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5-02-06 14:34:42 思穎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通用13篇)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1

  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ㄎ迥昙墧(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

 。ㄒ唬┙贪覆糠

  課時一:《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ひ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物體特征的認識,能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方法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探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歸納、概括等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和一些長方體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導入: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ㄒ唬┏醪浇ⅰ傲Ⅲw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ǘ┱J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長方體有6個面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賱邮置幻L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ń處熋鞔_: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②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哿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ㄈ┱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測量數(shù)據(jù)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課本31頁練習五的第1題

  (1) 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cm,寬是12cm?

  4.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五、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

  立體圖形:

  面:6個,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有2個正方形),面積相等。 長方體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寬、高。

  課時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比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方法過程: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課件、正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現(xiàn)在來檢查一下大家對長方體特征的掌握情況。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 )個相對面是()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2、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cm 4cm 7cm

  3cm

  3cm 4cm

  二、探究新知

  1、猜測引入

  屏幕顯示出右圖:

 。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2)想象:當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變成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長方體:長=寬=高

 ?

  正方體

  2、認識正方體

  上節(jié)課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征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面、棱、頂點。 小結:我們從面、棱、頂點三方面探究了長方體的特征。

 。2)問:那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請你也用探究長方體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

 。3)觀察正方體的特征。(出示觀察要點)

 、僬襟w有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4)匯報概括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面:6個(都是正方形)每個面面積都相等。

  棱:12條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頂點:8個

  3、完成30頁做一做。

  師:我們已經(jīng)通過仔細觀察得出了正方體的特征,接下來我們來用學具親手制作一個正方體的模型。(利用附頁2做一個正方體,做好后量一量棱長多少?)(強調快速完成)

  4、小組合作探究: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通過制作正方體,讓學生對正方體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兩者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分組合作探究,并在小組內匯報交流討論結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歸納小結,將表格補充完整。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設計:

  一、已有知識引入:

  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圖形?請每人畫出其中一個?再請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平的)教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平面圖形。請同學們看老師帶來的這些物體(出示:牙膏盒、粉筆盒等)各部分還在一個平面上嗎?這些物體不在一個面上,都是立體圖形。生活中這樣的圖形到處都是,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冰箱、樓房等

  師:他們給我們的感覺是立體的,他們的輪廓可以看做什么形體?

  生:長方體、正方體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揭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學習之前,你對它是不是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有怎樣的了解呢?學生就已經(jīng)知道的知識進行介紹

  二、自主探究——在觀察討論中了解長方體、正方體面的特點

  1、請同學們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觀察一下,小組合作,運用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量一量的方法。說一說它們是怎么構成的?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討論特點,作記錄)

 。1)教師巡視指導并總結學生認識情況

 。2)匯報

  2、具體知識點:

  師:用數(shù)一數(shù)、摸一摸等方法集體合作認識具體知識點并板書。

  (1)頂點——三條棱交叉的點!L方體、立方體都有8個定點

 。2)棱——兩個平面交叉的'線段。

  長方體有12條棱,分三組,每組長度相等——分別成為長、寬、高

  正方體12條棱,所有棱都相等——棱長

  怎樣證明你的觀察是正確的?

  生:量一下手上物體的長寬高或者棱長。

 。3)面——長方體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立方體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所有面大小相等。

  師:怎樣證明?

  生:(a)可以通過度量長和寬算出面積。

 。╞)可以把一個面用剪刀剪下來與相對的面去比。

 。╟)也可以把一個面描在紙上,再用相對的面去比。

 。4)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生:討論得出(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做集合圖。)(教師板書)

  3、試完成表:

  把你現(xiàn)在認識的長方體的頂點、棱、面的這些特點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4、畫長方體、正方體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或者立方體畫在紙上呢?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這些長方體,如果把它們畫下來該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如何畫圖表示長方體。

  師:請同學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

  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最多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師:現(xiàn)在你們把自己的長方體放在課桌的左上角進一步觀察,你看到了哪三個面?哪三個面看不到?

  師:(出示一個長方體)我們把這個長方體如果放在左前方觀察,所看到的這個長方體如果畫下來就是這樣的。(媒體演示)在這個圖中你看到了哪幾個面?哪幾個面看不到?

