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4-10-20 09:06:37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優(yōu)秀(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優(yōu)秀(1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

  2、在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中,感受“一一對應”的思想和“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使學生了解古老的數學文化,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數的產生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白紙、畫筆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ㄒ唬┞牴适隆队洈捣椒ā

  師問:同學們第一次來到學校的錄播室,你們的心情如何?今天還有一位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度過這堂課,他是誰呢?一起看看課件出示圖片(聰聰)問:一起大聲喊出他的名字!

  課件播放小精靈錄音:謝謝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學們,今天我?guī)砹藥讉故事想講給你們聽,你們想聽嗎?

  生:想

  課件出示圖片(遠古時代的人們圖片)聰聰錄音問:你見過這樣的人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他們是怎樣來記錄數字的呢?請聽我給你們帶來的第一個故事:《記數方法》(播放課件)

  師:故事中介紹古時候人們幾種記數方法?(板書: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二、講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設計師

 。1)師:同學們如果你生活在遠古時代,你還沒有學數

  字,那么你會用如何記錄你的數字呢?請拿出你手中的畫筆來試一試吧?(學生動手操作)

 。2)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

 。ǘ┙榻B數字的產生

  師:后來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人們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這些記數符號就叫做(板書:數字)

 。1)介紹巴比倫數字(課件播放)

  師:巴比倫數字由一些好似小箭頭來表示數字,一個小箭頭代表數字1,兩個小箭頭代表數字2,三個小箭頭代表數字3……這樣記數方便嗎?為什么?

 。2)介紹中國數字(課件播放)

  師:我們中國則是用好似小棒的小豎線來表示數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寫六根小豎線呢?(課件播放)當滿了5時,就換1根橫線代表5,橫線下畫一根豎線就代表6,畫兩根豎線就代表7……

  (3)介紹羅馬數字(課件播放)

  師:這又是哪國數字呢?哦!原來是羅馬數字。

 。ㄈ┯洃洿蟊绕

  師:聽!小精靈有話要說了!(課件錄音:現在要考考大家

  對三國數字的記憶力了,加油哦。┱n件播放(游戲開始)

  (四)聽故事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由于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國的數字也不一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交流的增多,數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統(tǒng)一的數字。這就是“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誰發(fā)明的?小精靈又獎勵一個故事給我們,一起看看哦。úシ乓曨l《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師:你知道阿拉伯數字是誰發(fā)明的嗎?(印度人)

 。ㄎ澹┓智甯拍,了解自然數。

  師:是的,現在吳老師把這些阿拉伯字數字都帶來了,一起大聲讀出來(課件出示數字和錄音:數字可以用來記錄物體的個數。)

 。1)自然數(課件出示文字:自然數概念)

  師:當我們認識了這些自然數時,森林里有個小伙伴在哭呢?(課件出示錄音:嗚——嗚——嗚嗚,你們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數字,可是我沒有爸爸媽媽,沒有小手小腳,沒有漂亮的眼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班上小朋友說我是個圓球,動一下就滾蛋。)

 。2)認識自然數0

  師:同學們認識這位小朋友嗎?(認識)他能到我們自然數中間來嗎?聽森林女王在說些什么?(播放錄音:這位小朋友別哭,你圓圓的`身子真好看,汽車輪子離不開你,咱們的國球離不開你,你也是個重要的角色,一個物體也沒有我們就需要你出場,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數中的一員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數。)

  師:零出現得比較晚,在記數的時候起著占位的作用,聽了森林女王的話,你知道了什么?

  三、練習鞏固,趣味無窮

 。1)牛刀小試

  1、最小的自然數是(),自然數的個數是()

  2、最大的8位數是(),最小的8位數是()。

  3、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之間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數是1。()

  2、最大的自然數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數都比三位數大。()

  4、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5、阿拉伯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fā)明的( )

  四、總結提升,升華興趣

  師:我們學的知識在課本第16、17面,請大家翻開書本,畫出本課的重點。今天我們和小精靈一起了解了數的產生,知道古時候認識的計數方法有: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和刻道記數,后來為了國際統(tǒng)一,印度人發(fā)明了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個數的1、2、3……。都是自然數,而0是最小的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在今后我們將學習更多的數字知識是,探索更多的數字奧秘。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2

  設計理念

  數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限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舉了少數簡單的事例進行說明,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材展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逐步發(fā)明各種記數符號等,直觀形象地介紹了數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教學可以采用學生自學和教師講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通過看書、上網等形式搜集有關數的產生的知識。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眼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9-20頁。

