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7-16 14:42:38 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秀】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秀】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篇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的例2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xù)感知數(shù)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2.培養(yǎng)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進一步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運用百分數(shù)的知識進行納稅的計算。

  預習題:弄清什么是納稅?怎樣納稅?納稅的意義是什么?(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詢相關信息)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納稅的一些資料;教學光盤及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了解納稅

  納稅是根據(jù)國家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于發(fā)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wèi)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yè),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wèi)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所得稅等幾種。我國的稅收逐年增長,到20xx年,全年稅收收入已達到30866億元。(進行納稅意識教育)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稅務部門納稅的事嗎?那么究竟什么是納稅,納稅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板書:納稅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星光書店去年十二月份的營業(yè)額約為5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 6%繳納營業(yè)稅,這個書店去年十二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學生讀題。

  提問:想一想,題里的營業(yè)額的6%繳納營業(yè)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你們會做嗎?試試看!

  學生嘗試練習,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我們怎樣計算呢?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來計算。

  3.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買摩托車共付的錢。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4.學生在課本上完成練一練。

  三、同步練習

  1.練習二的第1、2題。

  指名學生讀題,讓學生說明算式里的每個數(shù)據(jù)的意思。

  學生獨立思考后練習,交流時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讀題后,教師簡單介紹個人所得稅的知識。

  學生獨立思考并列算式計算,然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1.練習二的`第4題。

  我國20xx年10月公布的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個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稅。月收入超過1600元,超過部分按下面的標準征稅。

  不超過500元的 5%

  超過500元~20xx元的 10%

  超過20xx元~5000元的 15%

  ------

  李明的媽媽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們各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在這道題中,李明的媽媽應納稅的收入是1800元嗎?為什么?全班展開討論李明媽媽的納稅的收入應為多少元?稅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應納稅額為多少?他的稅率又是多少呢?

  介紹分段納稅,最后讓學生分別求出李明的爸爸媽媽各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將三段不同的收稅看作三個檔次,先用總收入減去1600,看超過的部分是屬于哪個檔次,如果超過的部分少于500,屬第一檔次,用超出的部分乘以5%;如果超過的部分大于500小于20xx就屬第二檔次,第一檔次的稅肯定要交,用500乘5%,再用(超出部分-500)乘10%,然后相加;如果超過的部分大于20xx小于5000就屬第三檔次,第一、二檔次的稅肯定要交,用500乘5%,1500乘10%,(超出部分-20xx)乘15%,再相加。

  關鍵是這里第一、二檔次的,要全額交稅。

  五、課堂回顧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內容?認識到什么?如果沒有納稅,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六、布置作業(yè)

  課內作業(yè):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納稅問題

  營業(yè)額×5%=營業(yè)稅

  60×5%=3(萬元)

  答:應繳納營業(yè)稅3萬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應分兩段來納稅:

  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40元

  25+40=65元

  答:爸爸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5元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第9頁“成數(shù)”

  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shù)的含義。能熟練的把成數(shù)寫成分數(shù)、百分數(shù)。正確解答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2、通過成數(shù)的計算,進一步掌握解決百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

  3、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成數(shù)的理解和計算。

  教學難點:

  會解決生活中關于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

  合作交流,引導探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什么是百分數(shù)?

  表示一個數(shù)占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shù)通常不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什么是單位“1”?怎么找“1”?

  (1)單位1是與分數(shù)作比較的;就是被分成若干份的那個量;是誰的幾分之幾;比誰多(少)幾分之幾;誰就是單位“1”。

 。2)單位“1”往往是在(比、占、是、相當于、正好等)字后面的那個量。注意比(占、是、相當于等)后面是分數(shù);你要看單位“1”的話,你就要看“的”、“幾分之幾的”前面的那幾個字眼,就是單位“1”。

  (3)如果單位“1”是已知的,就用乘法。如果題目要求單元“1”的',就用除法。

  二、情景導入,理解“成數(shù)”概念

 。ㄕn件出示)農業(yè)收成,經常用“成數(shù)”來表示。例如,報紙上寫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問題:這個“二成”是什么意思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追問:“三成五”又表示多少呢?

  成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通稱“幾成”

 。1)剛才大家都說了很多有成數(shù)的發(fā)展變化情況,那么這些“成數(shù)”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增產“二成”,你怎么理解?

