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情感】:通過閱讀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技能】: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二、教學重難點:
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重點);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難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實驗器材
四、課前準備
xxx
五、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ㄒ唬┮雴栴}探討
提出問題:與外界的化學反應相比,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有什么特點(條件溫和、效率高);在學習化學知識中,我們?yōu)榱俗屢恍┗瘜W反應更容易地進行,會使用催化劑,那無機物催化劑和生物體內的催化劑在反應條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區(qū)別呢?閱讀問題探討內容,進行相關的討論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ǘ⿲嶒灮脽羝故荆好傅谋举|學生閱讀《資料分析》部分,完成討論,并進行交流。
。ㄈ┟傅谋举|
方案一: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方案二:指導學生閱讀實驗實驗,提出問題:
1. 2號管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2. 3、4號管中,fecl3和過氧化氫酶起了什么作用。(說明催化劑并沒有并沒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發(fā)生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 3、4號管中,哪個反應速度快?說明什么問題(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學生進行實驗
方案二:閱讀相關的課文內容,展開討論,并回答問題。
。ㄋ模┟傅奶匦
1.復習實驗,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給出一些數(shù)據(jù)加以證明
2.用例題說明酶的專一性。可以簡單介紹“鑰匙-鎖“學說
。ㄎ澹┨骄炕顒樱河绊懨富钚缘臈l件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的設計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應的條件:最適溫度和最適ph完成探究活動,并進行交流和表達
。┬」(jié)讓學生畫概念圖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到藥店了解atp藥品的性狀、功效。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引入、問題探討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的能源物質有那些?這些能源物質被細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提供為細胞提供能量呢?
問題探討:螢火蟲發(fā)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螢火蟲為什么能發(fā)光?一個關于atp讓螢火蟲尾部重新發(fā)光的例子。引出atp是直接能量物質;卮饐栴}(如糖類、葡萄糖、脂肪)
。ǘ゛tp分子簡介以及atp和adp的轉化展示atp的分子結構式,講授atp的分子簡式的寫法和含義。磷酸鍵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脫去最遠離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講述adp可以和pi結合,吸收能量,形成atp的'過程,用幻燈片或板書輔助。
adp轉化為atp所需要的能量的來源:動物、人、真菌、大多數(shù)細菌通過呼吸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圖表輔助)學生隨教師的講授作出回應,特別是atp和adp相互轉化過程中,能量的變化。
。ㄈ゛tp的利用理解:吸能反應與atp合成想聯(lián)系;放能反應與atp水解相聯(lián)系。
簡介圖5-7,細胞中能量的利用途徑。
。ㄋ模┬〗Y及例題什么是atp
atp與adp的轉化,及其能量的變化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理解)
說明細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討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理解)
【技能】:設計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學重難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重點);
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難點)
三、課前準備:
知道兩個小組學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ㄒ唬┮牖仡檃tp的生理功能,糖類、脂肪被細胞分解后把能量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提出問題:有機物進入細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體外,有機物與氧氣發(fā)生燃燒反應,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有機物在細胞內也是通過復雜的氧化反映產生能量的。
引出細胞呼吸的概念回顧舊知識,受教師的問題所引導,進入新課。
。ǘ┨骄拷湍妇毎粑姆绞綄σ龑渌麑W生對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提問,并進行歸納。(問題如:為什么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而不選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出結論:細胞呼吸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引導學生說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產生co2;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對實驗的設計、結果進行交流和表達,并回答老師和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ㄈ┯醒鹾粑岢鰡栴}:在學習細胞器的內容中,和細胞有氧呼吸有關的細胞器是什么?闡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用幻燈片展示線粒體的結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表述,以問題作為引導:1.線粒體是由多少層膜組成;2外膜和內膜在形態(tài)上有什么區(qū)別,內膜的特點如何與線粒體的功能相適應;3.內膜和基質上有什么物質。
以幻燈片為輔助,講授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注意整理三個階段發(fā)生的場所、能量的變化、產物。
提出問題:有氧呼吸與有機物在體外燃燒放能過程比較,有什么區(qū)別呢?
