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理教學中各種媒體的運用與發(fā)揮
電化教育作為運用現(xiàn)代電教媒體(如電視、錄像、幻燈、投影等)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對于傳統(tǒng)的教育來說,無疑是一次激烈的沖擊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當然應該更新觀念,注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通過多年的教改實踐和探索,我認為,只有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中合理、優(yōu)秀的部分與現(xiàn)代電教媒體進行優(yōu)化組合,才能形成一種優(yōu)勢互補的“整體效應”,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本人在生理課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各種教學媒體的運用與發(fā)揮。1.傳遞方式的優(yōu)化——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
生理學科的特點是細微、動態(tài)、抽象。比如人體的細胞、血液的流動、神經(jīng)的傳導、食物的消化等,這些均是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但又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比如,在講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動的生理作用時,過去我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diào)重點,但缺陷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應用現(xiàn)代化電教媒體——教學錄像片演示這一生理過程,通過慢放、定格、特寫等方法處理出來的鏡頭,既能真實、藝術地再現(xiàn)消化道蠕動的動態(tài)過程,使其具體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xiàn)象變得新穎有趣。在演示錄像過程中,我還通過暫停放映,教師解釋,或邊放邊解釋的方法,把兩種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識過程中,又得到教師適時適度的強化,使這一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當過一段時間測驗這一內(nèi)容時,全班所有學生都準確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這就啟示我們:電教媒體的生動、直觀,接近于現(xiàn)實;合理使用,則使知識進入學生頭腦中的途徑增多了,記憶加深了;若再與講解結合,其形象化、趣味化與化難為易的效果,是單純的講述所無法達到的。
2.傳遞速度的優(yōu)化——在提高信息密度、知識密度的同時,擴大學生想象思維的時間、空間
相對于傳統(tǒng)模式教學以語言文字形態(tài)為主來說,運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媒體,有著明顯的提高傳遞教學信息速度和效率的優(yōu)勢。形、聲、光、電的使用,音樂、圖畫以及現(xiàn)代電影、錄像中的變換、切入、特寫、定格、遞次顯示等技術的使用,使得教學中應當強化的得到充分強化,應當?shù)牡玫郊皶r有效的淡化、弱化處理,縮短了信息傳遞的距離。在生理教學中,一些結構,像人體細胞、組織內(nèi)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現(xiàn)代電教媒體則能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電影、錄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燈片,能將原來細微的東西放大許多倍;如果采用X光攝影,則能夠清晰地看到人體內(nèi)部的骨骼運動、消化管的蠕動、血液的流動等情況;再如,要想組織學生在教學進度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觀察骨的生長、胃腸的消化全過程,是相當困難的,而利用電教媒體如電影、錄像,通過逐格攝影拍攝下來再播放,僅用30秒鐘就可以看到3個小時胃對蛋白質(zhì)的消化過程,其節(jié)省時間、提高傳遞知識的效率是不言自明的。而提高傳遞知識效率的結果是:一方面增加課堂知識密度、信息密度。如生理課中“血液”一節(jié),按常規(guī)的講述一般約需2課時,而采用了邊講解邊放錄像演示,僅需1課時就完成了任務。另一方面,它擴大了學生想象、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如講血液中的白細胞吞噬作用時,在放錄像之前,讓學生推想白細胞是怎樣進行吞噬的?引導學生的豐富想象,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學生推想出了五六個方案,而哪一個方案是正確的呢?這時再演示錄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容地解決了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矛盾,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單純知識傳授為智力開發(fā),給學生以豐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學生學習能力的優(yōu)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功夫下在學生“學”上
現(xiàn)代教學觀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教要著眼于、立足于學生的“學”,“教”要為“學”服務。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在生理課教學中,學生對有些概念、原理的學習理解是較困難的。而利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電教媒體,就能幫助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例如,講毛細血管、靜脈、動脈時,我用投影片顯示三種血管的形態(tài)、結構,然后讓學生識圖、區(qū)別、對比,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你一言,我一語,最后自己總結出這三種血管的概念。這一節(jié)基本由學生自學完成,課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代替了嚴肅死板的教學,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diào)動起來,使其主體作用得到了發(fā)揮。同時,通過識圖、辨圖、對比、類比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獨立思考能力,而且經(jīng)過思維活動后,便于學生由瞬時記憶形成短時記憶,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長時記憶。
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是我們的教學目的之一。以前用傳統(tǒng)媒體講授完一個原理或生理活動后,若讓學生用簡煉的語言進行概括,學生感到非常吃力。而通過電影、錄像等動態(tài)的畫面,使學生有了諸如骨的生長、肌肉的收縮、腺體分泌等感性認識,并以此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4.多種媒體優(yōu)化組合——揚長避短,適時適度
在教學中,要使每種媒體發(fā)揮出它的特長、優(yōu)勢,要想做到選擇出最佳媒體或幾種媒體最優(yōu)組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里有一個適時適度的問題。
(1)教師的講述語言與電教媒體的結合,處理得當與否,至關重要。在講授“消化系統(tǒng)”一節(jié)時,我曾采用語言跟電教媒體結合的兩種方式,結果迥然不同。如先口授教材,然后放映消化系統(tǒng)生理錄像片。在這種方式中,語言與電教媒體被分成了兩塊,在電教媒體中傳授的知識,學生已通過教師的語言初步掌握,電教媒體在這里只起對教師的語言證實和具體化的作用。后來我利用語言指導學生觀看錄像,教師充當“解說員”、“導游員”的角色。在這種方式中,電教媒體中介紹的、傳授的知識,是學生自己從觀察中獲得的,而教師的語言起到的是強調(diào)、提示、點撥、點題的作用,是一言兩語,但因是在關鍵處說出,無異于畫龍點睛,給學生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而且,這種結合方式還能達到師與生、教與學“雙邊”活動的目的。教師通過一系列提示,為學生提供思路,啟發(fā)學生去尋找答案,促使學生思維的活躍,在大腦皮層中引起強烈的定向——探究反射,提高了教學效果。
(2)電教媒體的運用是否適度,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電教媒體的運用一定要適度,若以為大量引進電教手段就會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不實際的想法。我的原則是:畫龍點睛,適時推出,難處使用,局部強調(diào),最后爭取收到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消化系統(tǒng)有一現(xiàn)成的錄像片,原片放映時間約20分鐘,約占半節(jié)課的時間,而其中一些畫面和解說詞并不適用,屬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鐘片子全部放映,一是未突出重點,二是多余部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鑒于此種情況,我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輯,自行設計成只有7分鐘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說,由我伴講。經(jīng)過這樣的精心設計、制作,雖然放映時間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卻是非常大的。實踐表明,電教媒體的使用得當和適度,是確保電化教學產(chǎn)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
總之,對于電教媒體這個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我們既應充分認識它的先進性和作用,又不能盲目迷信。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利用電教媒體對傳統(tǒng)教學媒體進行靈活的、恰當?shù)、巧妙的改造,并完善、發(fā)展,通過優(yōu)化求得效益,使我們的教改工作實實在在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生理教學中各種媒體的運用與發(fā)揮】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08-07
多媒體在自然教學中的運用08-07
電教媒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08-08
淺談電教媒體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08-17
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08-17
多媒體技術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08-24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08-18
電教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8-17
多媒體在社會課教學中的運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