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建校園網,架信息路

建校園網,架信息路

時間:2022-08-17 12:11:00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建校園網,架信息路

                     建校園網,架信息路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個永恒的話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將被賦予新的內涵。教育部去年提出“校校通”工程的核心就是校園網的建設問題。只有學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數字校園,才能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那么,校園網究竟要“網”住些什么呢?這就是尋求教育信息化和網絡的最佳結合點。      校園網建設的內容:四大元素      “校園網”的概念是指大、中、小學等教育單位的網絡,它以應用為目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技術的計算機網絡和它的使用者以及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結合。一個完整的校園網建設要緊緊圍繞“路、車、貨、駕駛員培訓”四大元素來進行。在這四大元素中,“貨”是重點,它是校園網建設的核心。      這里,“路”是指物理網絡的搭建,包括四個方面:結構化布線、網絡連通(網絡設備的選擇)、服務器的選擇、終端的選擇;“車”是指系統(tǒng)平臺的建設,如教育行政管理平臺、教學管理平臺、資源庫管理平臺和校園網通信平臺,其中,行政管理和教學平臺主要針對教育工作,資源庫平臺將為這兩個平臺提供盡量詳細的資料;“貨”是指軟件(具體是指應用系統(tǒng))的建設,它根據學校的需求選擇一些應用軟件和硬件,一般學校常用的應用系統(tǒng)有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電子閱覽室、網絡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tǒng)、校園信息管理系統(tǒng)、視頻點播、學校主頁等;而“駕駛員培訓”是指為適應現代化網絡教學的要求而對相關人員進行的培訓。這是一個伸縮性比較大的工作,從人員角度,培訓可分為四級:校長的培訓、校園網管理員的培訓、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訓、全體老師的培訓,這些人員在培訓之后能夠針對學校的具體、特殊需求或是未來需求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系統(tǒng)的二次開發(fā)。      校園網建設的弊端:軟件      由于大學具備了其獨特的技術優(yōu)勢,目前校園網建設存在的問題尤以小學居多。據教育部最新統(tǒng)計,目前全國共有66萬所中小學校,卻只有5700多所學校進行了校園網的建設,還不足全國中小學總數的9%。這些校園網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呢?據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院副院長、教育技術學博士黃榮懷教授介紹,大多數擁有校園網還只停留在“高速‘路’上‘車’少‘貨’更少”的階段。據有關統(tǒng)計數據表明,國內在目前已建成的校園網中,有50%左右的網絡連通存在問題,有80%以上的校園網在管理和應用中存在問題。中國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CCID)在對上完名用戶進行調查后發(fā)現,目前校園網建設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硬件、軟件極其功能三個方面。其中,在軟件的教學資源方面,尤以教育資源庫表現得最為明顯,占據了所調查學校的55.5%的比例。      教學資源建設可以包含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分題庫、素材庫、課件庫和案例庫四大類;二是網絡課程庫建設;三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四是通用遠程教學系統(tǒng)支持平臺的開發(fā)。在這四個層次中,網絡課程和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是重點和核心,第三和第四個層次是工具層次的建設。網絡課程和素材類資源的具體內容千變萬化,形式多各具特色,對應的管理系統(tǒng)和教學系統(tǒng)必須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充分利用它們的特色。  而所有素材建設都必須圍繞課程這個核心來進行組織,它是以課程為基本單位組織實施的,統(tǒng)一服從網絡課程建設的要求,在網絡課程建設中所用到的媒體、題庫、多媒體課件、案例等,都將納入到全國基礎教育資源庫中統(tǒng)一管理。此外,CCID在調查時發(fā)現,經常使用教學軟件的學校僅占31.6%,而只有在觀摩課上使用的則有46.5%,其余21.9%的學;静挥。這表明,研發(fā)適合學校的學校的教學軟件質量還亟待改進。      同時,教學資源建設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需要長期建設與維護的系統(tǒng)工程。由于教學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人們對它的理解各不相同,變便會出現大量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教學資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這樣,學校在選擇資源庫的問題上也出現了困惑。北京師范大學信息科學院孫波博士特別提醒應把握三點:是否符合標準、質量如何以及合法性。      為此,教育部適時地頒布了《全國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它是一個較為廣泛的標準,其側重點在統(tǒng)一資源開發(fā)者的開發(fā)行為、開發(fā)資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要求,而不是規(guī)定軟件系統(tǒng)的數據結構。它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規(guī)定:一是從資源的技術開發(fā)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術要求;二是從使用用戶的角度,為方便地使用這些素材,需要對素材標準標注那些屬性,并從可操作性的角度,規(guī)范了屬性的數據類型及編寫類型;三是從管理系統(tǒng)以及遠程教學支撐平臺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功能。      校園網建設的目標:教育信息化      CCID在《中國信息化教育發(fā)展報告》中指出,2000年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市場的總體規(guī)模為10.1億元。該報告中將信息化教育市場結構細分為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軟件和校園網。其中2000年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軟件市場規(guī)模為1.2億元,校園網市場規(guī)模為8.9億元。      據CCID預測,2001年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市場規(guī)模為15.3億元,比2000年增長51.5%。其中,中小學家庭教育軟件市場規(guī)模為1.3億元,比2000年增長8%,校園網市場規(guī)模為14億元,比2000年增長57.3%。CCID認為,未來幾年隨著“校校通”工程進一步實施,中小學信息化教育市場的規(guī)模仍將會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期間共出現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的計算機學科教學,讓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標志性的口號是“程序設計是第二文化”。      第二次浪潮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與計算機輔助管理,主要是開發(fā)教學軟件、課件和教育教學管理軟件,將計算機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其標志性口號是“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是國際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目的主要是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      第三次浪潮就是目前的網絡教育,其標志性口號是“建網、建庫、建隊伍”。在互聯網時代,上網則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和“校校通”的重要內容。         

建校園網,架信息路


【建校園網,架信息路】相關文章:

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自查報告01-28

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自查報告2篇04-16

關于實施以校園網為基礎的教育信息化工程08-31

葡萄架作文09-04

架紙橋作文04-12

神農架作文04-20

校園網建設的新思路08-18

校園網需求分析報告08-20

村務檔案怎么建08-19

少先隊建隊日講話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