簡單介紹有氧呼吸能量的轉化效率,可以讓學生來計算。一般內燃機的效率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轉變?yōu)闊崮堋;卮饐栴}(線粒體)
觀察線粒體的結構,并回答相關問題,并把多個問題的答案進行整合,得出線粒體適應有氧呼吸功能的結構。
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并進行分組討論后,分別講述有氧呼吸三個階段。
比較兩者的區(qū)別
分析有機物產傷的熱能的生理意義。
教學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四)第一課時小結及練習用幻燈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圖,指導學生完成
練習略小組討論,完成概念圖
。ㄎ澹o氧呼吸提出問題:人體所有的細胞任何時候都在進行有氧呼吸嗎?師生共同列舉一些無氧呼吸的例子(如馬鈴薯塊莖,水稻的根、蛔蟲、骨骼肌細胞在缺氧的情況下等無氧呼吸的`場所、過程、產物、能量的變化
以乳酸、酒為例子,講授發(fā)酵的概念。
通過用圖表比較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者的區(qū)別,指導學生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舉出生活中遇到的無氧呼吸的例子
填寫相關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為例子,嘗試總結出無氧呼吸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嘗試找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之間的相同、相異之處。
。┘毎粑淼膽弥笇W生進行資料分析和討論。進行討論,或者自由發(fā)言,利用無氧呼吸的知識,解釋教材中相關的實例
(七)小結及練習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了解)
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了解)
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認識過程(理解)
研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通過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過程,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和用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tài)度。
【能力、技能】:進行有關的探究和實驗,學會提取、分離綠葉中的色素,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歷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應過程以及相互關系;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
難點:光反映和暗反應的過程;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
三、教學用具:
實驗材料;ppt課件
四、課前準備:
xxx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ㄒ唬┮牍夂献饔脤ψ匀唤绲囊饬x:生成氧氣,進而緊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層;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能源;促進碳的循環(huán)。
(二)光合色素實驗: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種類
講述光合色素的種類、吸收光譜
。ㄈ┤~綠體的結構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講述葉綠體的結構及其適應光合作用的特點。對恩格爾曼的'兩個實驗進行討論,并進行表達交流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利用學生初中學過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義。
引導學生對幾個主要的探索歷程資料進行閱讀,并找出相關階段的研究成果或觀點。特別講述用同位素追蹤氧元素走向和碳元素走向的實驗
(五)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以光合色素捕獲的光能的用處入手,并輔以板話,能量的是水脫氫,并放出氧氣和產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強調了光反應需要的條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應:目的是二氧化碳獲得h,被還原成為葡萄糖。二氧化碳與c5化合物結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獲得了[h]被還原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繼續(xù)參與循環(huán)。
歸納光合作用的本質:把利用光能,產生[h],把二氧化碳還原為葡萄糖,并把光能儲存在更加穩(wěn)定的糖類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鞏固光合作用兩個階段的各種變化。以及兩個階段之間的關系。
教學活動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绊懝夂献饔脧姸鹊囊蛩匾约昂粑饔门c光合作用的關系設計情景,引導學生了解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利用哈密瓜之類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關系。
。ㄆ撸┗茏饔米责B(yǎng)生物;異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過例子來講述葉綠體的苦惱。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5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細胞代謝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質。
(3)酶的特性。
。4)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2)通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系;體會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進而體會研究生命科學價值。
(3)在實驗能力提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實驗成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生物學家研究酶的本質的過程,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2.酶的本質。
3.酶的特性。
●教學難點
1.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2.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具準備
酶活性受溫度、ph影響的示意圖。
●教學過程
。壅n前準備]
教師準備實驗器材,并設計好觀察記錄表;學生預習實驗,掌握實驗的原理并設計好實驗的過程。
。矍榫硠(chuàng)設]
人不吃飯行嗎?食物進入人體內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在現(xiàn)在來說都已經十分清楚了。這些變化過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沒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對此進行了探索。
實驗介紹: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將肉塊放在小巧的金屬籠中,然后讓鷹吞下,過了一段時間,將籠子取出,肉塊不見了。
。蹘熒樱
問:(1)為何要將肉塊放在籠子中?
答:排除了胃對肉塊的物理性消化。
問:(2)對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質?
答:一定是某些物質進入到金屬籠中,使肉分解,F(xiàn)在已經知道這個能讓肉分解的物質就是——酶。
問:(3)進行肉類消化的過程的條件是怎樣的?
答:進行分解肉的反應是在一種極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問:(4)在實驗室中能否也能讓肉分解?能的話需要怎樣的條件?