  學情與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圖來介紹原始社會的計數方法,說明當時如何用小石子檢查放牧歸來的羊的只數;用結繩的方法統(tǒng)計獵物的個數;用在木頭上刻道的方法記錄捕魚的數量等等。這些原始的計數方法表明人類很早就產生了一一對應的思想。隨后簡單說明了數字的產生。教材中按時間順序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fā)展和完善的,還使學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數字是與具體的數目相聯系的,只是到后來才逐漸發(fā)展成抽象的符號,如現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在此基礎上教材介紹了自然數概念的含義和特點。自然數是數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人類最初認識的數就是自然數。隨著生產和數學科學的發(fā)展,數系逐步擴展,產生整數、分數、小數、有理數等等。在第一學段學生學習的主要是自然數,接下來要系統(tǒng)學習小數和分數。因此在這里有必要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一方面是對以前認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后把數的范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好準備,同時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數的產生,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2、理解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認識含有三級數位的數位順序表及相應的計數單位。

  3、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的產生過程中去。

  4、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數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

  2、難點:理解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教學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數學課,就要和數打交道。到現在為止,你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那數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產生。(板書課題)

 。墼O計意圖:教師單刀直入,通過談話導入新課,不拖泥帶水,能夠節(jié)省教學時間。]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

  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在課下收集有關數產生的資料,那誰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資料?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資料。

  2、教學數的產生

  師小結: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1)出示課本主題圖,介紹幾種在遠古時候的計數方法。

  師: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那時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擺小石子、用繩打結、在木頭上刻道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后來隨著語言、文字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計數的符號,但各個國家和地區(qū)記數的符號是不同的。

 。2)出現各國不同的數字。

  在公元8世紀前后,印度發(fā)明的數字傳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紀又從阿拉伯傳入了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后來稱為“阿拉伯數字”。即我們現在所用的1、2、3、4、……

 。3)認識自然數

  教師明確說明:在我們數物體個數的過程中,我們數的1、2、3、4、5、6、……都是自然數!0”的出現比較晚,人類開始知識數看得見的東西,對于看不見的東西是不數的,因此沒有“0”這個數。隨著生產和數字計算的發(fā)展,出現了“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提問: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沒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啟發(fā)學生說出: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2、教學十進制計數法

  師:隨著人們對數的認識逐漸增加,數認得越來越大,就產生了進位制。

 。1)了解其他進制。

  一般地說,進率是幾,就叫做幾進位制。例如有二進位制、八進位制、十進位制、十二進位制、六十進位制等。我們通常是用“十進位制計數法”,它的特點是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即滿十進一),用數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則結合起來記數。如一百三十五記作135。

  電子計算機一般是用“二進位制”表示數。進率是“2”(即滿二進一),只用兩個數字0和1與位值原則結合起來記數。例如:

  “零”記作0, “一”記作1,“二”記作10, “三”記作11,“四”記作100, “五”記作101,“六”記作110, “七”記作111,“八”記作1000, “九”記作1001,“十”記作1010, “十一”記作1011,“十二”記作1100……

  此外,還有“六十進位制”,如計量時間的單位時、分、秒。進率是“六十”,即1時=60分,1分=60秒。

 。2)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①板書課題:十進制計數法

  師: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質疑:什么是“十進制計數法”,十進制怎么計數的?

  讓生先試著說一說 。

  師講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進制計數法”,先要從計數單位開始,我們在上個學期已經學習了什么是計數單位,那你都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呢?(個、十、百、千、萬……億。)

  ②出示已學的計數單位。

  不錯,像個、十、百、千、萬……億這些都是用來計數的,所以叫他們計數單位,計數單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比如:要計量這一行的人數,需要用什么計數單位?(個)要計算我們班的.人數,要用什么計數單位?(百)

  師:至今為止,我們學習的最大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億)那還有沒有比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十億)多少個一億是十億?數一數 ,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百億)多少個十億是一百億?數一數 ,有沒有比百億更大的計數單位?你猜猜什么?(千億)多少個百億是一千億?數一數

  ③出示新的計數單位。

  有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師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

  提問: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進率都是十)“進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十倍的關系)

  師小結:像這種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教師特別說明: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因為根據十進制的計數原理,一個數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文字內容較多,教師教學時可以將談話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大部分知識學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看書質疑

