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文化立校 素質(zhì)立身

文化立!∷刭|(zhì)立身

時間:2022-08-17 12:13:04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化立!∷刭|(zhì)立身

——遼寧省撫順李石寨朝鮮族中心小學教改紀實 本報記者李建平   在遼寧省撫順市的西北部,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李石寨村,這里有一所朝鮮族小學,占地不足一萬平方米,學生只有300多人。然而她是遠近聞名的省模范學校,她的校長金竹花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大講辦學之道,國家、省、市領導及國際友人多次到學校參觀。令人信服的是,她的出名,不在于樓高,不在于地大,而在于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   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搭建平臺   在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金竹花校長反復思考,農(nóng)村教育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為當?shù)氐慕?jīng)濟文化發(fā)展服務,必須以文化立校,素質(zhì)立身,農(nóng)村教育才具有生命力。要使孩子們的個性充分發(fā)展,就要把握住兒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創(chuàng)設有利于發(fā)展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的成長空間更大一些。   為此,學校著眼于學生素質(zhì)、著眼于民族特色、著眼于未來社會的需要,除上好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外,不等不靠硬是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自己培養(yǎng)教師,在學前班及1-6年級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電腦課、英語課、圍棋課、舞蹈課、圖書閱覽課、生活技能課、科技活動課及學做朝鮮族各種風味咸菜的勞動課。這些課程,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起到了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現(xiàn)代教育理念轉(zhuǎn)化成可操作的教育實踐,也使校園的生活變得五彩繽紛。   學校要求全校學生每個人都要會三種語言(朝鮮語、漢語、英語),每個學生都要會下圍棋,會使用計算機,會跳朝鮮族舞蹈,會做朝鮮族咸菜。按照朝鮮族的生活習慣,學校還要求男女學生剪短發(fā)、進教室換拖鞋,培養(yǎng)學生彬彬有禮,注重儀表。   這里雖然是一所農(nóng)村小學,但卻有一個非常標準的美術教室,濃郁的創(chuàng)造氛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這里成為孩子們最喜歡來的地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興趣,學校為學生免費提供紙、筆、顏料,而且,美術教室面向全體學生開放,學生隨時可以進去畫上幾筆。美術課上,國畫、手工、色彩、素描、粘貼、卡通畫……凡是美術領域涉及到的內(nèi)容學生全都可以學到。就是在這樣的氛圍里,先后有8名同學11幅作品獲得全國大獎,金一松老師獲得特等園丁獎。   為了對孩子進行圍棋啟蒙教育,全校390名學生無一例外,人人學圍棋,人人下圍棋,每周2節(jié)課。除了全校普及之外,還成立了課外興趣小組,有3名學生達到國家業(yè)余一段,達到國家業(yè)余一級至九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30多名,這在朝鮮族學校中是惟一的。   圍棋縱橫19路,其變化無窮,正是這無窮盡的變化,給了孩子們新鮮的感覺,深深地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一些上課坐不住的孩子,下圍棋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一動也不動。為了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學習圍棋的氛圍,學校決定把家長請到學校學圍棋,有的孩子的爺爺奶奶也來學。這樣,孩子們不僅在學校下,回到家里也下,村頭、路邊常見他們切磋棋藝的身影。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平時不愛學習,常常往游戲廳跑,可當他愛上了圍棋以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不上游戲廳了,不僅棋下得好,學習也跟上了。   