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nèi)除法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xù)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余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么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么,怎么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里面的是被除數(shù),一撇的左邊寫除數(shù),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shù)下面寫除數(shù)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后是余數(shù)。
也就是: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shù)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shù)。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么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后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shù)換成16,除數(shù)不變,商是4,除數(shù)和商的積是16,這里沒有余數(shù),相當于余數(shù)是0,表示沒有余數(shù)。
4
416
16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jù)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余數(shù),然后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jù)學生反饋板書,然后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shù)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4……商
除數(shù)……413……被除數(shù)
12……43的積
1……余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shù)序數(shù)的含義,知道自然數(shù)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一、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xiāng)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xiāng)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于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shù)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lián)系,讓初入學的小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并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匯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yǎng)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于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后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huán)境中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diào)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二、鞏固練習,強化對自然序數(shù)的理解
1、多媒體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頁“做一做”),學生根據(jù)要求,自己思考,然后匯報結果。
2、出示第21頁的第4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共尋規(guī)律,完成填空。
[適時安排兩道基礎性的練習,強化和鞏固了學生對“第幾”的感知和認識。]
三、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說一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師說要求,學生擺學具。
a.讓學生試試把圓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放?
b.學生擺,教師觀察、巡視。
c.對學生的以下兩種擺法,提出討論:為什么把○放在第2位會產(chǎn)生兩種不同擺法?
引導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第幾”是相對的。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讓其在具體的操作中感知和體驗“第幾”的相對性,使知識得以向縱深發(fā)展,同時鼓勵并肯定學生豐富多樣的拼擺,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四、寓教于樂,拓展應用知識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開火車。選出幾名學生跟在教師身后,組成一列“火車”,圍繞教室內(nèi)的過道緩慢“行駛”。
1、其余學生觀察組成“火車”的人數(shù)以及教師和每位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并與同桌交流。
2、“火車”改變前進的方向,“火車頭”變?yōu)椤盎疖囄病,觀察并說出這時老師和每個同學在隊列中的位置。
3、引導學生明白:數(shù)數(shù)時,數(shù)的方向不同,其結果也就不同。
[以游戲為載體進行教育,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愉悅,從而實現(xiàn)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深化感知。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zhuǎn)一轉(zhuǎn)、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nèi)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nèi)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
三、鞏固練習
P109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4
一、教材說明: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數(shù)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91-92頁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時針、分針的整體認識有些不習慣。所以教學難點應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來準確判斷所表示的時刻。同時重視動手操作,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新知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能夠正確地運用兩種形式寫出整時。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從屬的學習轉(zhuǎn)化為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學習。
4、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yǎng)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三、教學準備:
教 具:電腦課件,一個實物鐘,畫于紙上的鐘面、時刻卡片。
學 具:實物鐘。
四、教學重點:
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六、教學方法:
演示、觀察、操作、講解、合作。
七、設計理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要把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huán)節(jié)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shù)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zhàn)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八、教學過程:
(1、聯(lián)系生活,感知鐘表面。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小組成員交流交流。
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課件出示4時)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學生匯報:有12個數(shù)字,有兩個指針:分針與時針。數(shù)字中間還有很多的大格。
師:鐘面上的東西可真多,下面讓我們一一來認識它們。
師:仔細觀察鐘表,討論誰是分針、時針,發(fā)現(xiàn)什么?(出示課件。)
生:時針又短又粗,分針又細又長。(如果學生說出秒針,應給予鼓勵,今天我們得委屈一下秒針弟弟,先來和時針和分針交朋友,好嗎?)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我們來聽聽時針與分針的自我介紹,好嗎?(課件出示一個動畫鐘自述。)
(點擊閃爍),配有畫外音:我的身子長,我叫分針,我的身子短,我叫時針。接著觀看課件。
師:認識分針與時針了嗎?請小朋友把你手中的鐘表的時針與分針指給你的同桌看。
師:接下來讓我們的來認識鐘面上的數(shù)安寶寶,說一說一共有多少個數(shù)字呀?
生:在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
師引導,有12個大格,并按順序念出數(shù)字。
師:指著正在走動的時鐘,引導學生你們還發(fā)現(xiàn)什么?觀察時針與分針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它們是怎么走的(演示時針與分針賽跑的動畫課件)?看鐘面,全班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用右手做順時針轉(zhuǎn)動。
生:我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順著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
生:動手撥小鬧鐘。
[評析:這里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ㄔO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感性經(jīng)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小結:一般來說,鐘面上有12個數(shù)字,有對應的刻度線,還有又細又長的分針弟弟、又短又粗的時針哥哥,表針都是按順時針轉(zhuǎn)的。(教師板書略。)
2、認識整時,找出規(guī)律。
請同學看這個鐘面(出示P91頁3個鐘面圖),請學生認真觀察這些時刻的分針、時針,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同伴的合作中學會看整時。 師:應該怎樣看整時呢?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是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生共同小結表示整時規(guī)律: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幾時。(板書)
認一認:課件出示幾張鐘面圖,讓學生認認整時,要完整的說出: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
活動一: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出示三個鐘面
師:現(xiàn)在應該是10時,但是有個兩鐘表爛了,說說那兩個鐘爛了?
