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全、奇等14個生字。會寫爸、全等6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3.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全、奇等14個生字、會寫爸、全等6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留心觀察父母、家人喜歡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
2.家庭成員看電視時意見統(tǒng)一嗎?意見不統(tǒng)一怎么辦?
3.教師準備明明一家人看電視的flash動畫。
4.教師準備看電視時不同場面的片斷。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家的情況,談?wù)効措娨暤那闆r。
2.播放明明一家人看電視的場面,你能猜出他們正在看什么節(jié)目嗎?(尊重學生意見,只要說的合理,就給予肯定)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明明家看電視中的奇妙所在,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認識字詞
1.引導學生揭開他們家看電視中的奇妙之處,朗讀課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認識生字)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認讀。
3.找出這些生字在課文中帶出的詞語,反復讀。(生在書中找詞語)
4.學生匯報詞語,師在屏幕上呈現(xiàn)詞語。
三、引導學生選擇學習生字、生詞的方式
(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chǔ)上,運用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迷的方法識字,還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或場合見到過這些字)
1.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2.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ɡ纾簩W生匯報精時,引導學生說說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在哪兒見過這個字。)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
2.幫助學生掌握書寫方法。(邊板書邊講解)
3.學生描紅并臨寫生字。(書寫姿勢要端正)
五、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板書設(shè)計
5看電視
奇妙?
全家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多種方式朗讀)
1.圍繞奇妙一詞展開,學生讀第2~5小節(jié),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畫一畫)
2.學生分組討論,奇妙在哪里?(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1)身為球迷的爸爸關(guān)掉球賽,換成京劇。
(抓住這一點,詢問學生爸爸為什么這樣做,爸爸表現(xiàn)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爸爸孝順母親的感情讀讀這一節(jié))
(2)奶奶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京劇,換足球頻道,奶奶不看電視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老人對兒女子孫的濃濃愛意。如果學生讀不出這種感情,教師范讀指導)
(3)關(guān)掉球賽,看音樂舞蹈。(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會這樣呢?)
學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小節(jié),讀出家庭成員間互相關(guān)愛之情。
(4)互敬互愛,為了他人的快樂,放棄自己的愛好。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第五小節(jié))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
四、感悟詩歌,課外延伸
配樂朗讀小詩,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出示反映,謙讓、禮貌、孝順等主題的小詩,培養(yǎng)學生喜愛詩歌的興趣,同時受到好的品行的熏陶)
板書設(shè)計
5
看電視
爸爸
看
京
劇
|
|
|
|
愛
足
球
教學案例(二)
第一課時
一、猜迷揭題,引入新課
1.猜迷語。小小一間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戲,天天翻花樣。(打一家用電器、電視)
2.老師調(diào)查一下全班同學看電視的情況,適時點撥看電視也要有學問。
3.播放2組看電視的不同畫面。(引導學生說出不同點,一組是謙讓的看,一組是爭搶的看,教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看拼音。)
2.學生讀后感受到明明家看電視能互相謙讓。
3.教師檢測識字情況。(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指名認讀)
三、通過詞句識記生字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句子。(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反復再現(xiàn),識記生字)
2.引導學生想想,還在哪里見過這個字。
3.出示生字部件,玩找朋友的游戲。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找出它們結(jié)構(gòu)上的共同點。
2.教師板書,指導書寫方法。
3.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書寫姿勢端正)
五、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shè)計
5
看電視
謙讓
√
爭搶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語
二、讀文思考,感悟體會
1.朗讀詩歌。(指名朗讀)
2.引導學生說說課文寫了誰。(師板書)
3.回到課文中,體會人物是怎樣看電視的。
4.把喜歡的小節(jié)多讀幾遍。
三、研讀課文,體會心靈
1.讀課文,你想了解,他(她)是怎樣看電視的。