  1、讓學生閱讀書本有關學習內容,提出疑難之處,師生共同解決。

  2、根據課本出世的我國人口數,請學生自己嘗試一下怎么讀這個大數。

 。墼O計意圖:學生閱讀課本后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設計思路

  數學在很多孩子的眼里,總是與定理、法則、符號、運算聯系在一起,在現實中,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時過分地強調機械的解題訓練而缺乏生動的感官刺激和靈動的審美引領;只注重數學原理的運用和解題技巧的訓練而漠視數學本身所蘊涵的鮮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潤在數學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人類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的精神本質以及數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系。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發(fā)展,“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在我們面前,“數學文化”也走進中小學課堂,滲入到實際的教學中。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教師教學時應注意把握教學要求,有的知識只需要了解,有的內容則需要理解和掌握。

  資料鏈接

  “0”為什么是自然數?

  0是自然數一方面是從國際接軌來考慮的。另一個方面是從集合來考慮的,所有的集合的元素的個數都是可以用自然數來表示的!0”也表示空集,所以0作為自然數。雖然0是自然數,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因為根據十進制的計數原理,一個數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頁的內容和及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并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guī)律。

  2.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讀億級的數。

  難點:億以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以億以內的數的讀法為基礎,把個級、萬級數的讀法推廣到億級,能正確地讀億以上的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顧學過的數位順序表,它有幾級,每級有哪些數位,計數單位各是多少?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2.怎樣讀寫億以內的數?組織學生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再指名匯報。

  3.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下面的人口數,你會讀嗎?

  據統(tǒng)計,全球人口總數已達到7000000000人。

  讓學生自己試讀上面的數。

  師:這個數到底該怎樣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

  (板書課題:億以上數的讀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

  (1)學生回顧億以內的數是怎樣讀的。

  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者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2)以7000000000為例,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

  先分級,億級上是“70”,按照個級的讀法讀作“七十”,萬級和個級上都是0,這些0都不讀出來,這個數應該讀作“七十億”。使學生看出只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去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就可以了。

  (3)學生讀以下兩個數:

  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分小組合作讀數:

 、傧茸约涸囍x讀這樣含有三級的數,再在小組內互相讀讀。

 、诤托〗M內的同學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讀這些數的?試著說說讀數方法是什么?

  (4)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讀億以上的數的方法是什么?

  方法:(學生可能說得不完整,教師可幫助學生整理補充。實際是把億以內數的方法遷移到這兒。)

 、購母呶蛔x起,一級一級往下讀。

 、谧x億級或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或“萬”字。

 、蹟抵虚g有一個0或連續(xù)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2.練一練。

  教科書第19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讀數的'卡片讓學生讀:

  8007000 650006 15008000

  30400000 7000005000

  508000600000

  (教師在這要重點抽查:哪個0讀了?哪個0沒讀?為什么?)

  2.練習三的第3、4題。

  四、課堂小結

  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問質疑。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讀法

  7000000000讀作:七十億

  10040002000讀作:一百億四千萬二千

  400305000000讀作:四千零三億零五百萬

  先分級再從最高級讀起,一級一級往下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或“萬”字;每級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讀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按理說學生已經有了知識上的遷移認識和能力,但學生還掌握得不夠好。主要是含有三級的數的讀法,學生最難掌握就是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以后要加強練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4

  ◆教材分析

  數的產生和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限于教學時間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舉了少數簡單的事例進行說明,使學生對數的產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材展示了古代人們如何計數、如何逐步發(fā)明各種記數符號等,直觀形象地介紹了數的產生、發(fā)展的歷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使學生經歷認識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的全過程,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數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數的.產生,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初步認識億以上的數

  【教學難點】

  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數的產生

  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二、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來源:學&科&網]

 。ù蜷_課件)

  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一樣多”、“多”或“少”。

  1、計數方法

  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物品來計數。

  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來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例: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

  2、符號

  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師:看來數的產生來源于生產、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紹一些記數符號。

  出示課件:巴比倫數字:(略)中國數字:(略)羅馬數字:(略)

  3、自然數

  問:你們知道阿拉伯數字是怎么產生的嗎?

  現在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師問:你們觀察一下,這些自然數是怎樣排列的?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的差是幾?最小的自然數是誰?最大的呢?