出示兩張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的鐘面圖讓同學們?nèi)パ芯,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撥一撥:想不想親自動手撥一撥小鬧鐘?
生:想。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相關計算;使學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回顧、整理、練習、訂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
出示:我們學校的圖書室里有故事書400本,連環(huán)畫是故事書的 ,作文書是連環(huán)畫的 。學校圖書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書?
1、學生獨立解決。
2、匯報交流做法。
3、提示課題:分數(shù)乘法的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小組內(nèi)說一說,適當?shù)臅r機師生進行點評)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數(shù)乘法的知識。
3、小組合作,優(yōu)化整理。(課件演示)
分數(shù)乘整數(shù)
求幾個相同分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
計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
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數(shù)乘加、乘減及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乘法交換律:a.b=b.a(chǎn);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a.c+b.c=(a+b)。c
解決問題
1、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
2、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關系式:單位1的'量(一個數(shù))問題所對應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分數(shù)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1)駱駝駝峰中貯藏的脂肪,相當于體重的 ,一頭體重225千克的駱駝,駝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頭體重225kg的駱駝,馱著比它體重還多 的貨物。它馱著的貨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diào)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shù)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jù)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shù)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shù),□可填( ),余數(shù)是( )。
。2)一個數(shù)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shù)。當余數(shù)最大時,被除數(shù)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shù)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yǎng)專業(yè)戶王大伯家養(yǎng)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yǎng)了46只鴨。養(yǎng)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7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xiàn)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shù)除法、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fā)
現(xiàn)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yè):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地用數(shù)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教學難點:
畫平面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預習
1、自學課本第20、21頁例2。
2、匯報自學收獲。
二、合作探究
1、探討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課本第22頁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3、匯報交流。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臺風的經(jīng)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經(jīng)過路線圖。
三、展示提升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 , 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shù)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四、檢測拓展
完成教材22頁的 做一做。集體訂正。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理解杠桿平衡的原理,并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xié)調(diào),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經(jīng)過啟發(fā)、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杠桿平衡的條件,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yǎng)。
3.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并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nèi)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2.教學難點: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材料,導入活動:
1.檢查課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簡單杠桿)的作業(yè)。
學生對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組互相檢查。
小黑板或媒體出示制作要求:
(1)準備的竹竿長1m,盡量做到粗細均勻。
(2)在竹竿中點打孔,拴繩子時注意繩子的長度,同時注意檢查拎起繩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從中點處每隔8cm做一個刻度記號,盡量等距離。
拿出準備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檢查大小是否一樣。
2.揭示課題:有趣的平衡(板書)
二、動手實踐,探索規(guī)律
1.活動一:探索特殊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1)如果塑料袋掛在竹竿左右兩邊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樣放棋子才能保證平衡?
、賹W生思考,回答問題。“兩邊所放的棋子要同樣多。”
、谘菔荆喝纾鹤筮叿3個棋子,右邊也必須放3個棋子,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2)如果左右兩邊塑料袋放入同樣多的棋子,它們移動到什么樣的位置才能保證平衡?
①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見解!八芰洗鼟煸谥窀妥笥覂蛇叺目潭纫嗤!
②演示。如:
左邊塑料袋掛在刻度“4”的點上,右邊塑料袋也要掛在刻度“4”的點上,這樣才能保證平衡。
。3)小結:
你有什么體會?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shù)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2.活動二: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A)
(1)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個棋子,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幾個才能保證平衡?
①也放4個棋子行不行?會產(chǎn)生什么結果?
、趹摲艓讉?
“放3個。”
(2)如果左邊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個棋子。
、儆疫叺乃芰洗诳潭3上放幾個呢?
學生交流,各自說出自己的見解。
、谟疫叺乃芰洗诳潭2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3個。
③右邊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學生不難得出結果,放6個。
(3)小結:
師:你有什么體會?
左右兩邊棋子個數(shù)與刻度數(shù)的積要相等。
3.活動三:探索在一般條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B):
。1)問題:左邊在刻度4上放3個棋子并保持不變,右邊分別在各個刻度上放幾個棋子才能保證平衡呢?
。2)實驗活動:
、賹W生動手進行實驗活動。
、趯嶒灲Y果記錄下來。
、劢處熖峁┍砀,引導學生展開活動。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數(shù)
乘積
。3)匯報結果。
學生發(fā)現(xiàn):左右兩邊刻度數(shù)和所放棋子數(shù)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4)從表中你發(fā)現(xiàn)刻度數(shù)和所放棋子數(shù)成什么比例?
