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不屈權(quán)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4、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不屈權(quán)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方法:研體式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分析
本班現(xiàn)有學生29人,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3人。學生思想表現(xiàn)良好,在學習方面,大部分同學很認真,只有個別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班中學生基礎(chǔ)良莠不齊,學生成績參差不齊。要想提高本班復習效果,針對上述情況,必須夯實基礎(chǔ),以本為本,加強語文“雙基”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chǔ)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認識,力爭從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的高度,進一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力爭使全班同學的語文成績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松是風骨的象征,它蒼勁挺拔,傲斗冰雪,頂天立地,枝干高聳,正直堅韌,是勇士。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歌唱松,贊美松,風雪洗禮松更翠,大雪壓枝更挺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蒼松怪石圖題詩》。
二、自主學習:
1、簡介作者:李方膺,字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主人、為官期間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獄,為官時,“有惠政,人德之!比ズ笤⒛暇┙鑸@,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菊、梅、雜花及魚蟲,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所畫之梅以瘦硬見稱。
2、讀標準音:矯(jiǎo)闕(què)迥(jiǒng)膺(yīng)阿諛(ēyú)錚(zhēng)
3、解詞:
、侔⒄樂畛校河蟿e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含貶義)。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坼P錚:形容金屬撞擊所發(fā)出的響亮聲音。
4、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品詩:引導學生課堂交流,大膽質(zhì)疑,解決疑難。找自己最喜愛的詩句,說明理由。
。鞔_:“君不見,歲之寒,何處求芳草。又不見,松之喬,青青復矯矯”寫出了松在寒冬之際為大地增添了綠意和嬌姿。“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這一層寫出了蒼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飽歷冰與霜,千年方未已”是對其品格高度贊美。而“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是隱語,隱含作者的褒揚之意。最后一層“擁護天闕高且直,迥于春風碧云里”,作者從松的外形入手,為本詩更添了悠遠、清麗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風碧云”帶給讀者無限的希望與憧憬,頗有“冬天已經(jīng)過去,春天還會遠嗎?”之意。)
2、賞畫:
(1)整體欣賞畫面。
(明確:一枝梅花橫貫畫面,構(gòu)圖新奇;花朵只用淡墨輕染“淡墨痕”,僅花蕊加墨重點,清新俏麗;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
。2)圖中的怪石、蒼松各有什么樣的特點,相互關(guān)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聳立(不屈不撓)象征詩人的錚錚鐵骨;
蒼松:挺勁(飽經(jīng)風霜)象征詩人剛正不阿的氣概。
。ǘ哧P(guān)系:怪石聳立,不屈不撓,為蒼松設(shè)置了一個極好的生存背景,兩者互為映襯更顯其“蒼、怪”。)
四、探究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什么?
(明確:借所畫的怪石、蒼松表現(xiàn)自己不屈權(quán)貴,不阿諛奉承,耿直廉潔的英雄氣概。)
五、拓展訓練:
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guān)松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請學生談本課的收獲。
語文教案 篇2
第六課時教學內(nèi)容:
鴻門宴
教學目標:
1.了解司馬遷與《史記》,了解鴻門宴會的時代背景。
2.了解司馬遷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 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重難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方法:
文本研習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請學生欣賞兩首詩
投影:
垓下歌
項 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馳。
這首楚辭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才不想承認眼前的現(xiàn)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guān)鍵是在歷次戰(zhàn)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竟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已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
大風歌
劉 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這首詩是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同為交戰(zhàn)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板書文題)
二、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guān)常識?蓞⒄照n后知識卡片“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辯護,入獄遭宮刑。發(fā)憤著書,歷盡艱辛,著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含本紀12篇、年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本紀記帝王,世家述諸侯,列傳敘人臣,書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三、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一幅“陳涉起義”的教學圖片
一幅“楚漢相爭”的教學圖片
教師講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公元前209年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lǐng)。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要同劉邦開戰(zhàn)。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了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四、放錄音,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
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
投影:
生字:
饗(xiǎnɡ) 卮(zhī) 俎(zǔ) 玦(ué) 瞋(chēn) 杓(shá) 戮(lù) 鯫(zōu) 跽(ì) 彘(zhì) 啖(dàn) 眥(zì)
異讀字:沛公欲王關(guān)中(5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其中表示數(shù)的4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規(guī)則。
重點難點: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2、“八、九、十”的筆順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說下列幾種筆畫的'名稱。一、︳、
2、出示卡片,認讀“四、五、六”三個字,一邊書空一邊說出筆畫名稱。
二、學習生字“七、八、九、十”。
1、讀準字音。
師:有兩個字請同學們注意讀準:“十”是卷舌音,“九”的韻母是什么?