  學生小組討論完派代表發(fā)言,最后請同學進行總結。m]

  最小的自然數是零,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無限的就是一個一個地數,總也數不完,數出一個很大的數以后還可以數出一個比它多1的大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三、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學反思

  略。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科書第20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中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認識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認識,并將這兩部分知識加以整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億以內數的寫法和改寫的基礎上學習的,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既是對億萬以內數的寫法和改寫的知識的鞏固和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知識之一。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善于觀察、樂于動手、言語表述強等特點,而且在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億以內數的寫法和改寫的方法,這為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也接觸過較大的數據,具有一定的認識基礎,所以通過前面知識的遷移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但隨著數據的變大,相應的數位、數級的增多,對于部分學困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并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遷移、探究的過程,歸納出億以上數的寫法和改寫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聯系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億以上數的寫法和改寫。

  2、教學難點: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展臺

  七、教學過程:

 。垡唬、課前預習

  1.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預習。

  2.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鄱荨⑻骄啃轮

  1.教學例2

 。1)、看書說說三億是如何寫出來的?

  預設:

  ①、先看這個數有三級,億級上是3,其他數級沒有數,所以寫0占位,三億 寫作:300000000。

 、、這個數億位上是3,所以在億位上寫上3,其他數位上都沒有數,所以寫0占位,就是300000000。

 。2)、說說三十億九千萬是如何寫出來的。

  預設:

 、、先看這個數有3級,億級上是30,萬級上是9000,個級上都是0,所以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②、這個數十億位上3,千萬位上是9,其他數位上沒有數,所以寫0占位,就是3090000000。

 。3)、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請2~3名學生寫一寫,并要求說說是怎么寫出來的。

  預設:

 、、先分級,有三級,億級上是7003,萬級上是20,個級和其他沒有數的數位上都寫0占位,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 寫作:700300200000。

 、、這個數千億位上是7,億位上是3,十萬位上是2,其他數位上都沒有數,所以寫0占位,就是700300200000。

  2、練習鞏固

 。1)、出示以下題目:

 、佟⒔衲6月份福建省經歷了持續(xù)的暴雨洪水襲擊,導致三十五萬人受災,直接經濟總損失達到十一億五千六百萬元,其中水利設施損失達三億八千六百萬元。

 、凇⒑M跣堑教柕钠骄嚯x為四十五億零四百萬千米。

 、、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廣東省有一億零四百三十萬三千一百三十二人

 。2)、讓學生先讀讀內容,再寫出橫線上的數。

 。3)、要求學生上臺匯報。

  3、總結匯報

  先想想億以上的數該怎么寫?再用自己的話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4、出示例3

 。1)、說說例3的要求是什么?(學生都題目)

 。2)、讓學生說說200000000在沒有改寫單位前它的單位是什么?

 。3)、請一名學生說說200000000是如何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的?

  預設:

  先分級,然后找到億位后將億位后面的0全都改寫成“億”字。

 。4)、讓學生說說200000000在改寫成“億”作單位的數后它的單位是什么?(即改寫前后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5)、請學生獨立完成1000000000和530500000000的改寫,并匯報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5、鞏固練習

  讓學生完成課本做一做第3題。

  八、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寫法、改寫

  寫法: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 寫作:700300200000

  改寫:

  1000000000=10億 530500000000=5305億

  九、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是板書只有課題,其余部分的設計只是在展臺上進行了展示,但在黑板上沒有呈現,這些內容應當在黑板上進行展示,以此給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所學內容,并對億以上數的寫法和改寫的準確的寫法起一個示范作用。其次,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不是很緊密,對時間的把控也不是很好,導致課上都沒有做相關的練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了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了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chuàng)造源于需要,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么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么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纯此厦娑加惺裁?

  (顯示屏、按鍵、電腦芯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么?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并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并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師:這么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么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了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fā)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于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么?

 。A設: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是誰發(fā)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么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屏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了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頻)

  看完后,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么樣?怎么評價祖沖之?

 。A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頻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zhí)著的數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數據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于是人們又發(fā)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里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組研究,集體匯報:)

 。A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于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了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yōu)點。)

  生:我在家里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fā)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xiāng)。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制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信息的優(yōu)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找,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fā)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fā)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并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xù)研發(fā)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ǔ鍪窘】淡h(huán)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么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了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了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制成數學小報。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結繩記事、算籌等)

  2、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

  3、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了解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認識計算器,會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的四則計算。通過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計算工具為人們帶來的便利,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求精神。

  教學難點: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guī)律。

  教學方法: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類歸納”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預習作業(yè):課下搜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資料

  課前準備:師生每人準備20根小棒,學生每人一張閱讀資料。計算器、算盤各一只。

  學生可把家中的算盤帶來。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

  演繹文化,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

 。ㄒ唬┱n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學生發(fā)言。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手中的資料。邊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中介紹了哪幾種計算工具?

