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學習動機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學習動機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文/趙小紅
摘 要: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是教師、教材、學生之間的單向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服從于教材,學生服從于教師,教師、教材和學生又都服務于考試,無論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缺乏應有的能動性,從而導致思想政治課堂缺乏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旨在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踐,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談談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學習動機;建構;教學情境;交互活動;成功體驗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學習動機由內(nèi)驅力和誘因兩個基本要素構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培育和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外部學習動機,提高教學實效性。
一、建構教學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如,在講授“供求影響價格”這一知識點時,恰逢臺風過境,我就列出了一則“臺風過境,菜價普漲”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設置探究問題:為什么臺風過境,菜價會普遍上漲?學生結合自己在臺風中的體驗,總結出了下列原因:臺風過境,交通不便,外地蔬菜難以進入本地市場;受風災影響,菜地損毀,蔬菜減產(chǎn)。我順勢總結:臺風過境,帶來了蔬菜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導致價格上漲!肮┣笥绊憙r格”這一知識在情境展示中實現(xiàn)了自然生成,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選擇學生感受性強的素材作為背
景。高中思想政治課可供選擇的情境類型通常有:文字材料情境、圖表材料情境、漫畫情境、動畫情境、視頻情境等。面對豐富的素材,教師應不拘一格,多種情境交互使用,以更加強烈的新異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當然,教學情境的設置是為教學目標的完成而設計的,脫離教學目標的教學情境即使很精彩也是無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中,要考慮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的誘發(fā)作用。一個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幽默睿智并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在操作教學情境時往往更能得心應手,引發(fā)學生的強烈共鳴,而一個刻板嚴肅的教師則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在生活和工作實踐中,不斷豐富閱歷、開闊視野,錘煉人格魅力,從而更好地發(fā)揮示范導向作用,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堂的向往。
二、建構交互活動,滿足心理需求
在人際交往中,高中生的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融入某一團體并獲得他人的理解、認可和尊重的需求更加強烈。這些特點使得思想政治課堂交互活動的構建具備了可能性。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尚處于“偽成熟期”,看問題容易偏激和草率,意志品質的發(fā)展尚待完善,需要在互動活動中澄清認識上的誤區(qū),通過糾正不足以完善自我,因而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建構交互活動變得尤為必要。
如何才能有效地建構交互活動呢?(www.thephantastics.com)(1)交互的核心是問題的設置。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有效的問題設置應該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比如,在學習“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①列舉勞動者被侵權和維權的事例;②根據(jù)所列事例,說明他們的什么權益被侵犯了;③暴力維權、跳樓討薪等方式到底傷害了誰?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從報刊或網(wǎng)絡上搜索到若干事例;以此為基礎,學生進而能有效解答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則進一步深入到如何維權這一層面上,在揭示教學重點的同時實現(xiàn)了學生已知與未知的溝通,從而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反之,如果直接將最終的問題拋出,要求學生回答如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多數(shù)學生就會難以入手,或者干脆照搬書本知識,那么,交互活動不僅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且還可能抑制學生展示自我的內(nèi)在需求。(2)在交互活動的建構中,還需要注意對互動活動中產(chǎn)生的新問題作出及時和恰當?shù)姆答。比如,在維權方式的討論中,有部分學生對“暴力維權”持支持態(tài)度。我及時指出:持支持態(tài)度,說明你富有正義感。但是,在法制社會,正義的聲張必須依賴法律。只有所有的人都回歸法制的軌道,非正義的事情才會得到有效遏制。這種及時反饋既維護了學生發(fā)表看法的積極性,又能對偏激的觀點進行引導,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產(chǎn)生穩(wěn)定而持續(xù)的學習動機。
三、建構成功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
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長期反復遭遇失敗,就會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力感,即對學習產(chǎn)生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念頭,嚴重地破壞了學習動機。反之,一系列成功的體驗則會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強烈的學生,勇于接受挑戰(zhàn),能正視學習活動中的失敗,其學習動機較為穩(wěn)定。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要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深奧的哲學道理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教師就可以借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經(jīng)典的成語以及幽默的漫畫等素材加以闡釋,從而讓學生在會心一笑中產(chǎn)生成功的體驗。在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樹立有效的成功典型,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在探究活動中,可以將學習成績相差不大的學生編為一個活動小組,并通過表揚、贊許等方式在小組中樹立成功典型,那么小組的其他成員看到與自己能力相當?shù)幕锇楂@得了成功,也會增強自信,產(chǎn)生較強的自我效能感。
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性的策略不是唯一的。但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將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nèi)部動機,則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根本措施,這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學生主體論”不謀而合。因此,研究學習動機理論,并用以指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4.
。ㄗ髡邌挝 廣東省中山市楊仙逸中學)
【淺談學習動機理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論文:淺談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08-27
激勵性語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08-24
項目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08-25
淺談政治課中探究性學習的運用08-24
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08-25
淺談插圖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運用08-24
小組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09-05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反思的有效運用08-25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地理課教學中的運用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