圍棋課的開設,使學校的文明禮儀蔚然成風,孩子們在下棋的過程中,鍛煉了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變得守規(guī)矩、懂禮貌,有毅力、有恒心,善于思考,做事負責。而且,他們懂得相互尊重,懂得如何協(xié)調(diào)和配合,如何處理局部和全局的關系,學會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失敗。   不僅如此,還帶動了鄉(xiāng)村的文化建設。   過去,許多家長閑下來就打麻將,現(xiàn)在,李石寨村幾乎家家有圍棋,人人下圍棋。   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   在教學樓大廳里,金校長指著一個碩大的地球儀告訴記者:“大廳里擺放這個地球儀,為的是讓孩子們每天一進來就能看見。我們要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國際視野,讓他們從小立下志向‘未來地球村的一號公民將從這里出發(fā)’,讓李石寨的學生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李石寨的學生!   為了拓展農(nóng)村孩子的視野,學校動員家長和村民委員會,充分利用當?shù)氐慕逃Y源,他們把校園的圍墻變成“智能墻”,請美術教師畫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遼寧省地圖和撫順市地圖,畫上身穿56個民族服裝的娃娃,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全部學認。不僅如此,還讓孩子們認識196個國家的國旗,認識各種國際組織符號,如“非洲統(tǒng)一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聯(lián)合國”、“紅十字會”、“歐洲共同體”、“美洲國家聯(lián)盟”、“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等,這座智能墻,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口。   七八歲的農(nóng)村娃娃,能快速地認出196個國家的國旗,幾十種國際組織符號,56個民族的名稱和特征,并能用漢語、朝鮮族語解說。   不僅如此,還讓學生認識38種交通標志、公共標志,比如“注意安全”、“當心觸電”、“隧道”、“禁止停車”、“限制速度”、“男女廁所”、“急救110、119、120”、“自行車存放處”、“廢物箱”、“走失兒童認領”、“禁止煙火”、“停車場”、“緊急出口”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技能。   讓民族文化傳統(tǒng)代代相傳   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為了繼承這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學校開設了舞蹈課,每周一節(jié)課,六年從未間斷。全校學生無一例外,人人都學,不僅學生學,教師學,家長也學。朝鮮族舞蹈柔和優(yōu)美,在各民族舞蹈中具有獨特的魅力,然而動作難度大,訓練過程十分艱苦。由于學校資金緊張,不能做到一人一鼓,學生就拿筷子敲,在自己的腿上敲。到小學畢業(yè)時,每個學生都掌握了長鼓舞、扇子舞、頂罐舞等15種朝鮮族舞蹈。一批學生畢業(yè)了,又一批學生成長起來,許多學生都達到了專業(yè)水平。   舞蹈課的開設,使激昂優(yōu)美的長鼓在校園中響起來,在小小的李石寨村響起來。學生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走向北京,走向國際藝術的舞臺,舞出一道道絢麗的彩虹。   在大連國際服裝節(jié)、喜慶香港回歸祖國大型聯(lián)歡晚會、全國少數(shù)民族少兒藝術節(jié)上,當師生們跳起優(yōu)美的長鼓舞,那悅耳的鼓聲,感人的場面,令七八十歲的朝鮮族老人流下了熱淚,他們由衷地感嘆:“我們的民族文化還活著!2000年8月學校舞蹈隊赴日參加了五大洲70多個國家參加的“2000年世界民族藝術節(jié)”,共演出3場,場場搏得大會喝彩,日本各新聞媒介紛紛報道,予以高度評價。   1998年,全國首次中小學文藝匯演,歷時一年多,全國近一億學生參加,近千名學生進京參加調(diào)演,在這場規(guī)模宏大的匯演中,李石寨朝鮮族小學的學生《花兒笑,我也笑》獲大會特設的惟一的特等獎。原國家教委柳斌副主任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通過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了一批新人、新作,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表演形式,如參加調(diào)演的朝鮮族舞蹈《我們多么幸福》,就運用朝鮮族舞的好幾個‘絕活’,來表現(xiàn)今天朝鮮族兒童少年的生活!   自古以來,朝鮮族就非常重視咸菜的腌制,他們的生活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咸菜。