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5-6頁例3、例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難點:
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課件出現:摩天輪、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觀察物體的.旋轉,并感知旋轉現象由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學生感知旋轉現象,建立旋轉的表象。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師:剛才,同學們反復地提到“旋轉”,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旋轉”(板書課題)用語言描述這些物體是怎樣旋轉的。還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些物體的旋轉。體驗旋轉現象,初步認識旋轉。
2.聯系生活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轉呢?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出旋轉含義,并板書。師:今天咱們就從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地鐘表和風車開始研究吧!風扇、陀螺、旋轉木馬、鐘表、車輪……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旋轉變換。把學生的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內化為學生的知識。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2
機的體積約是120( )。
。4)一輛冷藏汽車冷凍箱的體積約是9( )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看板書說一下這節(jié)課都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觀察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生:聽過。
師:誰愿意將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生講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師:烏鴉為什么會喝到水呢?能通過實驗來說明嗎?
生動手實驗,把石子放入瓶中。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師: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嗎?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擠上去了。
師:說得非常好!如果烏鴉口渴得厲害,想盡快喝到水,你有辦法嗎?
生激動地:放大的石子。
師: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講授新課。
。1)建立“體積”概念。
出示實驗: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里倒?jié)M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
師:通過這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這說明什么?
實物演示:火柴盒、鉛筆盒、書包。
師:觀察這三個物體,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大?哪個所占的空間比較小?
書包與講桌相比,誰占的`空間比較大?
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占空間有“大。簕板書}。
概括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桌上這三個物體,哪個體積最大?哪個體積最?你知道體積比書包大的物體嗎?你知道體積比火柴盒小的物體嗎?
師:出示書中插圖,比較電視機,影碟機和手機,哪個所占的空間大?
生比較。
。2)教學“體積單位”。
1、師: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那下面兩個長方體,你能比較出大小嗎?(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長方體)
生:不好比較。
教師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問:現在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生:能,左邊的長方體比右邊的體積大。
師:為什么?(學生小組討論)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
2、解釋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結合周圍的物體來感受它們的實際大小,初步建立這三個體積單位的表象。
師: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學課本。
師:通過自學課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師: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
師:太抽象了,怎樣記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剛才做實驗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師:我的頭腦中已經有深刻印象了,謝謝你們。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學生介紹并舉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師用三根木頭米尺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墻角,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并讓前兩排學生鉆進來,正好容納十四個人,
接下來,老師可任意指定一些物體,讓學生選用合適的體積單位,進一步鞏固對體積單位的大小的認識。
。2)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喜歡的物體體積大約是多少。
生1:一沓作業(yè)本的體積大約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機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米。
。ㄈ╈柟叹毩
課本第40頁的做一做。
第一題,幫助學生理清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區(qū)別。
第二題,用教具小方塊來演示。用同樣數目的小方塊組成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讓學生說出體積是多少。重點指出這些立體圖形里面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這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個正方體,它的棱長是1厘米,它的表面積是6( ),體積是1( )。
(2)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6( )。
。3)一臺電視機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鞏固整數與分數乘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將生活中的實例數學化進行計算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鞏固以利于更加熟練計算整數和分數的乘積,并提高對生活實例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熟練計算整數和分數的乘積。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
2、
3、
二、新課引入
1、計算
。1)奇思早上吃了6塊餅干,笑笑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1/2,淘氣吃的餅干數是奇思的2/3。
笑笑和淘氣分別吃了多少塊餅干?
6x1/2=3(塊)
6x2/3=4(塊)
答:笑笑吃了3塊餅干,淘氣吃了4塊餅干。
。2)8的3/4是多少?
8x3/4=6
2、總結歸納
分數和整數相乘,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
計算結果可以寫成最簡分數,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
3、練習
植樹節(jié),我們女生植了20棵樹,男生植樹的棵樹比女生多1/4,男生比女生多植多少樹?
20x1/4=5(棵)
答:男生比女生多植5棵樹。
你能再說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三、例與練
例1:門高2m,奇思的身高大約是門高的奇思的身高大約是多少厘米?
2x3/4=1。5m=150cm
答:奇思的身高大約是150厘米。
例2:
練習:一場洪災將村里960m長的'公路沖毀了2/3,被沖毀的公路長多少米?
960x2/3=640m
答:被沖毀的公路長640米。
四、課堂小結
五、拓展延伸
某種松鼠的體長在20cm到28cm之間,它的尾巴約占體長的3/4,尾巴最長約有多長?最短約有多長?