答:實驗室也能進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體中來說,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的條件才能進行。
總結:對于一個生物體來說要進行的生理活動非常之多,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內的物質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于自我更新的狀態(tài),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于細胞內發(fā)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每一個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就叫細胞代謝。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6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jù)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 發(fā)現(xiàn)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jié)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jié)利于“細胞代謝的學習”,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fā)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xiàn)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fā)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
、倜附档突瘜W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诳刂谱兞康目茖W方法。
[解決方法]
、倮媒滩纳闲蜗螅庇^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谕ㄟ^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罨苓@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瘜W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fā)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在過去幾年的高考中,雖然出現(xiàn)了實驗設計,但在教材中沒有關于控制變量的內容,在本節(jié)教材介紹了控制變量的系列名詞,但對剛剛接觸高中生物實驗的`學生而言,不能說不是一個難點。
五、設計思路
從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再從教材提供的問題探討──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進入學習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學生已有經驗──對消化酶的了解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既然學生們知道無機催化劑的作用,就讓學生通過比較實驗來認識酶的催化作用以及與無機催化劑的差別。教師在安排學生做實驗時要注意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落實好本節(jié)課的目標。本節(jié)課的實驗需要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建議教師利用直觀的手段(繪圖或電子幻燈等)將實驗的裝置特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裝置分別向學生展示,以增加學生實驗操作和討論的效率,或者采取分組實驗進行實驗討論(此法效果很好)。
在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么是對照實驗,再通過對實驗中自變量改變訓練學生在實驗設計中如何控制變量。顯然,這種編排有助于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通過親身感知酶的作用,順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學反應中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知識點。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圖解和文字敘述,指出酶能夠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以及繪制“沒有催化劑、無機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曲線”的比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顯著),利于學生理性認識。
六、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實驗材料、器材
七、課前準備:
分組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材料用具的準備;ppt課件制作。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7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質》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內容。由于本節(jié)內容是高中生物第一次設計實驗,通過本節(jié)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讓學生掌握設計實驗的基本原則,如何控制變量等,所以本節(jié)內容至關重要。所以第一課時只選擇其中酶的作用來學習。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它離不開酶的催化!睹傅淖饔煤捅举|》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它將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識的基礎。本節(jié)從細胞代謝的概念入手,通過分析“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并以此實驗為依托,進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的學習。學習控制變量法,不僅有方法論意義,而且在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與酶有關的生活必須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學生對酶的認識有限,不知道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強,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進消化等等。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質,使酶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酶的作用
。2)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應用
確立依據(jù):酶的作用是本節(jié)的核心內容,因此確定為教學重點。教材以“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為依托,介紹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如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這一科學方法將貫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終,因此將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確定為本節(jié)的第一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之一。
2.教學難點
控制變量法的科學應用,這部分內容陌生而抽象,所以把它確立為一個教學難點。
三、教學目標
在課程標準中,對本節(jié)提出的具體要求是Ⅱ級要求,即“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評價”。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出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2)根據(jù)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生活中所遇到的相關現(xiàn)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根據(jù)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通過學習設計實驗和親自進行實驗,使學生學會設置自變量,觀察因變量的變化,來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進而初步學會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學會操作,觀察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經過推理得出結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科學實驗的價值,養(yǎng)成科學猜測的習慣。
四、教學方法
這一節(jié)我采用的是“三導三學”探究式教學法,課前發(fā)放預習學案,梳理課本知識點,并回收質疑卡課中發(fā)放探究導學案并提供給學生實驗材料及用具,分組完成“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通過分析討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 8
一、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
。ㄒ唬镀胀ǜ咧猩镎n程標準》的敘述及分析
具體內容活動建議行為動詞目標動詞
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說明知識性:理解
