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 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預習布置:
1. 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征。
通讀全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詞,并在文中劃出疑難語句。
教學過程
一、由插圖導入
關于維納斯與維納斯雕像。 羅浮宮的世界“三寶”:愛神“維納斯”雕像、“勝利女神”雕像、《蒙娜麗莎》畫像。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征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把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zhàn)神阿瑞斯,并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后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zhàn)爭。 《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后期的雕塑杰作。它是1820年在愛琴海南部的米洛島上的一個山洞里發(fā)現的,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迄今被發(fā)現的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論觀者從何種角度看,都同樣獲得這種感受:莊重的嫵媚。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女神的兩臂雖已失去,卻讓人感到一種殘缺的美。曾經有人探索她的原形,她斷了的兩只手臂原來是什么姿勢?是拿著金蘋果,是扶著戰(zhàn)神的盾?還是拉裹在下身的破布?……近年來的考據則較肯定地認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愛的使者”丘比特。雖然不少人曾依照各自的推測補塑了她的雙臂,但總覺不協調,還不如就讓她缺兩只胳臂,因而以“斷臂美神”而聞名世界
二、檢查預習(見人教社教案226頁)
三、講析課文
(一)中心論點
本單元學習的是文化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
。ㄌ釂枺罕疚膶儆谀且环N?第二類)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來的觀點是什么?(請用文中的話作答)
答: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二)中心論點第一方面:為什么必須失去雙臂?(請迅速在文中找出能證明這一觀點的重要語句。)
、拧埃ㄈ藗兎Q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的]烘托〈著〉作品。”
提問:“某些東西”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明確:即“美術作品的命運”,也就是藝術作品完成后,它的坎坷經歷,這會給它帶來一種經歷滄桑的厚重感,或者更多的東西。因為世界是相對的,只有失去過才懂得珍惜,因此那失而復得的東西,不它是完璧,還是殘缺,都顯得更加珍貴。那種經歷也便成為藝術的一部分,看不見卻可感,所以我們稱之為“虛”。
引申:虛實相生,即空的部分和實的部分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空的部分可以補充實的部分,由實的部分又可以想象空的部分。正如中國國畫中的留白藝術,出示幾幅國畫,例如“獨釣寒江雪”
、啤斑@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這一句的含義是,如果手臂完好無損,那只是一種特定的形態(tài),是單一的,特殊的,欣賞者在欣賞時難以跳出具體的“這一個”;手臂殘缺,雕像所要表現的內容變得不確定起來,欣賞者不受雕像內容的限制,進入更帶有個性色彩的審美活動中,即可以展開想象,想象出無數雙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具有普遍性的。
“舍棄部分”指的是失去的雙臂 ,“獲取完整”意義是維納斯失去雙臂后,從整體效果上看,藝術價值反而大大提升了。
、恰吧l(fā)著……神秘氣氛”
、取矮@得不可思議的藝術效果”
、伞笆窍蛑鵁o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
、省叭藗儗适Я说臇|西已經有過一次發(fā)自內心的感動之后,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保ㄔ洔婧ky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學生活動]
1.維納斯是一種真正美的東西,她的手的殘缺會影響她的美嗎?(當然不會)
例如:西施 從“東施效顰”這個成語我們可以知道,西施有胃痛,而且據說她還經?人,難道僅僅因為她有這些毛病,就沒人喜歡她了嗎?(生笑笑說:“不會,很多人搶著呢!”)關鍵的因素就是本質上美與否,對嗎?
2.既然殘缺不影響她的美,那現在要不要復原她的手呢?如果復原,怎么復原,請大家根據斷臂維納斯的形體及其有關傳說,展開想象。
3. 想象完畢,請三位學生談談心目中的“完整的維納斯”。
4. 教師總結: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來看課文的第五段,其實還可以有更多更美好的想象,比如…… 學生齊讀第五段開頭三句。
5.作者是怎么認為的?(不要復原)你從文中那些話看出來的?(請一位同學讀出來)
從“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一直到段尾。
6.為什么“我翻閱著書中的說明圖”,會有“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怎樣理解這種心情?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審美心態(tài),正如:上網聊天 兩個人未曾謀面,卻在網上相知相交,情深日篤,直至朝思暮想,此時此刻,假如是你‘你會怎么辦呢?是希望和對方見面嗎?生:害怕,恐懼生:怕來了一頭恐龍!