生:“九”的韻母是iu,第三聲。
2、認識三種筆畫。
捺()豎彎鉤()橫折彎鉤()
3、指導書寫。師邊講解書寫要領(lǐng),邊范寫。
七:共兩筆,第一筆“一”,第二筆“”,“一”要從左下格貼近橫中線的地方起筆,稍稍往上斜。
八:兩筆寫成。先撇后捺,捺要略高于撇,兩筆之間留恰當?shù)木嚯x。
九:兩筆寫成。先定撇,后寫橫折彎鉤。
十:兩筆寫成。先橫后豎,“一”要高于橫中線一點,:I“要寫在豎中線上。
1、生邊書空邊說筆畫名稱。
2、在作業(yè)本上練習書寫,每個字寫五遍。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地情朗讀課文。
。、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教學重點】 感悟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內(nèi)容。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古畫《清明上河圖》的印刷品(包括郵票)和光盤,有條件的可要求上網(wǎng)。教師準備有關(guān)掛圖,有條件的應準備光盤或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導語:在我國燦爛的藝術(shù)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幅圖到底畫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點?《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作了具體的介紹。課文文筆優(yōu)美,描寫生動,大家一定會喜歡的。
二、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師生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出示“閱讀提示”,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找到答案,然后小組交流。
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
。ǎ1) 概說畫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從人物所從事的行業(yè)之多來表現(xiàn)的。(2)畫上的街市非常熱鬧,介紹了畫面上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3)、介紹了北橋頭的場景)
3、學生質(zhì)疑,隨機解決一些問題。
三、賞讀,展開想象
教師:(張貼掛圖或播放光盤《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圖美,文也美,課文生動地表達了畫面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畫,并隨著課文展開想象,盡情地欣賞《清明上河圖》中的美麗風光。
。、《清明上河圖》中都有哪些行業(yè)的人物?
。、畫上的街市的熱鬧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北橋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讀文、看圖、想象、交流問題。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說《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四、美讀,表達情感
教師:我們要通過朗讀,把《清明上河圖》的美表達出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就讀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讀,然后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教學點
新穎的構(gòu)思,托物寓情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及抒發(fā)生動、具體、含蓄、深沉的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對母親的愛。
。ㄋ模┟烙凉B透點
領(lǐng)會本詩摯愛母親的親情美。
二、學法引導
在簡要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情況的基礎(chǔ)上,進入對課文本身的欣賞。重點欣賞這首詩在表達母愛上的獨特之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清母女之間的深深的情感。
2、難點:托物寓情的寫法。
3、疑點:詩的第三節(jié)。
4、解決方法:講解,辯論。
四、課時安排
2~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及相關(guān)的軟件(大海行船畫面及配音或朗讀)、錄音機及相關(guān)的伴樂朗誦帶。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教師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滄海、小船及相應音響,以此作背景,范讀詩歌。
2、讀詩歌,總結(jié)詩歌內(nèi)容,找出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并對其作用予以討論。
3、讓學生折紙鶴,折紙船,寫上對親人祝愿思念之言。或?qū)懸皇仔≡姳磉_情感。
七、教學步驟
導語說起詩,同學們馬上就會想起李白、杜甫的許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卻很少想到冰心的詩。冰心,這位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寫了大量的反映社會生活和具有獨特藝術(shù)風格的文學作品。她的“問題小說”,早在新文學初期,就引起文學界的注目;她那清新、雋永、富有哲理的小詩,曾形成了“小詩流行的時代”。她文思潮涌,彩筆縱橫,譜寫出許多新的篇章。
今天,我們學習冰心的`一首詩《紙船——寄母親》。1923年8月,冰收由上海啟程赴美留學,在漫長的旅程中,面對茫茫大海,她倍感孤獨,日夜思念親愛的母親,于是寫這首詩。
(一)明確目標
反復朗讀感受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賦予“紙船”的含義。
(二)整體感知
1、有感情朗讀詩文,要求學生劃出生字詞。
生字
疊dié拋pāo
生詞
天風:大自然之風。
吹卷:吹動翻卷。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例:無端生事。
至愛:至,極;最。例:歡迎之至。至愛:最愛。
2、朗讀詩文,理解全詩內(nèi)容,領(lǐng)悟文章思想內(nèi)涵。
3、自由領(lǐng)讀,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頌讀,重點品味其精神實質(zhì)。
(三)總結(jié)、擴展
