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

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

時間:2022-08-07 21:28:58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對“應試教育”的反思愈來愈深刻,其中大家批判得 最多的是其價值取向——“片面追求升學率”,因為它阻礙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為了獲取高分和高升 學率,教師主動成為不辭辛勞的知識“發(fā)生器”與“轉換器”,學生則被動成了不知疲倦的“考試機器”和永 不濺溢的“知識容器”。在令教師家長欣慰陶醉的高分、高升學率的表象之下,卻掩藏著學生能力羼弱、思想 貧瘠、人格幼稚等真相。人們雖能從思想觀念上認清這一弊端,但因未能徹底根除其產生的社會基礎,再加上 人們對這一傳統(tǒng)模式的習慣惰性,目前應試教育仍是我國普通教育的主流。受其影響我國中小學存在下述一些 導致德育工作低效的弊端。
    一、表現為德育指導思想上的“唯智傾向”
    現代社會特別重視教育的經濟功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大批發(fā)展經濟所急需的各種人才,且評判和選拔這些 人才時多側重于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yè)才能的考核。在此社會背景下生長起來的應試教育,具有嚴重的唯智傾向 ,集中體現為普通教育中的“分數至上”與“片面追求升學率”——評估某個學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教師 業(yè)績等的唯一指標就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和學校的升學率。于是學校中的“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現象盛行 :“德育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德育是軟指標,智育是硬指標,體育是實指標,美育沒 指標,勞動教育是附加指標”。(注:嚴儀:《機遇與挑戰(zhàn)》,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76頁。)據報載 某省1989年的中學教師專業(yè)合格證書《教育學》考試中有一道題為“教學的任務是什么?”的簡答題,大多數 (80%以上)的中學教師答到:“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狈泊朔N種,這些輕視乃至拋棄德育的指導思想和實 際行為必然會導致我國中小學德育的疲軟和低效。
    二、表現為德育對象上的“靶子觀念”
    30年代在西方曾流行一種傳播理論——“靶子理論”:宣傳教育者手持槍彈(宣傳教育內容)向“靶子” (受教育者)射擊,只要射中靶子,他就會應聲倒地。在應試教育模式影響下,我國中小學德育奉行“靶子觀 念”,把學生當成是被動挨打的“靶子”,消極接受道德說教的“錄音機”,沒有自主、獨立思想的教育對象 ,采取封閉式、灌輸型單向訓導的德育模式。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鮑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不良后果:“靶 子是‘頑固的’,它對槍彈試圖‘排斥抵抗’”。我們的許多教育者也都嘗過這種苦果:“你說的我不一定聽 ,你想感化而我卻不想被感動”。一位中學政治老師很無奈地講了這樣一席話:“五六十年代,老師講什么, 學生聽什么,信什么,做什么;現在大不一樣了,我講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學生指出焦裕祿不是市場經 濟時代的好領導;講《松樹的風格》,學生又指出松樹四季不變是個大缺點;講愚公移山,學生竟想到要保護 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景觀,不能隨意移山,況且搬家要比移山容易得多……”。(注:嚴儀:《機遇與挑戰(zhàn)》,教 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頁。)當今社會信息量愈來愈大,學生的知識面愈來愈廣,主體意識愈來愈強, 對教育者的道德說教,他們自然會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排斥抵抗”。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guī),照搬五六 十年代那個封閉時期的做法,把學生當作毫無靈性的“靶子”和“錄音機”,進行灌輸訓導,還期望著學生能 積極響應,其結果則鮮有不失敗的。
    三、表現為德育目標上的“標桿過高”
    所謂“標桿過高”是指教育者沒有考慮中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體國民 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質等現實情況,制定出高不可攀的政治和道德標準,如在中小學生思想品德課 中,統(tǒng)一開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并提出“熱愛社會主義”和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等要 求,甚至按無產階級政黨先進分子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對此喪失了實踐的信心、興趣和動機 ,甚至養(yǎng)成言不由衷地說假話和空話的習慣。這些高“標桿”有些共產黨員也未必能達標,學生們盡管能把它 們背得滾瓜爛熟,并在品德課的考試中得高分甚至滿分,卻難以內化成其自身的行為動機和道德素質。我們的 教育者明知如此卻仍非常關心并滿足于學生的考試分數,這種重形式(分數成績的提高)輕實質(行為品德的 養(yǎng)成)的德育又怎會不低效呢?
    四、還表現為德育范圍和內容中的“傳統(tǒng)型”和“運動式”
