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議科學教師的轉變
小議科學教師的轉變
后宅中心小學 曹翮
當科學教師拿到這本教材時,一定很激動,因為她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眼前。《科學》和過去的《自然》相比,從內容、形式、教學方式和評價機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此,有些教師感到困惑、迷惘,認為難以勝任這門學科的教學。那么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呢?
一、科學教師角色的轉變:由傳授者、給予者變成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變成“平等中的首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古訓,使許多教師固守“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得有一桶水”的傳統(tǒng)形象。其實,教師相對于學生而言,僅是聞道在先,絕不是什么都要在學生之上,教師也不可能完全覆蓋他們的知識面。在科學教學過程 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一起尋找答案,這必然使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而走到學生中間,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共同發(fā)展。
二、科學教師需要學會開發(fā)課程資源,重視對身邊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并將其引入現實的課堂中。
《科學》這門課有的章節(jié)內容較少,有的內容較多,而且有的內容不適合本地區(qū)的學生學習。為此,有的教師不知如何去進行課堂教學。我引用《科學》教材主編路培琦老師一段精辟的論述來解決科學老師們的困惑!敖滩氖鞘裁,教材就是提供老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的一個思路。你遇到這個素材和思路,要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教學目標,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當成圣經來念!薄稑藴省芬蔡岢隽诉@樣一條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們科學老師應該不拘泥于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內容,而應該根據本地區(qū)的學生特點,有選擇地利用教材。同時還要重視對身邊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即會“編”書。身邊的課程資源不僅包括學校的實驗室、圖書館和花草樹木等各種生物,還包括家庭教育資源和社區(qū)課程資源(如農技站、養(yǎng)鴨場、植物園、電影院等)。開發(fā)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注重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
三、科學教師應調整教學策略:由重“知識傳授”向重“指導學生”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學生很容易從課外資源獲取信息和知識。因此,科學教師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傳遞者、講授者,而應成為發(fā)現資源的向導,尋找真知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發(fā)展認知能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和學生一起尋找真知。
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教師的“教”,學生圍繞老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漸漸喪失。在以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為目標的科學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的多元性,出岔子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還包括科學方法與技能的訓練,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科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其教學方法不能照搬原來的知識傳授的方法,必須彩新的方法了。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好各種相關的情景與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親歷過程,自主、充分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既學知識與技能,又培養(yǎng)智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目的。
學生從事的探究與科學家的探究與每個成人對自身所處社會的探究,本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他們同樣都經歷了科學研究和發(fā)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去觀察,用嘴去說,用手去做,即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樣學生會變得心靈手巧,而且這樣獲得的知識不易忘記。
【小議科學教師的轉變】相關文章:
小議“比”08-16
科學哲學理論的轉變論文08-18
《錯字小議》08-16
小議寬容08-16
小議摘抄08-17
高效課堂呼喚教師角色的轉變08-19
教師角色轉變應從備課開始08-17
新課程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03-08
小議慈善作文08-17
小議勤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