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經濟論文>證券論文>郎咸平:保護投資者振興股市新思維

郎咸平:保護投資者振興股市新思維

時間:2023-02-20 10:30:58 證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郎咸平:保護投資者振興股市新思維


  我們應當審慎地提出一個“新監(jiān)管”思維,考慮如何在大陸法系架構下,盡快融入“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這兩項保護小股東的規(guī)則。

  我們剖析幾個香港上市公司的案例,看他們如何以讓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的手法,在法律的邊緣與空隙中玩雜技魔術。如此復雜的手法,非絕對冷酷地推行法制化不能禁止!
  
  中國加入WTO以后,股市將逐步對外開放并與國際接軌。不難想像,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股市會進一步向香港及世界股市靠攏。加上中國目前正全力加強產權改革與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可以預見,中國經濟體制正更加快速地朝著民營化方向發(fā)展。

  但我心中總是存在一個隱憂。香港政府上個月公布香港居民有125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月家庭所得不及3000港元),且近來失業(yè)率高企(2001年第4季失業(yè)率高達6.1%)。經濟滑坡,這將使貧窮線以下的居民人數繼續(xù)增加……

  當我回顧我們的鄰國菲律賓的經濟發(fā)展時,很沉痛地想到這個在50年代早已實施民營化的亞洲強國如今安在?該國老百姓的母親、太太和女兒們,如今必須遠赴他鄉(xiāng)做女傭。

  我們目前所推行的民營化政策會將我們推向美國般的繁榮嗎?有沒有可能將我們推向如同菲律賓的不歸路呢?

  當我看到香港125萬居民的家庭每月收入竟低于香港菲傭的4000港元工資時,不由打了一個寒顫。我甚至覺得我們更向菲律賓女傭模式靠攏,而離炫目的美國民營經濟更遠了。為什么呢?

  雖然原因很多,但香港股市與房地產對香港百姓的剝削是不可諉過的。在此我不談論房地產,只將注意力放在股市的剝削上。舉例而言,李澤楷的“電訊盈科”收購“香港電訊”時,股民手中的市值損失高達2500億港元(參見2001年5月號《新財富》)。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那是中國GNP的1/36(2001年中國GNP預計為1.14萬億美元)。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在香港現行法制基礎上,百姓竟申訴無門。

  香港法制系統(tǒng)如同英美等國,屬于普通法系。在普通法系的架構下,法庭的判例以案例與陪審團為主。對于“銀廣夏”、“猴王”這類案例而言,陪審團的判例基本上不需要法條的支持,而只需老百姓主觀認定。

  舉例而言,當法庭詢問陪審團有關“銀廣夏造假”是否有罪時,陪審團成員不需具備任何法律素養(yǎng),可以僅憑本身的主觀意識決定其是否有罪。但以中國的大陸法系而言,一切判案必須以法條為基礎。當法條不健全時,比如“銀廣夏”、“猴王”案例,整個司法系統(tǒng)簡直對其無能為力。這也是我國目前所處的困境。

  普通法系對于弱小股民的保護是優(yōu)于大陸法系的,但為什么香港老百姓仍是申訴無門呢?主要是因為普通法系對證交法的執(zhí)行而言,也不是全無障礙的。以香港來說,我們目前所欠缺的是“辯方舉證”及“集體訴訟”。但以香港2001年所修訂的證交法案來看,這兩個政策的推行基本上是被利益團體所操縱而胎死腹中了。我必須指出,證券市場法制化的推行是痛苦和困難的。就算是在美國也不能免于利益團體的干擾。但為什么美國人能而我們不能呢?

  1933年以前的美國股市正如今天的亞洲股市。從1929年到1932年間,美國紐約證交所的市值由89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元。在這期間投資者信心完全崩潰,許多股票甚至完全無交易。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美國股市的崩潰不是因為基本面出了問題,而是投機因素使然。當時全美55%的個人儲蓄均用在炒股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融資(margin)方式炒股。但對于融資度卻沒有限制。雖然當時最大的放款者是證券公司,但其融資卻大部分來自于銀行借款(這是否與亞洲極為類似?)。當1929年股市大崩盤來臨時,造成連鎖反應:銀行逼迫證券公司還錢,證券公司強賣客戶股票,從而造成股市進一步下跌,銀行進一步逼迫證券公司還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美國國會在1933年時針對此事進行了聽證。聽證報告指出,20世紀20年代(1929年崩盤以前)股市之所以那么興旺,主因是證券公司的炒作。證券公司發(fā)售股票時,自己先行大量買入,造成股價攀升,而不知情的投資人隨后跟進(就是中國股市所謂的“與莊共舞”),造成股價進一步上升。證券公司與莊家隨后就將股票賣予散戶而大賺其錢。