20x3/4=15cm
28x3/4=21cm
答:尾巴最長約有15cm,最短約有21cm。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北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教材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并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jié)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注重知識發(fā)生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悟與總結。
“培養(yǎng)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統計,而統計觀念的形成有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材在開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比較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庇捎跅l件原因,不能夠使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所以我錄制了其他孩子實驗視頻,盡力拉近材料與學生的距離,以幫助學生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
二、加強習題的開放性,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提高與發(fā)展。
教材安排的練習題,具有一定的時間及地域局限性。我把第一個練習題換成鄭州市20xx年和20xx年9—12月空氣質量達到優(yōu)良統計圖,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統計圖能發(fā)現更多的信息,使每個學生學會思考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課下作業(yè)選取的是教材中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養(yǎng)成“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親身實踐與切身體驗,再次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從而體會數據可以用來描述現象,回答問題。以幫助學生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
【學生調查】
調查對象調查方式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全班學生隨機訪談喜歡上什么課?
做過投球游戲嗎?70%的學生喜歡上體育課
20%的學生做過投球游戲在以前的統計學習中有哪些收獲?80%的學生對統計圖的特點掌握較好。
70%的學生會繪制統計圖。
60%的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一定的認識。
【學生分析】
這節(jié)課教學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學前知識調查,調查中發(fā)現學生對投球游戲這一體育活動項目很感興趣。對于復式條形統計圖,雖然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但間隔時間較長,且我校處于北方城市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來源復雜。我班的學生有三種情況,個別中途轉學來的學生沒學過統計,部分學生忘記了前面所學知識和大部分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因此,關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建構。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真正深入到統計思想產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數據中蘊含著信息)。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
2、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方法與過程: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審美、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統計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進一步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教法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五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直觀體驗,操作感知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活動實踐———合作交流———嘗試動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數據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與分析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腦,磁鐵,練習卡,彩筆(不同顏色的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課嗎?
生:喜歡。
師:操場上也可以發(fā)生與數學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úシ磐肚蛞曨l)
師:你們看明白了嗎?誰來說一說他們在干什么,解決什么問題。(多找學生說)
生:找?guī)讉學生,他們在做投球試驗,看哪種方式投球遠,分別用兩種方式投球,測量并記錄投球結果。
師:那你覺得在投球的時候,用單手投和用雙手投,哪樣投的遠?
想不想知道他們投球結果?
師:這里用到了我們學過的統計方面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統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二、探究新知。
師:這是五一班孩子整理的數據(貼黑板上)。
投球者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單手投球的距離/m12、513、012、511、512、010、513、0雙手投球的距離/m11、09、511、013、09、010、512、5
師:你能從表格中能比較出結果嗎?思考一下,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可以。1號單手是12、5,雙手是11、0,所以1號單手遠,依次類推……,單手投球距離比雙手投球距離遠。和你的想法一樣嗎?
師:怎么更直觀地表示上面數據呢?
生:畫統計圖。
師:我們之前學過單式統計圖(PPT展示以前的方法,這是單手投球,這是雙手投球的,不好比較),能不能合成一張圖來表示兩組數據呢?(可以2人為一組,或者獨立嘗試在練習紙上完成統計圖),動手試試吧!
。ㄔO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建構新知識,通過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本班學生經驗層次不一,差異較大,所以學生在討論交流,繪制統計圖中引發(fā)認知沖突。所創(chuàng)作品會有很大差異。)
三、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你們的作品。
(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制成的統計圖。學生設計出的統計圖各式各樣,有的小組條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條形統計圖;有的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人兩種情形的條形摞在一起,用顏色區(qū)分;有的用不同顏色的條形分別表示兩種情形。還有圖例。有的沒有想法。)
師:出示一副,讓學生說說能否看懂,你怎么知道他就是這樣想的?
師;請同學們對作品進行評價,哪幅統計圖能正確清晰地表達出統計表的信息,并且便于比較?談談你對這幾幅圖的看法。
生:眾說紛紜
師:選出優(yōu)秀作品,請作品主人簡單敘述繪制思路。
師:PPT展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橫軸豎軸,數據,介紹圖例,我們把像這樣的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豎著的叫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橫著的叫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1號、2號、3號、5號、7號5位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遠等。
師:通過圖中的信息我們很直觀清楚地看出,大多數情況下,單手投球遠些。老師收集了一些原因:1、這可以從物理的角度分析,單手是一個方向,雙手是兩個力的合成,由于兩個力不可能方向相同或者兩個手作用于球的力量不相同,都會使球的方向發(fā)生改變。所以就會出現一只手沒有兩只手投的遠的情況,1+1有時會小于2。再比如投鉛球時,一般用單手投。
總結:對比復式統計圖我們發(fā)現優(yōu)點是:直觀清楚、便于比較。
師:只要留心,生活中處處用到統計,比如天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意圖: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在作品展示,對比,分析中,感受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據的優(yōu)勢,通過從圖中獲取信息,使學生更加體會統計圖的優(yōu)勢,直觀清楚,當得出結論時,老師適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激發(fā)起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究的良好的數學習慣。)
四、我會解決問題。
1、
。1)如何比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氣質量好一些呢?與同伴說說你的想法。
。2)下面是鄭州市20xx年和20xx年兩年9~12月空氣質量達到優(yōu)良情況的統計圖
鄭州市20xx年和20xx年兩年9~12月空氣質量達到優(yōu)良情況的統計圖月份9月10月11月12月20xx年17161592016年182682
從統計圖上看,這幾個月中,哪一年的空氣質量情況更好?