  教師結合媒體演示告訴學生,看不到的面我們用虛線表示。(屏幕出現(xiàn))

  師:這叫做長方體的立體圖。看圖的時候,同學們要注意,上、下、左、右這四個面畫的是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表示的卻是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量出你的數(shù)學課本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然后指出上面長、寬各多少?

  2、猜一猜小動物的后面藏著什么圖形。(說明:有兩只小動物,小刺猬后面躲的看似是長方體,實際上是完全展現(xiàn)后不是一個長方體;小貓后面躲的看似一個立方體,實際上是一個是長方體,另一個是立方體。)

  3、試想象出長方體的樣子。

  學生正確回答后電腦將長方體完整畫出來。

  看到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你想到了什么?

  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長方體中最大的面是哪兩個面?最小的面是哪兩個面?想到了這個長方體如果畫下去,看到的是哪三個面,看不到的是哪三個面

  3、如圖,這個盒子前面什么形狀?長和寬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哪個?右面什么形狀?長和寬各多少?和它相同面是什么形狀?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3

  教材解讀:

  1、長方體、正方體的引出,直接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

  2、直觀地、直接地給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概念。

  3、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預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4、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5、正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7、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那幾條?

  8、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流程:

  一、獨立自學

  結合預習提綱自學課本18-20頁

  1、長方體和正方體由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2、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互動交流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讓學生分組討論:

 、儆檬置幻鼈冇袔讉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2、讓學生分小組去數(shù)和量:

 、贁(shù):它們分別有多少條棱?

 、诹浚簞邮至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學生觀察。

  學生回憶并回答。

  3、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4、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

  三、總結評價

  總結這一節(jié)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完全相同,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四、鞏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導上的相關作業(yè)。

  條件強化:獨立完成,核對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操作、討論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各部分名稱。

  2、經(jīng)歷觀察、操作和歸納過程,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舊迎新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體,誰來說一說你心中的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

  是不是任意的6個長方形就能圍成一個長方體呢?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長方體的世界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它。(板書課題)齊讀一遍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活動一: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

  1、尋找生活中的長方體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3頁,觀察后找出在主題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樓房的形狀是長方體,地磚的形狀是長方體,魔方的形狀是正方體)在生活中許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如:藥盒、煙盒、冰箱、微波爐

  2、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

  面:長方體中每一個長方形叫做長方體的面(分別指出六個面)

  棱: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分別指出12條棱)

  頂點: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分別指出8個頂點)

  長方體是由面、棱、頂點三部分組成的,你能依照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找出正方體的頂點、棱、面嗎?

  活動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

  師: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從面、棱、頂點三個角度來研究長方體、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

  1、學生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完成14頁長方體的特點表格中的.各項內容。

  2、學生交流展示

  師:誰愿意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哪些特征?

  面: 6個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 相對的面面積相等(把藥盒的相對面剪下來,重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測量出長和寬然后計算的。)

  棱: 12條 可分為3組 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測量)

  頂點:8個

  3、對比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點,完成14頁表格中正方體特點部分。

  活動三:辨認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長

  1、師:觀察老師手中的長方體的框架,去掉長方體的一條棱,你還能想像出長方體的形狀嗎?

  預設:

  生:能!

  師:再去一條棱呢?

  生:也能!

  師:如果讓你再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幾條棱才能保證我們可以想像出原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生:留下連接在同一頂點的三條棱。

  師追問:為什么?

  生:從一個頂點引出的這三條棱決定著長方體的大小。

  師:那你就給這三條棱起個名字吧!

  生:長、寬、高。

  出示透視圖,標明長、寬、高。

  2、揭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師:正方體長、寬、高有什么特點?

  生:一樣長。

  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如果我們畫一個圈,將圈中所有的圖形稱為長方體,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如何表示。

  活動四:自己動手圍一個長方體

  老師為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長方形的紙片,請大家動腦動手找出6個長方形紙片圍成老師手中的這個長方體。

  三、練習

  不知不覺我們的課上到這就快結束了,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我們通過練習來檢測這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

  1、你能想像出與其相對應的長方體嗎?(課件)

 、匍L方體后面的面積是( )

 、陂L方體( )面的面積分別是24

  ③長方體左右兩個側面的面積之和是( )

 、荛L方體棱長之和是( )

  四、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研究圖形的方法?