  當時有充分證據顯示,上市公司造假情況非常嚴重(有如中國的“銀廣夏”),而公司內部人也大量進行內幕交易,掠奪小股民,但由于法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根本不注意信息披露,甚至不出年報。此外當時尚未建立股東大會代理制度,更讓上市公司為所欲為。

  美國政府在羅斯?偨y(tǒng)的強勢領導下,走了一步當時全國都反對的險棋—加強法制化以維持股市的發(fā)展。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羅斯福的智囊團正在擬定國家復興法案(National Recovery Act)。而以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為主的智囊團們也要求總統(tǒng)制定嚴格的證交法,其理念就是將政府力量引入股市監(jiān)管。羅斯福總統(tǒng)雖然不能完全明白監(jiān)管與股市發(fā)展之間的關系,但第六感告訴他,“這將是美國未來百年強盛的基礎。”于是他毅然接受了加強監(jiān)管的理念。

  當時證交法分為《證券法》(Securities Act)和《交易法》(Exchange Act)!蹲C券法》授權聯邦交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監(jiān)管一級市場的市場規(guī)則與信息披露,《交易法》則羅列美國國會對美國股市前述的調查結果。

  由于《證券法》主要為一級市場信息披露,不太涉及政府干涉,所以很快獲國會通過。但《交易法》不同,由于該法羅列股市眾多問題,因此政府強力介入是不可避免的。當時證券界擔憂法制化會造成股市萎縮(中國股市對加強監(jiān)管的呼吁似乎就有類似反應),因此他們提出自己的方案。為讓《交易法》順利通關,美國政府當時做了不少讓步,最大讓步是成立了美國證監(jiān)會。為什么呢?因為證券界不希望聯邦交易委員會介入,尤其不希望時任聯邦交易委員會主席同時高呼管制的蘭德斯(James M. Landers)介入,因此他們同意成立一個政府的代理機構,即美國證監(jiān)會,而美國證監(jiān)會僅可以負責股市監(jiān)管。在證券界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又讓了步,允許證券界的大莊家出任美國證監(jiān)會第一任主席,那人就是肯尼迪(Joseph Kennedy)。

  這位肯尼迪就是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父親。當時發(fā)展至此,我們只能對美國的證監(jiān)制度捏一把汗—美國政府不得不向利益團體低頭。但大家是否記得,美國國歌中有句歌詞“天佑美國”。因為除了天佑美國之外,我實在找不到其它原因可以解釋其后戲劇性的發(fā)展—美國證券界人士做夢也沒想到,肯尼迪竟然在日后善用自己以往的違規(guī)經驗,變成證券界違規(guī)者的大殺手。而他甚至聘任蘭德斯與道格拉斯做他副手。道格拉斯是第二任主席,蘭德斯是第三任。

  他們三個最大特點是絕對冷酷地推行法制化—我反復提及的“辯方舉證”及“集體訴訟”制度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的。因為肯尼迪等人透過自身的炒作很清楚地了解到,整

部證券交易法無論你寫得多漂亮都是沒用的,只有“執(zhí)行”才是關鍵。而執(zhí)行的利器正是“辯方舉證”與“集體訴訟”。

  美國的這段掌故雖然顯示“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的誕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有目共睹的是,其對美國證券市場健康發(fā)展的貢獻是必然的。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不能希望中國會重復美國當年的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但作為智慧的人類,我們理應具有這樣的理性和能動性,將過去的偶然提煉運用為今天的必然,理應吸納前人之鑒,跳躍曲折反復的試錯過程,一步到位地建起經時間證明為優(yōu)秀的監(jiān)管制度。我們應當審慎地提出一個“新監(jiān)管”思維,考慮如何在大陸法系架構下,盡快融入“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這兩項保護小股民的規(guī)則。

  我在此期《新財富》中特別剖析幾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地公司與中資公司的資本運作手法,是想讓讀者由這幾個案例看到相當復雜的股市操控與內幕交易手法,看他們如何在法律的邊緣與空隙中玩雜技魔術,且手法高超得如何讓人嘆為觀止、匪夷所思。

  試想,作為雜技魔術的觀眾—小股民,要舉證說清楚其雜技的原理、魔術的竅門及每個細節(jié),簡直是難于上青天。但當法律授予全體觀眾在臺下齊聲吶喊的權利,要求演員把其伎倆解釋清楚時,那么雜技魔術的每個細節(jié)自然會毫不費力地大白于天下了。這就是為什么我非常贊賞“集體訴訟”和“辯方舉證”的理由。 

作者:郎咸平 來源:《新財富》2002.2

【郎咸平:保護投資者振興股市新思維】相關文章:

郎咸平語錄09-30

郎咸平經典語錄07-27

技術時代的投資者保護08-05

證券立法與投資者保護08-05

B股市場向國內個人投資者開放的政策效應分析08-05

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有力之舉08-05

股市諺語08-12

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的差距比較08-05

探析股市政策與股市波動的關系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