。ㄔO計意圖:從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品質。)
五、實踐活動。
這是他們小組的情況,我們班的情況不知道和他們一樣不一樣,最好我們也實際投一投,將數據收集起來再進行比較。
在體育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做雙手投球和單手投球的活動并將數據記錄下來,把得到的結果與第82頁中提供的數據相比較,與同伴交流。
。ㄔO計意圖:不盲目相信課本的知識,要有親口嘗梨知酸甜的精神。
六、回顧反思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并能運用這些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善于鉆研的學習品質,滲透理論來源于實踐以及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能正確運用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
教學難點:
能正確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復習舊知
1、出示問題:“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個長3cm寬2cm高1cm的長方體,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不知道用不用再去買一些?”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求什么?
2、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呢?”
3、拿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各一個;請你分別指出哪個是1立方厘米,哪個是1立方分米?
用手比劃一下1立方米的大。
“看樣子,在實際生活中,僅僅知道體積和體積單位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計算物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便一起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ò鍟洪L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積的大小?”
猜測一下哪些因素決定了長方體的體積大。
下面,就請你們親自動手去驗證一下體積和長、寬、高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
、僦笇W生填寫表頭
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決定因素有哪些?將這些因素寫在表頭中。板書:長、寬、高
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什么知識?板書:體積
②4個人為一小組,每組有12個小正方體,任選其中幾個擺成一個長方體,將數據填在相應位置,比一比看哪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出的數據最多?
、蹍R報數據:每組匯報一組數據
。ò鍟簩W生匯報的數據)
、苓x擇幾組數據讀一讀,說一說你們讀過這些數據后,有什么發(fā)現?
板書:長×寬×高=體積
、萦米帜副硎竟
我們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 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么長方體體積公式寫成:V=abh(板書)
提問強調:要求長方體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蘩霉健⒔鉀Q問題
“現在你們可以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了”:
“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個長3cm、寬2cm、高1cm的長方體,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不知道用不用再去買一些?”
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公式:
強調V=a3讀作a的立方
表示3個a相乘。
二、實踐操作、探究體積公式
實踐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左右手各拿一個大長方體和小長方體“請你們比較一下這它們體
三、鞏固練習
1、一個一根長方體木料,長2.5米,寬0.3米,厚0.4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2、一個魔方的棱長是6厘米,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相等嗎?
演示課件:突出6的不同,以及單位名稱的不同
四、質疑總結
教師質疑:一個長方體的體積由什么決定?正方體呢?
用彩色粉筆圈畫出兩個體積計算公式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7
一、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作業(yè)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長輩過分寵愛,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yè)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yǎng),學會思考方法,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五單元“分數除法”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第六單元“確定位置”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參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數據的表示和分析”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感受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
簡單的復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實例,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置了“象征性”長跑、有趣的折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數據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煉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yōu)椤爸匾曔^程”的教學,注重再現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中注意采用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如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編等途徑,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
4、練習的安排,要由淺入深,體現層次性。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練習,對優(yōu)生、學困生都要體現有所指導。
5、增強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實際意義來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6、后進生轉化措施: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后進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對后進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重視與家庭的聯系。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8
第課時分數與除法
1、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還可以表示除法的商,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學生能夠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還可以表示數量,理解并掌握1個的幾分之幾就是幾分之幾個,幾個的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個。
3、能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決相關的問題。
4、讓學生經歷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探究過程,經歷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解答過程。
【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難點】理解用分數可以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師準備】 PPT課件,口算卡片。
【學生準備】 3個完全相同的圓片,剪刀。
填一填。
。1)表示的意義是()。
(2)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參考答案】
。1)4個是多少
。2)7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答。
8÷4= 15÷5= 12÷3=
5÷4= 6÷5= 7÷3=