2.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在學生自主選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可抓住人物愛好和做法來學習)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討論。(喜歡同一小節(jié)詩的同學一組,讀后說說人物是怎樣想的,表現(xiàn)得怎樣。)
4.教師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1)爸爸很孝順。
(引導學生說說,從哪里可以感到爸爸很孝順,引導學生找出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再有感情的讀一讀)
(2)奶奶愿意讓孩子們高興。
(3)家人能夠互相關(guān)心。(有感情讀一讀)
(4)每個人的心里裝著一樣東西,那就是謙讓,一顆美好的心靈。(理解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表達)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五、領(lǐng)悟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外延伸
在生活中積累一些反映謙讓、禮貌等方面的事情,記錄下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課前準備:
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yīng)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識天山,引入課題
1.師:在我國西北邊疆,有一條連綿幾千里的大山脈,那就是天山。它橫貫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它終年積雪。盛夏,茫茫戈壁灘上雖然暑氣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天山山脈,去領(lǐng)略那奇異風光。
2.師:(課件呈現(xiàn))這就是咱們祖國的天山,這盆地,這谷地,這山林,是不是已經(jīng)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讓我們翻開書本,去盡情地讀讀課文吧。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初識天山美景,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充分讀課文,并交流初讀所得。
(1)師:把你最喜歡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
(2)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把語句讀正確,讀流暢,并引導學生說說三個段落分別展示了哪三個不同的畫面。
�、偬焐降难┓�、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讀時注意讀準“白緞”的“緞”,“山澗”的“澗”,“俯視”的“俯”,讀準多音字“飲”。)
②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讀準“白皚皚”的“皚”,“馬蹄”的“蹄”,“濺起”的“濺”,讀準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處的景象。(讀準“綿延”的“延”,“離鞍”的“鞍”。)
(設(shè)計意圖:初讀課文,意在通過學生的自讀發(fā)現(xiàn),掃除閱讀阻礙,以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性了解。教師的隨機檢查,要落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整體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展示畫面
1.師:同學們,你們已經(jīng)走進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異的風光畫。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說的?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2.學生默讀課文,并在段落旁寫上自己想說的一個詞、一句話。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初步感受。
3.交流、評價。
4.引讀。
�、偬焐绞悄菢拥某錆M生機。我是從“……”讀出來的。(學生接讀)
�、谔焐秸怯辛搜┓�、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才會有秋天般的涼爽。我是從“……”發(fā)現(xiàn)的。(學生接讀)
③天山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相映成趣。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芴焐秸嫦褚粋€巨大的春天花園啊!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設(shè)計意圖:問題引路,再讀課文,并寫上自己的點滴印象和感受,為研讀課文、品讀天山美景預做“熱身”。)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細品美景
1.師:是呀,天山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請同學們再次輕聲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景物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
(1)學生潛心讀文,邊讀邊思。
(2)交流品味。
�、龠@一段話中作者寫了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靜的,又有著無限的生機。(從內(nèi)容的把握上去評價)
�、谶@一段話中作者用了許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緞,把雪峰間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銀鏈,把浪花比作白蓮,多么形象,多么生動,我眼前的這些景物變得栩栩如生了,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寫法的理解上去評價)
�、圻@一段話中有許多好詞,用得很巧妙,很準確。如“拋”這個詞就直接寫出了天山的涼爽;“飛瀉”這個詞寫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氣勢;“匯成”這個詞又寫出了溪流的湍急。(從用詞造句的感悟上評價)
�、苓@一段話作者寫得很有條理,從高處的藍天、雪峰寫到低處的雪水和溪流;從遠處的戈壁灘寫到近處的飲馬溪邊。(從布局謀篇的發(fā)現(xiàn)上評價)
