不得不中斷學業(yè)。
二、預防與對策
1.加強心理學教育,矯正缺陷的心理結構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健康心理結構的人,對來自外界消極因素的影響和來自內心不良心理因素滋長的信息,感覺特別敏銳,并會通過心理機制的積極反饋作用,自動排除和控制來自內外的一切干擾,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因此,對生長在殘缺家庭里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針對其心理弱點和變化規(guī)律,反復加強心理訓練,不斷增大他們的心理容量和增強他們抵御挫折的能力,使他們的不良心理結構和自知能力逐步得到矯正和提高。幾年前,湖南省洞口縣第九中學(以下簡稱“我!保┮M了一位心理學碩士,她開設了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并多次在多媒體教室舉辦心理學講座,通過“春風化雨”為眾多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社會應創(chuàng)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
近年來,很多教育工作者對某公司研發(fā)的某款暴力游戲加以指責,盡管這款游戲作為商品給企業(yè)帶來了十分豐厚的利潤,但它對青少年孩子的負面引導作用不容小覷。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文化產品的暴力庸俗化自然成為一些商家的賣點。未成年人思想還不成熟,辨別能力差,喜歡模仿,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及不良文化的影響。成人津津樂道的兇殺案件,在未成年人眼里只不過是游戲中英雄伸張正義充當殺人機器的情景再現(xiàn)。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學學生羅某因為反感班主任鮑某對自己的嚴加管教,在教師辦公室將鮑某刺死后,竟然穿著血跡斑斑的衣服跑到教室告訴鮑某女兒:“我把你爸爸殺了!逼浔┝、冷漠、無知的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營造一個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政府部門應切實加強對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經營活動的管理,整頓規(guī)范網(wǎng)絡文化市場,查處含有誘發(f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游戲產品;落實在網(wǎng)吧終端設備上安裝封堵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的過濾軟件,抓好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專項整治;同時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活動平臺,組織學生參與敬老、助殘等公益性服務工作,從而獲得奉獻社會、健康成長的體驗。
3.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道德教育
現(xiàn)在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安全方面的期待值越來越高,但黑惡勢力的存在恰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重要目標。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有利于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青少年思維活躍,可塑性強,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其行為規(guī)范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已喊了很長時間,可作為普通中學,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考上線率的高低幾乎決定著學校的興衰。因此,許多學校只重視分數(shù)和升學率,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法制道德教育。很多學校沒有開設法制課,有的學校即使開設了,也大多流于形式。從我校的教育實踐看,加強法制道德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我校從司法局、公安局聘請了法制副校長,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法律講座,討論具體案例,使學生比較直觀地感受到法律的嚴肅性。同時,我校承擔了湖南省教育學會關于“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式”的研究課題,教師大膽探索,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密切配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學校近幾年來從未發(fā)生暴力犯罪事件,高考上線人數(shù)也大幅度增加。
參考文獻:
[1]程正方,高玉祥,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成榮.別讓殘缺再延續(xù)——離異家庭學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10):64-66.
【淺談殘缺家庭對兒童成長的影響】相關文章:
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論文10-22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作文600字04-12
殘缺的美作文05-17
殘缺的美作文08-24
美在殘缺作文09-08
殘缺的圓作文09-08
殘缺的美_750字02-14
殘缺也是美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