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政治論文]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政治論文]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時間:2022-08-17 20:09:20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政治論文]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一、問題的緣起:思想政治課教材的過頻變動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過于頻繁的變動,在新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jù)《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論》一書的統(tǒng)計:建國后北京市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變動共計有33次,其中10次發(fā)生在1976年以后。從全國范圍看,僅1976年以后大的變動就有3次:(1)1976年以后各地陸續(xù)恢復“青少年修養(yǎng)”、“社會發(fā)展簡史”、“法律常識”、“辨證唯物主義常識”、“政治經濟學常識”等,取代文革教材;(2)1986年起,京、津、滬、吉、黔、粵六省市和北京師大(與人教社合作)編寫了七套試驗教材,由點而面在全國范圍鋪開,從初一至高三設置了“公民”、“社會發(fā)展簡史”、“社會主義建設常識”、“科學人生觀”、“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取代了原來的教材設置;(3)1992年秋,實驗和試用了五年多的多套高中教材又被倉促統(tǒng)而為一,大多數(shù)省市初中教材也統(tǒng)而為一,作了較大的吸收、調整工作之后,名稱亦統(tǒng)一為“思想政治”教材。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中學德育大綱的再次修訂和“頒布”。除了這幾次大的變革之外,小的修訂和調整的次數(shù)遠大于3次。
思想政治課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作相應和適當?shù)恼{整,本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此頻繁地變動大綱、教材等,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不少困難。

[政治論文]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的分析及對策思考

二、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帶來的負效
    (一)課程“信度”的降低。
    這里的“信度”有別于心理測量領域的“信度”(表示測量工具的可靠性),而指德育課程的威信或可信性。頻繁的變動使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可信度降低。信度降低的實際內容是:部分學生,甚至有的教師不全想念教科書上的思想、政治、道德原理是真理。
較高的信度存在須有許多前提,前提之一是德育內容體系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中國古代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道德文化,曾經有過這種連續(xù)和穩(wěn)定性。在兩千余年封建社會中,中國人的基本倫常及政治觀念保持了連續(xù)性。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wěn)定5及文化惰性都與這種德育內容的連續(xù)、穩(wěn)定性有聯(lián)系。從一定意義上講,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和地區(qū)的德育抓得比較扎實和有效,在面對時代變遷和科技進步,新興的東亞工業(yè)“龍”們沒有完全否認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合理內核。被改造過的儒家文化反倒成為東亞諸國和地區(qū)特有的精神氣質,既成為經濟起飛、社會穩(wěn)定的保證,也成為救濟西方社會精神危機的引人注目的方劑之一。而新中國的中學德育,曾經過多地否定了自己的傳統(tǒng)價值體系,又曾經簡單地拒斥了西方文明中的合理的道德修養(yǎng)。在中國德育現(xiàn)象中,思想政治課頻更內容,致使富求真熱情的青少年對思想政治課內容的可靠性產生了疑問。人們一方面指責學校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又不全想念學校德育所教授的內容。
(二)課程“效度”的缺損。
    “效度”在這里是課程教學有效程度的概括(不是測量學術語)。
效度缺損直接源于信度的降低。教材頻繁的“變動”既使教師對德育內容的穩(wěn)定性失去信心,又難以使教師保持一個有念、一貫性的人格形象。加上變動過頻使教師難以積累和形成穩(wěn)定的教學經驗和方法,這對有效地組織教學,不斷提高教學實效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三)課程地位的下降。
    學校德育地位的下降已成為一些專家呼吁的現(xiàn)實。人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在學校德育系統(tǒng)內,確有一批德育工作者在踐行使命,但真正傾注熱情于直接和間接的德育活動中的人數(shù)并不多。升學模式的教育實踐使智育成為智育成為硬任務,德育成為軟指標,也使德育應有的地位得不到實際的肯定。在課程建設方面,國家教委中小學思想政治教材研究中心(負責專門研究思想政治課教材建設的組織)已被合并,在高考的必考課目中,思想政治課在理科專業(yè)招生中退出……
思想政治課地位的下落、效度信度的缺損,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課程過頻變動帶來的負效應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穩(wěn)定課程的內容體系、引導課程的科學變革,是今后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必須重視的課題。

三、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思想政治課教材應變機制的建立
    思想政治課實效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材過頻變動,那么,思想政治課實效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應是教材應變機制的建立。而所謂應變機制實際上是教材建設中動與靜辨證關系的具體處理問題。
    適應社會及時代變遷,不僅思想政治課,而且其它學科包括理科課程的變動都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事物并不能只具有動的一面,沒有相對靜止的運動是不存在的。借口事物的運動變化,否定事物的穩(wěn)定性實際上會否定事物的存在。即便是變動頻繁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也有其內容相對穩(wěn)定的一部分。筆者認真對照了現(xiàn)行高一、高二思想政治課教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和10年前的《辯證唯物主義常識》、《政治經濟學常識》(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發(fā)現(xiàn)教材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及經濟基本原理方面仍有許多穩(wěn)定性部分,茲列如下:

(一)兩種教材涉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常識的穩(wěn)定性部分:
    1、哲學、世界觀、方法論;
    2、物質、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客觀的、實事求是;
    3、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意識是物質的產物、人腦的機能、物質的反映、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4、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發(fā)展、同因和外因、質量互變、新舊事物、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5、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著的事物具有各自的特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的確良重點論的統(tǒng)一;
    6、實踐及其作用、認識的根本任務。
(二)兩種教材涉及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常識的穩(wěn)定性部分:
    1、物質資料的生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本;
    2、商品、貨幣、價值規(guī)律;
    3、勞動力商品、資本、剩余價值;
    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壟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上述兩種教材的穩(wěn)定性部分的存在,實質上既證明了思想政治課教材實現(xiàn)穩(wěn)定、建立應變機制的必要性,也證明了實現(xiàn)穩(wěn)定和建立應變機制的現(xiàn)實可能性、可行性。建立這種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科學應變機制,要考慮好和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保持馬匹基本常識、核心價值觀的穩(wěn)定性,確立相對穩(wěn)定的價值參照系,從而提高課程的信度和效度,確立中學生堅定的政治道德信念和穩(wěn)固而積極的人生價值體系;二是要根據(jù)社會及政治、經濟變革的新情況和新精神,讓中學生了解社會變革的“窗外事”,避免成為象牙塔中的“隱士”,從而促進中學生投身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大業(yè)。根據(jù)這兩方面的要求,我們認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可以實行雙軌制方案。
所謂思想政治教材的“雙軌制”,是指設計出兩套能夠應不同需要、完成不同任務的思想政治課教材。具體做法敘述如下。

    選擇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或者說經典性的內容形成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常規(guī)教材、基本教材,或稱“硬教材”。教材內容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基本人倫、基本法律規(guī)范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常識等。這一教材的內容一經確定,可在相對長的時間內保持不變。與此相應,選擇思想政治課教學大綱要求中與現(xiàn)實生活最為接近的部分,如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步完善的現(xiàn)實方針政策等內容,加上時事政治內容等,形成活頁式的思想政治課的補充教材、現(xiàn)實教材,或叫“軟教材”。軟教材可根據(jù)情況變化,反映最新理論和政策要求及國內外大事,每學期或每學年一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使思想政治課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發(fā)展結合起來,體現(xiàn)政治課現(xiàn)實性和時代性的特點;二是使學生對時速政治的關心及學習常規(guī)化的制度化,避免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現(xiàn)象。上述硬、軟教材在中學階段的各年級均予以實施。整個中學階段就形成平等存在的兩種思想政治課教材體系,且兩個體系教材相互銜接和照應。

    由于雙軌制要求思想政治課教材有平等使用的硬、軟兩套,因此,教材的編寫也必須確立兩個系統(tǒng)或一個系統(tǒng)兩種功能。首先是必須嚴肅認真地分析誰選定硬教材的內容(宜精而有用),形成較為科學的硬教材系列,教材一經形成則相當長的時間(可10年以上)不再變動。其次是必須有常設和專門的軟教材研究和編寫系統(tǒng)。編撰者必須密切追蹤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突破、重大的時政等,精選其中適合中學生的內容形成教材,每年甚至每學期均有規(guī)定份量和面目一新的軟教材供師生選用。

    按又軌制設計教材,教材的編撰質量要求比以往更高。如果硬教材質量不過硬,就以難以保證它的穩(wěn)定性;軟教材質量不過關,則會反過來沖擊雙軌制設計本身。為了穩(wěn)妥起見,思想政治課雙軌制教材的編寫和使用,都應做好較長時間的充分的準備性試驗,經過理論和實踐的論證,再將成熟的教材由點到面推廣。

    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課教材改革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是思想政治課教材建設領域的寶貴財富,建立思想政治課教材的應變機制和實行思想政治課教材雙軌制應當充分借鑒這些經驗。我們認為,這些經驗包括:黨和政府對思想政治課教材建設的關心、支持;國家級專門的思想政治課教材建設的領導和研究機構的設置和有效運作;思想政治課教學隊伍建設及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試驗和推廣,等等。


【[政治論文]思想政治課教材過頻變動的分析及對策思考】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思考08-15

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對策建議08-17

關于思想政治課導入新課的思考08-15

關于思想政治課改革現(xiàn)狀與趨勢的思考08-17

關于思想政治課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08-17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化的理性思考08-25

高中思想政治課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25

思想政治課08-17

中英語文教材的編輯思想及其比較分析08-17

七年級思想政治課程教材解析(人教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