1、教師提問: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心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思念母親的心情。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yè)于燕京大學。同年八月十七日,她在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
國留學,在向大洋彼岸進發(fā)的海輪上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蘇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fā)的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親、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xiàn),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見到母親而病愈。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2、提問:這首詩分三節(jié),每節(jié)寫的是什么?
詩的第一節(jié)從自己充滿童真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廢棄一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fā)作了鋪墊。
詩的第二節(jié)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這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愿。她“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可見她這種強烈誠摯的愿望。至于希望那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詩人在這一節(jié)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
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于是詩的第三節(jié)翻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紙船。如果說這一現(xiàn)象還屬一般的話,“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就顯示了詩人設(shè)想的奇特。那么,為什么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詩人采用“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在詩的結(jié)尾點明想像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chǎn)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一結(jié)尾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3、提問:這首詩的寫作特色是什么?
、龠@首詩構(gòu)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fā)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②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diào)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xié)調(diào)。③詩以潔白無瑕而輕盈的紙船作為寄托物,有利于想像的展開。④詩是自由體,但感情的潮水自由翻騰,風格質(zhì)樸、委婉。
八、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1)
2、折一紙船或紙鶴或?qū)懸皇仔≡娊簧蟻怼?/p>
九、板書設(shè)計
紙船——寄母親
冰心
十、隨堂練習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頭來
感謝春光的愛——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終于沉默
母親啊
你是那春光嗎?
思考題
1、明明想“感謝春光”,卻“終于沉默”。為什么不說呢?這其中包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話隱含著對母親的特別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補充上一句話揭示出這種感激之情,發(fā)揮你的想象補充上。
3、這首詩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達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寫出那句詩嗎?
答案
1、因為他認識到幾句感謝的話是不足以報答“春光的愛”的,沉默中包含著更深的感激與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結(jié)合本單元的推薦閱讀,由學生自己向同學推薦自己所讀過的朱自清的散文,導入課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自讀感知
。1)布置學生課前利用網(wǎng)絡(luò)或者書籍查找朱自清的生平作品以及《荷塘月色》的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適當補充。
。2)整體感知:多媒體課、錄音帶或教師配樂范讀,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把握全文感情基調(diào);學生自讀,邊讀邊作圈、點。
2. 理清本文的感情線索
。1)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chǔ)上討論、交流,找出表明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并歸納出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2)明確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頗不寧靜——尋寧靜——暫得寧靜——失寧靜
本文寫到結(jié)尾,作者的心情其實并未平靜下來,為何他“心里頗不寧靜”呢?
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可根據(jù)當時的背景和作者的經(jīng)歷性格等分析,有多種原因,但要在文中找到根據(jù)。
3. 探究閱讀
。1)結(jié)合初中時所學過的朱自清所寫的散文《春》,自由討論:《春》與《荷塘月色》,比較喜歡哪一篇?