2.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好,不但把課文讀懂了,還有自己的體驗、感悟和理解,與天山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大家同樣能學好第3、第4兩個自然段。現(xiàn)在各小組圍繞下列要求展開學習:讀一讀,說一說,品一品。
(1)學生按四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巡回參與并指導。
(2)分組展開交流;點評合作學習情況,作如下歸納。
�、俚�3自然段:內(nèi)容——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寫法——比喻;用詞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謀局布篇——從近到更近。
�、诘�4自然段:內(nèi)容——天山深處的野花;寫法——比喻、排比、反問;用詞造句——“柔嫩”、“柔美”、“矯健”、“精神”;謀局布篇——從更近到深處。
(設(shè)計意圖:在教材的處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為學生閱讀的重點,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既從內(nèi)容、寫法、用詞等方面深入地閱讀課文,同時也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兩個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先前的學習方法得到運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
二、美讀課文,體會寫法
1.再自由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把這夏天的天山獨特的風光從你的讀中表現(xiàn)出來,注意把一些好詞佳句讀得更有味。
2.學生誦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展示讀。師生評價。
3.師:同學們,我們把這么美的天山讀出來了,也發(fā)現(xiàn)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現(xiàn)出來的�,F(xiàn)在我們再從以下幾方面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購闹攸c詞中感受。如“拋”、“飛瀉”等詞的準確性、形象性。
②從重點語句中感受。如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
�、蹚亩温洹⑷纳细惺�。作者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從高到低,由遠及近來寫景。
(設(shè)計意圖:以讀悟情,以讀悟法,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和方法,情感目標的達成還得依靠朗讀,表達方法的學習還得引導、滲透。這是真實的語文課堂。)
三、閱讀整理,寫法遷移
1.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淀。
2.課外嘗試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來寫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設(shè)計意圖:積累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積累和悟得方法,再學以致用,這是閱讀教學由吸收到表達的具體體現(xiàn)。)
語文教案 篇3
培養(yǎng)目標(含探究問題)
1、指導認識并書寫左右中結(jié)構(gòu)的漢字,鞏固識字的方法。
2、指導學生進行多音字和詞語辨析訓練,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進行讀讀、背背,積累語言,發(fā)展語言。
4、指導學生學寫日記和學會想辦法解決困難,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第二題、第三題、第六題、第八題。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ǖ谝�、二、三、四、五題)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到《語文百花園三》去逛逛,認真地瞧瞧,相信我們一定又能學到很多新知識。
二、學習第一題。
1、看一看,想一想。
(1)出示第一題,仔細觀察,想想辦法,怎么走得又好又快。
(2)指導認識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漢字及其書寫方法。
2、練一練,賽賽。
�。�1)學生自己練一練,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寫字能力差的學生。
�。�2)每小組推舉一名代表參加“攀登寫字樓”比賽。
(3)小結(jié),說說寫字技巧。
三、學習第二題。
1、讀一讀。
我們有許多漢字也會變呢!你們相信嗎?
2、想一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找一找。誰知道還有哪些會“變”的`漢字?引導學生拓展知識范圍。
4、小結(jié)。
一、學習第三題(讀一讀,比一比)
1、填一填。
一()魚一()馬一()書一()畫
2、讀一讀,比一比。
�。�1)出示相應(yīng)的量詞重疊的詞語,進行對比讀。
(2)比較,區(qū)別“一條魚”和“一條條魚”的意思。
�。�3)找一找。引導學生說說類似這樣的重疊詞語。
3、小結(jié)。
二、學習第四、五題(“背一背,讀一讀”)
1、學習第四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讀流利。
�。�2)范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3)你知道這首古詩說的是什么?
�。�4)試背誦。
2、學習第五題。
�。�1)教師范讀短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不會讀的地方,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3)指名讀一讀,評一評。再分小組讀一讀。
�。�4)說一說。
A、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B、為什么小白兔被錄取了?
C、讀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總結(jié)收獲。
第二課時
六、七、八題
一、學習第六題。
1、讀一讀。學生朗讀題中日記。問:我的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
2、說一說。
你們每天都有許多有趣的小事跟爸爸媽媽,或者老師和同學說的。今天誰來告訴大家一件有趣的小事?(要求是自己親耳所聞,親眼看見或親身經(jīng)歷的)
3、寫一寫。
(1)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有趣的小事寫下來,以后翻一翻,會覺得很有意思的。你們想不想寫一寫?