課程標準對酶的敘述非常簡潔,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實現(xiàn)“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的基本理念,是一線教師的努力所在。
關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課程標準的要求層次為理解,這意味著學生對酶的作用能夠進行闡述和解釋。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實驗探究,利用形象的語言和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酶的本質及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催化作用原理。
。ǘ┙滩膬热菁暗匚
結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朱正威、趙占良主編的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酶》,能更好地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本課內容是該教材中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的第一課時。這部分教材主要介紹了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酶的本質。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現(xiàn)出兩條思路:
第一種是面向具有較少生物學基礎、初學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者,教材安排了與前面內容聯(lián)系較多的細胞代謝的概念,并安排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切身體會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材還在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
第二種思路則是在學生對酶有了初步了解后,引導學生分析生命科學史資料,沿著科學家的思路來探求酶的化學本質。這要求學生具有一定分析、歸納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的繼承、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和大膽實踐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方面,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
根據(jù)教材編寫的思路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jié)內容分成了兩課時,本設計即第一課時,內容包括細胞代謝的概念,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的實驗,活化能的概念,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催化作用。
生物體內條件非常溫和,許多復雜的化學反應卻進行得極為順利和迅速,根本的原因就是生物體內普遍地存在著酶。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識。
在與教材其它章節(jié)的聯(lián)系上,生物選修《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和《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中有很多專題與本節(jié)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好本節(jié)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以后的知識。
酶在醫(yī)學實踐、生活生產中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學習酶的作用,能夠跟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注重STS教育。
。ㄈ┙虒W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細胞代謝的概念
。2)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從而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
。3)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進行分組實驗,初步認識變量,學會控制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科學實驗方法
。2)對比分析不同實驗處理影響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過討論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強化STS教育,體會研究生命科學的社會價值
(四)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和難點:
1、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細胞內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
2、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實驗方法
重點、難點分析:
1、分子能量和活化能都是抽象概念,看不見也摸不著,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學生很難理解降低活化能和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因果關系。但這卻是說明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更高、酶能在溫和條件下發(fā)揮催化作用的關鍵所在,所以這既是本課重點,也是本課難點。
2、控制變量科學實驗方法的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本課的重點。學生沒有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的經驗,要從一個實例來理論概括出實驗設計中控制變量的方法,是有一定困難的。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1、組織全體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驗過程中切身體會酶的高效催化作用。
2、提問助答,以學生分組實驗的結果與教師有意的錯誤演示實驗作比較,設置懸念,再結合y=kx與y=kx+z數(shù)學方程式遷移過渡,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控制變量的科學實驗方法。
3、以直觀、形象的Flash動畫演示,結合分析實驗所得出的結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酶的作用。
4、以課堂練習、課后實驗設計強調、落實和鞏固。
二、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法——以設問和疑問層層引導,激發(fā)學生,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從常識走向科學,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實驗探究教學法——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現(xiàn)象記錄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操作并嘗試改良實驗設計,從具體到抽象、從實踐到理論來深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直觀教學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敘述很抽象,關于酶通過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雖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圖和圖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靜止的,很難實現(xiàn)知識遷移。而Flash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并且能夠展示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情況,有利于在比較和歸納中得到正確的知識。
三、學習方法
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消化酶,作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變化的實驗;高一化學中學習過有關化學催化劑的特點及作用;在生活中有涉及到酶的應用經歷或現(xiàn)象,但是不清楚與酶的關系,或不知其與酶有關;學習了《生物必修1》的前四章內容,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功能。
本課設計考慮到學生作為初學者,讓學生們:
1、跟隨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將原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遷移。
2、小組內合理分工,協(xié)調實驗操作、記錄和匯報,培養(yǎng)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結合書本的文字敘述、圖片和老師展示的`動畫,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本教學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實驗探究、對比分析、觀察思考過程中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
四、評價方法
本課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形成性評價——根據(jù)學生課堂表現(xiàn)、實驗操作和實驗記錄表的完成情況,填寫學校的“學生成長記錄系統(tǒng)”,也就是電子檔案袋。
總結性評價——課堂小結和課堂練習。
開放性評價——廣告設計、課后經過討論完成實驗設計。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意圖
組織教學
導言由圖片引入:吃飯有什么作用?(填飽肚子等等)
