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教學風格的自我塑造
教師教學風格的自我塑造文/張延德 白守湖
摘 要:在論述了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定義和特點的基礎上,著重討論了教師的發(fā)展和形成教師教學風格的途徑。
關鍵詞:教學風格;教學風格;創(chuàng)新
教學風格是教育藝術的成熟和完善、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效果獲得成功的標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努力的心血和結晶,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儀表、風度等諸多因素表現出來的獨具特色的風貌風范,它貫穿了教學的全過程。作為21世紀的教師,當我們面對明天的挑戰(zhàn),發(fā)展就成為我們生存的第一需要。如何在思想和行動、理論和實踐、以及知識和能力等諸多方面,全面地規(guī)劃自己,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正是因為如此,有關教學風格的探索,目前在我國教育界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
什么是教學風格?所謂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和表現,是教學工作個性化的穩(wěn)定狀態(tài)之標志。從教師發(fā)展論的角度來看,一個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的形成,無疑是其教學藝術高度成熟的標志,是其教學個性化長期追求的結果,因而也是教師發(fā)展的核心目標之一。
教師從開始教學,到逐步成熟,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一個艱苦而長期的探索過程。
一、理論準備和經驗積累
教學風格既不會與生俱來,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突然形成。教師開始教學時,沒有教學經驗,總是模仿別人的教學方法,套用優(yōu)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模仿要注意消化吸收和創(chuàng)新,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師在模仿中進行學習和借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育家葉圣陶曾說:“無論別人經驗多么好,總該領略它的精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所以說,教學風格是教師大膽實踐、勇于探索、長期教學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教學風格的形成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門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彼固垢4髮W教授蓋奇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可進入藝術之境,但必須有堅實的科學基礎,而想真正了解教學或成功地從事教學的人,必須精通教學的理論和規(guī)律。因此,要形成教學風格,教師必須首先掌握教育科學理論,辯證靈活地運用教育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而不能硬搬教育科學中的條條框框。教學風格既不會光顧那些對教育科學理論一知半解、自以為是的人,也不會青睞那些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教書匠”。四川大學教授蒙文通的考試課,不是教師出題考學生,而是學生出題問教師,學生提個問題,教師就能知道他的學識程度怎么樣,當場斷定他本學期的成績。因此,這種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以境激情的教育精神,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生命的浸染、熏陶。這種生命化教育的背后,是一種生命承擔意識,教會他們享受上課、享受學習、享受考試。
二、熱愛學生,教學激情的樹立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種活動,體驗到情緒上的愉悅后發(fā)生的。所以,興趣可以使人滿腔熱情地從事各種實踐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知識,開發(fā)人的智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沒有興趣的活動,是不可能產生激情的。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因為藝術最本質的東西是以情感人。一個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如果對教學不感興趣,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藝術是一種塑造人的藝術,教育者與其他藝術家一樣,要有一種感動人心的魅力,使受教育者如沐浴在春風中而潛移默化。
因此,教師只有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性的事業(yè)來認識和追求,才能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而這種樂趣又會強化教師對教學藝術的追求,這就形成了樂教過程中的良性循環(huán)?梢赃@么說,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樂教愛生”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善于學習,勤于思考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造。教學具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其特點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語言、體態(tài)語等的結合日臻完善,成為一種藝術化的東西,教學行為已經內化,教學風格轉化為隨意性。這時的教學就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學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學過程的開展有序和諧。要善于讀書學習。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自己的人性,必須有著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自己的靈性,必須有著宏闊的視野支撐起自己的活性,必須有著遠大的職業(yè)境界支撐起自己的特性。一個教師,必須在不斷的學習中找到教學的靈性,從而找到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積極投身于教育科研,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一個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往往是從模仿性教學階段開始的。隨著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日趨成熟,教學的模仿性因素會越來越少,而創(chuàng)新性因素會越來越多。只有當創(chuàng)新性因素有了一定量的儲備以后,才可能使教師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隨著這個過程的反復發(fā)生,教師的教學水平呈螺旋式上升,當主客觀條件具備時,教師就能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由此可見,創(chuàng)新是教學風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動力。
總之,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自己的人性,必須有著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自己的靈性,必須有著宏闊的視野支撐起自己的活性,必須有著遠大的職業(yè)境界支撐起自己的特性。一個教師,必須在不斷的學習中找到教學的靈性,從而找到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風格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羅樹華。教師發(fā)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ㄗ髡邌挝 甘肅省古浪縣裴家營職業(yè)中學)
【教師教學風格的自我塑造】相關文章:
“塑造自我”優(yōu)秀作文05-19
打造個人教學風格之我見08-24
形象塑造班會教案08-26
《塑造教師》讀后感09-21
《塑造教師》讀后感08-22
塑造教師讀后感08-24
如何塑造一場成功競聘演講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