(2)當你心情郁悶時如何排遣煩惱心情的?請你向朱自清推薦一種更好的排遣方法。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記錄發(fā)言結(jié)果。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圖,提問:請兩位學生談他們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師引入:我們學習散文重在鑒賞品味語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文稱為“白話美術(shù)文”,這體現(xiàn)了他散文的'什么特點?
點撥:繪畫美。第4、5、6節(jié)體現(xiàn)了這個特點,F(xiàn)在我們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筆看作是攝影機的鏡頭,看看他是從哪些角度來給荷塘拍照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語言鑒賞:
(1)朗讀第4、5、6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鏡頭的?
第4節(jié):遠→近,上→下,靜→動; 第5節(jié):上→下,正面→側(cè)面;
第6節(jié):外→內(nèi),遠→近→遠。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引導學生細心品味這三段文字,發(fā)揮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畫來”(葉圣陶語),讓學生說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并作欣賞分析。
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自己的感受,要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談。
師生共同探討:整個畫面景色素淡靜謐和諧,有一種朦朧之美,明確是借景抒情,“寧靜”之外境,顯“頗不寧靜”之內(nèi)心;受用“寧靜”之喜悅,向往自由之人生。
教師明確: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帶給人多重的審美感受。一是“通感”,二是“比擬”,三是疊音詞,并結(jié)合課文中的例子向?qū)W生說明。
。3)讓學生反復朗讀背誦,充分體會文辭的優(yōu)美。
2.文學層面鑒賞
讓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有關(guān)描寫荷花的名句,聯(lián)系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頤、楊萬里等人的詠荷詩文,明確荷花在文人筆下一直是高潔人格的象征,體會作者筆下荷花寄寓之意,體會荷月之美景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處。
三、探究:
1.交流活動:根據(jù)你的理解為荷塘月色的畫面配上適合情境的樂曲,并且輪流上臺配樂朗誦4、5、6節(jié),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課外拓展閱讀:閱讀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與《荷塘月色》作比較,并寫出比較心得,分小組進行交流。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把握敘述層次及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空城計"是怎么一回事
教學難點:感情諸葛亮這一光輝歷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認識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討論
1.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讀自悟,明白了空城計是怎么一回事了。這節(jié)課,我們具體分析空城計實施的過程識諸葛亮過人的膽識和智慧。
2.課件出示自讀要求,圍繞上節(jié)課出示的"閱讀要求"中的'4個問題來討論交流,弄清諸葛亮實施"空城計"的過程。
(1)諸葛亮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到用計的?引導學生抓住"十五萬""五千"等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兵力懸殊;司馬置在剛"占領(lǐng)街亭",打了勝仗,士氣正旺,而葛亮"有一半還是運糧草的兵,不能打仗""這些兵卒昕說司馬宣悉的大軍來了,都嚇得心驚膽戰(zhàn),不知怎么辦才好對比分析:士氣不足。
思量結(jié)果: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2)"空城計"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學生找到相關(guān)段落,認真默讀。
②同桌間表演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節(jié)和吩咐后自己的舉動,體會諸葛亮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遇事冷靜的=象特征。
(相機指點朗讀語氣,應沉著,語速中,語氣堅定)
(3)結(jié)果如何?