師:比較這6道題的商,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生:上面3題的商沒有余數,下面3題的商都有余數。
師:以前計算整數除法時,如果遇到除不盡或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我們就只算到個位,然后寫出余數是幾,有了分數以后,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除法的商怎么能用分數表示呢除法與分數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老師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由比較兩組口算題的結果引入課題,使學生明確用分數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計算除法時,如果遇到除不盡或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我們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生:可以用小數表示商,或者除到個位后,用余數表示結果。
師:你們知道嗎有了分數,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想不想知道怎樣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的`商(想)要想知道怎樣表示,就要先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老師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通過老師提問,引起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欲望。
一、教學例1,掌握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
1、PPT出示例1。
。1)學生看圖、讀題,思考解答方法。
。2)指名回答:求每人分得多少個,怎樣列式
預設生:根據題意應該列式為:1÷3。
(3)用PPT出示:用一個圓表示一個蛋糕,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其中1份涂色。讓學生根據圖意說出結果是多少。
預設生:每人分得個。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3=(個)。
2、鞏固練習。
用分數表示下面各題的商。
3÷7= 5÷8= 9÷10=
21÷32= 4÷11= 6÷13=
【參考答案】
使學生了解用分數表示商的方法。
二、教學例2,使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PPT出示例2。
。1)學生看圖、讀題,思考解答方法。
。2)指名回答:求每人分得多少個,怎樣列式
預設生:根據題意應該列式為:3÷4。
(3)讓學生拿圓片代替月餅實際分分,可能有不同的分法。然后讓學生匯報。
。4)用PPT出示:把3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是3個四分之一個月餅,再把這3個四分之一拼起來,可以看出得到了四分之三個月餅。然后讓學生說出結果是多少。
預設生:每人分得個。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3÷4=(個)。
2、老師引導學生觀察除法算式與分數,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1)用文字進行表述例1和例2的算式。
1÷3=
3÷4=
被除數÷除數的結果怎樣表示得到:
被除數÷除數=
。2)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用語言描述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然后指名回答。
預設生:被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母,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數線。
。3)小組討論,用字母表示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派代表發(fā)言。
預設生:a÷b=。
。4)引導學生思考b可以是0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明確,因為除數不能為0,所以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因此b也不能等于0。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a÷b=(b≠0)
被除
除數
數
。5)教師小結:現在學習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復習題中表示的意義,還可以看作把“4”平均分成5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三、教學例3,使學生經歷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還可以表示兩種數量比較的關系。
1、PPT出示例3。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出示自學要求:
、傧胍幌,答案是多少
、谟惺裁崔k法說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怎樣說明
、垲}中的兩個問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自學要求翻開教材第50頁,自主學習、交流,老師巡視了解學情,對學生進行指導。
。3)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展示答案。
自學要求①:
預設生:求“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計算,列式為:7÷10,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可知結果是。求雞的只數是鴨的多少倍,也用除法計算:20÷10=2。
自學要求②:
預設生:可以通過畫圖分析,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ǜ鶕䦟W生回答,展示學生畫的圖或用PPT出示教材第50頁的圖)
自學要求③:
預設生:第1問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第2問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兩個問題都用除法計算。
2、老師引導學生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幾倍,都用除法計算。兩個數相除,如果商是整數,那么用幾倍來表示;如果商不是整數,那么用幾分之幾來表示。(老師板書)
3、師:根據題意,你們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解答嗎
。1)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提出問題并解答。
(2)各小組展示提出的問題和解答的過程。
預設生1:我們提出的問題是:鵝的只數是雞的幾分之幾解答是:7÷20=。
生2:我們提出的問題是:鴨的只數是雞的幾分之幾解答是:10÷20=。
……
4、鞏固練習。
五、(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
。1)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2)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4--45頁的例3、例4和課堂活動第1題和第2題,練習十一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明確1m3的概念,建立1m3的大小觀念。
2.過程與方法:能區(qū)別使用1cm3,1dm3,1m3去度量物體的體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米尺,棱長分別為1cm,1dm的正方體。
【教學重點】
各種體積單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用體積單位去度量物體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出示一根線、一張紙):一根線的長度用什么單位去度量?(長度單位)一張紙的大小用什么單位去度量?(面積單位)
師(拿出一盒粉筆):粉筆盒的體積大小又該用什么單位去度量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體積單位。
二、教學例3
師:剛才同學們知道了1cm3,1dm3的.大小,你能說說1m3的大小嗎?
引導學生得出:棱長為1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寫作1m3。
師: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m3的大小嗎?
做游戲:
3個學生用3塊1m長的尺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在墻角圍成一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m3,然后讓學生依次鉆進去。呀!1m3能裝10個學生。
將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里壘起來,能壘多少個書包?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體積單位?(1cm3,1dm3,1m3)
師:你能說說這三個體積單位誰是最大的?(1m3)誰是最小的?(1cm3)
三、教學例4
出示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師: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能用類似的方法推導出來嗎?