  (觀察、畫圖、測量、等多種方式)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jīng)了解了哪些知識。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后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后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征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棱、頂點,然后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征,我想這樣發(fā)現(xiàn)的特征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征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棱、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于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并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fā)現(xiàn)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本節(jié)課講授的內容較多,學生操作的活動較多,這都占去了很多時間,練習就要設計得“精”而“巧”了。我練習只設計了一道,但這一道包涵了這節(jié)課全部重點難點,充分發(fā)揮練習的作用。

  本節(jié)課學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qū)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4、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框架。

  課前談話:師:老師聽說我們班的孩子是最聰明的,這樣,老師課前先和大家玩?zhèn)游戲——猜相對詞。仔細聽,東——,南——,天——,上面——,右面——,前面——。難不倒大家呀,看來大家真是名不虛傳。老師期待著課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現(xiàn)。

  一、新課導入。

  1、看,老師帶來了一些物品,都認識吧。如果我不小心觸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穩(wěn)地擺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如果我還想將剩下的物體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分成長方體和正方體)

  2、師:這一組叫——長方體,這一組叫——正方體。(粘貼)他們呀,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今天我們將再次拜訪他們,進一步認識它們。

  二、新課教學。

  1、長方體的認識。

 。1)為什么這些物體在桌子被觸碰時依舊能平穩(wěn)擺放呢?原來秘密藏在它們的面上,你來摸摸?有什么感覺?(光滑平整)你也來摸摸,有何感覺?這些叫做長方體的面。(出示)長方體有幾個面圍成的?誰來為我們數(shù)數(shù)?他指,我們一起說出是哪個面?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評價:我發(fā)現(xiàn)他在數(shù)的時候做到了一對一對地數(shù),很有順序,這樣就不容易重復或遺漏;如果我們在數(shù)的時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順序,就不容易重復或遺漏了,誰能能重新試一試嗎?)我們把這些一對一對的面叫做相對面。

  (2)下面,高舉你的長方體,徐老師說出哪個面,你就邊說邊摸它的相對面,好嗎?長方體一共幾個面?(板書:6個面)

  (3)孩子們,當你把手從一個面滑向另一個面時,你摸到了什么?你來摸摸。(摸一個面后,再摸一個面)老師想問問你,當你把手從一個面滑向另一個面時,你碰到了什么?這條線叫——長方體的棱。注意,它讀棱。你也來摸摸。長方體的棱在哪里?(兩個面相交的地方)對,兩個面相交的線叫長方體的棱。

 。4)請你選擇一條棱,從它的一端摸到另一端,立定。老師也選擇一條棱,看,我們相遇了,相遇的地方就是長方體的頂點。頂點在哪里嗎?(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5)長方體有幾條棱,幾個頂點呢?小組長帶著大家一起數(shù)數(shù),想想按照怎樣的順序數(shù)才能不遺漏不重復。你發(fā)現(xiàn)他是怎樣數(shù)的?(這四條棱都是水平方向,方向相同,它們就叫相對的棱。再數(shù)縱向相對的棱,垂直方向相對的棱。)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板書:12)長方體有幾個頂點呢?誰來數(shù)數(shù)?(表揚數(shù)法)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板書:8個頂點)

 。6)6,12,8,可是非常特殊的.幾個數(shù)字。下面,老師快速考考大家,長方體有6個——,12條——,8個——。

 。7)長方體的面和棱還有什么特點?下面請看導學提示:

  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什么圖形,相對的面還有什么特點?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友情提醒:小組成員合作,通過觀察自己準備的小長方體,利用各種工具,看一看,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種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體面和棱的奧秘。

  (8)下面我們來交流大家的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面是什么圖形?(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師:對,一般情況下,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老師為什么要加“一般情況”,說明還有——你們發(fā)現(xiàn)特殊情況了嗎?(出示特殊長方體)它就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長方體的面還有什么特點?(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就是說上面和——完全相同,左面和——,前面和——。你說相同就相同呀?我不信,你得拿出證據(jù)出來,說說你是是怎樣驗證的?(剪,量等)

  勤動腦,勤動手,真理就在勤奮的人面前呈現(xiàn)。這回我心服口服了。讓我們睜大雙眼,見證真理的誕生。看來,長方體不僅一般情況下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而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出示)

 。8)長方體的棱還有什么特點?(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誰來找出一組相對的棱,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怎樣?誰再來找一組相對的棱,它們的長度怎樣?你還能找到一組相對的棱嗎?它們的長度又怎樣?總之一句話,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口說無憑,你是怎樣驗證的?讓我們一起見證奇跡。電腦展示。

  由此可見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出示)

 。9)這就是長方體的特點,你記住了嗎?老師要開考了,(出示填空)學生口答。評價。

 。10)我們把長方體上相較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焖贁(shù)數(shù),長方體的十二條棱中包含幾條長,幾條寬和及條高?