由此可見,真正怕的應該是現實會打碎原有的'想象。作者對維納斯的欣賞也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他怕新的形象會影響原有的欣賞模式。
7.為什么我會對真正的原形那么惱火?
作者認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維納斯,遠沒有雙臂殘缺的維納斯那樣富有無比神妙的整體美。從藝術性上說,應該肯定的,不是有手臂的原形,倒是雙臂殘缺的維納斯。一旦真正的原形出現在面前,一旦由殘缺而產生的美感喪失殆盡,那倒是令人惱火的。
8.作者以上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用文中的話作答。
答:“以藝術的名義”,他認為自己排斥所謂的“原形”,不是出于個人好惡,而是對“兩件”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衡量后得出的判斷。
(二)、中心論點第二方面
⑴上面我們所討論的是“為什么必須失去雙臂”,再仔細研究一下作者的中心論點好象不止這一層,大家看看這句話還包含了一個什么問題。
答:“為什么失去的必須是雙臂?”
其實全文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開始我們已經找過跟第一個問題相關的重要語句,我們可以發(fā)現它們集中在1-5段,那么另外兩個段落講的是不是第二個問題呢?瀏覽一下,迅速回答我。(是)請告訴我能證明你的答案的重要語句。
答: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
、 那么你可不可以在這兩段中找到答案呢?
答: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正相反,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 怎么理解這些話?比如: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女神仙,她以手多著稱,(生答:千手觀音),她有這么多的手,這些手都在干什么呢?有的手也許在托著一個花瓶,有的手也許在捏著佛珠,有的手也許在拿著一個手機,因為手太多了,因此,有的手沒東西可拿,只是在迎風招展,但是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fā)現,即使她有一千只手,也數的盡,看得透,但是如果她把手遮起來,藏在她的衣袖里,又有誰知道她有多少只手呢?
再如金庸、古龍里武俠人物,‘整天把武器掛在身上的人,與從不讓人看見他的刀的小李飛刀比起來,那個給你沖擊更大呢?現在如果你按照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樣子去復原,滿意的是你個人,別人未必會喜歡,但如果不復原,則皆大歡喜,對不對?何止是對。『喼笔翘昧,現在我都恨不得把我的手臂也砍下來了。ㄍ暾偻昝溃
但是仔細想想,作者的話也不免有些武斷,比如前文所說的勝利女神。
四、小結
經過對“斷臂維納斯”藝術的分析,我得到了兩點感悟:
一是藝術創(chuàng)作注重虛實相間,“形體的殘缺”不等于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
二是藝術創(chuàng)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舍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
這種藝術手法在我們偉大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也被運用的淋漓盡致,從繪畫到音樂,到文學無不展現。
比如,我們上面說的國畫中的“留白”手法;另外還有音樂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在我國古詩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我們經常說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或“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之類之類。
唐代賈島有一首〈〈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ㄗ寣W生來賞析)
明確:妙在“云深不知處”,倘使改為“只在此山中,嶺后石頭上”,則成村夫俗語。
崔護也有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ㄗ寣W生賞析)
明確:動人之處在于留下的遺憾和懸念,如事情成為“人面已到山后去,騎驢迎來不宜遲”,就簡直是趙本山演的小品了。
《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時似矯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美不可言的效果來自虛寫,人間沒有誰可以扮演林黛玉,她只能活在讀者心中。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研究、探討、理解文意的本領;
2、領會“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
以學生討論、教師解疑為主
課前準備:
1、學生了解有關維納斯的傳說、欣賞其圖片,對其美的特征進行體味;
2、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基本觀點,劃出文中的疑難語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幾千年來,人類留傳下來許多藝術作品,人們常常為眾多的藝術作品由于人為和自然等原因遭到毀壞而感到婉惜,但是有的作品因為毀壞(殘缺)而獲得了不朽的藝術魅力,如“米洛斯的維納斯”。
二、師生互動
1、愛和美的維納斯(學生介紹了解到的有關維納斯的知識)
教師總結:
“米洛斯的維納斯”也就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因為她是雙臂殘缺,又被稱為“斷臂的維納斯”,大理石雕像,高約204厘米,亞力山德羅創(chuàng)作于約公元前150年,現收藏于法國的盧浮宮。
在古希臘,表現女性美的雕像極其豐富。對于愛和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這尊雕像(其他還有許多繪畫,如《維納斯的誕生》),她已成為贊美女性美的代名詞。傳說維納斯是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后,遂把她嫁給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zhàn)神阿瑞斯,并生下了小愛神厄洛斯,后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了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王子的10年戰(zhàn)爭。
這尊雕像1820年發(fā)現于愛琴海的米洛斯島,經過多次爭奪,被法國人買走,并于1821年5月l起,珍藏于巴黎的盧浮宮,成了法國人的驕傲。
2、你對雕像有什么看法(指定一至兩名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
對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可以說是見仁見智,也就是所謂的“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漢姆萊特”,但是就某些藝術作品的評價,還是有共性特征的。對這尊“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美,我想同學們不會有什么異議的,但對其美的內涵,每個人還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的。
3、課文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座雕像的呢?
