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群體效應的角度透視活動課程
從群體效應的角度透視活動課程江蘇華羅庚中學 李南中
活動課程泛指素質教育體系中的活動課,有別于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活動課程。它是指學科課程以外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課外教育活動,它以能力培養(yǎng)、人格教育為主要目的,給學生創(chuàng)設盡可能多的探索、表現(xiàn)機會。這是一種尊重學生各自興趣愛好的群體形式。由于這種群體形式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挖掘作用表現(xiàn)特別明顯和突出,所以有“學科教學打基礎,活動課程出成果”之說。本文僅從群體效應的角度透視活動課程的特點和功能。
活動課程的群體特點
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以教學班級為單位的活動建制,是為執(zhí)行同一教學任務而把學生組織在一起的教學形式,屬于正式群體。這種群體行政管束嚴格,一個學生一進入學校,就是這個學校某個班級的一名成員,少則3年,多則6年不能隨意調換。教師、班干部通常也是指定的,教學形式規(guī)格化,教學進度、作業(yè)安排統(tǒng)一化,時間課時化,地點教室化。單調重復,缺乏新意,學生不能自行支配自己的活動,只是被動地處在受教育的地位。
學校中還有一種情況,幾個要好的學生,在相互交往和聯(lián)系中,跨班級、跨學校自發(fā)組成友伴群體,它不受行政方面的管束,成員往往在年齡、學習、思想品行、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興趣不同的學生被排斥在外,友伴群體的頭兒在活動中自然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但約束少,哥兒義氣足,活動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發(fā)性和不穩(wěn)定性,往往有自流和易生易滅的現(xiàn)象。國外一般稱為非正式群體,我國有的稱“小團體”,有的稱“友伴群體”。
活動課程是由學;蚪處熃y(tǒng)一領導、統(tǒng)一安排,學生以興趣愛好相同自愿結合而成的,屬于自由組合群體。它兼顧了學科正式群體與友伴非正式群體的優(yōu)點,避免了兩者的不足。在這里,活動內容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但它并非無原則的放任自流。它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束縛,把傳統(tǒng)的活動加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教師只在內容上作些指導、活動方向上作些指引、活動方法上作些指點,而具體的組織分工、課題選定、設計方案的制定均由學生自己處理。我校的學科興趣小組、調查實踐、文學社團、參觀游覽、講演紀念、音美鑒賞和動手創(chuàng)造、電腦操作等活動課程,基本上由學生自己選擇,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這種群體活動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特點:
1.教師的導向性
教師不能像課堂教學那樣布置指令性的任務,而是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針對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方法給以導向。介紹某些參考資料的動態(tài)信息,使教師從傳統(tǒng)的保姆式的工作方法中解脫出來,真正起到了“輔”和“導”的作用。
2.組合的靈活性
學;蚪處熤徽J可學生的活動內容,對參加活動的學生人選不作規(guī)定,充分讓學生以同樣的意向和興趣自愿組合,不搞課堂的延伸。學生結合自己的意向和才能,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活動,使各自的個性特長能夠盡量顯露出來。如果興趣發(fā)生改變,也允許參加別的活動,進行新的組合。
3.目標的易受性
選擇和決定的活動課程內容是在群體充分討論、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學生樂意接受,有較強的活動動機,對所承擔的任務盡力而為,始終如一。
4.群體的協(xié)調性
同一目標下,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和作用的機會增多,彼此間思想火花交流頻繁,在知識與情感兩方面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易于調整各自的關系,保持較高的協(xié)調。
5.同伴的激勵性
活動的中心人物或組織者由學生自己推薦,一般由有特長的學生擔任,原來普通的學生因有一技之長成了中心人物或組織者,各人的地位、價值依各自的能力而定,參加活動的每個學生必定會受到同伴的希望和激勵,從而喚起自我責任心?傊,這種群體形式時常表現(xiàn)出統(tǒng)中不統(tǒng),緊中有松,同中有異,這些特點很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
活動課程與學生心理需要
活動課程在保證教育性的要求下,特別強調滿足學生個人心理需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個性特長,促使他們完成學習任務。
1.認同感
當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聚在一起時,有話可說,容易產生“共鳴”,增加交流信息的頻率,常有一種“人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從而對生活和學習產生信心。如在進行茅山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時,8次上茅山,大家一起有時頭頂烈日,有時冒著傾盆大雨,一起爬山嶺,踏河溝,餓了吃口干糧,渴了喝口自帶的涼水,汗流在一起,心也貼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情同手足。
2.富情感
學生通過交流思想,密切了相互間的聯(lián)系,在交往中增進了友誼和團結,覓到了“知己”,人際關系較為和諧。
3.自我價值
學生在活動中,以積極主動者的身份出現(xiàn),大膽發(fā)表感想,充分發(fā)揮才能,挖掘各人的潛力,取得了成績,受到肯定,體驗到人生價值,確認了自己的地位,產生了聯(lián)動效應,堅定了“接著干”的信念。
4.提供競爭
競爭是青少年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反映,也是培養(yǎng)人才的外部條件。活動課程提倡競爭,鼓勵冒尖,符合學生心理需要。如在電腦操作競賽中,實行平行編組,分組評分,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挑燈夜戰(zhàn),唯恐落后,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在短期內都有明顯提高,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通過競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從而打開求知的閥門,不僅注意課堂學習效率,而且加強了課外的自學,嘗到了科學知識和動手的甜頭。
活動課程與學生發(fā)展
活動課程除了能較快地傳遞信息外,在完善課堂教學,發(fā)揮個性特長,培養(yǎng)自主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其主要表現(xiàn)在:
1.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目標
活動課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促進了靈活運用,在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方面有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作用。
2.有助于知識技能的系統(tǒng)化
課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形式的安排、方法的采用,都經過形象生動的感知性活動到具有一定難度的思維性活動、初級性活動到高級性活動、一般性活動到專門化的特殊活動的全過程,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所以在活動中有助于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完整化。
3.有助于“三性”統(tǒng)一化
活動課程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識性之中,用趣味性帶動知識性,使知識活靈活現(xiàn),更好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
4.有助于發(fā)展個性化
提高學習效率,不僅要有教師的指導和學生自己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相互間的幫助和交流,獲得激勵。在活動中,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大膽去想、去做、去創(chuàng)新,項目多樣性的特點使每個學生都得益,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從而為今后定向培養(yǎng),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奠定基矗
5.有助于促進思維的多樣化
學生思維批判性和獨立性的發(fā)展,在學習和活動中不愿墨守成規(guī),喜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和活動,他們對科學的未知領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索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較側重的是求同思維,往往受統(tǒng)一步驟、統(tǒng)一答案的限制。在活動課程中,學生必須從探索開始,需要憑借想象,運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來完成和構思自己的活動。
綜上所述,自由組合群體的活動,其作用遠不在學點知識,掌握點技能,從長遠的觀點看,現(xiàn)在讓學生搞點“低科技”,將來有希望從事“高科技”,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深化和拓寬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愛學習、愛科學、愛勞動的思想品質。
我們深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軌,活動課程的作用將被更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所重視,自由組合群體的活動課程的開設將會更普及、更深入。
【從群體效應的角度透視活動課程】相關文章:
淺論課程開發(fā)中的教師群體審議制度08-16
透視優(yōu)秀作文05-10
透視眼作文11-09
角度的作文04-23
“北影哭泣姐”事件透視06-03
寫人物群體作文04-28
透視師愛中的文化內涵08-17
透視一流團隊的構成08-17
不同角度作文07-26
關于角度的作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