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yǎng)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時數(shù)
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導入: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jù),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為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么說的,他相信有嗎?
�。ㄔO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秘”。)(板書)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懷疑富于想象(板書)
�。ㄔO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為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xiàn)著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fā)現(xiàn)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為“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并且懷疑和
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tài)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xiàn)象”(板書)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
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為“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為“宇宙有中心”因為“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jù)“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范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xù)探索,那么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并沒有體現(xiàn)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yōu)閼岩珊拖胂筇峁┝艘环N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tǒng)觀全文,我們?yōu)槭裁匆剿饔钪娴膴W秘?
繼續(xù)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于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為美好的家園。
未來(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并和解說詞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采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8.布置作業(yè):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1篇科學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發(fā)現(xiàn)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2
教學目的:
1、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2、借助文中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3、擬清全文結構,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簡明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識儲備
A.解說詞的特點
本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說明順序
課文是電視片的解說詞,所以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陽系 行星 作者認為 “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課文說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統(tǒng)一的。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叭祟惖奈磥砣Q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C.基礎知識
完成德陽《導學與探究》以下內容:
1、 自學“預習提示”1——2內容,用筆勾出要點。
2、完成“基礎積累”1——2題,“基礎集訓”1——5題
二、問題探究
主問題:作者扣住“宇宙的邊疆”這一標題,是怎樣通過對浩瀚宇宙的解說來探究“宇宙的邊疆”之“謎”的?
子問題1:在認真閱讀全文基礎上,完成下面問題。
�。�1)宇宙有邊疆嗎?請結合原文內容,說說理由。
(2)本文是怎樣的說明順序來布局謀篇的?這樣的順序有什么好處?請簡要概括。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3
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重點: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過程及內容
1、背誦文章開頭的兩句名言,并根據(jù)你對科學研究的感悟與理解,擬寫一則名言。
2、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
�。�1)、標識出文章的段落,與每段的中心句。
�。�2)、根據(jù)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歸納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3)、列出本文的提納。
3、閱讀體驗的交流,明確“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的內容。
4、收集有關宇宙討論與作者的相關信息。
5、為本文擬寫一則導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激發(fā)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征,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過程及內容:
1、文題猜想
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體會,同學們再認真分析題目,思考一下,你從《宇宙的邊疆》這個題目當中讀出了什么?(簡介有關宇宙的一些討論與作者相關內容)
2、文體回顧
本文是1篇電視解說詞,聯(lián)系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欄目,歸納一下,電視解說詞應該具備那些特征?(提示:語言、表達方式、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等)
3、學以致用
根據(jù)歸納出來的電視解說詞的特征,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xiàn)這些特征的語句,熟讀并進行分析。
4、請根據(jù)你對宇宙的理解與感悟給“宇宙”下一個定義。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2.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yǎng)。
三、德育滲透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學生活動設計
1.閱讀分析全文結構。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chǎn)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奧秘。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國人,曾任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對人類將無人航天器發(fā)送到太空起過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學、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諸多成就。他主持過電視科學節(jié)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書籍,其《伊甸園的飛龍》曾獲得普里策獎,電視系列節(jié)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熱烈反響。主要作品還有《宇宙聯(lián)結》《宇宙》《布盧卡的腦》《被遺忘前輩的陰影》《暗淡藍點》《數(shù)以十億計的星球》等。
2.解說詞的文體特點
課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游離解說的主題。如課文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發(fā)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相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擴展),將宇宙比做大海,激發(fā)讀者對宇宙的想像(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課文從宇宙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雖然每個部分緊密相聯(lián),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
3、文章結構解讀
題記: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一、解說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以及宇宙的廣闊。(1-6段)
二、解說星系的組成。(7-11段)
三、解說恒星的性質、數(shù)量及其行星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12-14段)
四、解說彗核、太陽系及其行星。(15-16段)
五、以美麗的地球及人類的知識與探索作結。(17-18段)
4、本文的說明順序
解說詞具有一定的視覺性,隨著攝影鏡頭由大尺度空間到小尺度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jīng)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回到了我們的后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間順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陽系 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于: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從整體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的熱情�!叭祟惖奈磥砣Q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的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5、 本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重點
說明對象:這篇文章說明的對象是宇宙,目的是想讀者(或觀眾)介紹有關宇宙的知識。
說明重點:
1、說明宇宙的遼闊無垠的性質,例如地球到太陽之間,地球到已知的宇宙中心的距離,星系之內和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
2、說明宇宙的組成,例如宇宙見有若干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億個恒星組成……
3、第三個重點是推測。在說明宇宙之大的時候,在說明行星系組成的時候,兩次推測生命或高級動物的存在。
四、文本解讀
理解下列語句
1.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人類對宇宙來說,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類擁有智慧而必須承擔的責任,也是人類擁有未來的希望。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像。想像經(jīng)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境界,沒有想像,我們就到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人類探索宇宙所需要的勇氣和素質。
4.因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惟一典型 的地方在廣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際空間永恒的黑夜里。
宇宙大部分是虛空(當然不是絕對的真空),所以人類能生活在一個固體的星球上,是非常幸運的。
5.宇宙汪洋茫無際涯,范圍之大,難以想像,而這個星球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沒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
宇宙廣闊無垠,地球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人類更是渺小。人類對宇宙的存在也許毫無意義。
6.我們這個世界人才濟濟,人們勤學好問。我們的時代以知識為榮,我們是很幸運的。人類是宇宙的產(chǎn)物,現(xiàn)在暫時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雖然人類是渺小的,但人類也是偉大的。人類以知識、智慧和勇氣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五、深入探究
1.提問本文運用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補充了許多相關知識,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如開始的三段文字和結尾的兩段文字,強烈的議論和抒情色彩,融說理和抒情為一體,而且和說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傳達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認識。語段中的議論和抒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如“假如我們被隨意擱置在宇宙之中,我們附著或旁落在一個行星上的機會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機會是‘令人羨慕的’。可見天體是多么寶貴”等。
2.提問人類認識宇宙,是從地球開始的,為什么作者的解說,不沿著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軌跡進行呢?
明確當然,按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歷程來介紹,也未嘗不可。課文的介紹順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規(guī)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這樣介紹便于知識的梳理;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體,表述上容易混亂,視覺畫面也不好協(xié)調。
3.提問作者對宇宙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宇宙遼闊無垠,神秘莫測。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問作者對書包范文人類有怎樣的認識?
明確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保蝗祟愱P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毫無意義;但是人類又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進發(fā)出宇宙般的偉大。
5.提問課文中有大段的議論和抒情,是否干擾了對宇宙的說明?
明確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不僅要讓觀眾了解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還要表達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和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這樣才能感染觀眾,激發(fā)他們對宇宙的興趣。所以,議論和抒情不僅沒有干擾介紹,反而使介紹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
六、總結
全文通過對眾多宇宙畫面的說明,向我們展示了宇宙空間的奧秘及天體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獲,引發(fā)世人對宇宙探索的興趣,激發(fā)獻身宇宙科學、造福人類的勇氣和斗志。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12-13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通用12篇)07-17
《宇宙生命之謎》小學語文教案02-04
《宇宙的另一邊》語文教案08-02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11-15
高二語文教案12-12
高二語文《在橋邊》教案07-04
高二語文《師說》教案01-13
高二語文《雷雨》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