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1
一、信息與信息傳播
【設計意圖】
本節(jié)中的幾個內容是遞進關系:首先闡明什么是信息,然后說明信息和信息傳播的五次巨大變革,在這里要讓學生通過大量事例去體會,當然由于學生年齡的制約,不必要也不可能地苛求“深刻”,但這個體驗的教學過程是必須的,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課本上圖片,還要讓學生在網上或圖書館收集相關資料。自制有線電報機和接收機的實驗開放性強,所以可以放開手腳讓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制作,這個電路并不復雜,大多數(shù)同學可以完成,然后活動的操作中將莫爾斯電碼與字典“密碼:相結合,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最后讓學生提出設想:應該怎樣傳播信息才更加合理?從而引入下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信息的定義,了解人類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種。
知道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的五次巨大變革,了解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發(fā)現(xiàn)這些工具的優(yōu)缺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大量的圖片,生動活潑地展現(xiàn)知識
通過學生活動自制有線電報機和接收機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新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學重點和難點】
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的五次巨大變革;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
【教具和學具】
【課前準備】
大量的圖片,活動17-1的實驗器材,新華字典(注意版本)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
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點評一、引入新課
(5分鐘)放映一段錄像(學生上課舉手、汽車轉向燈亮、電話鈴聲響、電視廣告等)
問:在剛才的錄像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問:你還能說出生活中一些例子來說明信息無處不在嗎?
問:那什么叫信息呢?
觀看并思考
回答。
回答
閱讀“信息快遞”且回答
從身邊熟悉的情景引入更親切,更能體現(xiàn)信息的無處不在
二、信息傳播
。10分鐘)問:你知道蜜蜂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嗎?
問:你知道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嗎?
問:人類是怎能樣來傳遞信息的?
講:而人類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種:語言、符號、圖像
講: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
引導學生觀看五幅圖片講解每一次的作用是利用光、聲進行信息的傳遞
是靠她那靈敏的觸角來傳遞信息的
語言、手勢、表情、顏色、符號、圖像等
閱讀“課本圖17—1”并且思考這些圖片的內在含義
在這里可以多舉一些這樣的例子,也可讓學生講他們所知道的。
三、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
。10分鐘)問:信息是各種事物發(fā)出的有意義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實際意義呢?
問:那怎么才能讓信息有實際意義呢?
問: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有哪些?
再介紹一些早期的傳播工具:海軍用的手旗、燈光、擂鼓、鳴金、風箏郵、以郵行與以次行
讓學生閱讀“生活、物理、社會”
不是
必須通過傳播才有舉一例:如病人去看病時只有告訴醫(yī)生他的病情才行。
回答:烽火臺、驛馬、電報機、電話等。
這一部分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進一步放開的方法,讓學生事前從網上查找資料、閱讀相關書籍在課上進行匯報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再由教師加以點評,關鍵不在于對問題認識的深淺,而在于讓學生體驗收集資料的過程。四、活動: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
。15分鐘)設計: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電路,分別在自己一方按下開關時,對方一側的電燈就會發(fā)光。
指導完畢讓學生看圖17—6
問:請同學們判斷一下這個圖的設計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參照課本上的莫爾斯電碼指導學生發(fā)“電報”
等學生發(fā)完后問:這種有線電報的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
問:請設想一下應該怎樣傳播信息才更加合理?先畫電路圖
連接電路并演示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講感悟
學生思考
可以先讓學生按自己設計的進行實驗,并且試一試能否達到設計要求,這固然要花去一些時間,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是有好處的。五、總結與練習(5分鐘)總結收獲【教學資源】
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語言的產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其意義不亞于人類開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chuàng)造。由于人腦容易遺忘事情,一旦遺忘,信息就取不出來了。為了長期存儲信息,如記數(shù)、記事等,就要創(chuàng)造一些符號代表語言,經過多少年代的發(fā)展,這些符號逐漸演變成文字,并固定了下來。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的發(fā)明。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技術與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有密切聯(lián)系。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普及應用。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始于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所經歷的五次巨大變革.
(2)了解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看網了解信息傳播過程和傳播工具的發(fā)展.
(2)通過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制作能力和思考理解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敢于否定權威和闡述自己新見解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信息的含義,了解信息傳播的經歷和傳播過程.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索,理解電報機與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案、課堂訓練試卷
進行新課
一、信息
通俗地講,信息是各種事物發(fā)出的有意義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內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二、信息傳播
1、語言、符號、圖像是人類特有的三種信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點評
2、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經歷了五次巨大變革
(1)語言的產生(2)文字的誕生
。3)印刷術的誕生(4)電磁波的應用
。5)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看書P61,了解這五次巨大變革
三、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
1、信息必須通過傳播都有意義
2、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有哪些?
答:烽火臺、驛馬、電報、電話、竹簡、牛骨……
學生自己看書,了解莫爾斯電碼和貝爾電話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布置作業(yè):《補充習題》第一節(jié)1、2、3
教學反思:
本章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自學為主,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物理的'能力。
相關知識
九年級物理下冊《現(xiàn)代通信—走進信息時代》學案新版蘇科版
九年級物理下冊《現(xiàn)代通信—走進信息時代》學案新版蘇科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衛(wèi)星通信是通過微波來傳遞信息的
(2)知道光纖通信是通過光的反射來傳遞信息的;知道光導纖維是現(xiàn)代通信的主要傳輸工具。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全反射,理解光纖內光的傳播路徑。
。2)結合地理知識,理解同步衛(wèi)星軌道。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回顧我國人造衛(wèi)星事業(yè)發(fā)展史,樹立榮譽感。
(2)對比現(xiàn)代信息傳播特點,激發(fā)學習高科技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現(xiàn)代通信方式的各種用途和特點
2.光纜與電纜的優(yōu)劣對比
難點:1.光纜中光傳輸?shù)墓饴?/p>
2.通信衛(wèi)星的要求
三、教學資源
1.自備:玩具激光電筒
2.教師演示:激光筆、尼龍絲、水槽。
四、教學設計
引入課題
請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感受,談談對現(xiàn)代通信的認識。
出示水槽實驗器材,槽底有一激光燈,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光線射入角
度變化時,光路情況。
大家用玩具激光電筒點亮后,你會看到什么地方發(fā)光?
這現(xiàn)象說明什么?與剛才老師水槽演示初級的原理有什么關系?
電磁波頻率越高,能量越集中,傳播信息能力越強。
微波是當前電磁波主要使用的頻段,查閱書回答微波的頻率范圍。
回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探究,你們知道了哪些有關現(xiàn)代通信的知識?
布置作業(yè):《補充習題》第三節(jié)1、2
教學反思:
通過相關實驗,克服知識上的障礙和超前,使學生理解光纖通信的基本原理。
重視學生參與(實驗、交流、總結),對現(xiàn)代通信有了初步認識,并通過對比知道各種通信方式的優(yōu)缺點,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突出人性化教育和正面引導。
【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信息與信息技術》教案08-27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03-09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09-26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案(精選)06-22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經典]06-09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精選)06-09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06-17
(精選)小學信息技術教案06-18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案06-20
小學信息技術教案(經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