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小學識字教學的幾點思考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的識字量從原來的170個增加到400個,并且采用認寫分開的形式編排,目的是讓學生提早閱讀。識字要求的這一變化,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在21世紀這個信息時代,提早閱讀無論是對學好語文還是其他各門課程,無論是對主動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還是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據(jù)統(tǒng)計,學完人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的小學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讀書看報了,這無異于給兒童插上了在廣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翅膀。那么如何更好地進行識字教學,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呢?我做了如下嘗試和思考。
一、結合課內外,殊途同歸為識字
眾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每一課的識字量都較少,只要一課時就能學會,任何一個字我們都可以在課內進行強化教學。然而在新課標語文教材中,課文數(shù)量多了,篇幅也長了,生字量也隨之加大,如果勉強用這種方法教學,就會出現(xiàn)不斷地“顧此失彼”的情況: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時間多了,其他語文教學任務就無法完成,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時間少了,又怕無法完成教學目標。
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認為應該樹立“細水長流”的識字教學觀,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清、課課清、人人清。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學習過程,要創(chuàng)設多種途徑讓漢字與學生反復見面,加強漢字的復現(xiàn)和鞏固。
1.用好教材。
人教版教材本身就安排了豐富的“功能齊全”的識字內容,教材在編排設計上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識字:(1)大部分漢字在教材中都反復呈現(xiàn),學生在“一回生,二回熟”的學習過程中鞏固生字;(2)即使個別生字學生暫時遺忘,由于課文的絕大多數(shù)漢字都注音,他也可以借助拼音進行回憶;(3)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識字單元訓練,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尋找規(guī)律識字。像《語文園地二》中“我會找”一題,要求把帶“氵、扌”的字分別找出來。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找“果子”過程中掌握了規(guī)律,鞏固了漢字。用好教材識字,應該是識字教學的主渠道。
2.走出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生活中注意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復現(xiàn)頻率,從而鞏固生字。如找找廣告牌、包裝紙上有哪些剛學會的字?動畫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人物對話與歌詞,哪些字是認識的?我還鼓勵學生去閱覽室、去圖書館、去書店、去上網(wǎng)……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外閱讀,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古詩。雖然學生可能沒有完全讀懂,但在讀書的過程中,他會為自己找到一個自己認識的漢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在字與字的關聯(lián)之中朦朧地感受到“字”的豐富內涵。
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原先比較生疏的漢字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反而又能比較熟練地認出來了。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于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tǒng)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為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為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yǎng)合作能力,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xiàn)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yǎng),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xiàn)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xiàn)多元評價。
一個有近五十位學生的班級,教師要在短時間里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我采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于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為“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為“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后,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