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政治課教學中輕“學”現象的分析與改進
政治課教學中輕“學”現象的分析與改進口王明泉
課堂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兩者不能互相替代,而且,從根本上說,知識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這已被包括建構主義在內的現代學習理論所認可。所以,我們要重教,更要重學?蓵r至今日,課堂教學中輕視學生的學習乃至以教代學的現象依然十分普遍,政治課教學的現狀也大致如此。
一、現象歸整
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大致包括聽、讀、思、議、講、練等。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被輕視,主要也表現為學生除了聽以外的學習活動都沒能得到充分落實。
(一)“讀”很少見。閱讀是政治課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有利于給學生的課堂參與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困惑處,從而提高聽課的針對性。但現實中,有大量學生并無良好的預習習慣,有些也確實沒有課外閱讀時間,而課內,老師要么擔心擠占教學時間,要么認為閱讀會影響課堂的熱烈氣氛,因而不再安排或者很少安排閱讀。
。ǘ八肌北缓雎。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它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欲望,還要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保證。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思考被忽略的現象到處可見,最常見的是兩類:一是“滿堂灌”,一味地由老師講,沒有留出任何的間隙讓學生思考;二是在那種所謂的“問題教學”中,問題提出來了,但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或者沒有或者太少,匆匆忙忙地就讓學生回答了,學生想思考也沒有可能。
。ㄈ白h”成形式。討論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但好多的討論實際上僅僅是一種形式。需要討論解決的問題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要得到有效解決必須有相應的時間作保證,但實際教學中的學生討論往往是稍有展開即匆匆收場,以致討論未能充分展開和深入進行,從而成為無效討論或低效討論。
。ㄋ模爸v”不徹底。發(fā)言是學生參與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有利于激活其思維,鍛煉其能力,也能暴露他們思維中的不足。(教學論文 www.thephantastics.com)所以,老師在提出問題或組織討論后,通常都會讓學生發(fā)言。但老師通常會將學生的發(fā)言匆匆打住,尤其是當學生的發(fā)言有可能與老師的預想背道而馳時。
。ㄎ澹熬殹辈怀浞。當堂練習鞏固,及時反饋校正是高效課堂的一個標志。許多老師在上課時通常也會這么做。但如仔細去觀察就可發(fā)現,許多政治課中的課堂練習都是數量十分有限的幾道選擇題,與教學目標的要求并不匹配,只能算是有了這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實在是很不夠的。
二、原因探析
在教與學的兩個方面中,教是起主導作用的,導致課堂教學中“學”被輕視,當然也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還是教師主觀思想和操作方面的原因,并且,這些原因中既有表層的,也有深層的。表層的原因包括:
。ㄒ唬┲v授面面俱到,重點不凸。如今的高中政治教材容量的確很大,既有作為學習主體的正文,還有“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等輔助文,牽涉到的知識點很多,如《經濟生活》第一課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中新出現的概念就達20個之多,如果不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突出重點地教,勢必造成教學內容過多而擠壓了學生的學習活動。
。ǘ┮貌牧线^多,精練缺乏。政治新課標所提教學建議強調,要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人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為落實這一要求,教學實踐中的基本操作就是“材料進課堂”。沒有豐富的、鮮活的、感性的和充滿現實生活意蘊的材料支撐的課不是好課。但是,如果材料過多、過濫,又必然沖淡教學主題,并且無為地擠占大量的有效教學時間。在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今天,這一現象又常常表現為制作的幻燈片過多,而單張幻燈片上的文字量又過大,教學過程就成了一張接一張的幻燈片播放過程,學生只能一味被動地“欣賞”,很多時候還應接不暇,看的時候興高采烈,但實際并沒有有效的學習。
。ㄈ┰O置問題過多,整合不足。問題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應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今天,問題的設計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相關。但是,問題的設計要精當,提倡問題教學并不是說問題越多越好,問題過多過濫同樣會直接影響教學實效。如有一節(jié)《擴大內需》的時政專題復習課,老師在呈現背景材料后先后出示了6個問題并圍繞這些問題組織教學:①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政府調整有關財政、貨幣政策的必要性;②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怎樣應對目前的金融危機;③結合材料,運用所學政治生活知識說明調整有關貨幣財政政策的必要性;④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如何才能使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得到切實貫徹;⑤結合材料,運用所學哲學知識說明政府調整有關財政貨幣政策的必要性;⑥從哲學角度看,怎樣應對目前的金融危機。明顯的,40分鐘的一節(jié)課怎有可能完成這么多的問題,并且,稍加分析就可看出,這6個問題中有些在知識和能力點上是重復的,有些是設問角度不當而不必問的。這樣設置問題必然造成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思考、討論和交流無法得到落實,更多時候只能靠老師的講來解決。
。ㄋ模┌才呕顒舆^多,精致不夠。活動教學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活動教學應有明確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應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少而精的原則來安排,不能追求表面的熱鬧,不能為活動而活動。如小組討論,只有學生單靠個體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必要提交小組討論,但有許多老師卻不是這樣,不論問題的性質,一經提出,馬上就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學生熱熱鬧鬧了一陣子后,就由小組代表發(fā)言,最后是老師總結。如此的討論安排必然會造成“滿堂討論”,如再加上唱歌、表演小品、配樂朗誦等政治課中常見的活動,這樣的教學就只能成為“滿堂動”了。活動過多無為地占用了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最終就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再顯匆匆。