學生:讀出表明作者對雕像看法的語句。
教師確定:對雕像的總體評價是,“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富誘人的驚人的調和?梢哉f,她是一個美麗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
對失去雙臂的看法:“那失去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出乎意料地獲得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三呀!”
4、文中關鍵句、疑難句釋疑
①她為了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如果維納斯的雕像是完整的,那么它的美也就是定型的,不能給觀眾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作者:把整體的雕像稱之為“特殊”,而把失去雙臂的雕像稱之為“普遍”,而維納斯失去雙臂,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無矯揉造作的飛躍”。因為雙臂殘缺的維納斯可以喚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著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甚至“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笆艿较拗频摹⒉怀浞值摹小衷跄鼙鹊蒙习兄槐M夢幻的萬‘無”,更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雖然雕像整體美,維納斯失去雙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這是符合虛實相生、整體和部分相統(tǒng)一的藝術原則的。
、谒菫榱俗约旱柠愖耍瑹o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廣更久的時代。這句話準確地概括了失去雙臂的維納斯雕像的藝術效果。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人們在欣賞雕像時,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知識水平和審美情趣,產生想象,為維納斯安上了自己心中認為是最合理最完美的手臂。這樣她就會超越時空,成為千古流傳、永不泯滅的藝術杰作。
三、教師總結:課文是怎樣表達作者對“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的看法的(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3節(jié))正面闡述自己對維納斯失去雙臂的看法。
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雖然她失去雙臂是偶然的`,和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毫無關系,但是她卻經歷了一次從特殊到普遍的一次質的飛躍,獲得了作品的完整美。因為她失去了雙臂,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給人留下的不是遺憾,而是獨特的藝術魅力。
第二部分(4,5節(jié))從反面闡述自己的觀點。
作者認為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是完美無缺的,所以他反對復原維納斯的那兩條失去的雙臂的方案。即使這些方案都是有根據的,也是倒人胃口的。人們對失去雙臂的維納斯已有發(fā)溯而上呢?即使是兩條精美絕倫的手臂,也不能讓作者改變自己的看法,以至于如果發(fā)現了真正的原形時,作者將懷著一腔怒火,用“藝術名義”來否定那個真正的原形。
第三部分(6,7節(jié))從側面闡述自己的觀點。
作者認為殘缺的維納斯是美的,但是這里殘缺的只能是雙臂,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一個部分。因為只有手才是人同世界發(fā)生各種關系的最主要的媒介物,失去了“雙臂”才會讓人產生她和世界多種多樣的關系的豐富的想象!懊茁逅沟木S納斯”丟失了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作業(yè):討論
1、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是指什么?
2、文中的“普遍”和“特殊”的含義是什么?