 。11)學到這里,一個同學將長方體的特點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伴隨著節(jié)奏快樂地讀讀吧。

  出示:四四方方一座城,六面八點十二棱。相對兩面全相同,相對四棱長相等。

 。12)再次走近長方體,大家都學得那么快樂。想不想自己也動手做一個長方體,讓美在我們手中誕生呢?組長帶著組員們用老師準備的材料,做一個長方體,比一比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

  (13)誰來介紹介紹你們的作品?

  2、正方體的認識。

 。1)看著同學們做得這么快樂。老師心里也癢癢,看,我也數(shù)了十二條棱開動了。咦,我做了個——(正方體)我咋會做成正方體的呢?

 。2)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又有什么特點?請在小組中觀察準備好的正方體,很快交流處正方體的特點,并完成導學活動單二。

  交流:正方體的面、棱、頂點分別有多少個?它面還有什么特點?棱呢?

  出示:正方體有()個面,是()的正方形。它有()條棱,長度都()。它有()個頂點。

 。3)交流正方體的特點。

  我們同學都長著一雙火眼金睛呢,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4)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你一定能很快能說出它們各是什么物體,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嗎?

 。4)看,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它是長寬高都相等的一種特殊長方體。(出示)

 。5)如果用一個集合圈表示所有的長方體,那么正方體應該畫在哪里呢?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三、鞏固練習

  1、馬小虎看到大家快樂地創(chuàng)造長方體,他也想試試,可還沒搭完,他就出去玩了。聰明的你一定能猜出他搭的是什么物體?如果想讓你幫他繼續(xù)搭完,你還各需要幾條多長的小棒?

  為什么第三個長方體只要兩種小棒?

  2、在大家的出謀劃策下,一個長方體就搭成了。如果給它的前面、上面、后面都蒙上彩紙,分別需要長、寬多少的彩紙?口答。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再次見到我們的老朋友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了它們的各種特點。其實,長方體和正方體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只要仔細觀察,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欣賞)帶著一雙慧眼上路,身邊處處皆能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奧妙。

  看,獨居老人王大爺想做點小買賣維持生活。他想做一個用鋁合金條焊成一個長方體框架,做玻璃柜臺。已知柜臺的長5米,寬0.8米,高1米,熱情的你能幫他算出一共需要多少米鋁合金條嗎?聰明的你一定能用本堂課所學知識助他一臂之力。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6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ㄒ唬╅L方體的特征.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匍L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棱的位置、長短有什么關系?

 、坶L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qū)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棱?哪幾條棱?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ǘ┱襟w特征.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yōu)橄嗟,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yōu)檎襟w)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ㄕ襟w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說出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2、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口答.

  (1)長方體的長是厘米,寬厘米,高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體,12條棱長的和是分米.

 。3)如圖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厘米,寬厘米,左邊的面長厘米,寬厘米,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和是厘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yè) .

  1、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7

  教學目標:

  1.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辯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fā)興趣,滲透數(shù)形結合和事物相互聯(lián)系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促進遷移

  屏幕顯示:點––––線––––面––––體(動態(tài))

 。1)由點到線

 。2)由線到面

  (3)由面到體

  當顯示到面慢慢地向后“移動”變成一個長方體時,老師激疑:“這還是一個平面圖形嗎?”像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

  二.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引導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盒,磚塊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長方體實物。

  2.讓學生舉出長方體的實例。

  3.出示反例,揭示課題

  教師拿出一個不是長方體的實物(四棱臺),問學生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說不出來,老師說明: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用長方體的特征來進行分析、判斷。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三.啟發(fā)引導,探索新知

 。ㄒ唬┱J識長方體

  1.觀察實物:面、棱、頂點

  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2.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特征

  (1)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特征。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逐步完成板書(略)

 。3)指名歸納長方體的特征。并說明:以后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用長方體的特征來分析、判斷。

  3.出示實物(四棱臺)讓學生說明這個物體的形狀為什么不是長方體。

 。ǘ┡囵B(yǎng)識圖能力

  (1)教師出示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長方體,讓幾個學生分別說:能看到哪幾個面?