學生觀察表中兩個量的變化情況,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三、應用規(guī)律,體會揣摩
1.基本練習:
母女倆在玩蹺蹺板,女兒體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點15分米,母親體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點多遠才能保持蹺蹺板的平衡?
提示:從新課探究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體重和坐的.地方距支點的長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設她坐的的地方距支點的距離是x分米?梢缘玫椒匠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點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綜合練習:
桌子上有一個天平,天平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可以滑動的托盤,天平的臂上各有幾個相等的刻度,F(xiàn)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個砝碼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兩邊保持平衡,該怎樣放?
提示:(1)根據(jù)臂長和質(zhì)量成反比例
(2)先確定每個托盤中所放砝碼的總質(zhì)量,在確定臂長。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談收獲。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研究這些知識的?
2.評價。
師: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價的方式進行。
板書設計:
有趣的平衡
要保證竹竿平衡:中點左邊兩邊棋子個數(shù)相同,且所掛位置與中點,刻度(距離)要相等。
左右兩邊刻度數(shù)和所放棋子數(shù)的積相等時,竹竿才能保證平衡。
作業(yè)設計
基礎:
1.用邊長20厘米的方磚鋪一塊地,需要20xx塊,如果改用邊長為40厘米的方磚鋪地,需要多少塊?
綜合:
2.有一位菜販很不老實,他有一架動過手腳的天平。這架天平的兩臂不等長。有一天,當他向農(nóng)民們購買實際重5千克的白菜時,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短這一側,這樣稱起來較輕,天平顯示只有4千克重;而當他把白菜買出去的時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較長這一側,這樣稱起來白菜會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題中一樣,用列表的方法做。
。2)根據(jù)臂長與質(zhì)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數(shù)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jù)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滲透簡單的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點:
由一圖列出兩式,并能正確、合理的計算出兩式結果。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一副圖寫兩個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光盤、4個紅菜椒、3個綠菜椒、。 學生: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奠定基礎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二、運用情境,探索交流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在植樹節(jié)里,植樹小隊的小朋友出發(fā)了,你們瞧。ń處煶鍪局黝}圖)。
1、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ㄔ瓉碛5個小朋友去植樹,又來了1個小朋友。)
2、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jù)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ㄒ还灿卸嗌賯小朋友?)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加法)
(二)學習5+1和1+5
1、師: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來有5個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來來的一個);那6呢?(一共有6個小朋友)。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數(shù)字的意思,那誰能合起來說說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來的5個小朋友和后來的1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6個小朋友。)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呀,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圖,你會算5+1=6嗎?(注意:加法與合成有關)
(5和1可以合成6。)
師,你們可真會算。5個小朋友和1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師:那么,根據(jù)這幅圖,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嗎?(1+5=6)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shù)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shù),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shù)的數(shù)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shù)。計數(shù)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diào)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diào)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fā)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自批,統(tǒng)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10—111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練習二十四
第8題,擲骰子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
進行方法同第6題。
第9題,[1]通過有趣的抽簽游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第10題,猜一猜
[1]猜硬幣在哪個盒子里。
[2]簡單統(tǒng)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第11題
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第12題
讓學生設計一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104~10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本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能夠列出簡單實驗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引入新課
擊鼓傳花游戲,鼓聲停時一位同學上臺抽簽,簽中內(nèi)容有禮物、唱歌、猜謎。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簽?
。ㄒ鲇每赡堋⒉豢赡艿仍~來表達,揭示課題: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
(一)教學例題1
請同學們看前面,這里有個盆:1號盆、2號盆。(實物:例題上的裝有不同顏色小球的盆)咱們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顏色的球。
展示兩盆中球的顏色、數(shù)量。
1、從1號盆里面任意摸出一個球,一定是紅球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都已討論好了,誰想代表小組發(fā)言?(依次指名學生說)
(依次板書:一定可能不可能)
師:小朋友討論得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實際來摸一摸,驗證一下。1號盆,誰來?(學生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摸下去,結果怎么樣?)