 。2)算盤的結構是怎樣?

  二、介紹遠古時代的計數方法。

 。1)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出去打獵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時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都要借助實物來計數。例如捕獲了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但這種方法不能記錄大數目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想出樣一種新的計數方法--算籌。

  (2)介紹最古老的計算方法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用算籌表示一個數,采用十進位制,并且縱式橫式交替使用。個位數用縱式表示,十位數用橫是表示,百位數再用縱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后,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師講解26034的擺法。

  學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籌擺出6357、20435、1818三組數字。

  第二版塊:

  小組合作,了解算盤的結構和指法。

  三、介紹算盤認識其結構。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fā)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是我國同四大發(fā)明齊名的重大發(fā)明之一。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來發(fā)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厘米。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盤,收藏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內。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盤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它的'長度是按天津達仁堂藥店的柜臺設計的,為306厘米,寬則為26厘米,共有117檔。營業(yè)忙時,五六個店員可以同時在大算盤上算賬。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

  算盤的指法:

  四、合作學習:(四人一小組,每組一個算盤)

  (1)認識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到前邊講解。

 。2)生報數,撥珠,如6125,4037……

 。3)嘗試:計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較80與8在算盤上有什么區(qū)別?

  體會定位點的重要性。

  試一試:在括號里寫出下面算盤上算珠表示的數(標記處表示個位)。

  在算盤上撥出下面各數。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塊:

  探索交流,認識計算器:

  六、認識計算器:

  師;剛才介紹的我國古代的一些計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再使用這些工具了。我們經常使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只要輸入題目,計算器就會顯示結果,運算過程自動完成。這樣非常簡便快捷。

  1、介紹功能鍵:

  計算器的種類很多,我們先來看看這一簡單的計算器。自主學習

  On/c: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Off:誰知道這個鍵有什么作用?。

  2、計算操作:

  師:都有誰會使用計算器?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輸入題目

  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3、利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這道題大約得幾?怎樣估算?

  利用計算器怎樣計算?

  第四版塊:

  學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計算器計算并寫出結果,看看誰最快。

  999999+123456=()

  999999-123456=()

  777×123=()

  53372÷4852=()

  二、先用計算器計算出前三個算式的結果,再按規(guī)律寫出第四個算式的得數。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四、小結: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練習課,課本第28頁到32頁練習三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讀、寫億以上的數。

  2.通過讓學生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感受有些題目用簡便方法比計算器還要快一些。

  3.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計算器,數學卡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回憶億以上數的讀法、寫法和改寫方法。

  學生相互啟發(fā)、補充。集體交流,達成共識。

  2、教材第28頁的第5題。

  (1)投影出示,讀題。

 。2)按題目要求,獨立完成。

 。3)教師有針對性地輔導。

  3、寫出下列各數。

 。1)一億三千八百萬寫作:()

  (2)四億零八十萬七千寫作:()

 。3)六百億九千零二萬寫作:()

  (4)一千零二億零二十萬寫作:()

  4、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億”做單位的數。

 。1)300000000 =()億

 。2)2800000000 =()億

  (3)80200000000 =()億

 。4)50000000000 =()億

  二、鞏固練習

  1、教材第31頁第15題

  (1)四人一組,分組游戲。

 。2)講明游戲方法

  每人用數字卡片擺出一個多位數,其他三人分別讀一讀。

  (4)反復擺、讀,交流自己的讀數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數用直線連接起來。

  2045000000七億

  32100000000七十億零八百零五萬

  700000000三百二十一億

  350070000二十億四千五百萬

  7008050000一百零三億

  10300000000三億五千零七萬

  3、用3、6、0、0、0、0、8、9、這八個數字,按要求寫出八位數。

 。1)最大的數。()

 。2)最小的數。()

 。3)不讀0的數。()

 。4)約等于1億的數。()

 。5)改寫成8369萬的`數。()

  4、教材第30頁第13題。

  5、教材第31頁第14題。

  注意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6、教材第32頁的第19題。

 。1)看清題意,說說自己的想法。

 。2)集體口算結果

 。3)出示題目的下部分。

 。4)看看結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錯誤原因。

  (5)計算出精確值進行驗證。

 。6)談談做題感受。

  說明:這第二課時應是第十一課時,而上一課時“1億有多大”的活動課應是本課時。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數產生的歷史,認識自然數。

  2.認識億級的數,掌握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以及千億以內的數為順序表,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數的產生過程。

  三、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

  四、教學用具:

  計數器、課件。

  五、教學過程:

 。ㄒ唬┙虒W數的產生動畫:數字的產生和演變

  1.數的產生。 【課件演示】(圖片)

  教師: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計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教師出示第16頁的主題圖讓學生看,進一步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再如,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以后,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fā)展又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數字的出現。

  5.什么是自然數?自然數有哪些性質和特點?