 。2)用電腦“畫”出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到長方體的直觀圖。

 。3)屏幕顯示:根據(jù)下面各圖,擺放長方體學具(圖略)

 。ㄈ┱J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用電腦操作,把上題中不是長方體的圖形去掉。

  2.教師說明: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電腦顯示:指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略)

  (四)認識正方體

  1.承上啟下,引入正方體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上面的最后一道題的結果,教師說明:像這種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把課題補充完整。

  2.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師指著上題的5個圖形說明:這些都是長方體(屏幕顯示集合圖)其中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屏幕繼續(xù)顯示集合圖)

  3.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既然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具備長方體所有的特征嗎?

  (2)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4. 總結(略)

  四.鞏固深化,培養(yǎng)能力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6個面都是(),也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相對的面的面積(),長方體有()條棱,每組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長方體有()個頂點。

  (2)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正方體是()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6個面和面積都(),12條棱的長度都()。

  2.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不是長方體就是正方體。()

 。3)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4)正方體是指特殊的長方體。()

 。5)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8

  課題: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

  2、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chuàng)新。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兩個學生一個相對面顏色相同的長方體(相對面可拆下),一個學生兩個小正方體,板書的小黑板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小朋友帶來的物體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組)

  你們的桌面上有許多的物體,請小朋友動手動腦把它們分一分,想想哪些物體應該放在一塊,為什么?(音樂停就停手)

  提問各別小組:你們?yōu)槭裁催@樣分哪?(因為一部分是長方體,一部分是正方體)

  小朋友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貼出板書。

  二、新授

  1、認識長方體

  1)自主探知

  認識圖形是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內容,你們想學好它嗎?好,就讓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吧。

  師手拿長方體實物教具,問:看到長方體,你們想學獲得些什么有關它的知識哪?(幾個面,每個面什么樣,各個面有什么特點,生活中哪些是長方體,長方體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大家提得真不錯,今天老師教你們一種學習方法,讓你不僅能回答出同學們的問題,還能獲得有關長方體更多的知識,你們想學嗎?

  課件出示: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比一比

  師:

  摸,就是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看,就是看長方體各個面是什么樣的

  比,就是比各個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請同學們把這四個任務讀一讀。

  比完后再請同學們舉一舉你周圍有長方體的例子。

  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

  師巡視,參與一些小組活動。

  在比時,老師適當提示把它的六個面拆下來對比。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哪些特點?

  摸:面是平的

  數(shù):6個面(問:你們小組是怎么數(shù)的?)

  板書:6個面

  看:每個面都是長長的方方的或長方形

  比:學生可能說顏色相同的面一樣大,老師引導黃色的是長方體的哪兩面,紅色的呢,綠色的呢?也可能說上下,左右,前后一樣大。

  課件演示并說明:上與下對著,左與右對著,前與后對著,這樣對著的面叫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怎么樣?(一樣大)

  板書:相對的面一樣大

  說:我們小組想到了————是長方體。

  請三個小組代表分別匯報。

  2)師出示

  問:是不是所有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哪?看老師拿著的`這個長方體,仔細看它是不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

  可見長方體分兩種,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你們事來的長方體里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嗎,找出來給組員看看。

  3)課件演示,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這是什么?

  這個長方體可神奇了,他會變,仔細看,它怎么變

  長方體變得這么長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寬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高還是?