 。▽W生討論并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成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

  二成十分之二 20%

  (2)試說說以下成數(shù)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诒本┏鲇稳藬(shù)比去年增加兩成。

  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

  2、解決實際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9頁例2:

  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jié)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俳衲瓯热ツ旯(jié)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谡页鰯(shù)量關系式。

  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

  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1-25%)

 、蹖W生獨立根據(jù)關系式,列式解答。

 、苋嘟涣鳌

  方法一: 350×(1-25%) 方法二:350-350×25%

  =350×75% =350-350×0.25

  =350×0.75 =350-87.5

  =262.5(萬千瓦時) =262.5(萬千瓦時)

  課件出示稍難題型

  某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數(shù)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長兩成。該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數(shù)為多少人次?

  預設一:15000×(1+20%)=18000(人次)

  預設二:15000÷(1+20%)=12500(人次)

  監(jiān)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這道題為什么用除法解決呀?

  提升認識

  問題:解決有關成數(shù)的實際問題時,關鍵是什么?

  預設:理解成數(shù)的含義;明確誰是單位“1”

  三、練習鞏固

  1、填一填

  (1)“一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 )%

  (2)“二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 )%

  (3)“六成”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 )%

  (4)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寫成百分數(shù)是( )%

  2、某鄉(xiāng)去年小麥總產量是1500噸,今年比去年增產一成五,今年小麥總產量是多少噸?

  3、某種錄音機的利潤是進價的三成,已知它的零售價是每臺390元,求這臺錄音機的成本是每臺多少元?

  4、汪場小學圖書室有圖書8000本,金場小學的圖書本數(shù)只有汪場小學的九成五那么多,你知道金場小學的圖書本數(shù)是多少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成數(shù)的知識,你們對成數(shù)的知識有哪些了解?

  板書設計:

  一成=十分之一

  二成=十分之二

  三成五=十分之三點五

  成數(shù)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通稱”幾成“

  教學后記: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 通過畫圖的方法,探索長方形長和寬的變化關系,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經歷探索活動,了解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重點:

  探究長方形面積不變時,長與寬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表示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正比例的圖像呢?

  2、你還記得表示積一定,兩個乘數(shù)之間的關系圖嗎?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可以連成什么線?

  3、說一說。

  (1) 兩個乘數(shù)的變化情況。

 。2) 兩個乘數(shù)成什么關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他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說一說長與寬的變化情況。(小組交流)

  2、這里哪個量一定?

  3、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8個長方形。(每格代表 1 cm)

  過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紙,并標明X、Y軸上的數(shù)字。

 。2) 教師邊講解,邊畫長方形。

 。3) 學生接著畫。(直接在課本上完成)

  5、連接圖中的點A,B,C,D

  (1) 猜一猜:圖中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2) 師生一起連線,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和反比例關系的關系式和圖像的區(qū)別。

  四、鞏固練習

  面包的總個數(shù)不變,每袋裝的個數(shù)與袋數(shù)如下表。

  每袋個數(shù) 2 3 4 6 8 12 24

  袋 數(shù) 12 8 6 4 3 2 1

 。1)每袋個數(shù)與袋數(shù)有什么關系?說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制成圖表。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數(shù)的概念,掌握有關性質,并能 正確地判定數(shù)的范圍。

  教學重點: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靈活理解數(shù)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 知識整理

  自然數(shù) 十進制的計數(shù)法多位數(shù)的讀法

  整數(shù)

  小數(shù)的.意義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

  數(shù) 小數(shù) 小數(shù)的分類 無限小數(shù)(循環(huán)小數(shù))

  有限小數(shù)

  小數(shù)的性質

  2、

 。、整數(shù)和小數(shù)的數(shù)位順預表。

 。础⒄麛(shù)、小數(shù)的讀法

 。怠 萬、億做單位記數(shù)

  較大的數(shù)可用萬、億作單位進行改寫不是整萬、整億的數(shù)可用小數(shù)表示。

  如:18000000=1800萬

 。保保埃叮埃埃埃埃埃剑.106億

  6、 近似數(shù)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ǎ玻┻M一法(3)去尾法

  二、練一練

 。ǎ保┨羁

  a. 學生練習

  b. 反饋:說出正誤理由,并討論如何改正。

  (2)判斷

  a. 學生練習判斷。

  b. 反饋并說明理由。

 。ǎ常

  a.一個五位數(shù)加上1就變成六位數(shù),這個五位數(shù)是(),一個五位數(shù)減去一就變成四位數(shù),

  這個五位數(shù)是()。

  b.把下列各數(shù)從小到大用符號連接起來 0.7 0.7550.760.75。

  c. 用0、1、2、3、9這十個數(shù)字,每個數(shù)字只能、用一次,寫出一個最接近十億的整數(shù)。

  d. 課本第1-----6題。

  三、總結:

  本課復習了哪些內容?我們是怎樣復習的?你認為哪些知識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對哪些題目要犯錯通過今天的復習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練習

  1、用2、3、4分別去除一個數(shù),正好都能整除,這個數(shù)最小是( ),把它寫成兩個質數(shù)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質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68,這兩個數(shù)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個小朋友繞操場滾鐵環(huán),繞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時在出發(fā)地點相會。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本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能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進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二、基本練習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2立方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體積和是96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3)把一個體積是18立方厘米的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成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個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一個圓錐相等,圓錐的高是9厘米,圓柱的高是()厘米。

 。5)圓錐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體積是6.28立方厘米,這個圓錐的高是()厘米。

  2、判斷。

  (1)圓錐的底面半徑擴大3倍,體積也擴大3倍。()

 。2)一個正方體和一個圓錐的底面積和高相等,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是圓錐體積的3倍。()

 。3)圓錐的底面周長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體積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綜合應用

  1、一塊圓錐形巧克力,體積是6立方厘米,底面積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個圓錐體積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課時教學反思

  教材中圓錐體積的相對練習較少,但在實際解決問題中卻常常需要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以特別增加了一課時練習。

  教學中的一組填空題,對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聯(lián)系很有價值。通過練習,學生們明確了圓柱與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和為4個圓錐的體積(或4/3個圓柱的體積),而它們的體積相差2個圓錐的體積(或2/3個圓柱的體積)……。掌握這些知識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如將圓柱削成最大的圓錐,求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圓柱的體積乘2/3(1—1/3)從而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學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問題,可用算術方法列式又常常對“1/3”發(fā)憷。為了更好與初中銜接,我在本節(jié)課綜合應用環(huán)節(jié)儼然是一位“推銷員”,不斷給學生強化方程解法的優(yōu)勢,但在實際應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納這種方法。而用算術方法解答,則必須首先明確:若圓柱和圓錐體積和高(或者是底面積)相等,那么圓錐的底面積(或高)是圓錐的3倍。

  [再教建議]針對學生思維習慣,在教學填空第4小題時不僅要講清原因,而且應要舉一反三,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體積相等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聯(lián)系。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一、 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身體中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流動,其實我們的數(shù)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F(xiàn)在讓我們做了實驗感受一下吧!請大家選擇你身邊的一樣物品,讓它動一動,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 點動成線 如果把這個小球看成是一點,那么它運動的軌跡形成了什么?(曲線)能用四個字概括一下嗎?板書:點動成線

  2、 線動成面 如果把這枝筆看成是一條線,那么它運動的軌跡形成了什么?(面)概括起來就是:線動成面

  3、 面動成體 如果把這本數(shù)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那么它是怎么運動的呢 ?(旋轉)板書。旋轉后形成了一個圓柱體,也就是說:面動成體。

  大家能舉出生活中的這些現(xiàn)象嗎 ?

  小結: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與面動成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課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面的旋轉。

  二、 新課

  1、 以前我們學習過那么平面圖形?(學生回答老師貼圖)

  2、 這些平面圖形旋轉后會形成什么立體圖形呢?請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說一說。

  3、 大家剛才說得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每組的黑袋子里有一些平面圖形,請大家選擇好以哪條線動軸旋轉后貼在圓棒的雙面膠處,然后旋轉,最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匯報單上。

  4、 小組活動,操作記錄

  5、 同學們,我們就做到這,誰來匯報一下。學生匯報,老師貼圖。

  哪個小組還有補充?

  根據(jù)剛才這些同學的匯報,你又想說些什么 ?

  A、不同的平面圖形,旋轉的立體圖形是不一樣的。

  B、不同的平面圖形,也能旋轉出同樣的.立體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圓和半圓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C、同一個平面圖形,按照不用的邊為軸,旋轉出的立體圖形也是不一樣的。

  6、小結:看!同一個長方形以不同的軸旋轉可以形成圓柱體。象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邊為軸可以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課件)

  7、在這些立體圖形里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圓柱體和圓錐體,F(xiàn)

  在請大家打開書進一步來了解它們。誰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有一個曲面和一個底面,不同點圓柱體上面也是一個底面,而圓錐體上面是一個頂點。圓柱體有無數(shù)條高,而圓錐體只有一條。)

  8、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體哪些物品是圓錐體呢?學生舉例,相機指出各部分名稱。

  三、 練習

  看來同學們對圓柱體和圓錐體已經很熟悉了,那接下來薛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

  1、 實物判斷:是不是圓柱體?說明理由.