    “我國社會主義的學校德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 ,履行道德義務,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導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逐步形 成愛憎分明的政治態(tài)度和立場;思想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 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保ㄗⅲ禾K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63頁。)相應的德育內容則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理想與傳統(tǒng)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民主法制 與紀律教育、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保ㄗⅲ和醯揽 王漢瀾主編:《教育學》,人 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第333,334頁。)這是教育理論權威對建國以來我國學校德育范圍和內容的概括 。這種“傳統(tǒng)型”德育存在著一個嚴重的缺陷,即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有開拓進取、 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自主精神和個性心理,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進行心理健 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 全面深入發(fā)展,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當今多為獨生子女的中小學生,在個性心理 品質上卻不盡如人意:普遍存在不善協調人際關系,不善克服學習焦慮,缺乏經受挫折、保持進取的意志力和 克制自己欲望的自制力,環(huán)境適應不良,無法自我消解心理緊張和障礙……這些問題并非都屬政治、思想、道 德的范疇,而是缺乏良好心理品質的表現!皞鹘y(tǒng)型”德育因忽視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而造成學校整體德育的 偏失與低效。所謂德育內容的“運動式”是指學校德育總是跟隨著社會政治形勢轉,一會兒抓這項教育,一會 兒抓那項教育,社會有什么熱點問題學校就開展某方面教育,違背了德育工作長期性、系統(tǒng)性的規(guī)律,這必然 使德育要求片面化,德育效果短期化,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和失敗。
    五、表現為德育方法和途徑上的“強制性”和“分力式”
    所謂“強制性”是指學校德育工作中只重社會要求,忽視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只重教育要求的正確性而忽 視其可接受性;只重共性要求,忽視個性指導等不良傾向!爸v一面理”和“警察模式”是其典型表現。為確 保教育要求的正確性,我們的教育者只向學生宣講正面的道理和形象,如,社會主義制度如何的優(yōu)越,資本主 義制度如何的腐朽黑暗等。我們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自覺不自覺地充當著“警察角色”:警察只對違法亂紀 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懲處,老師對學生遵紀守規(guī)的優(yōu)良行為卻視而不見(覺得是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只是拿著 個放大鏡,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小題大做嚴厲批評訓斥。有的老師還把那些經常犯錯的“搗亂”學生,安排在 緊挨著講臺的“特座”上,就近嚴密控制,對他們非常吝嗇使用微笑和贊揚。這些做法缺乏令學生心悅誠服的 說服力,也不能因材施教地使學生們都能從優(yōu)良行為的獎勵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和動力,教育要求很難內化成學 生自身道德的需求,甚至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其低效與失敗應在情理之中。
    所謂“分力式”是指在德育途徑中,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溝通聯系和組織協調配合, 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沖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與反作用力,最終導致學校德育的低效與失敗。社會 主義教育目的要求每個教師都應自覺承擔既教書又育人的職責,發(fā)揮教師的集體教育作用。但在應試教育模式 影響下,“思想品德教育是‘三支隊伍’(政治老師、班主任、團隊組織)的事”、“專任老師只要專心教好 自己的課程,把學生的成績搞上去就行了”等舊觀念,極大地削弱了學校德育自身的合力;而家庭教育和社會 現實中市儈庸俗沒落腐朽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更是無情地沖垮了學校德育為學生們苦心構筑的道德之堤,“課 堂思想教育一個鐘頭,不如家里父母一個指頭,也不如公眾場所和影視中的一個鏡頭!

【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相關文章:

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淺析08-17

高考語文復習低效原因探析08-15

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08-21

閱讀教學高耗低效的原因與對策08-17

淺析當前卸任村干部的矛盾及對策08-15

淺析當前影響警民關系的因素和對策08-12

當前矛盾糾紛的特點、原因及對策08-15

當前農村集體上訪的主要原因及對策08-12

淺析農村干群矛盾產生的原因與對策08-12

“低效率”的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