3、“這一方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絕倫!边@句話如何理解?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
3.學習聯系上下文對疑難問題進行探究的方法。
4.通過閱讀本文,提高自我審美修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從欣賞維納斯雕像進入新課)
二、作者與維納斯雕像介紹:
清岡卓行,1922年生于中國大連市,就讀于東京大學,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法政大學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說《洋槐林立的大連》獲芥川獎,1984年獲現代詩人獎。其它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等。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亞力山德羅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在古希臘神話中,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于海中,以美麗著稱。其雕像于1820年發(fā)現于希臘米洛斯島,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雙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當代世界名家隨筆》,作者清岡卓行抓住維納斯殘缺的雙臂展開議論,提出了維納斯雙臂殘缺不但不遺憾,相反是“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的觀點,見解獨到,分析說理有很強的說服力。
三、解釋詞語,并給加點的字注音:
攫住出神入化發(fā)掘矯揉造作標新立異贅言豐腴不可思議
銷魂勾魄胳膊順理成章迥然不同回溯精美絕倫馳騁饒有興趣
四、速讀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段意。
明確: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開篇點題。第二部分(4-5):闡明關于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的兩條已經丟失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第三部分(6-7):說明了喪失的部位為什么必須是兩條胳膊而非其他的原因。
五、課文分析
。ㄒ唬╅喿x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對維納斯雕像持怎樣的觀點?“一個奇怪的念頭”所指是什么?“攫住”一詞你認為用得好嗎?
明確:觀點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薄耙粋奇怪的念頭”也就是指作者的觀點;“攫住”一詞自然用得很好,顯得有力,表明這個念頭很強烈。
2.為什么說“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明確:即因為“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3.為什么說維納斯把她那條雙臂是“巧妙地”遺忘在故鄉(xiāng)或者別的地方了?
明確:“巧妙”是說她借舍棄部分而獲取了完整的偶然追求。也就是用缺陷美的方式達到了對整體美的追求。
4.怎樣理解文中“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無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一句?
明確:米洛斯的維納斯在農人無意的發(fā)掘中失去了兩條有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膀,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即那失去了的雙臂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盡管這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產生的,然而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5.為什么說維納斯是“一個美的典型”?
明確:無論……使人百看不厭。
6.人們?yōu)槭裁磿底浴拔窇謨蓷l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明確:因為這種局部美的獲得反而損害了那種由偶然產生的整體美,使雕像失去了神秘氣氛和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ǘ┓治龅诙糠郑
1.“我”為什么認為復原維納斯胳膊的方案是“倒人胃口的方案”?
明確:因為這些恢復破壞了已經起到的藝術效果,引起了質的變化,反而使維納斯雕像失去了整體的完整的美。
2.怎樣理解“當藝術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迥然不同之時,……轉移到另一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句話?
明確:其意思是說,復原方案將使維納斯雕像變成另一個雕像,因為人們已經認同了斷臂維納斯的藝術魅力,不可能再轉而從內心去認同一個“完整”但藝術效果反而欠缺的維納斯雕像。
3.“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中“這方面”指什么方面?“我”有何以會有“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
明確:指寫著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復原方案等內容!拔摇彼钥謶、空虛,是因為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根本就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復原就意味著要失去一個最美的維納斯雕像。
4.對“如果發(fā)現了真正的原形,……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一句的理解是什么?
明確: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現,因為它會破壞斷臂的維納斯的神秘美,所以為了維護真正的藝術,要堅決反對復原的任何方案。
(三)分析第三部分:
1.為什么說“除了兩條斷臂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
明確:因為喪失了任何其他部位,都不會產生神秘氣氛與想象的空間,反而有損雕像的整體美,那么,這座雕像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2.作者認為,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手呢?