 。ǘ┙虒W十進制計數法

  1.師:生活中還有更大的數,需要用數級更多的`數位表讀寫。

  2.用計數器幫助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億,然后一億一億地數,一直數到九億,再撥上一億。

  提問:“九億再加上一億是多少?億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10個一億是十億。并讓學生回答“十億”應板書在什么位置。板書:“十億”(寫在剛才板書的億位的左邊。)用同樣的方法,完成對百億、千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億、千億。提問:“個、十、百、千、萬”“億都是用來計數的,叫什么?”(計數單位。)

  提出:十億、百億、千億也是計數單位。

  提問:“到現在我們一共學了哪些計數單位?”

  教師把板書出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并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計數單位,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千億的左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計數單位。

  提問: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即十進關系。)說明像這種“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說明寫數時,要用盡可能少的符號來表示,這些符號叫做數字。提問:“我們學過了哪些數字?”(1、2、3、4、5、6、7、8、9、0)說明這些數字叫阿拉伯數字。

 。2)說明寫數的時候,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再說明數位的作用:有了數位以后,由于一個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的大小不同,

 。3)讓學生說說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是怎樣的,教師板書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把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擴展到“千億”位,并告訴學生還有比千億大的數,由于不常用,暫時不學,因此在數位順序表后面用省略號“”“”表示還有其他數位。

 。4)使學生明確右起第五位是萬位,第九位是億位。

 。5)引導學生對數位分級。先讓學生說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級,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級,再進一步說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億級。同時說明數位分級的作用:數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讀不方便,通過分級可以很方便地讀數。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接著板書:個級、萬級、億級,制成表,并把它和計數單位表連接起來。

 。6)讓學生觀察數位順序表,看一看個級、萬級、億級的異同點:都是四個數位;

  每一級從第二個數位起,都是十、百、千,但萬級多了個“萬”字,億級多了個“億”字;個級第一位是個位,萬級第一位是萬位,億級第一位是億位。

 。ㄈ╈柟叹毩

 。ㄋ模┱n堂總結、質疑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

  【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通過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學習重難點】

  重點:正確掌握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探索計算規(guī)律。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要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維,揭示規(guī)律,已逐漸成為現代人的一項重要的數學素養(yǎng)。計算器,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計算工具,已經見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孩子們的'視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學生有意去關注過、認真去研究過計算器里,到底蘊藏著的是怎樣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學法指導

  通過引導整理材料,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組合作實際操作計算器。

  自主學習

  1.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我是按照這樣的步驟計算:先輸入數字鍵(),再輸入運算符號鍵(),又輸入數字鍵(),最后輸入()就顯示出了結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交流會報例1的計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頭出示比較簡單的計算題。四人一組,輪流出題,比賽看誰先算

  出來。

  3.發(fā)現規(guī)律。

  (1)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小組交流找出答案中個數位上的數字排列規(guī)律,小組代表發(fā)言。

 。3)不用計算器,遵循規(guī)律寫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運用計算器檢驗答案。

  4.“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

  【學習反思】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計算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測評】

  1.判斷。

  (1)47560≈47萬();

  (2)2036000000≈20億()

 。3)990000000≈10億()

  2.用計算器計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數的產生過程,初步認識自然數。

  2、使學生經歷認識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的過程,掌握包括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在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3、使學生感受到數的產生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體驗數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自然數和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

  2、掌握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同學們,想一想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做什么事情能夠用到數。你們知道古時的人們是怎樣記數的嗎?你們了解數的產生和發(fā)展嗎?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數的產生

 。1)講述數的產生:古時候的人們在勞動生活中有了記數的需要,但開始不會用一、二、三、四……這些數字數物體的個數,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來記數。如第一幅圖中,人們出去放牧時擺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小石子。放牧歸來,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若兩者同樣多,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第二幅圖說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來記錄所捕獲的魚或其他獵物的數量,也可以用來核對打獵前后武器的數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圖中結繩記數的道理也是這樣。