�。�2)指導怎樣寫日記。
�。�3)動筆寫一寫。
寫完后,互相修改。
二、學習第七題。
1、談話導入。
2、自由讀“采集本”中的句子,然后齊讀。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使用描寫聲音的詞語,生動)
4、把自己平時接觸到的這樣的句子寫在“采集本”上,再在班上交流。
三、學習第八題。
1、看內(nèi)容,了解口語交際和寫話。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名學生扮演明明和媽媽,表演走散了的情景。
3、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想到了什么辦法,讓全班評一評,誰的辦法最好。
4、分小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5、指導學生用幾句話把好辦法寫下來。
6、讀一讀,評一評。
四、總結(jié)收獲。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ㄒ唬┰谡w把握的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概括各部分的內(nèi)容、
(二)體會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ㄈ┠荏w會文中擬人句的效果,并釋讀以下字詞:棲息聆聽肆意咆哮翩翩起舞樂不可支、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注意查找工具書、
�、谧x順文,注意聲情并茂的朗讀、
�、圩x懂意,指文章大意,圈出感興趣的內(nèi)容、
2、開課導語
有一首歌這樣唱到: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zāi)埂⒃娙税桌蕦幰苍@樣說、那么,英國作家王爾德又是怎樣詮釋愛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童話《巨人和孩子》、
活動過程
1、正因活動下列加點的字該怎樣讀(以多媒體顯示,或小黑板顯示,學生提問后隨時補上)
棲息聆聽肆意咆哮翩翩起舞樂不可支
2、聽讀活動
�。�1)聽的要求
�、僬n文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巨人的花園有過幾次花園
�、谀阍陬A習時對本文的立意,已有初步感受,請再聽聽老師的誦讀,進一步加深感受、
⑵讀的要求ˉ
教師在鉆研教材,把握特點基礎(chǔ)上,為課文選配適當?shù)谋尘耙魳�,范讀力求做到:音(清晰,準確,優(yōu)美)的示范,情(歡快與苔悶)的感染,意(天真,稚趣〉的導引,發(fā)揮教師范讀的多重隱性教育功能、這種面對面的互動是其他名人的誦讀錄音替代不了的、
3集思考活動
�。�1)學生活動要求:將自己讀的感受與聽老師讀的感受結(jié)合起來,思考聽讀前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備足理由、
�、平處熭o助策略:啟發(fā)學生用視讀法,瀏覽重要段落,然后結(jié)合思考練習一思考、巡視課堂,及時幫助解決思考中的疑難問題、
4、交流活動
�、抨P(guān)于動人的故事,花園的變化、可以以下列問題帶動同學、
�、俸⒆觽�?yōu)槭裁聪矚g到花園去玩
②巨人為什么要筑一道圍墻
�、酆⒆觽儽悔s走后花園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芫奕耸窃鯓痈愣炔欢么禾鞛槭裁催t遲不來的問題的
⑤巨人被感化后做了哪些事花園又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脐P(guān)于本文的立意,可以從思考練習一入手、
習題一:
孩子們給巨人的花園帶來了美好的春天、當巨人把孩子們趕出花園后,春天不再光顧巨人的花園,巨人的花園終年是寒冬,只有北風,冰雹,還有霜和雪在園中的林間上竄下跳、而當孩子們回到了巨人的花園后,樹上開滿了鮮花,鳥兒們翩翩起舞,興奮地歡唱,花朵也紛紛從章地里伸出頭來,露著笑臉、
習題二:
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們趕出了花園,花園從此不再有春天、我真弄不懂春天為什么遲遲不來,他也急切地盼望著天氣發(fā)生變化、正是由于巨人看到了是孩子們的到來使花園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他終于明白了是由于自己自私而帶來了惡果、特別是那個爬不上樹去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樹之后,樹兒立即怒放出朵朵鮮花,鳥兒們也飛回枝頭放聲歡唱,小男孩伸出雙臂摟著巨人的脖子,親吻巨人的臉,這些變化更讓他深受感動、他由此而深深覺悟,變得充滿愛心理
(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其他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巨人的花園》教案三》,來自網(wǎng)!http://
見解,有偏執(zhí)的引導,合理的肯定,有創(chuàng)意的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yīng)形成,使課堂出彩、)
最后以這篇童話告示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收束討論、(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
5、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思考練習二、
第二課時
1、開課導語
葉圣陶曾說過: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可見理清思路,概括內(nèi)容是多么重要、這一課我們將重點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品析文章的語言、
2集思考交流活動
�、抨P(guān)于結(jié)構(gòu)切分