1.將學生分組,用棱長是1dm的正方體推導。教師巡視指導,讓每個學生在1dm2的紙上畫出100個小格,然后貼在棱長為1dm的正方體紙盒(木塊)的6個面上。
2.展示推導過程:一排有10個,一層有100個,10層就是1000個,所以1dm3里有1000個1cm3。
3.歸納總結:課件展示將一個棱長為1dm的正方體分割成1000個棱長為1cm的小正方體的過程,并板書:1dm3=1000cm3。
4.你能推導出1m3=()dm3嗎?
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出結果,再抽生說一說推導的方法。
用剛才的方法推導出1m3=1000dm3。
5.總結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提問:你學過哪些體積單位?請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把它排列出來,然后說出每個體積單位的相鄰單位。
1dm3=1000cm3
1m3=1000dm3
得出: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四、構建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計量系統
出示表格,學生獨立填寫,并集體訂正
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mdmcm10
面積單位m2dm2cm2100
體積單位m3dm3cm31000
五、課堂活動
第1題是一個開放性的題,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先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第2題學生可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六、課堂練習
第48頁練習十一第1題。
可分組活動,先用1cm3的小正方體拼出一個和墨水瓶盒大小差不多的長方體,估算一個墨水瓶盒的體積。再將小正方體裝在墨水盒里,比較一下估算的結果。
七、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2--4題。
八、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數學廣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頁的內容及第113頁練習二十七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指導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策略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教具準備:
課件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問: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嗎?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課講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頁例1:這里有3瓶鈣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來嗎?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積極發(fā)言。
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天平稱。(板書課題: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鈣片,我們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鈣片,想象一下,怎樣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僖粋一個地稱重量(利用砝碼),最輕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是少的。
(4)小結并揭示課題。
、倬C合比較幾種方法(數一數,掂一掂,盤秤稱,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重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經歷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歸納概括,進一步構建體積的空間觀念 。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2.難點: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蛋糕盒和粉筆盒)
哪個物體體積大?
2.(課件出示:2組長方體)
哪個長方體體積大?
出示板書:長方體的體積。
【 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從生活中引入的蛋糕盒和粉筆盒這兩個長方體的常見實物之間的比較,和兩組長方體圖形之間的比較,讓學生猜一猜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探索欲,并引出學習內容!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動手操作:同桌合作,用桌上的12個小正方體搭出一個新的`長方體。
2.觀察分析:小組合作,借助搭建的長方體,完成實驗報告。(課件)
思考: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3.分組討論,嘗試歸納:從表格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出示板書: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4.公式驗證:一塊長方體積木的長為6cm,寬為5cm,高為3cm,求出它的體積?
長方形的體積可以用字母V表示,長、寬、高分別可以用所a、b、h表示,字母表達式是什么?(課件)
出示板書:V=abh
5.實例應用:
學校需要在新校區(qū)新建一個長方體的司令臺,要求長為8米,寬為5米,高為2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建筑材料?
6.練習:(課件出示)
求長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7.嘗試解題,遷移推導: (課件演示)
如果縮短長方體的高,它就變成了什么?它的體積是多少?怎樣計算?
匯報: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出示板書: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v表示體積,字母a表示棱長。字母表達式是?
出示板書:V= a3
練習:13 33 103 0.53 n3 (理解 “ a3 “ 的具體含義)
8.練習:
。3)求正方體體積?
(4)小巧有一個餅干盒,它是一個棱長15cm為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9.歸納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本領?
出示板書: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從“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分組討論”這樣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完善。結合課件的演示,運用知識遷移把計算長方體體積變成計算長、寬、高相等的長方體體積,很自然地過渡到求正方體的體積。由具體計算感知長方體體積公式類推出正方體體積公式。形式上更多變,學生更感興趣!
三、鞏固練習(課件)
【鞏固練習的練習題設計成表格形式,是從直觀轉換成了抽象,力求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同時利用多樣的題形,把基礎認知與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發(fā)展學生思維、形成技能的目的!
四、動腦拓展:(課件)
把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裝入一個長為4厘米,寬為3厘米,高為2.5厘米的長方體盒子,裝滿整個盒子最多能裝幾塊?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的提升,讓學生了解到知識是源于生活,并要回歸于生活的,并通過猜想、動手操作驗證等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嘗試創(chuàng)新意識。】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認識到數字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
2.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字編碼的方法,感受數字編碼的思想及其應用價值。
3.在具體情境中,嘗試應用數字對信息進行處理,提高應用意識。
4.初步了解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
感知數字表達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嘗試應用數字來處理信息。
一、說一說。
1.創(chuàng)設情境:請大家先介紹自己的姓名。
。1)如果不報姓名,還能怎樣來區(qū)分班上的.同學呢?