如果再透過這些表層原因作進一步分析,還可以發(fā)現一些更深層的原因:
(一)“保險”心理作怪。如果與老師作一番訪談,你為什么要這樣面面俱到地講述?通常能得到的回答是不講不放心。這就是一種“保險”心理。
(二)理念轉變不夠。首先,一味追求知識的系統性。盡管新教材已不再追求知識的系統性,但老師往往還要人為地加以補充“完整”,以體現知識的邏輯性;其次,“教教材”的習慣依然。老師視教材為教學的“圣經”,不敢作大膽的取舍;第三,對新理念、新教法的理解不透。如對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理念有誤解,對情境教學、問題教學、活動教學等新教法的把握欠準確等。第四,課堂生成的意識不強。預設的教案在執(zhí)行中缺乏彈性,只為完成教案所列的內容而無視動態(tài)變化中的課堂實際,沒有適當靈活地安排時間。
。ㄈ⿲I(yè)素養(yǎng)不高。成為一個好的政治教師,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是需要教師自身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的。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理清教學的思路,精準地表達理論觀點,進而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也才能為學生的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但在現實的教學中,有不少的老師由于自身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不高,所以無法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點,教學思路混亂,表達不夠簡潔,空耗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時間,也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ㄋ模┙虒W準備不足。課前有教學準備,但因投入精力不多而不夠充分,以致教學設計還呈粗放狀態(tài),表現為教學目標欠準確,教學內容未優(yōu)化,輔助材料未精選,問題設計不科學,活動安排不精心等,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容量”過大,課時不夠用而無奈犧牲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結果。
三、對策探討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以為要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采取以下對策:
。ㄒ唬└掠^念,改變不良教學習慣。盡管新課程實驗已近兩輪,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新課程理念至今并沒有完全深入到老師們的心田,所以,新課程理念的宣傳、學習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作為老師,一定要改變舊的不良的教學習慣,改變以教代學、以講代教的老套做法;一定要樹立新的學生觀、質量觀、學習觀、教材觀,以學定教,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學生掌握的可能為標準來設計和實施教學,克服浮躁心理,克服形式主義,避免自欺欺人。
。ǘ┱{整心態(tài),放手學生自主學習。我們的老師大多是有高度責任心的,抱著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在盡心地耕耘著自己的那份“責任田”,但由此也很容易走人誤區(qū),在課堂上什么都想講,講了就放心,不講到不安心。但其實我們可以自問一下:你講了是否就意味著學生就掌握了,你不講到是否就意味著學生就一定不掌握了?答案是不講自明的。其實,我們老師通常會高估自己“講”的效率,又常常會低估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我們大可以自己少講些,放手讓學生自己多學些。
。ㄈ┱J真鉆研,精心做好教學設計。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政治教師要在有限的40分鐘或45分鐘時間里高效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時教學任務,必須在課前有精心的備課。要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充分了解學情,廣泛閱讀材料,再經仔細思考,這樣才能保證目標設計精確,教學重點突出,教材處理科學,輔助材料精選,問題設計精當,活動組織合理。只有課前有這樣充分的預設,才能為課堂中開展有效、高效的教學活動打下基礎,也才能為學生的學習活動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ㄋ模┳兏镎n堂,大膽嘗試新的教法。改革課堂教學,小修小改自然也是一種思路,但要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我們更需要一種大的格局,需要有一種根本的變革。山東杜郎口中學的“預習·展示·反饋”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huán)大課堂”模式,江蘇東廬中學的“學案導學法”等,都為我們提供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很好的案例示范,他們的做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通過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徹底變革來實現“把學習權還給學生”,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成功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變革我們的課堂,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充分保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ㄗ髡邌挝唬赫憬『贾菔惺捝絽^(qū)教研室)
【政治課教學中輕“學”現象的分析與改進】相關文章:
環(huán)網運行中的異,F象及分析08-24
政治課教學中的意境08-17
政治課教學中的意境08-17
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08-17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教學反思08-24
[初中政治]矛盾分析法在初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08-17
政治課教學中輔助教學資料的引用08-17
政治課教學中的“三觀”統整08-17
小議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舉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