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并講清理由、教師可從花園有幾次春天上加以引導、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為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1—2段)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快樂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巨人禁止孩子們進入花園,從此花園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用神話般的惰節(jié),形象地寫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且巨人威力再大對此也無可奈何、意在告訴讀者:人們會為自私付出沉重代價、
第三部分(11—22段)孩子們給花園帶來了春天,也給巨人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巨人看到由于孩子們的到來,花園里又出現(xiàn)了春天的景象,而大受感動,幡然醒悟:現(xiàn)在我明白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這兒來了、……讓我的`花園永遠成為孩子們的游戲場所、作者寫得起伏有致,因為孩子們并不知道巨人已經(jīng)變好了,見到巨人嚇得都逃走了,花園立刻又回到了冬天里、富有戲劇情節(jié)的是只有一個小男孩沒有跑,這是因為他的眼里充滿了眼淚,沒有看見走過來的巨人、接著寫巨人悄悄來到小孩的身后,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由于他把孩子放到了樹上,樹兒立即怒放出朵朵鮮花,鳥兒們也飛回枝頭方聲歡唱、使巨人尤為感動的是,小男孩伸出雙臂摟著巨人的脖子,親吻巨人的臉、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紛紛跑了回來,春天也跟著孩子們來了、寫得真切感人、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寫出了巨人的改變是那么的真誠和徹底、
⑵關(guān)于品析文章的語言
�、倩顒有问剑�
教師指定范圍,明確品析的角度,讓學生討論、可設(shè)計以下問題帶動學生
*第2節(jié)寫巨人不再花園,措辭有何特點文中還有哪些詞用得很有特色
*第8節(jié)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文中還有哪些運用修辭的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活動引導
關(guān)于第2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語言與修辭的使用!寫得形象生動而富于感情色彩、寫巨人不在時的花園:青草是綠茸茸的;花朵是粉撲撲的;果實是累累的;用疊音詞表現(xiàn)出了一種歡樂喜愛之情、表現(xiàn)巨人的自私,則用了祖聲粗氣地吼叫、寫巨人改變態(tài)度之后到花園去,用的是輕輕地走下樓,悄悄地打開前門、悄悄和輕輕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準確地寫出了巨人內(nèi)心對孩子充滿了愛、當巨人再次看到他所喜愛的小男孩時,用了激動,奔急匆匆來表現(xiàn)他急切的心情
關(guān)于第8自然段的重點品析
第八段中,寫花園沒有了孩子,則大量使用了擬人手法:小鳥便無心唱歌,樹兒也忘了開花、有一朵花兒從草中探出頭來,看見那個告示后,它對孩子們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頭縮回去,繼續(xù)睡覺了、用以表現(xiàn)小鳥兒,樹兒,花兒也對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滿,對孩子們充滿同情,是那樣的愛憎分明、寫雪,霜,北風,冰雹在花園里肆虐,寫孩子們回到花園后,樹,烏,花對孩子們的歡迎,都采用了擬人手法、寫花園美麗和花朵之多,使用了比喻修辭:鮮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另一個比喻是寫巨人轉(zhuǎn)變之后,認為孩子們才是最美麗的花朵這些比喻有很強的感情色彩。
�、刍顒拥纳罨�
教師指定對象請學生造句,要求運用相關(guān)的辭格、話題可選擇思考與練習三。
3、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閱讀王爾德的其他童話,講給同學聽。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一個多音字:大
2、自主積累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自主討論
教學準備:生字卡、小黃鸝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恢豢蓯鄣男↑S鸝,聽!小黃鸝說話了(師模仿:大家好!我叫小黃鸝,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
揭題:18、離開媽媽的小黃鸝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看到課文,試著讀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不要著急,用筆劃下來。你可以借助拼音認讀,也可以請教你的學習伙伴來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你課文中遇到的困難或讀不懂的句子劃下來。
3、小組交流,要互相幫助解決課文中有困難的句子。
4、匯報小組中存在的困難,教師幫助解決。
三、自主識字,探索識記方法。
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做的生字卡片,自己一個一個的認讀,然后再挑出認讀有困難的字重點認讀。
2、每個小組的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識字,鞏固,可用卡片讓組員一次認讀,也可用游戲識字。
3、師出示生字卡,檢測識字情況。
說說自己記字的方法。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他們的。