  2、 教材四頁習題。

 。、開放題。

 。痢⑾铝袌D形旋轉后會形成哪個立體圖性?

  B、下列哪個塞子既能塞住甲盒又能塞住乙盒呢?

  四、 總結

  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世界多么豐富多彩!簡單的動就將這些平面圖象變成了我們熟悉的立體圖形,今后讓我們繼續(xù)多觀察、多操作去探索數(shù)學世界的奧秘吧!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jù)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lián)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xiàn)、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兩個數(shù)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xiàn)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jù)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整理與復習中回顧整個第一學段的相關知識。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復習有關萬以內數(shù)的數(shù)的讀寫法,比較大小等,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4、會計算萬以內有加減法,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加減法,會計算一位數(shù)乘三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運算,會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除法運算。以及兩步運算為主的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鞏固萬以內數(shù)的讀寫法,會比較數(shù)的大。唤Y合生活實際,會估一估。準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比較數(shù)的大小,掌握數(shù)的基本計算。

  教學過程:

  一、我的成長足跡。

  1、師:同學們,三年的學習生活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我相信你們肯定有很多話要對同伴和老師說一說吧,誰愿意說一說三年來你在數(shù)學上有了哪些收獲?

  2、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4、作品欣賞。

  將上學期在數(shù)學活動周中獲獎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數(shù)學小報》進行展示。

  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本進行展示。

  4。學生自評、互評。

  自我評價:說一說自己三年來在課堂上、作業(yè)方面、數(shù)學興趣等等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以及說一說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與進步。

  同桌互評:同桌之間或者比較了解的同學之間進行互相評價。

  二、計算。

  1、簡單地復習有關加減乘除的有關計算方法,進行簡單的練習。

  2、讓學生說一說在計算過程中應注意的地方或者說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學生發(fā)言

  教師小結,把學生作業(yè)中錯誤率比較高的題目和類型進行講解。

  4、完成書本上課后習題:要求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shù)。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檢查,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檢查的。從而提高學生檢查的意識和能力。

  二、基本練習。

  1、在你認為正確的答案下畫鉤。

  (1)兩個數(shù)相乘,積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3270 4819 2151

  (2)38與23的積可能是:

  863 874 594

  這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判斷的?然后老師進行概括。如第二題,可以先判斷積是個位是幾,因為兩個乘數(shù)的個數(shù)是8和3,所以積的.個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進行估算選出合適的答案。

  2、找規(guī)律填數(shù)。

 。1)20xx 20xx 20xx()()

 。2)1200 1100 1000()()

  先找到一組數(shù)之間的關系,然后根據(jù)規(guī)律填寫下一個數(shù)。

  4、在括號內填上>、<或=。

  認識符號>、<、=的意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對于常見的量的單位,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4。復習克、千克質量單位。

  讓學生回顧所學的有關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讓學生回想一下: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1千克。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千克。

  5。 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多少個班級?1200步大約多長?

  解決這類問題,一般先確定一個標準,再估算。

  第一個問題:100張紙大約厚1厘米,1200張紙大約厚12厘米;

  第二個問題:一個班大約40人,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30個班。

  第三個問題:10步大約7米,1200步大約1207=840米。

  不同的紙張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長也不一樣,實際教學時可請學生選實際量一量,再估算。

  總結:

  比較分數(shù)大。

  同分母分數(shù),分子大的分數(shù)就大,分子小的分數(shù)就小;

  同分子分數(shù),分母大的分數(shù)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數(shù)反而大。

  代數(shù)運算法則:

  加法交換律;A+B=B+A

  乘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結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業(yè):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1028+998= 20xx-619= 1830= =+=

  = = = = 82+62=

 。= 20-1 = = 1 = =

  0 =+8%=%= 50%= 1010%=

  2、脫式計算,能簡算的要簡算。

  800-(287+365)+717 20xx-

 。1721 1593-[(4419+44)5]

  139+159+179++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正確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首先我們通過一組練習來復習一下。

  2、課件出示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3、揭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一)、教學例5.

  師:我們先看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問題?(課件出示例5)

  1、收集信息,理解題意。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指名學生匯報)

  2、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

  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①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②指名學生匯報解題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生可能的答案有:28÷8×10=35(元) 10÷8×28=35(元)

 、劢處熤赋鲆部捎帽壤闹R解答。

  3、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問題。

  師:這道題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怎樣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呢?請同學們先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要求: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討論。

 、兕}中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谀膫量是一定的?

 、鬯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依據(jù)什么判斷的?

 、芨鶕(jù)這個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2)學生交流討論后,指名學生匯報,并引導學生概括出等量關系式。

  (3)學生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師:你能完整的把這道題用比例知識解答嗎?