。2)你們知道自己的學號嗎?
(3)這是數字給我們帶來的信息。(板書:數字 信息)
2.從下面的數字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在小組里先說一說)
110 112 114 117 119 120 121 122 12315
。1)這里的“112”和“121”三個數字都是相同的,為什么表達的信息不同?
(2)將數字進行有規(guī)則的編碼后,就能準確地表達信息了。
。ò鍟簲底帧幋a——信息)
3.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用數字編碼來表達信息的例子?
。1)出示圖片:(信封的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家用電器的型號、……)
。2)看了剛才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
二、看一看。
1.了解郵政編碼。
。1)同學們剛才說了許多有關用數字編碼來表達信息的例子,這些編碼是怎樣編制的呢?出示信封。
。2)郵政編碼□□□□□□表達了哪些信息?
(3)郵政編碼編排的規(guī)律是什么?
。4)交寄郵件時已經寫了收件人的詳細地址了,為什么還要填寫郵政編碼呢?應該怎樣填寫呢?
三、比一比。
1.居民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guī)律是什么?
。1)請同學拿出調查的信息進行討論:
、倌隳軓纳矸葑C號碼中看出一個人出生的日期嗎?
、诓煌纳矸葑C號碼里有相同的部分嗎?你知道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嗎?
(3)反饋比較結果。
(4)你還有什么發(fā)現?
2.剛才我們了解了郵政編碼和居民身份證號碼里蘊含的信息,請你談談對數字表示信息有什么感受?
四、做一做。
1.剛才我們研究了數字編碼,并從中發(fā)現了許多信息。你認為用數字表達信息有什么好處?如果讓你來編碼,你會考慮哪些問題呢?
2.做一做:
。1)某賓館有兩幢客房大樓,分別是9層樓和12層樓。每層都有20個房間。你認為賓館應該怎樣為房間編號,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間號就明白自己房間的位置?試著給每幢客房大樓的房間編號。
。2)如果今年秋季學校要招收200名一年級新生,平均分成5個班。試著為一年級新生編排學籍號。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相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而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數加減法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整冊教材的學習重點。本小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的算理上進行教學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適合學生自主嘗試體驗教學。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數下冊P93-94頁例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yǎng)應用舊知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1)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的探究過程。
(2)通過合作學習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加強合作意識并在合作中解決數學問題。
(2)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增進學習數學熱情。
教學重點
重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突破方法:引導分析,合作探究、歸納概括
教學難點
難點:理解為什么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突破方法:分析思考,比較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探究,歸納概括。學法: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練習反饋。
教學準備
與例一相應的掛圖,小黑板教學時間
20xx年5月26日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做好鋪墊
1、師:前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分數,(板書:分數)關于分數,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知識?
[通過回憶,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做好新課鋪墊。]
2 、計算下列各題
23529353
778810101212
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法則。
3 、通分
將下列各組分數通分
1 33 15 3和和和
4584610
說一說通分過程中的幾個要點:
。1)通分的依據(分數的基本性質)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兩個數具有特殊關系的:成倍數關系,成互質關系(公因數
只有1)
無特殊關系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設趣導入,提出問題⑴學生自報最簡分數
師:現在,閉上眼睛,想好一個自己喜歡的最簡分數。好了嗎?誰來說一個?(及時板書)
[閉上眼睛想一個自己喜歡的'最簡分數,新鮮有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茖W生提出研究問題
母分數)我們可以研究他們什么?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研究分數加減法。板書:加減法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 2、組合算式,培養(yǎng)能力
、沤M合算式
師:請看黑板,在這三個分數中,(在前面圈出兩個異分母分數
的基礎上再圈一個可以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任意選兩個組成加法
和減法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出算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答案。)
[從三個分數中任意選擇兩個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戰(zhàn)性,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組合搭配的能力]
、茀R報算式:
3、引導比較,揭示課題。
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跟前面剛學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板書:異分母[引入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了教材,改變了傳統的例題呈現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
二、自主探究,嘗試體驗,得出方法(一)質疑問題,滲透方法
師: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碰到新問題,我們該怎么辦?.....
[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二)初次嘗試,體驗方法
師:那么請大家選擇第一道來做一做。
1.學生獨立嘗試。
2.匯報結果.(師:誰來說一下?)
兩種情況: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加減。(若沒有過程,教師應提醒學生把過程寫出來)
研究通分
師:(指著通分過程問。)這一步我們在干嗎?為什么要通分?
