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品德課堂論文:堅持時政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收獲
思想品德課堂論文:堅持時政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收獲張如峰
。暇┦衅挚趨^(qū)大橋中學)
摘 要:通過多年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堅持時政教學得到的一些感悟,得出如何開展時政教學的一些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時政教學;學科能力;教學實踐
本人自1994年開始中學的思想品德教學,在教學中始終堅持時政教學進課堂,多年教學實踐獲得以下幾點收獲,望與大家共享,并得到批評指正。
一、必須樹立課程資源新觀念
1.時政教學不是可有可無,不是我們在教學中的表演,耍的花架子,它是我們教學必須與必然的延伸,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課程的再開發(fā),時政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動態(tài),是了解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教學。它不僅能使學生通過這種延伸了解國內外大事,而且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育效果,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我認為是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2.時政教學必須與教材緊密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我在講"戰(zhàn)勝挫折"時聯(lián)系"南京青奧彩排中"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中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與意義。但一些教師忽視時事新聞事件和學生生理和心理接受水平,忽視時政和教材的關聯(lián)性,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把時政當成故事,當成笑話,這樣時政教學就成了畫蛇添足。
二、時政教學是教學的必要性——教學改革的必須與必然的延伸
1.學科功能的要求。思想品德的教學首先必須突出其德育功能,教材中的知識如何內化為學生的德育行為,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時政的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又切實可行的方法。通過鮮活的人和事不僅可以給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學生以榜樣的作用,而且給他們判斷是非的標準。
2.時代發(fā)展的要求,F(xiàn)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斷涌現(xiàn)的知識信息讓人目不暇接,使青少年學生獲得新信息的速度又非?,他們渴望表現(xiàn),渴望表達,展示自己價值。(www.thephantastics.com)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有知識有創(chuàng)新的人才。
3.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學過程和考試要求必須具備相應的學科能力,如分析、歸納、演繹、推理、判斷、辯證分析、綜合,這些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僅僅依賴課本是不夠的,時政材料為學生培養(yǎng)這些能力提供了大量豐富的閱讀材料,現(xiàn)在的思想品德試題原材料也來源于此。
三、教學實踐的基本方法
1."新聞發(fā)布"——培養(yǎng)興趣,張揚個性。每次上課前,由學生代表進行3~5分鐘時政新聞發(fā)布。具體的內容由學生本人根據(jù)自己興趣來決定,并結合教材進行評析。學生發(fā)布后,由其他學生補充或指正,做到自評、他評、師評三結合。每次發(fā)布近期發(fā)生的國內和國外發(fā)生的大事,通過新聞發(fā)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張揚個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演繹、表達能力等,培養(yǎng)了學生思想品德的學科能力。
2.制作"時政報"——精選素材,積累知識。在班級中開展制作時政板報、手抄報、時政讀本等活動,并定期開展評比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自己選材學會了鑒賞,提高了組織能力、編輯能力、競爭意識等。
3."專題活動"——配合活動,理解主題。結合教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初一剛開學時開展了"讀書與成才"的演講比賽;初二開展拒絕電子游戲讀書活動;初三開展募捐活動,這些活動使學生所學的課本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行為。
4.課中教學滲透——潛移默化。時政教學應該在教學的過程得到滲透,它不但能使教材得到深化,而且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進一步拓寬。如,我在教學"消費者權益"這一框時,不但選擇了教材中的案例,而且補充時政材料,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的知識,了解如何做一個聰明、理性的消費者。在時事政治教學中,圍繞考點、社會熱點,立足于課堂,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并嘗試用學科知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
【思想品德課堂論文:堅持時政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收獲】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08-22
[思品論文]搞好思品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08-17
對有效課堂的認識論文08-08
對上好思想品德試卷講評課的幾點認識08-19
數(shù)學課堂教學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 論文08-08
教學論文:構建有效思想品德課堂之我見08-07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論文:注重學生體驗,打造精彩思想品德課堂05-31
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動”論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