4、小組記字:小組交流記字情況,提出自己記字中有困難的字,其它成員匯報好的方法進行交流。
5、小組匯報需要幫助有困難的字,教師指導。
6、開火車認讀生字。
7、叫字游戲。
8、兒歌識字:
森林里開大會,小黃鸝唱歌好,
啄木鳥治病好,比一比誰最好,
第一次紅花送給啄木鳥,
第二次紅花送個小黃鸝,
大家齊唱,小黃鸝和啄木鳥真正好。
9、讓我們把這些字帶到生活中來,用其中的字說句話。
四、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要關(guān)心周圍的事情,生活才會更家豐富多彩。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黃鸝媽媽的意思,懂得關(guān)心周圍的人和事。
教學方法:討論感悟朗讀
教學準備:磁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生字園地,復習鞏固。
二、走進童話世界,理解課文
1、小黃鸝多么可愛��!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讀童話,演童話�,F(xiàn)在,讓我們再讀一遍課文,然后以四人為一小組演一演這個童話。
3、小組上臺表演:
4、看完了表演,誰能說說,小黃鸝兩次出去捉蟲子,第一次他干了什么,第二次它又干了什么?
5、匯報
6、可老師不明白,為什么小黃鸝兩次去捉蟲子不一樣呢?
7、匯報
8、你聽了小黃鸝媽媽的話,你覺得小黃鸝的媽媽想讓小黃鸝懂得什么?
9、教師總結(jié):
小黃鸝的媽媽讓小黃鸝知道,也讓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只顧自己,而是要多關(guān)心周圍的人和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三、學童話,編童話,演童話。
1、小黃鸝第一天和第二天出去捉蟲子干了不一樣的事情,那大家想像一下,小黃鸝第三天又要出去捉蟲子,會做什么呢?
2、續(xù)編故事。
3、表演童話。
4、當小黃鸝第二次捉蟲子回來后,媽媽高興地笑了你想想,小黃鸝的媽媽會對小黃鸝說些什么?
5、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四、小結(jié)
通過小黃鸝這個故事,使我們懂得了很多,我們不應(yīng)該每天只顧自己,而不去關(guān)心周圍的人,應(yīng)該注意觀察周圍,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五、板書設(shè)計
18、離開媽媽的小黃鸝
第一天只顧捉蟲子
把蟲子送給白頭翁關(guān)心別人
第二天幫白楊樹請來大夫朋友眾多
跟小百靈鳥學唱歌生活豐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習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字形。
2、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3、繼續(x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正確書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字形。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比較
教學準備:生字卡、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第一次、真好聽、治病、唱歌、離開、可憐、森林、醫(yī)院、也許
二、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三、識記生字字形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過的方法自己選擇識記生字字形。
1)加一部分組成本課生字。
次:欠加上兩點水旁,就是次。
真:直的下面加上一撇、一點,就是真。
治:臺加上三點水旁就是治。
2)熟悉的部件組成字。
唱:由口字旁和右邊的兩個日組成的.,右邊的兩個日字,上面的小一些,下面的大一些,托住上面。
要:上半部分的西,下半部分的女都是我們學過的字,放在一起就是我們要學的要。
四、指導書寫
真:里面有三橫。
唱:左右結(jié)構(gòu),右邊下半部分的曰要寫得寬一些,托住上面的日,但是不要寫成上下結(jié)構(gòu),不能托住口。
比:左右結(jié)構(gòu),左右看著相似,在書寫上大不相同,左邊是有豎提和橫組成的,右邊是有豎彎鉤和撇組成的,每一筆都不同,注意區(qū)分。
親: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不是木字,二是橫加一個小字。
春:這個字中的一撇、一捺要寫的長一些,托住上面,也蓋住下面,筆順是:先寫三橫,再寫一撇,一捺。
五、書寫展示交流。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古詩描寫的景物和表達的情感
2。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二、教學重點:
了解古詩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ㄒ唬┵p析《蟬》這首詩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第一句:垂緌飲清露
�。�1)垂緌,帽帶結(jié)在下巴下邊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
(2)清露,純潔的露水。飲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質(zhì)。
�。�3)該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質(zhì)。
2、第二句:流響出疏桐
(1)流響,指接連不斷的蟬鳴聲。
�。�2)“疏”字寫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讓人感到流響易于流傳。又與末句秋風相呼應(yīng)。
�。�3)詩人以蟬自比,則其名聲也就不同凡響。
3、三、四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居高”的“高”有哪兩層含義?