  學生嘗試用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4)指名學生板演過程,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提醒學生要檢驗。

  (5)師:你認為在解題過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給大家呢?(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

  思考以下問題:

  用比例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找到不變的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5.習題鞏固

  我會分析:(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集體訂正。

  (二)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

  師:你能根據(jù)剛才總結的經驗試著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哪個量是一定的?

  (3)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

  (4)根據(jù)比例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學生思考后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并指名板演。

  3.集體評講。

  4小結。

  思考:

  1.你認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他生補充,課件出示總結。

  2.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有哪些?

  (1)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2)師生總結。(課件展示)

 、僬(找相關聯(lián)的量)

 、谂(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

  ③列(列出方程)

 、芙(解方程)

  ⑤驗(檢驗計算結果)

  三、習題鞏固。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運動會上,六年級同學進行大型體操表演,每行站20人,可以站18行;若每行站40人,可以站χ行?

  2.小蘭身高1.5米,她的影長是2.4米,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長為4米,這棵樹高χ米。

  3.小華讀一本書,每天讀10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5頁,χ天可以讀完。

  (學生先獨立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講解列式的依據(jù)。)

  拓展練習:

  修一條路,計劃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實際5天修了300米,照這樣計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務?

  (學生先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找不同做法的同學回答,他生訂正)

  四、作業(yè)

  教材63頁練習十一4、5、7、8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他生補充。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例5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 例6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

  費是x元。 現(xiàn)在可以用x天。

  28:8=x:10 25x=100×5

  8x=28×10 x=100×5÷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

  是35元。 可以用20天。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西師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六年級下冊《式與方程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整理和復習小學階段有關“式與方程”的知識,使學生形成“式與方程”的認知結構,提高系統(tǒng)整理復習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作用及方法,進一步建立符號意識,體會代數(shù)思想。

  3.使學生通過復習明確“等式與方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整理和復習方程的意義、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整理和復習小學階段有關“式與方程”的知識。

  教學難點:

  在整理中構建“式與方程”的知識網絡,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課件和學生課前復習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自我質疑,揭示課題。

 。ㄔO計意圖:直接揭題,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梳理知識,溝通聯(lián)系

  1.展示學生的整理和復習成果,微課引導學生體會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ㄔO計意圖:培養(yǎng)自主整理復習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根據(jù)同學們的整理和復習,對“式與方程”進行歸納整理

 。ㄔO計意圖:能讓學生清晰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

  3.圍繞以下三方面查漏補缺、縱深拓展。

  提出研究問題,小組討論、合作攻關。

  (1)用字母表示數(shù)

 、儆米帜副硎緮(shù)量關系

 、谟米帜副硎居嬎愎

 、塾米帜副硎具\算定律

  ④用字母來表示計算方法

  匯報、小結。

 、輰嶋H運用

  考考你?

  學校買來9個足球,每個a元,又買來b個籃球,每個58元。

  下面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你們能說說它們表示的意義嗎?

  9a表示58b表示58-a表示9a+58b表示

  追問:如果a=45,b=6,那么,你們能算出9a+58b等于多少?

 。ㄔO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在練習中提升知識。)

 。2)方程

 、俳涣魇裁词欠匠

 、谂袛嘞旅婺男┦阶邮欠匠?

  8×4=32 x-0.25=1449+3y>104+0.7x=102

  9a-3.5a 6<3÷b x/4=30% 2/3x+1/2x=42

  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小結:x-0.25=144+0.7x=102x/4=30%2/3x+1/2x=42都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所以它們都是方程。

 、劢夥匠

 。ㄔO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復習,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義,并能熟練地解方程。)

  (3)列方程解決問題

  綠化隊為一個居民社區(qū)栽花,栽月季花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花棵數(shù)的2倍。

  提出問題,獨立思考

  交流匯報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讀題,弄清題意,讓學生參與列方程解題的過程,提高學生應用代數(shù)的'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符號感。)

  三、實際運用,增強理解

  1.小平在踢毽子比賽中踢了42下,她踢毽的數(shù)量是小云的3/4。小云踢了多少下?

  2.陽陽正在讀一本科普書,第一周讀了90頁,還剩下這本書的1/3沒有讀。這本科普書一共多少頁?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與小組交流,集體講評。

  3.指導練習,提升思維

  課件(出示)用小棒擺正方形,如下圖所示。

  正方形的個數(shù)圖形小棒的根數(shù)

  1

  4

  2

  3

  n

  讓學生理解、認識、思考的差異,允許“多樣化”的結論。

  小結:對于有規(guī)律性的事物,無論是用數(shù)還是字母或圖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規(guī)律,只是表達形式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做層次不同,形式多樣的練習,提升學生的解題思維訓練。)

  四、全課小結

  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那些知識?是怎樣進行梳理的?

