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論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
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 楊勝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種圖文并茂的資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圖表直觀、生動、有趣,更加貼近高中學生課堂活動,進而創(chuàng)設了一種有時代氣息的地理教育教學情境。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順利得到實施,最為關鍵的因素就在于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當今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師必須加深對課程標準以及新課程理念進行理解,提升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適應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將自身聰明才智發(fā)揮出來,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學課堂,講究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以一種積極心態(tài)來投入到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改革中,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素質,在改革中發(fā)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對于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過去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出發(fā)點主要為了讓高中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成績,將應試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而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對高中學生實施全面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將高中教育對于學生所具有的人文關懷體現(xiàn)出來,更加體現(xiàn)出當今新時代中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全新的風貌。作為一種堅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前線的高中地理教師,要求高中地理教師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具體的執(zhí)行人員,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思想轉變,對當前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起到了決定作用,對新時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新道路進行探索,同樣是擺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師面前全新的課題。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要轉變教學理念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綜合性。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都屬于地理學的研究范疇。所以我們說,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 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lián)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guī)律。地理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為了對當今新課程改革所提出來的要求進行充分落實,要求教師必須要將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設計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師必須要將過去傳統(tǒng)的學生聽、教師講這一種教育教學模式改變,能夠運用一種啟發(fā)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方式,貫徹當前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為主體以及教師為主導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學的原則,以求能夠達到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這二者有機和科學結合,在最大限度上對高中學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發(fā)揮。在高中地理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充分發(fā)揮,不能夠理解對學生學習活動下結論,要鼓勵高中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多嘗試、多探索、多看以及多聽,將培養(yǎng)高中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能力作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對高中學生敘述進行專心的傾聽,對高中學生在課堂上面的反應進行接納,和高中學生一起討論,實施共同的評價。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要營造學習氛圍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求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將過去傳統(tǒng)的將教師作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參與式平等的教師和學生關系,高中地理教師能夠通過一種幽默以及風趣的語言,一種欣賞以及和藹的目光,一種親切以及慈愛的神態(tài),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和諧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進而使高中地理課堂能夠成為一個無拘無束的學習空間,使高中學生處于一種愉快以及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之中,進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積極想象。相關實踐證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鼓勵高中學生在地理課堂上面大膽發(fā)言,直言見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師對學生所想和所知進行及時的洞察,進而在第一時間內對高中學生知識、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逆行那個解決,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及時溝通和積極配合,同時鍛煉和培養(yǎng)了高中學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鉆研精神。
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一節(jié)課程的成功或失敗,主要取決于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師講授一些難點知識或者枯燥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識轉變成為學生生活過程中鮮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識往往都是具有很強理論性和專業(yè)性的知識,想要讓高中學生很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師能夠將這些地理知識成功轉變成為高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例子,再對其加以講解,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師為學生講授一些具有很強對比性,而且十分容易進行混淆的知識時,要求地理教師采用一種表格對比的方式來進行比較,因為高中地理課本上面太多知識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來進行表述和表達,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內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學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師能夠采用表格的方式來將這些知識進行歸類,進而實施一種深入的區(qū)別以及比較,就能夠加深高中學生對于這一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師講授重點章節(jié)以及重點內容的時候,高中地理教師能夠將這些知識放在題目里面實施一定的講解,如果教師僅僅進行知識的講解,進而讓學生去背知識和記知識,那么,學生并不會真正感受到這些知識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會真正理解這些知識的來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師必須要將這些知識放在題目里面,鼓勵學生去實踐,進而再為學生進行講解。
【參考文獻】
[1]賈東南。高中地理教材中問題研究的情境教學法探索——以“如何看待農民工現(xiàn)象”為例[J].新教師教學,2012,(09)
[2]彭升。塑造知識模塊體系形成小組合作交流——淺談“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談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J].現(xiàn)代閱讀,2012,(13)
[4]曾立梅。簡談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的話語權?荚囍芸,2009,(48)
【論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08-19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學案教學法研究08-18
談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朗讀教學08-17
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論文08-15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探討08-23
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情境教學的研究08-18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探索08-18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導課技巧論文08-15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的思考與實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