明確: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蟬抒懷: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詩人筆下的“蟬”帶有自況的意味。
4、小結(jié):
在眾多的詠蟬詩中,李商隱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很有名。這三首詩由于作者地位、遭際、氣質(zhì)的不同,觀察蟬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構(gòu)成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shù)形象,被稱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ǘ┵p析《孤雁》這首詩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首聯(lián):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一般詠物詩并不道破所詠之物,但杜甫此詩開篇就喚出“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地飛著、叫著、思念著、追趕著它的同伴。這是多么執(zhí)著的精神�。�
2、頷聯(lián):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1)理解:以“誰憐”二字設(shè)問: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飛得很遠了,誰會同情我這個形單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2)孤雁在干什么?作者為何“憐”它?
明確: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地飛著、叫著、思念著、追趕著它的同伴。
因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頸聯(lián):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寫孤雁邊追邊望,望盡天際,似乎又望盡了同伴的身影;追飛不及,心中哀傷不已,好象又聽到了同伴的呼喊聲。
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4、尾聯(lián):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作者為何在尾聯(lián)提到野鴉?
明確:以野鴨反襯孤雁,表達詩人的愛憎之情。
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樣濃烈,心中是那樣悲痛,追求是那樣的迫切,但一群野鴨全然不懂,紛紛然鼓噪不停。
詩人以孤雁自比,野鴨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輩。
5、賞析:詩中傳遞出作者什么樣的情緒?
明確:傳遞出亂離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
三、賞析《鷓鴣》這首詩
鷓鴣(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1、首聯(lián):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首聯(lián)描寫鷓鴣的習性和外貌特征。
這種鳥兒喜歡在溫暖的荒野里嬉戲。羽毛鮮明美麗由整齊。這種鳥兒與哪一種鳥兒比較相似呢?在類別上應(yīng)當與山雞相似。
從首聯(lián)的描寫中,讀者已經(jīng)看出是詠鷓鴣。
2、頸聯(lián):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頷聯(lián)渲染了什么樣的意境?為何提到“青草湖”和“黃帝陵”?
頸聯(lián)中“雨昏”“花落”點染環(huán)境,形成凄迷意境、傷感氛圍�!扒嗖莺薄包S陵廟”引起讀者對屈子懷沙、湘妃泣竹等歷史傳說的聯(lián)想。
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時、湖邊古廟之中,聞鷓鴣之啼,定會倍感其聲之哀怨凄惻。
因此聯(lián),作者被稱為“鄭鷓鴣”。
3、頷聯(lián):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p>
頷聯(lián)承“啼”字。游子一聽到鷓鴣啼聲,就禁不住以袖試淚;閨中少婦剛開始唱曲,就傳來鷓鴣的'啼聲,難過得把眉眼也低下來。
“乍、才”兩個虛詞,極寫鷓鴣的啼聲感人。
“征袖濕,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鷓鴣的啼聲之悲。
4、尾聯(lián):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尾聯(lián)“相呼相應(yīng)”明寫鷓鴣雌雄對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靈呼喚。
在那夕陽西下時分,從湘江兩岸的苦竹叢中傳來雌雄鷓鴣一呼一應(yīng),好象在叫“型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旅思?
詩人著意表現(xiàn)鷓鴣的叫聲給人的感受,因而更加傳神。
賞析:作者借鷓鴣啼聲抒寫什么情懷?
�。ū憩F(xiàn)鷓鴣啼聲哀怨凄切,借以抒寫游子的鄉(xiāng)愁旅思。)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jīng)典)11-23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