食物消化吸收后,在細胞內進行化學反應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課題:《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消化的過程需要酶的參與,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任務:第1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質。結合生活常識自由回答以身邊的事例來引入,帶領學生從常識走向科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新知識學習
細胞代謝引導學生回顧《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知識,在核糖體(脫水縮合)、葉綠體(光合作用)、線粒體(呼吸作用)等細胞器中發(fā)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理解細胞內每時每刻都發(fā)生著很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運用已有知識,集體回答問題通過回顧原有知識,使學生感性認識“細胞代謝”的概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過渡到過氧化
氫的分解反應講述細胞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對細胞有害的物質,例如過氧化氫。
以過氧化氫的分解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我們在化學實驗中通常采用什么手段提高化學反應速率?(加熱、加催化劑)
2.在細胞內,可以通過加熱來提高反應速率嗎?往細胞內加入大量Fe3+呢?(不可以,細胞內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條件應該是不太劇烈的)
3.加入過氧化氫酶的反應條件是怎么實現(xiàn)的?(選擇豬肝研磨液)
4.為什么要用豬肝呢?(肝臟為解毒器官,其細胞內含有大量的酶)
5.研磨的目的是什么?(使細胞破碎,獲得細胞內的過氧化氫酶)
思考,集體回答問題
思考,個別回答問題
引入實驗,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反應容器等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實驗設計
分組實驗明確實驗步驟,提醒實驗安全和注意事項。
明確組內分工,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分組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討論得出結論。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
通過實驗認識酶的高效催化作用
分析實驗現(xiàn)象
得出結論
講解控制變量法和對照實驗法
總結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過氧化氫在四種反應條件下的分解速率不一樣。
觀察實驗步驟表格,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從本實驗實例中總結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設計對照實驗原則。
1.在實驗中,有哪些因素是可以改變的?(試管大小、過氧化氫的濃度和使用量、反應的溫度、反應的時間長短、加入的試劑、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我們稱這些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改變的因素為變量。
2.在實驗設計的四支試管中,有哪個因素是不一樣的?(反應條件)。改變了反應條件,而保持其他變量一樣。在實驗中我們人為改變的變量稱作自變量,例如(氯化鐵溶液和肝臟研磨液)。
3.反應條件改變之后,會跟著改變的是什么?(現(xiàn)象)這個反應現(xiàn)象代表著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為因變量。
4.其他變量,例如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和使用量,它會不會影響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會)怎么排除這些影響?(把各支試管中這些變量都保持一致)像這樣的變量,我們叫無關變量。
5.通過數(shù)學方程式y(tǒng)=kx理解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的關系。
6.演示實驗,往3號試管中加入八滴氯化鐵溶液,4號試管中滴加兩滴豬肝研磨液。分析實驗現(xiàn)象,和第一種方案比較,結合數(shù)學方程式y(tǒng)=kx+z,引導學生總結出實驗設計中只能保持一個自變量。
7.設計對照實驗的好處。區(qū)分本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
個別組匯報分組實驗情況
跟隨引導,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反應容器、反應現(xiàn)象等方面思考,歸納出本實驗中的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總結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設計對照實驗原則。
理解在實驗設計中控制變量方法和設計對照實驗方法
對比分析不同實驗處理影響化學反應的科學思維方法
借用y=kx與y=kx+z數(shù)學方程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陌生的變量等概念和控制變量的方法,突破本課科學實驗方法的教學難點
酶的催化作用原理
通過分析對照實驗,詳細比較四種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播放有關化學活化能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出分子能否參加到化學反應,有兩個方面的影響:分子自身能量高低和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高低。觀看flash動畫,積極思考討論,分析歸納出加熱、化學催化劑、酶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原理以動畫和語言引導,解決本課教學的知識難點:活化能的概念和酶通過降低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
本課小結
習題鞏固
引導學生小結本課知識:
細胞代謝
實驗設計的兩個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設計對照實驗原則
活化能的概念
酶顯著降低細胞內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
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的實驗設計,為學習《酶的特性》做準備。
聯(lián)系生活中的酶,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改良不完善的實驗設計。布置課后實驗設計的作業(yè),在課堂完成1分鐘廣告的設計:加酶洗衣粉。
個別回答、集體總結本課內容
各分組課后完成實驗設計
集體回答課堂練習,分組完成加酶洗衣粉的廣告設計
培養(yǎng)歸納總結能力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STS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實驗設計的科學實驗方法進行課外實驗設計,探討《酶的特性》
教學反思:
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的敘述,以及我自己對教材內容、編排的理解,我選擇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設計并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為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維度,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和落實酶的作用原理為目標。
課堂中充分發(fā)揮教材中蘊含的探究素材和學生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教學素材,活化、優(yōu)化教材,滲透科學方法,落實知識目標。學習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很高體現(xiàn)。
六、教學特色
1、采用學生分組實驗,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結合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的分析,注意學科間的聯(lián)系,巧妙地使用數(shù)學方程式y(tǒng)=kx和y=kx+z來幫助學生理解“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實驗原則”的科學實驗方法,突破本課有關科學方法教學的難點,滲透科學探究思想。
2、注重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性,緊扣課題——《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充分利用圖片、學生實驗和形象化、趣味性的Flash動畫,動靜結合,宏觀和微觀結合,有效幫助學生理解酶通過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高效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催化作用,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3、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開放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效能,強化訓練學生科學實驗方法和科學思維方法,增強學生對酶降低細胞代謝過程中活化能的催化作用知識的理解。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反應速率教案02-06
生物教案-新陳代謝與酶02-27
化學教案-化學反應速率02-27
化學反應速率02-27
高中生物《酶》教案08-27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01-04
《酶的特性》說課稿02-27
新陳代謝與酶02-27
高中生物《ATP和酶》教案01-09
小結 化學反應類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