  小結:人們無論采取哪種記數方式,都是要把實物和用來記數的實物一個一個對應起來,后來,隨著語言的發(fā)展,人們發(fā)明了記數的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也不同。

  (2)介紹各個國家的數字。

  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人發(fā)明的阿拉伯數字,它先由印度傳入阿拉伯,而后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這樣人們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數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交流的增多,又逐漸統(tǒng)一成現行的阿拉伯數字,即:1、2、3、4、5……

  (3)認識自然數。

  自然數是人類的生產勞動中逐漸產生的,人類認識自然數的過程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數物體個數的過程中,我們數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數!0”是最小的'自然數,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設計意圖】

  通過多媒體呈現古人記數和不同地區(qū)的記數符號,以及今天的使用的阿拉伯數字,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有趣。

  2、學習十進制計數法。

  (1)填一填。

 、倥c百相鄰的計數單位是()和(),與萬相鄰的計數單位是()和(),與千萬相鄰的計數單位是()和()。

  ②10個一是(),10個十是()。10個百是(),10個千是()。

  ③10個萬是(),10個十萬是(),10個百萬是(),10個千萬是()。

  (2)提問:通過上面的填空,你發(fā)現什么?

 。肯噜弮蓚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

  小結: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1)認識數位順序表:呈現數位順序并提問,從右往左,第五位是什么數位?第九位呢?

 。2)數級:按照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邊起每四位是一級。

  (3)提問: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億級呢?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4)你發(fā)現每個數級的數位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嗎?請你按數級從右邊起,說說每個數級各有哪些計數單位。

  【設計意圖】

  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擴建”數位順序表,再通過系統(tǒng)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讓學生理解“十進制計數法”。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億位左邊是()位,千萬位左邊是()位,26705000000

  中“6”在()位。

  (2)()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2、判斷。

 。1)沒有最小的自然數。()

 。2)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3)0是自然數。()

  (4)自然數的個數可以數出來。()

  3、下面的數各是幾位數,按數級分各有哪幾個數級?你是怎樣分的?

  3248 143248 1263248 41263248

  4、先把下列各數按數級分一分,再說說各有哪些數位,最高位是什么數位。

  4253643 62538 234567321 4561732150

  四、作業(yè)練習

  練習二第1、2、6題(學生獨立完成)。

  五、歸納總結

  說說你這節(jié)課的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三、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PPT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游戲互動,感知計算器的作用

  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愛動腦筋,現在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的計算能力。

  課件出示題目。

  第一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師:同學們能很快算出第二組算式的得數嗎?

  生:不能。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類似的大數,當計算比較復雜時,可以使用計算工具——計算器。從古至今,人類都使用了哪些計算工具呢?它們發(fā)展的歷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初步認識、了解計算工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的形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對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結果的題目,如果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慢,而對于一些大數目的題目,用計算器計算會比較快。

  ⊙引導探索,認識計算工具

  1、計算工具的歷史。

  師:計算工具從古至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歷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過程中,產生了記數的需要。慢慢地為了計算方便,人類發(fā)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

  課件出示教材23頁閱讀資料,了解計算器的發(fā)展史。

  請大家閱讀資料,說一說你們的感受。

 。▽W生觀看課件,交流感受)

  2、算盤的認識。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發(fā)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曾經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它獨特的作用,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它。

  (1)認識算盤。

  師:關于算盤,你都知道什么?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你知道算盤的1顆上珠表示幾,1顆下珠表示幾嗎?(課件出示算盤結構圖)

  明確算盤的各部分名稱,算盤上方的每顆算珠表示5,下方的每顆算珠表示1。在算盤上記數時,首先要確定某一檔為個位,從個位向左數,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師:關于算盤你還知道什么?

  強調:“5”一般不用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1顆上珠表示;“10”一般不用個位上的1顆上珠和5顆下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的1顆下珠表示;空檔表示0。

 。2)撥數練習。(見課堂活動卡)

 。3)課件出示教材24頁練習題:你能分別寫出下面算盤表示的數嗎?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計算器的認識。

 。1)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計算器越來越普及。它是目前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比如:在餐館吃飯結賬時,用計算器計算,又快又準。

 。2)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出示教材25頁情境圖)

  下面是一種計算器。

 、倌贸鲇嬎闫,看看你手中的計算器,再看看同桌和PPT上的計算器,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煆娬{:雖然計算器的大小、功能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計算)