(司馬蘸中計)
引導學生想想:司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諸葛亮的輕松自得,自己的謹慎和自負)
(4)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計的?引導學生讀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諸葛亮的超人膽識和智慧,來源于對他人正確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節(jié)
1.指名分角色讀"諸葛亮施計""司馬蘸中計""諸葛亮揭秘(釋計)"部分。
2.再指名學生表演相關(guān)情節(jié),可以加進自己的創(chuàng)意動作或語言,但必須符合人物身份。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四、引導評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計"這個故事所講到的人物中,你對他們有怎樣·的?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歸納并板書
空城計
諸葛亮(施計)處變不驚料事如神
(出其不意)
司馬懿:(中計)過于謹慎多疑自負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復習三十五個會認的生字及要求會寫的三十二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部分課文,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無窮奧秘的`樂趣。
3、積累詞匯,自主識字。
4、復習反義詞。
5、完成課后練習。
5、復習口語交際和寫話,能感受大自然的奧秘,并能正確欣賞、。
教學重難點:
1、復習三十五個會認的生字及要求會寫的三十二個字。
2、復習反義詞。
3、完成課后練習。
4、復習口語交際和寫話,能感受大自然的奧秘,并能正確欣賞、。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1、字音。
平舌音:僧、縮、滋、翠。
翹舌音:脹、刷、植。
前鼻音:仙、卵、頓、巡、含。
后鼻音:警、唐、僧、螃、蹦、脹、嚷、英、鷹、嶺。
三拼音節(jié):仙、戒、蟹、刷、縮、卵、漸、邏。
2、易錯的字:孩、胸、腹、脖、蜜、拜、神、秘。
二、積累詞語:
1、讀一讀。
天高云淡大雁南飛層林盡染風景如畫
春華秋實瓜果飄香登高望遠心曠神怡
2、讀一讀,連一連。
秋風陣陣河邊的柳樹長出了嫩芽
冬天來了蟬在樹上不停地叫著
春天到了樹林里落葉在飛舞
炎熱的夏天小河上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
3、讀一讀,比一比。
(1)小魚胸和腹緊貼著樹干,就向樹頂爬去。
小魚胸和腹緊貼著樹干,“刷刷刷”就向樹頂爬去。
。2)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也碰翻了。
“撲撲撲”,只見一大群蝴蝶飛出來,小黃雞嚇了一跳,連簍子也碰翻了。
三、朗讀、背誦課文。
四、課堂練習
1、聽寫。
2、反義詞。
哭——()薄——()
忙——()靜——()
黑暗——()謙虛——()
3、比一比,再組詞。
休( ) 似( ) 消( )
體( ) 以( ) 梢( )
捉( ) 該( ) 倒( )
足( ) 孩( ) 到( )
密( ) 蜂( )
蜜() 峰( )
4、讀一讀,說一說。P67我的作品
5、講故事。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能按"習作要求提示"選擇和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老師不知道的故事, 自擬問題寫下來。
2、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內(nèi)容寫具體,情節(jié)寫生動。
3、能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逐步養(yǎng)成多讀多改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關(guān)鍵
借助插圖探究寫法,捕捉細節(jié)完成習作.
課前準備
創(chuàng)造一個老師不在場的課堂,給予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要求
1 前幾天,老師有一次因故不在課堂,老師想知道沒有老師在時,同學們都做過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師面前暴露缺點而羞于表達,大膽地說出真實的情況,無論是好事,趣事還是錯事都可以說。
2 交流
3 揭示本次習作要求----寫一寫老師不在場時,你和小伙伴之間發(fā)生過的故事,無論是好事,趣事還是錯事,都可以寫下來。
二、借助插圖,探究寫法
1 整體觀察插圖,感知”面”的描述。
討論:畫面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當時的情形怎么樣?
2 抓住局部觀察插圖,感知”點”的描寫
從插圖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某個人或幾個人進行細致的觀察,想一想:他們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動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 插入突發(fā)事件添加細節(jié)。
展開想象:如果教室門猛然被推開,情況會怎樣?或者突然有人說”老師來了”,情況又會怎樣?
三、聯(lián)系實際,交流體驗
1、日常學習生活中,插圖中描繪的場面大家一定也經(jīng)歷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老師不在場時,自己曾經(jīng)扮演過怎樣的角色?
2、交流、評議
引導學生不僅抓住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還要把其他同學的種種表現(xiàn)都描述出來。
3、各自梳理,確定本次習作材料
四、寫法遷移,嘗試習作
1、運用插圖探究出的寫法完成習作草稿。
2、組織評議,指導修改。
3、謄寫習作
板書設(shè)計:
習作2
“面”——把握記敘文六要素
“點”——抓住人物活動
“細節(jié)”——插入突發(fā)事件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jīng)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清明》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