  (設計意圖:進一步歸納總結,讓生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結構化,提升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獨立練習,鞏固提高。

  練習十六中第5-8題改造。

 。ㄔO計意圖:讓生在復習中鞏固知識,在練習中提升思維。)

  教學板書:

  式與方程的整理與復習

  數(shù)量

  數(shù)量關系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方法

  認識方程含有求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解方程

  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方程的基礎知識,會解學過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從中體會方程的應用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在課前利用微課布置前置作業(yè),通過學生完成前置作業(yè)來整理“式與方程”的知識,雖然有部分學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學知識,但仍可對某部分知識進行簡單的整理,通過這種整理知識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學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基礎上,教師再綜合學生整理的知識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復習內容,這樣突出學生在整理知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復習效果。

  教學設計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不能以自己的經驗代替學生實際情況,認為上過的內容只要復習一下,學生就能弄懂,如用方程來解決問題時,對于簡單的題目,學生做的很好,但稍復雜一點的題目,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分析題目,找出題目中的關系式。從中也看出這部分學生并沒有掌握好這部分知識。在接下來的復習中,可以著重來復習這部分知識。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1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利率調整的原因,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讓學生獲得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成功的喜悅。

  3:情感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深化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運用,掌握百分數(shù)問題的解決辦法。

  教學難點:強調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學生自己或小組到家附近的銀行做調查、網上調查。

  教學用具:多媒體、堂上小組匯總用紙:

  本課總的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力體現(xiàn)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shù)學的大課中,只要讓數(shù)學扎根于生活這個肥沃的土壤,注意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選擇那些看得見、摸得著、感興趣的,能激發(fā)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內容,才是生動的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素材。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數(shù)學學習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意識也才真正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新授課:

  一:復習引入

  1:跟著學校的吉祥物晶晶和靈靈來到中國銀行,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看到什么數(shù)學信息?并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說出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

  2:利息是計算方法?

  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利息”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可以說“利息”也是我們生財之道。但是不一樣的理財方式,帶來的效益是不同的,那怎么樣理財才能給我們帶來盡可能多的回報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生活與百分數(shù)》的聯(lián)系。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調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

  1:自己或小組為單位,匯報家附近銀行最新的利率、國債和理財產品。

  (給一個調查表學生自己填寫,并用于小組討論與匯總)

  2:匯報完后與課本11頁的利率表進行對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學生自己回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提出問題,你知道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嗎?

  (學生根據(jù)自己上網查找資料小組討論、再匯報)

  綜合網絡的結果,調整理利率的原因大體如下:

  A:宏觀調控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如:為了限制房地產過熱,可以調高利息。

  B:抑制通貨膨脹,調高利率,引導儲蓄,減少市場上資金的流動。

  C:控制外匯匯率及外匯儲備,調高利率,持有人民幣的意愿增加有利于人民幣的升值。

  活動(二)利用調查的.利率來給李阿姨設計收益最大的儲蓄方法

  我們從宏觀上了解到利率也是根據(jù)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從而具體到我們每個人的實際需求。我們應該選取怎么樣的理財方式,也要慎重選擇。請根據(jù)屏幕的利率表,幫助李阿姨算一算。李阿姨準備給兒子存2萬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學。如果你們是李阿姨的理財團隊,你們會給李阿姨多少種儲蓄方法?你怎么說服李阿姨用你們的方法?并告誡李阿姨如何選擇理財?

  1:帶著以上的問題,讓小組討論?

  2:小組匯報方法?

  3:各小組補充?

  4:開始計算

  5:小組匯報你選用了那種方法,并把答案算出來。(溫馨提示:理財產品有很多種,越高回報率的產品存在的風險越大)(同時板書)

  6:學生自己看結果選取最優(yōu)方案(嘗試成功的喜悅)

  7:總結:確定儲蓄原則:

  能定期不活期,

  能長期不短期,

  能國債不儲蓄。

  8: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老師有1萬元錢,有兩種理財 方式:一種是買3年期國債,年利率4.5%;另一種是買銀行1年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連本帶息繼續(xù)購買下一年的理財產品。3年后,哪種理財方式收益更大?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活動(三)了解千分數(shù)、萬分數(shù)。

  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百分數(shù),但你知道嗎?除了百分數(shù)還有千分數(shù)、萬分數(shù)!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6頁,自己閱讀學習。

  1:交流感知;練習本自己寫千分號、萬分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看自己能寫多少個千分數(shù)和萬分數(shù)!