 、谡埻瑢W們看一看,計算器包括哪些按鍵?你知道哪些按鍵的功能?和同學交流一下。(學生通過實驗自己驗證、交流)

 、凵鷧R報結果。

  教師小結:希望同學們能牢牢地記住計算器上的一些最基本的按鍵的功能,并在計算中靈活應用它們。計算器上還有一些具有特別功能的按鍵。例如,b/c、a、x2等,可以用來計算分數等。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學時給學生自主學習計算器功能鍵的機會。學生自己摸索、實驗,互相討論、交流,自己尋找、發(fā)現,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鞏固練習

  算盤上每顆上珠代表(),每顆下珠代表()。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計算工具,了解了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認識了算盤和計算器,還知道了計算器上每個按鍵的功能。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計算器,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算盤的認識。

 。1)算盤的各部分名稱。

 。2)算盤的作用:計算和記數。

  2、計算器的認識。

  ON/C開關及清除屏鍵

  AC清除鍵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qū)別,匯報自己發(fā)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guī)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guī)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guī)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guī)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yè)

  自主練習3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四則運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

  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四則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使學生認識中括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

  6.使學生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和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互化。

  7.使學生掌握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以及相遇的行程問題,能夠初步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8.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9.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10.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第一單元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

  一、十進制計數法

  課題: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的數的產生、十進制計數法和數的讀法,練習一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數的產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2、使學生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千億以內的數。

  教具準備:教科書第1頁的教學掛圖。

  教學重點:認識億級的數及計數單位。

  教學難點:讀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數的產生

  1.探究數的產生(質疑激趣)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年數學,每天都要和數打交道,這些數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猜想一下。(可以小組討論,可以看書)

 。ㄗ寣W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

  教師總結:很久以前,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就有了計數的需要。例如,人們出去打獵的時候,要數一數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的時候,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等等,這樣就產生了數。

  2.自學記數符號、計數方法的產生。

  教師出示第1頁的教學掛圖:

 。ǎ保┳寣W生看圖,圖上說明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討論,互相補充。)

 。ǎ玻┠阕x過這方面的書嗎?你是怎么理解的?

 。ǎ常┱垘酌瑢W以講故事的方式敘述。

  教師:由于十進制計數比較方便,以后逐漸統(tǒng)一采用十進制。經過很長時間,才產生了像現在這樣完整的計數方法。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十進制計數法”。(板書課題:十進制計數法)

  二、學習十進制計數法

  1.復習舊知。

  (1)說出億以內的數的計數單位。(按數位順序板書出來。)

  (2)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千萬是多少?

  ②億以內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學習十進制計數法。

  (1)教師:我們已經學習過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人口十二億,世界人口50億等。這些數都比億大,從一億開始還可以繼續(xù)數下去。今天我們就來學比億大的數。

  (2)用算盤幫助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5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投影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很多大數。(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萬。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萬千米。

  地球離月亮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今天咱們一起來認識一些大數。(板書課題)

  2、介紹主題圖(出示主題圖)

  20xx年我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普查中這六個省市、自治區(qū)的人口數據。(出示人口數據)

  同學們認識這些大數嗎?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出示例1:北京人口有19612368人,這個數有多大呢?

  1.計數器操作,認識計數單位。

 、旁谶@個計數器上,你發(fā)現了什么?

  用計數器數數:撥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上一千。

 、茊栴}: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要怎樣?

  認識十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萬”。)

  ⑶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一萬,是多少?認識十個一萬是十萬,板書“十萬”。用同樣方法,完成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的認識,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2.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嗎?你們發(fā)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3.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將19612368按數位順序寫出。說出每個數字所占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有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3)學習“數級”。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

  為了便于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guī)律,即從右起每四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個“萬”.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之間互相說數,一個一、一萬一萬地說,另一個撥。

  2、填空:

 、儆脭底直硎緮档臅r候,每個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數的大小也()。

 、诎次覈挠嫈盗晳T,從右起每()數位是一級。()是個級,表示多少();()是萬級,表示多少()。

  ③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就不同。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收獲。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第一、第二頁。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

  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十萬位、千萬位……

  數級:個級、萬級、億級……

  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內容:

  億以內數的讀法(例2、例3,教科書第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并體會、理解讀數的.規(guī)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qū)別。

  結合讀數,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準備:

  計數器、課件、空白卡片,彩筆。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6-08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3-08

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02-08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優(yōu)選)10-18

【實用】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0-18

[合集]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6-09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5篇)02-25

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精選15篇)07-15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精選]四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5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