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初中美術基礎繪畫教學的研究
關于初中美術基礎繪畫教學的研究作者/崔彥彬
現在很多初中美術教師在日;A繪畫教學中都是運用多媒體教學,而傳統(tǒng)的方法如掛圖、實物展示等漸漸地不再使用了,雖然運用多媒體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卻無法滿足他們的觸覺和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我覺得應該把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的方法結合起來,使同學們全方位地感受藝術。
一、強調學生繪畫基礎創(chuàng)作的主觀性和主題性
“玩”并不是亂來,同樣要讓學生掌握有用的知識技能和增加審美修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時,在自主的自由性上應該強調其主觀的能動性,讓他們在繪畫中掌握了基本的基礎原理和技巧后,完全可以去無拘束地發(fā)揮。但要引導學生將創(chuàng)作的熱情圍繞在一定的表達“主題性”上來。如:表現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視覺印象和心理感受,提示學生其中有什么“色彩”,有什么“線條”,有什么“點”,有什么“面”等等。普通學生的基礎弱點在于寫實造型基本功,他們并不缺乏豐富多彩的審美想象力,因此,作為輔導教師,更應該重視從純化的美術基礎語言形式上,引導學生進行“抽象”化的藝術自由表現,去追求以表達審美心理和情緒感受的“意象”審美的主要境界。
二、校內外文化活動中的繪畫開展形式
外延繪畫藝術課堂性輔導,利用適當時間帶領熱心繪畫藝術的興趣小組學生前往公園、鄉(xiāng)村等方便組織活動的戶外場地開展寫生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另外,還要積極同校內外文化藝術活動相結合。由此拓寬學生感受與實踐美術知識的參與接觸范圍,激發(fā)學生更強的學習積極性,鞏固知識,增長見識與修養(yǎng),更好地促進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積累和提高。參與方式主要可分為:校內文化藝術活動,如:組織參與學校專題主辦的“我的心情,校園現場繪畫藝術比賽”等校園集體文化活動,組織學生觀看學校師生美術展覽等。校外文化藝術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美術館藝術展覽、聽藝術講座、觀看美術文化有關的人文歷史古跡等。
三、培養(yǎng)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能力,注重求新求異
繪畫是一種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每天都在看周圍世界,如果不加以指點,他可能并不注意物體的表象,如果我們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豐富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這樣對學生繪畫的創(chuàng)造會有更大的幫助。學生的繪畫造型具有游戲性、隨意性、象征性和裝飾性。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線條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對物體進行創(chuàng)作,用不同的線排列組合,學會對物體進行裝飾。例如:孩子從家里帶來一只小蝸牛,引起極大的興趣,我便與孩子一起觀察蝸牛貝殼上的花紋,并啟發(fā)學生用各種線裝飾小蝸牛的背殼,學生因為對這活生生的動物有極大的興趣,不僅創(chuàng)造了不同花紋的背殼,而且還添加了其他景色,豐富了畫面。可見,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才能創(chuàng)造出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作品。
四、創(chuàng)意無限,精彩無限
創(chuàng)意人人都有,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更是滿腦子的創(chuàng)意,問題是如何表現出來,并且在指定的主題下實現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意”,還要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確非常困難。因此我在教學中結合繪畫基礎知識的學習,請學生就“燈泡”和“書籍”進行創(chuàng)意練習。并提供一些圖片資料,解決學生對圖形的把握較弱的問題。“燈泡練習”相對簡單一些,只需在原有的造型上進行改變或添加,使之有趣或有意味就可以了;而“書籍”創(chuàng)意練習,現實引導學生解讀“書籍”的形象,再討論其含義和引申意義,書中的形象可以局部也可以整體,可以單一也可以眾多,通過和其他形象的組合產生有主題的作品,并通過適當的背景提升作品的效果,學生在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下通過解讀形象——創(chuàng)意草圖——正稿——修改定稿——背景完善等環(huán)節(jié),在最后的一幅作品中都能很好地通過“書”的形象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在討論和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中,也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學生們覺得繪畫原來可以無拘無束的,像與不像并不是最重要的,創(chuàng)意原來可以帶來創(chuàng)作的激情,繪畫真的非常有趣。
五、把繪畫與自然、生活聯系在一起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利用充當美術作品的原材料,例如利用廢舊的飲料瓶可以制作小手工,利用廢舊的書、報等制作服裝,既美觀又環(huán)保,就看你有沒有細心去發(fā)現利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另外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不僅可以把自然界的花草帶到課堂上,同時也可把同學們帶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體驗,才有更深刻的體會,更深層地去鑒賞、理解作品,例如春季里我們可以帶同學們走出課堂到郊區(qū)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教師同時現場講解,既生動又有趣,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天然的教具,最鮮活的事例。
總之,我們需要讓學生通過美術課放松心情,提高對美的感受和表現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富于激情地進行美術的學習,并不斷地嘗試挑戰(zhàn)自我,這將對他們今后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教師也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感受到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感嘆著年輕的力量,促使教學充滿了設計,設計充滿了智慧。
。ǜ拭C省蘭州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