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數學論文>回歸生活學數學

回歸生活學數學

時間:2022-08-05 15:28:46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回歸生活學數學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發(fā)問題——學現實的數學
  傳統(tǒng)的數學觀將數學看成一套已完成的嚴密的數學結論體系,而教師的任務又大都停留在忠實地教“數學(教科書)”,這就最終導致數學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建構主義數學觀認為,數學是一個活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數學活動。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以此為出發(fā)點,則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聯(lián)系,將數學與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他們所學的數學是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例如,在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時,筆者以備受學生關注的“世界杯”足球賽為題材組織教學:在多媒體播放巴西球星射門時激動人心的錄像片斷后,我及時抽取了近4屆“世界杯賽”每屆進球數這組信息制成統(tǒng)計表(見下表)在多媒體中出示供學生觀察。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提出用百分數表示表中兩者關系的問題,現實的背景加上學生積極、靈活的思維,學生一下子提出了許多百分數問題。比較、分類后,抽取其中的“1998年進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幾,2002年進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幾”一組問題,即構成了本課要研究的重點。至此,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現實背景中引發(fā)問題的過程,而真切地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年份    2002     1998     1994     1990
進球(個)  161      171     141      115

回歸生活學數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源頭性”的數學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更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教師首先自身要關注社會,關注學生生活,這樣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觀察、解釋、探究。
    二、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建構——學有意義的數學
  構建智慧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為此,建構主義教學論把“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看成是其“靈魂”。還有學者認為。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fā)與教材內容發(fā)生交互作用,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鑒于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促使其主動建構。
  例如,教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我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購物付款時“付整找零”的經驗,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題:“六·一”節(jié),小明的媽媽帶了136元錢去新華書店買了99元一套精裝本的《上下五千年》,作為送給小明的節(jié)日禮物,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討論該題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而首選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錢”,而這恰恰就是“湊整簡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學們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經驗的支撐得以主動建構。又如,“年、月、日”的教學,教學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積累了年、月、日的許多“經驗”,以此為起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個人觀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歷卡,然后組內交流,自己發(fā)現問題,待組際匯報時,一年有12個月,月又分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數等知識都已被同學們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來2月份的天數讓學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閏,以及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又被同學們所發(fā)現。
  學習是經驗的組織和重新解釋的過程,而利用學生先前生活經驗的學習則顯得更積極、更主動,也更富有意義。
    三、應用生活現實,體現價值——學有用的數學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在他的《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中闡明: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應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并通過應用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
  小學數學中,數學應用于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圓錐》后,引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沙堆、稻谷堆的體積和重量;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后,引導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并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了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學習《比和比例》后,讓學生測量、繪制學校平面圖、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圖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時的數學課能否體現,又該怎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呢?筆者認為,對課本例(習)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好辦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冊數學“工程問題”為例,在例題的教學并進行了適量的鞏固練習后,我設計并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李軍星期天進城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通過對該題的解答,既培養(yǎng)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回歸生活學數學既使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并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回歸生活學數學】相關文章:

讓數學回歸生活08-17

讓課堂回歸生活08-17

讓英語回歸生活08-14

人文性:數學課堂生活的價值回歸08-08

聯(lián)系生活學數學08-17

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08-17

讓語文回歸生活讓學生參與生活論文08-24

回歸生活世界的高校德育研究08-24

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回歸數學本位08-19

學數學不能離開現實生活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