2、從2號盆里任意摸一個呢?請小組討論
請學生摸一摸(摸出3個后提問,如繼續(xù)措下去,能摸到紅球嗎?那可能摸出什么球?為什么?)(老師可根據(jù)盆里剩下的球隨機提問,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動
(二)教學例題2
`1、生活中有許多的“可能性”
例如:……(請學生舉例幾個)
2、自已閱讀書本例題2
誰理解題目意思了,解釋一下。
獨立完成
3、匯報、講評
4、練習
108頁練習二十四第一題。
三、全課,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呢?你能舉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說嗎?請同學們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學生說)
學生說完后全班交流。
四、鞏固練習
P1082、3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jù)統(tǒng)計圖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jù)統(tǒng)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節(jié)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shù)據(jù)。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人口的統(tǒng)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jié)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shù)據(jù)。
2、自主探究
、賹W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zhèn)人口統(tǒng)計圖和鄉(xiāng)村人口統(tǒng)計圖)。
、谠O疑問難:
統(tǒng)計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凵鷩L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可根據(jù)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僬故緦W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tǒng)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tǒng)計圖并板書課題)
、谟懻摻涣鳎簭褪綏l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區(qū)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nèi)與其他同學交流。
、廴鄥R報、交流
、芴岢鰯(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萋(lián)系實際激發(fā)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回答
、購慕y(tǒng)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谌绻闶浅欣习,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tǒng)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yè)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huán)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diào)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nèi)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tǒng)計表。
2、根據(jù)復式統(tǒng)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15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復習題.
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思考、回答:這道題要求的“還剩多少張”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張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前面學習的應用題,都是把復習題的第一個條件改變成兩個條件,把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變?yōu)閮刹接嬎愕膽妙}.現(xiàn)在,這道應用題前兩個條件不變,我們在第二個條件后加上一個條件,看看變成什么樣的應用題,該怎樣解答.
2.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初步理解題意:
教師引導學生從條件、問題入手對復習題和例3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知道:雖然兩道題都是求“還剩多少張?”,但復習題給出了兩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所以求出做完紙花后剩下的張數(shù),也就回答了最后問題,只需一步計算;例3給出了三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由此可知,從30張彩色紙中用了兩次,求最后剩下的張數(shù),顯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計算兩步.
(4)畫線段圖,進一步理解題意.
學生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教師畫出線段圖:
指名看線段圖說明題意.
(5)利用線段圖,分析題中數(shù)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解答應用題.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從30張彩色紙中,做紙花用去11張,由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知道:由題中的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做完紙花后還有多少張彩色紙.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教師隨即在線段圖的對應部分標出:
板書: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學生看圖思考:根據(jù)條件怎樣求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第一步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shù),教師板書:30-11=19(張)
引導學生思考:這19張回答的是不是題中的問題?為什么?
通過分析,使學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從總數(shù)30張中做紙花、做小旗用去兩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張是從30張中用去一次即做紙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應用題的中間問題,而不是最后的問題.
學生看圖思考:做小旗用的9張彩色紙是從哪部分中用去的?由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書:(2)還剩多少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shù),教師板書:19-9=10(張)
答:還剩10張.
(6)回顧分析、解答例3的過程.
教師以敘述及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例3的分析、解答過程.
①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問題.
指名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看由題中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問題.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條件能否一步解答“還剩多少張”,為什么?
、郛嫵鼍段圖,看圖分析由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確定第一步該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的前兩個條件,回答用前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該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和第三個條件能木能解答所提問題,確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芙(jīng)過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敘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輰懗龃鸢福瑱z查解答有沒有錯誤.
教師:解答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在今后的練習中,同學們可以根據(jù)題中的條件、問題自己畫出線段圖,根據(jù)直觀圖示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兒園買來30個梨,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隨學生敘述,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完整的線段圖.
(2)引導學生畫出:
、俳o小班12個后剩下的部分.
、诮o中班9個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學生畫在黑板上,其余學生畫在書上.
(3)學生分析、解答.
(4)指名敘述解題思路.
三、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步計算應用題中,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
這種應用題有兩種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種,即從總數(shù)中減去第一部分,再減去第二部分,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這種應用題的第二種解法.
隨堂練習
1.(1)河邊有24只鴨,游走了7只,還剩多少只?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引導學生對上述兩題進行分析比較: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即河邊有24只鴨,問題相同,都是求還剩多少只.但第1小題的已知條件告訴我們,從24只鴨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題是從24只中游走兩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須先求出游走7只后還有多少只.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縫紉組買來35米花布,30米藍布.做衣服用去59米,還剩多少米?
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教學內(nèi)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復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么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概念練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個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嗎?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斷(出示圖形)
哪幾個是正方形,哪幾個是長方形?
2、周長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2)練習二十四第9題。
你能看出第9題里三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口答,說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長計算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取整厘米數(shù)。
周長是怎么算的?
(2)先讓學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長應該怎么算?
2、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做第1題。
(讀題)邊長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2)做第2題。
(讀題)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3、練習二十四第14題
(1)讀題
(2)提問:20厘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組討論圍法。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案05-27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解讀心得12-09
新課標下小學數(shù)學與生活的接軌08-08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學習心得12-09
新課標數(shù)學教案(通用10篇)08-22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案05-20
小學數(shù)學新課改論文:數(shù)學新課標下的“體驗學習”02-27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學法指導02-22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策略08-24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學習心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