明確:因為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維納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困難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也就是才使人們產生了各種想象,而這正是藝術的美麗所在。
六、小結
清岡卓行認為,維納斯為了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你們的看法呢?(學生討論)
七、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以《我心中的維納斯》為題,各抒己見,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4
一、文思導引
本文圍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以精粹的語言,從美學審視的角度,探究有關決定“美術作品命運”而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某些東西”是什么呢? 按照文中所述,那就是“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和“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既然要獲取整體美,就自然有了某些“常人”關于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方案。人們也可以馳騁想象以彌補“失去雙臂”的缺憾,但無論怎樣挖空心思,卻根本不能超越“喪失”的美感。甚至假設“真正的原形”出現,且是“真的事實”,作者也終究會“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進而作者又假設道:如果“維納斯”其他的肉體部分失去了的話,“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據此,“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得到確認,并生發(fā)出“米洛斯的維納斯”失去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的合理想象,給人無限的思維空間。這就是行文的邏輯順序,亦是文章的思路。
二、粹語品析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精粹的語言無不蘊含深刻的思想,闡明抽象的事理。下列語句,就是耐人尋味的精粹語言,必須予以品析。
1、“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
品析:偉大的藝術與平庸的藝術之間的區(qū)別,并不在于它們處理手法上的概括與具體,題材選擇對細節(jié)的愛好和排斥等等,而主要在于創(chuàng)作者所一心一意努力奮斗的目標是否崇高; 在于創(chuàng)作者作畫時,胸中是否充滿著的那種愛慕與驚羨的情感,以及創(chuàng)作者在靜觀萬物時一心追逐美好事物和仇恨一切卑吝邪惡現象的思想。事實上,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心智偶而也將被吸引到某種想不到的事物上去,或者他將會以某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去表現他們對美的一種理悟,正是這“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它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性之中數不清的傾向的物化以及為人稱善的堅定熱情所指引著和磨煉著的自然的表現,這就是“美術作品的命運”。
2、“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品析:創(chuàng)作者必須對整個題材有全面的把握,否則不可能產生偉大的藝術作品。“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和“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則有賴于畫家或雕塑家其人的心靈具有某種奇特而崇高的品質,感情置于嚴格的控制之下,冷靜沉著猶如統(tǒng)兵之將,如此,才能實現這種“飛躍”,也才能獲取完整的藝術追求;看似“特殊”,實則是普遍的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所使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3、“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品析:“米洛斯的維納斯”是一個美的典型,它“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和”,“無處
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那“失去的雙臂”,散發(fā)著神秘氣氛,孕著生命之夢,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
的藝術效果,這是向著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如果人們被這種神秘氣氛所迷惑,讓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復原,即使是“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也會失去原來的藝術光輝,完美的藝術作品反而會遭到破壞,甚至黯然失色。通過假設和正反論證,通過美學審視,作者“她為了如此秀麗誘人,必須失去雙臂”的觀點在這里確定無疑。
三、疑難破解
本文的疑難點似乎比比皆是,其實只要抓住幾個關鍵語句,弄清它們在文中的含義,就能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下列語句比較難懂,教師可提出來,引導學生探究。
1、“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資,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
國度,為了超越更久的年代。”
破解:只有具有了人類心智的一切高貴品質方能使人在藝術上進入至高境界!懊茁逅沟木S納斯”的美,純出于自然和造物者的巧奪天工,并不是靠外力或“有意識的”制造一種有利于馳騁想象的.心境而使其“失去雙臂”,而是“無意識地隱藏了兩條玉臂”。這說明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人類一切高貴品質的自然表現。只有這樣,才使這件藝術瑰寶超越了國界,跨越了歷史長河,以它的神奇的藝術光芒與天地共存,與日月齊輝。
2、“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絕倫!
破解:“無”的一方包孕著不盡的夢幻、神秘、推斷,伴著各種各樣的奇思異想,偉大的藝術作品就需要這樣的審美效果。然而,“有”的一方,即使表現手法天衣無縫,復原得精美絕倫,也仍然會受到限制,絕不會構成亮麗的圖景和光輝的形象,這段話,再次表明了作者的觀點,語言含蓄,極富深意。
3、“如果發(fā)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含義!
破解: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如果真的發(fā)現了真正的原形,不能再懷疑的時候,作者也會站在藝術家的原則上,按照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和審美理念,以藝術的含義否定掉這個原形,因為它不是藝術,更不是偉大的藝術作品。為了維護真正的藝術,作者必須懷著“一腔怒火”來否定掉這個“事實”,可見,作者的觀點多么鮮明,為藝術而戰(zhàn)的信念又是多么堅定。
【《米洛斯的維納斯》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斷臂的維納斯作文12-18
《普羅米修斯》語文教案(精選19篇)08-07
語文《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03-29
四年級語文普羅米修斯教案03-18
語文《普羅米修斯》教學反思15篇03-30
普羅米修斯四年級語文教案02-15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普羅米修斯》教案02-27
四年級語文普羅米修斯教案10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