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可忽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
[作者] 黃少虹/佳木斯市教育學院
[內(nèi)容]
生活并不總是充滿鮮花和歡樂,有時突如其來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災難,讓人防不勝防。對于這些客觀存在,未來的一代“獨生子女群”,能否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和適應能力,是逆境教育應得到重視的決定因素。所謂逆境教育,就是失敗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針對人們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個體目的實施過程中受到干擾、破壞、損害、阻礙而進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也體現(xiàn)了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須從小學生抓起。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養(yǎng)上的體現(xiàn)
意志是人的心理機能,堅強的意志是在明確認識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確的認識,才有正確的態(tài)度、鮮明的觀點和堅強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學生凡事有明確的目標,并表現(xiàn)出主動性和自制力,向預定的目標邁進而不為其他因素所干擾。在艱苦的情況下形成堅強的意志,要求學生在正確的認識促動下,戰(zhàn)勝困難,克服挫折,排除險阻,取得成功。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試用本)的《中國石》,寫的是一個戈壁灘上的哨兵撿到一塊像雄雞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為“中國石”。后來“中國石”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從此以后,無論在怎樣寂寞艱苦的情形下,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難,順利完成人民交給他的站崗放哨的重任。祖國在他心中,“中國石”給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灘這個逆境。因為這位戰(zhàn)士懂得:我為祖國站崗放哨,祖國安全我安全。第十冊的《挑山工》,講述了挑山工負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時起程卻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達目的地。這靠的就是一種堅強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樸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話,“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因為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可見人們在極其困難的情境下,意志的培養(yǎng)、鍛煉、形成是在正確的認識驅(qū)使下進行的。對此,教學中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逆水行舟難上難”。在逆境中戰(zhàn)勝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養(yǎng)汁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氣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戰(zhàn)勝困難。順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難做到的,難的是在挫折中不氣餒,迎頭趕上!秷A明園的毀滅》(試用本)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一個時期中所受到的挫折。這慘痛的教訓,使每一個中國人都記住一部“心酸史”,并從中深刻地認識到:國家落后、貧困,就挨打受欺侮。為了振興中華民族,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就要發(fā)憤讀書。教學此課就要教育學生在挫折中抬起頭,不畏艱難,迎接挑戰(zhàn)。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質(zhì)形成上的體現(xiàn)
品質(zhì)是人們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比較穩(wěn)定的行為特征。優(yōu)秀的品質(zhì)要從小培養(yǎng),形成了良好的品質(zhì),意志的鍛煉才更加堅決。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長期磨練中穩(wěn)定下來。在艱難、危險、挫折、逆境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質(zhì),要求學生從小就應“修身養(yǎng)性”,磨練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斷完善、美好、高尚起來!犊荚嚒罚ㄔ囉帽荆,寫的是一位外國教育家在中國小學生中做實驗獲得成功的事。當教育家問學生原因時,學生不假思索地說:“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對此,這位教育家感慨萬分。《一個蘋果》一文敘述了在一次戰(zhàn)役中,整整7天沒喝過一口水的戰(zhàn)士,謙讓地傳一個蘋果吃的動人故事!讹w機遇險的時候》寫的是周恩來在飛機遇險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給別人的故事!毒髲姷男〖t軍》敘述了在紅軍長征路上,一個“紅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結(jié)果留給自己的故事。課文所講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種可貴的、優(yōu)秀的、高尚的品質(zhì)。有了這樣的品質(zhì),無論在怎樣的逆境中都會頑強不息地拼搏。教材中的課文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nèi)容,要使其轉(zhuǎn)化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學生優(yōu)良品質(zhì)的形成,教師就要善于啟發(fā)誘導,也就是要用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打動學生,熔鑄成學生高尚的品質(zhì)。要充分利用教材,進行生動、形象、靈活、自然的教學,只要不斷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訓練上的體現(xiàn)