  2:嘗試讓孩子說說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千分數(shù)、萬分數(shù)(自己準備好PPT展示)

  三:本課小結

  讓孩子自己說說自己本課的收獲,并回家分享給爸媽知道,自己的理財經驗。

  四:拓展練習:

  結合自己調查的利率表,給自己的壓歲錢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學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明天匯報!

  板書設計:

  生活與百分數(shù)

  整存整取 國債 理財產品

  A:1+1+1+1+1+1 A:1+1+1+1+1+1 A:一次6年

  B:2+2+2 B:3+3

  C:3+3

  確定儲蓄原則

  能定期不活期 能長期不短期 能國債不儲蓄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2


  知識整理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支識網絡。

  2我們學習哪些知識?用合適的方法把知識間聯(lián)系表示出來。匯報同學互相補充。

  復習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jù)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系?

  什么叫比例尺?關系式是什么?

  基礎練習

  1填空

  六年級二班少先隊員的人數(shù)是六年級一班的8/9一班與二班人數(shù)比是( )。

  小圓的.半徑是2厘米,大圓的半徑是3厘米。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 )。

  甲乙兩數(shù)的比是5:3。乙數(shù)是60,甲數(shù)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頁2、3題

  綜合練習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項減去12,那么第一項應減去多少?

  3用5、2、15、6四個數(shù)組成兩個比例( ):( )、( ):( )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5.4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比例的意義

  比例 比例的性質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義

  正反比例的判斷方法

  比例應用題 正比例應用題

  反比例應用體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區(qū)分比和比例。

  2、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認識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做第32頁復習題。

  出示復習題。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來確定里的數(shù);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質,把已知的一個比的前項、后項同時擴大。]讓學生根據(jù)思考的方法在括號里填上數(shù)。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括號里的數(shù)。

  2.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問;根據(jù)積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題里的x嗎?

  3.引入新課。

  在上面兩題里,第1題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現(xiàn)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jù)是什么,并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讓學生說一說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shù)x。

  3、教學“試一試”。

  提問已知數(shù)都是怎樣的數(shù)。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口答是怎樣做的,老師板書。

  4、小結方法。

  提問:你認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2、做練習六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l0題。

  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題,做在練習奉上。要求寫出檢驗過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檢驗過程,老師板書檢驗過程。并說明檢驗時把x代入原來的`比例,看兩邊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練習六第11題。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四、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jù)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shù),你想到什么?(積是1)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么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6題第(1)~(4)題,第7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6題第(5)、(6)題,第9題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4

  目標:

  1、 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 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3、 在公式推導中滲透轉化的思想。

  重點:

  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難點:

  圓柱體積的計算。

  用具:

  課件、圓柱模型。

  過程:

  1、 教師提問。

  (1)什么叫物體的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 教師: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來解決的,那么,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1、 教學例5。

  講授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演示動畫“圓柱的體積”)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的形狀,沿著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體圖形。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①圓柱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立體圖形?(近似的長方體)

 、谕ㄟ^剛才的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A、拼成的這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和圓柱相比,體積大小沒變,但形狀變了。

  B、拼成的這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和圓柱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長方形的立體圖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

  C、這個近似長方體的立體圖形的高就是圓柱的高,高的長度沒有變化。

  (4)學生根據(jù)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谌绻褕A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廴绻褕A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5)通過以上的觀察,啟發(fā)學生說出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倨骄值姆輸(shù)越多,拼起來的形狀越接近長方體。

 、谄骄值姆輸(shù)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積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接近一條線段,這樣整個立體圖形的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賹W生分組討論: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趯W生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理由。

  教師: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塾米帜副硎緢A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2、 教學例6。

  出示教材第26頁例6。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教師:要知道能否裝下這袋奶,首先要計算出什么?