(強調: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可以相加減。)
B:化成小數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板書學生回答并提問:他(她)是怎么算的?最后比較:這個小數就是幾分之幾。 )
3. 總結多種方法
師:我們班同學真了不起!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了已經學過的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或轉化成了小數加減法。下面,我們就用這兩種方法來算一下第二道題(還是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三)二次嘗試,熟悉方法(計算第二題)
13 541、出示:+
學生獨立嘗試。 2、匯報結果。
(四)三次嘗試,優(yōu)化方法1.提出問題。
23
+
73
EMBED Equation.KSEE3
師:如果是這兩個分數(連線一下,出現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又該怎么求他們的和呢?
2.反饋交流。
師:誰來反饋一下,同時板書。追問:有化成小數計算的嗎?你發(fā)現了什么?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探究采用了嘗試教學的方法,完全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嘗試,讓學生得出了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第二次嘗試讓學生熟悉并強化方法,第三次嘗試引發(fā)認知沖突。引導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優(yōu)化了算法。 ]
。ㄎ澹┳赃x計算,鞏固方法。
師: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任選一題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匯報反饋(學生口答形式)
[在學生優(yōu)化算法的基礎上,再次練習,起到鞏固的作用,扎實、有效。 ]
(六)引導驗算,培養(yǎng)習慣
師: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對,可以怎么辦?怎么驗算?(挑最后一道題驗算)學生說,教師板書。
[驗算教學,讓學生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習慣。 ]三、回顧課堂,整理知識,增強意識
師:回憶一下,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怎么算的?
總結: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把它們化成同分母分數,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
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覺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課堂小結的設計有知識的小結,也有學習習慣、技能方面的提醒。顯得科學、合理、全面。能夠增強學生細心計算,重視驗算的意識]
過渡:看來我們班同學真的很會學習!老師真佩服你們!下面,就讓我們一鼓作氣,來看看今天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問題?請看題目
四、聯系實際,應用知識,提升能力
1.生活例題:
。ǔ鍪緬靾D)
根據圖上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從圖中你發(fā)現了哪
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并列式計算嗎?
[習題貼近生活,親切自然。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信息,處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環(huán)保教育。 ]
2.對比題(P112第2題):
是非審判庭。逐題出示
。ā蹋ā粒ā粒
(×)
師:對的請你說說怎么算的?錯的說明理由。
[是非判斷,對比鮮明,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3. 【拓展題】:
比比誰算得快
A、發(fā)現規(guī)律
、拧⒔處煶鲆活},學生做一題,(題目類型是分子是1,分母是
互質的兩個分數相加減如:
1 1 11+-
3456
、啤⒆寣W生出題(4題過后)
師問:你也能像老師那樣來說幾個算式嗎?學生說,其他人解
答。
追問:為什么有些人算得那么快?有什么奧秘嗎?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算式?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和判斷方法,能靈活選擇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能判斷兩個自然上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
2.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理解感悟質數、合數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發(fā)展過程,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自然數的分類方法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快速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在這一學期里我們學過了哪些概念?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這些都是對于整數的認識和研究,我們繼續(xù)研究整數。
2.搶答: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說出下面的數有幾個因數。
師出示數,學生搶答因數的個數。
3.思考:
。1)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幾?最大因數是幾?
。2)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3)怎樣找一個數的因數?
一個數是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找一個數的因數,用這個數依次除以1,2,3,4……商如果是整數,除數和商都是這個數的因數。
4.師:我們學過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那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兩個新概念:質數和合數。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20各數的因數,看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規(guī)律。
。1)學生小組內交流,寫出1—20各數的因數,看看它們的因數的個數有什么特點。
。2)師:觀察它們因數的個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組討論:根據因數的個數,你覺得可以怎樣分類?
2.學習質數與合數
師: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2、3、5、7都是質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如4、6、15、49都是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3.做質數表。
。1)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2)學生討論:怎樣找100以內的質數?說說你的方法。
可以把每個數都驗證一下,看哪些數是質數。先把2的倍數劃去,但2除外,劃掉的這些數都不是質數。3的倍數也可以……劃到幾的倍數就可以了?劃到7的倍數就可以了.
。3)剩下的數都是質數。
。4)師出示100以內的質數表
4.牛刀小試。
。1)練習四第2題。
。2)兩個質數,和是10,積是21,這兩個質數是多少?
生:21=3×7,3和7都是質數,而且3+7=10,所以這兩個質數就是3和7。
師:那兩個質數,和是7,積是10,這兩個質數是多少?
生:10=2×5,2和5都是質數,而且2+5=7,所以這兩個質數就是2和5。
5.探索兩數之和的奇偶性。
師:奇數與偶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奇數與奇數的和是奇數還是偶數?偶數與偶數的和呢?