能力是人們完成一定任務的活動方式,是人們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表現(xiàn)。在同樣的條件下,最簡捷、最準確、最順利地完成一定任務的能力,是人們認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反映。
1.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中能力培養(yǎng)的突破點。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衛(wèi)活動,是用來應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動。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會產(chǎn)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會形成堅韌的毅力。心理平衡是指心理狀態(tài)有一定相對的穩(wěn)定性,是指人的態(tài)度、情感或性格等不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和干擾,自然而然地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丁熬G色的辦公室”》一文,生動地描述了革命導師列寧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全神貫注地工作,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這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質(zhì),還需要有心理平衡的能力。《倔強的小紅軍》、《一個蘋果》、《峨眉道上》等課文都表現(xiàn)了人們在艱苦情況下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
2.承受客觀災難能力的培養(yǎng)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來自外界的壓力、阻力,甚至是災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就有承受外來壓力或災難的準備和適應能力!对僖娏耍H人》一文,在敘述小金花失去媽媽時,以頑強的意志克制了悲痛的感情,表現(xiàn)了小金花承受悲痛的能力!丁澳銈兿脲e了”》表現(xiàn)了方志敏在敵人的威逼下的不屈精神和承受能力。《珍貴的教科書》表現(xiàn)了延安小學的學生在失去親人的情況下,在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不懈努力,奮勇直前,化悲痛為力量的能力。
3.解決突發(fā)事件能力的培養(yǎng)
解決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是在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教育相結(jié)合中發(fā)展起來的。教育學生在突然降臨的危險和災禍中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面!端抉R光》一課告訴大家,司馬光在危急情況下,是以智慧和勇氣解救同伴于危險之中的。《跳水》一文講的是,船長在兒子處于極其危險的境地時,以膽識和智慧排除了危險。所以,要做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就應有這種應變能力。
4.處理復雜情況能力的培養(yǎng)
逆境教育也包括對學生進行處理紛繁復雜情況的能力的培養(yǎng)!都街械牡氐缿(zhàn)》一文告訴我們,在抗日戰(zhàn)爭中,隨著斗爭形勢的復雜變化,冀中人民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十分巧妙的對敵斗爭方式——地道戰(zhàn),并且不斷改進、豐富、擴大、發(fā)展起來。針對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的破壞方式,冀中人民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人們在戰(zhàn)爭中培養(yǎng)起來的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表現(xiàn)出不畏強暴,克服險阻,勇往直前,力破頑敵的精神。
四、逆境教育思想在信念確立上的體現(xiàn)
信念是指人們的觀念和信仰,是人們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人們在意識上有了一個明確的觀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為所追求的目標而犧牲一切。
1.在意識觀念方面進行逆境教育
觀念是人們在意志支配下所追求的理想。觀念形成了,就有了一定的奮斗目標。課文中的此類內(nèi)容十分豐富:愛迪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難,一生有一千多種發(fā)明;李時珍從小立志,救死扶傷,歷盡27年的艱辛,編寫了聞名于世的《本草綱目》;茅以升潛心研究,反復摸索,努力實踐,終于成為我國橋梁專家。他們就是在為人類文明、進步、發(fā)展而如癡如醉地追求的觀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2.在崇高信仰方面進行逆境教育
信仰是指人們對所追求的事理的信奉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有了一定的信仰,就能為之獻出一切,乃至生命。《劉胡蘭》、《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狼牙山五壯士》、《黃繼光》等表現(xiàn)了英雄人物對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和追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為實現(xiàn)理想而拚搏到最后一刻。《“綠色的辦公室”》、《八角樓上》等再現(xiàn)了人民的導師和領袖,為實現(xiàn)崇高的信仰而
不懈努力,安危不移,甘苦不變,生死不渝。
總之,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所體現(xiàn)的逆境教育思想,是蘊含在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之中的。在培養(yǎng)能力,提高認識,加強美育的愉快教育中,切不可忽視逆境教育思想,要把逆境教育融于素質(zhì)教育之中。
【不可忽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相關文章:
不可忽視的力量作文08-01
語文課堂不可忽視“美讀”訓練08-15
朗讀的作用不可忽視08-08
家譜——不可忽視的地方文獻08-09
插圖: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08-17
在逆境中成長08-16
逆境中的作文01-30
在逆境中成長03-20
不可忽視高三冊英語復習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