  學生:杯子的容積。

 。3)指明要計算杯子的容積,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杯子的底面積:3.14×(8÷2)2=50、24(cm2)

  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mL)

  答:因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裝下這袋牛奶。

  3、 教學例7。

  師:看下面的問題你能解答嗎?遇到了什么問題?有什么辦法嗎?(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例7)

  生1:這個瓶子不是一個完整的圓柱,無法直接計算容積。

  生2:我們可以先轉化成圓柱,再計算瓶子的容積。

  師:怎樣轉化呢?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可能會說:

  瓶子里的水的體積始終是不變的,即使瓶子倒置后,水的體積與原來還是一樣的,這樣就說明瓶子的容積其實就是水的體積加上18cm高的圓柱的體積。

  也就是把瓶子的容積轉化成了兩個圓柱的體積。

  ……

  師:嘗試自己解答一下。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瓶子的容積=3.14×(8÷2)2×7+3.14×(8÷2)2×18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3.14×16×25

  =1256(cm3)

  =1256(mL)

  答:這個瓶子的容積是1256mL。

  只要學生解答正確就要給予肯定,不強求算法一致。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靈活地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在生活中,數(shù)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可能會說:

  利用“轉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我們利用了體積不變的特性,把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成規(guī)則圖形來進行體積的計算。

  在五年級時,計算梨的體積也是用了轉化的方法。

  ……

  【設計意圖:既幫助學生梳理了所學知識,又及時總結了學習方法,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 ↓ ↓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

  A類

  1、填表。

  底面積S(平方米) 高h(米) 圓柱的體積V(立方米)

  15 3

  6.4 4

  2、一個圓柱形水池,底面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考查知識點:圓柱的體積;能力要求: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B類

  兩個底面積相等的圓柱,一個圓柱的高為9分米,體積為162立方分米。另一個圓柱的高為3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ǹ疾橹R點:圓柱的體積;能力要求:能運用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A類:

  1、 45 25.6

  2、 314平方米 471立方米

  B類:

  54立方分米

  教材習題

  第25頁“做一做”

  1、 75×90=6750(cm3)

  2、 3.14×(1÷2)2×10=7.85(m3)

  第26頁“做一做”

  1、 3.14×(8÷2)2×15=753.6(cm3) 753.6cm3=0.7356L 0.75361 不夠。

  2、 3.14×(0.4÷2)2×5÷0.02≈31(張)

  第27頁“做一做”

  3.14×(6÷2)2×10=282.6(cm3) 282.6cm3=282.6mL

  第28頁“練習五”

  1、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2、 3.14×(60÷2)2×90=254340(cm3) 254340cm3=254340mL

  3、 3.14×(3÷2)2×0.5×2=7.065(m3)

  4、 80÷16=5(cm)

  5、 3.14×1.52×2×750=10597.5(千克) 10597.5千克=10.5975噸

  6、 表面積:3.14×6×12+3.14×(6÷2)2×2=282.6(cm2)

  體積:3.14×(6÷2)2×12=339.12(cm3)

  表面積20×10+20×15+15×10)×2=1300(cm2) 體積:20×10×15=3000(cm3)

  表面積:3.14×14×5+3.14×(14÷2)2×2=527.52(cm2)

  體積:3.14×(14÷2)2×5=769.3(cm3)

  7、 25cm=0.25m 35—3.14×(2÷2)2×0.25=34.215(立方米)

  8、 3.14×(6÷2)2×11×(2+1)=932.58(cm3) 932.58cm3=932.58mL

  932、58800 不夠

  9、 81÷4.5×3=54(dm3)

  10、 3.14×(10÷2)2×2=157(cm3)

  11、 3.14×(1.2÷2)2×20×50=1130.4(cm3) 1130.4cm3=1.1304L 1.13041 能裝滿。

  12、 3.14×(10÷2)2×80—3.14×(8÷2)2×80=2260.8(cm3)

  13、 30×10×4÷6=200(cm3)=200(mL)

  14、 3.14×102×20=6280(cm3) 3.14×202×10=12560(cm3)

  15、 第四個圓柱的體積最;第一個圓柱的體積最大。

  發(fā)現(xiàn):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可以圍成兩個不同的圓柱,且以長邊為圓柱的底面周長時圍成圓柱的體積最大。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5

  課題利率

  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11頁例4)

  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調查實踐中了解儲蓄的意義、種類,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確計算利息。

  教學重點: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利息的計算。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方法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習,總結提升;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去過銀行嗎?你知道去銀行人民常做什么嗎?你知道我們周圍有什么銀行?你見過銀行卡嗎?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了解儲蓄的意義和種類

  1、儲蓄的意義

  師: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

  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fā)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

  2、儲蓄的種類。(學生匯報課前調查)

  三、自學課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1、自學課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然后四人小組互相舉例,檢查對”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師:根據(jù)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先讓學生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并舉例說明,然后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jù)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3、利息計算

 。1)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兩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兩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后,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實踐應用

  第11頁做一做

  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注意計算要準確。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

  作業(yè)

  第14頁的第9題

  板書設計

  利率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6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2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6-14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1-23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數(shù)學12-23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秀04-23

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6-12

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選)07-07

【精品】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