師:同桌討論:這個結論正確嗎?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試一試。
同桌找一些大數,驗證一下所得的結論是否正確。
匯報交流:
6.火眼金睛辨對錯。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4)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5)兩個奇數的和是偶數。(√)
7.小結:剛才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三、課堂練習。
談話:同學們,你們學得怎么樣了?我們一起到智慧樂園挑戰(zhàn)一下自己吧!有沒有信心呢?
1.寫出下面各數的因數。
。1)在50以內的自然數中,最大的質數是(47),最小的合數是(4)。
(2)既是質數又是奇數的最小一位數是(3)。
。3)如果兩個質數的和是24,可以是(5)+(19),(7)+(17)或(11)+(23)。
。4)在自然數中,最小的奇數是(1),最小的偶數是(0),最小的質數是(2),最小的合數是(4)。
2.不計算,判斷下面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2+3+4+…+40
生:1—40的自然數中,奇數和偶數各有20個,因為奇數+奇數=偶數,20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偶數+偶數=偶數,20個偶數相加和是偶數,所以最后結果一定是偶數。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確地進行有關計算;
2、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打通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為進一步學習異分母加減法做好準備;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以及遷移類推能力、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熟練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算理鋪墊
1、你會做加法嗎?試試看。課件出示:25+3=?
28是怎么得來的?可有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他總喜歡把開頭的數對齊了再加(課件)。對嗎?誰能給他講講道理?
生1:3在個位上,要和個位對齊。
生2: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師總結:整數加減法時,只有單位相同的兩個數才能直接相加。(板書:單位相同的數相加減)
2、整數加法是這樣,小數加法呢?出示:0.25+0.3=0.28(課件)
師:這樣做對嗎?(課件出示錯誤豎式)。為什么?
生:小數點要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師總結:計算小數加法時,也是要把單位相同的兩個數直接相加。
二、探索新知
1、學生自己出題。
師:除了整數和小數,我們還學了什么數?
生:分數。
師: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你能試著出幾道分數相加或相減的算式嗎?(生說師板書)
師:同學們出的這些算式,你能按一定的標準分分類嗎?
生: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減法和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2、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旁囎
師:請同學們先來試著算一算這道2/5+3/5
生:2+3=5,所以是1;
師:這么簡單?就用1+3得4?干脆寫4算了,為什么還要帶上個分母?
我發(fā)現還有同學是這樣算的:+=,你們看對嗎?為什么就不對了呢?
生:……
師:看來簡單的題目背后,還有值得我們研究的道理。為了更好地弄清這些道理,請大家利用手中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加的過程,然后說一說這樣計算的道理。
、、生折紙、涂色,探索算理。
⑶、交流。
生1:示長方形紙片;生2:正方形紙片;……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3個加2個是5個,也就是。(課件演示)板書正確的計算過程。
師:(指板書中的3個)在這里都表示什么?說明了什么?
生:在計算過程中,分數單位相同。(板書)
師:可是王老師在另一班上課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在聽了那么多解釋后,他還是認為是對的,他也畫圖了:
師:我知道他是錯的,但是我說服不了他,你能幫幫我嗎?他錯在哪里?
生:爸爸媽媽吃的是同一個整體,是一個整體,不能再畫一個。
師:你是不是這個意思:這個3份和2份是在同一個8份里面的,不能再畫一個8份。也就是說這里的總份數沒有變。
如果合起來看這個三份還是不是?是不是就成了?
同樣的道理這個兩份還是不是?也就成了,所以和合起來是。
⑷試做學生自己出的題:
展示學生計算情況及結果。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3、探索同分數減法
師:分數加法我們會計算了,減法你會算嗎?請你聯系分數加法的算理試著計算-
師:下面,請同桌一起用你喜歡的方法互相解釋解釋:
生:用組成解釋,(3)個()減去(2)個()得到(1)個(),也就是。
師:誰聽懂了,誰再來說說?
師:我們再結合圖形來看看:(課件)——生:復述
指名板演。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師:誰能試著出幾道這樣的分數減法給大家做做?
(生互相出題,大家算。要求寫出完整的計算過程。)
4、總結算法,溝通算理
師: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剛才計算的這些題目,你能發(fā)現什么?想一想,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小組交流)
生: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師板書)
師:為什么分母不變?
生: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
師:這句話真熟悉,請大家聯系已經學過的整數、小數加減法,看看它們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嗎?
生:都是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3-1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1-19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五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13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9
五年級啊數學下冊教案02-28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優(yōu)秀04-22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12-09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7-22
【精】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