由于朝鮮族咸菜的獨特風味,也深受各民族的喜愛。為了使這一傳統(tǒng)工藝代代相傳,學校開設了這門特殊的勞動課,開辟了專門的勞動教室,購置了設備,請來朝鮮族大娘做指導。從一年級起就學拌蘿卜條,拌桔梗,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六年下來,學生基本會做十幾種咸菜,掌握十幾種刀功,還會煎土豆餅,做紫菜飯卷,幾乎掌握了朝鮮族風味的全部做法,許多同學都被譽為當?shù)氐摹靶⌒∶朗臣摇薄?  孩子們不僅在勞動課上做,回到家里也做,學校每年組織春游、秋游,孩子們帶的飯菜都是自己做的。在朝鮮族風情節(jié)上,學生把自己做的咸菜包裝好,配上有趣的廣告詞,亮開嗓子叫賣起來。沒想到,他們的咸菜最受歡迎,連省里的領導也來購買。來自美國、日本的朋友一邊品嘗,一邊夸獎,他們不敢相信,這些精美的朝鮮料理,竟出自十來歲的娃娃之手。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不僅課外學習在變,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變化,這意味著素質(zhì)教育正在以堅定的步伐走進學校課堂。   科技活動課的開設,在學生面前打開了一扇知識寶庫的大門。學生被這門全新的課程深深吸引,“針為什么會浮在水上”?“漏篩中的水為什么不會流出來”?“紙人為什么會跳舞”?“肥皂為什么會吃雞蛋”?等等,學生感到非常奇特。   科技活動課一反過去傳統(tǒng)的手工課、勞技課的模仿式操作,采用探究式的活動方法。不是從給予科學概念入手,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做實驗,自己觀察實驗現(xiàn)象,自己得出實驗結論。實驗大都來自學生生活,實驗材料、用具、藥品等廉價易得。比如,怎樣制作冰糖,只要一個玻璃杯、幾勺糖、一條線繩、一塊紙板、半杯水即可。而且,實驗設計十分精巧,用材和操作也很安全,不時令人感到妙不可言,一個深奧的科學道理可能僅需一個可口可樂罐、兩枚鐵釘?shù)牟僮骶湍苷f明。不僅實驗多、簡單、安全、易操作,而且淺顯易懂、表達清晰,每個實驗都留給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無限的遐想。   活動課上,同學們觀察實驗,研究討論,思考問題,發(fā)表見解,所有的同學都在動,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比如,“運動會不會影響人的心跳”?“脈搏和運動”、“我跳動的心臟和搏動的血管”實驗,學生有的做深蹲、有的高抬腿跳、有的跳臺階,然后根據(jù)記錄,最后得出結論來。生物課本上說,葉片制造淀粉,并可運輸?shù)狡渌鞴。教師就讓學生在活動課上探究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中真的有淀粉嗎?秋天,橘子皮長霉,教師就讓學生研究橘子皮上的霉菌在其他植物上能生長嗎?同學們對這些題目很感興趣。每當上課時,課桌上擺滿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小盒子、小瓶子等,里面有蘿卜、土豆、饅頭、米飯、香蕉,每一雙眼睛都閃爍著光芒,每張小臉都顯現(xiàn)出按捺不住的興奮。一切結論都在實驗之后,平時不愛講話的同學也敢于大膽發(fā)言,他們并不怕講的與課本上說的不一致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生動活潑、充滿樂趣的實驗中一次次被點燃,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而且直接體驗到進行科學探索的無窮樂趣,即使是最簡單的發(fā)現(xiàn)也會令學生激動不已。一次次實驗好比一座座通往科學圣殿的大門,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去探索、去思考、去尋求答案,而這一顆顆好奇的心與一副副好奇的頭腦正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基礎。更可貴的是,科學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品質(zhì),他們遇事學著用自己的手做,用自己的眼看,用自己的腦想,根據(jù)自己的觀察思考得出結論,并且敢于向已有的結論挑戰(zhàn)。   《中國教育報》2004年2月10日第8版      


【文化立!∷刭|(zhì)立身】相關文章:

文化立校工作情況匯報08-24

文化創(chuàng)辦人孫立敏簡要事跡08-21

依托校地合作機制,構建素質(zhì)拓展平臺08-16

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08-17

立雞蛋作文04-09

2008年高考總結--走特色立校之路 撐藝術一片藍天05-08

讓民俗文化走進素質(zhì)教育的大課堂08-22

郵政文化提高職工素質(zhì)經(jīng)驗交流05-31

傲立的小草作文03-08

校園文化建設與素質(zhì)教育關系淺見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