  同學們在自己的努力和組員的幫助下,不僅認識了長方體,還學會了認識圖形的本領,你們還能通過摸、數(shù)、看、比還認識正方體嗎?板書:正方體

  請同學們拿出正方體,小組開始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問:在比的過程中,你們小組是怎么比的?(用兩個正方體比,畫一個面比,折一個面比,剪一個面比。)

  電腦演示6個面重合。

  板書:(正方體實物)

  6個面

  每個面完全一樣

 。赫襟w的特點。

  三、長方體與正方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結合板書說明相同點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平的,不同點是長方體只有相對面相同,而正方體每個面都相同。)

  三、練習。

  1、書上“做一做”

  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大家會辨認了,如果把它們畫在圖上,你們會辨認嗎?我這有道題。請一位同學把題目讀一遍。(投影)并請行做完的學生把書拿到投影儀上反饋。

  2、拼一拼,教師手上有二個小正方體,我把它們拼在一起,成了?現(xiàn)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用勁個和4個正方體能拼出長方體?師巡視,選取擺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兩種情況,并說明可以橫著擺,也可以豎著擺)

  下面,請你們用8個小正方體拼一個大正方體,你們會嗎,試試看。

  二、猜一猜物體的形狀。

  老師有個百寶箱,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看,你猜,老師手里拿著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的?

  猜錯的同學別灰心,還有機會,看,這回老師手里拿個什么形狀?這回呢?

  出示一個

  問:為什么都猜錯了?

  可見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看幾個面?

  五,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都學到了哪些東西?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9

  【教材分析】

  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以學生已有的觀察物體的豐富經(jīng)驗為基礎,先明確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等知識,自然地由實物圖抽象出直觀圖。在介紹棱和頂點的概念后,引導研究有幾條棱、幾個頂點,接著研究面和棱的特征。教材力圖溝通棱、頂點和面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大多注重用“直觀實證”的方式研究長方體的特征,而對面、棱、頂點之間關系的認識更多停留在定義所描述的層次。這也就限制了這一內容對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作用。事實上,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中,已經(jīng)積累了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認識。如何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地、深層次構建對長方體特征的認識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生學習“體”的困難往往在于缺少從面到體過渡的橋梁,從點、線、面到體的認識發(fā)展需要充分地在“體”上尋找點、線、面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順應,這是空間觀念建立的關鍵。

  【教學片段】

  師:剛才,同學們動腦筋有條理地數(shù)出了長方體有──

  生(齊):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師:我們的研究不能滿足于“是什么”,還要探究“為什么”。

 。▽W生疑惑地用眼神告訴我:這有什么“為什么”?事實就是這樣嘛!)

  師:沒問題?我先來說一個,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方形有4條邊,這些邊就是長方體的(棱)。那長方體就應該有6×4=24條棱,可為什么只有12條棱呢?

 。▽W生仔細打量眼前的長方體模型,積極探索著答案。)

  生:(跑到黑板前指著直觀圖)就拿這條棱來說,它既是上面的一條邊,又是前面的一條邊。所以,在計算時,同一條棱算了兩次。其他的棱也是這樣。

  師:那應該怎樣算呢?

  生(齊):6×4÷2=12條棱。

  師:你現(xiàn)在也能提一些“為什么”的問題嗎?

  生1:長方體的6個面,每個面上有4個頂點,能算出24個頂點,為什么只有8個頂點?

  師:問得好!你有答案嗎?

  生1:我有答案,但想讓其他同學回答。

  生2:(指著直觀圖上的一個頂點)這個頂點既是上面的一個頂點,又是前面的一個頂點,還是右面的一個頂點。也就是說這個頂點計算時被算了3次。其他頂點也一樣。所以應該用6×4÷3=8個頂點。

  師:真是太好了!剛才我們是由面的個數(shù),根據(jù)面與棱、頂點之間的關系推算出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你還想研究什么問題?

  生1:能不能由棱的條數(shù)推算出頂點的個數(shù)、面的個數(shù)?

  生2:由頂點的個數(shù)是不是也能推算出面的個數(shù)和棱的條數(shù)?

  師:真會提問題!同學們有興趣研究嗎?

 。▽W生興致勃勃地研究并匯報了兩個問題。)

  師:觀察一下這6道算式,在利用面、棱、頂點之間關系推算時,有什么規(guī)律?

  生1:都先算出了24。這是為什么?

 。▽W生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陸續(xù)舉起手。)

  生2:這兒的24表示的是24條邊(棱)或者24個頂點。因為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這6個長方形一共有24條邊、24個頂點。

  生3:推算時,就要先算出24條邊或24個頂點,再看看與要求的面、棱、頂點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計算出最后的結果。

  師:老師也沒想到,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弄清楚了這么多“為什么”。

  ……

  師:同學們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種方法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面和棱的特征。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方法研究面和棱的特征?

  生:通過重疊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兩個長方形完全一樣,也就是它們的長和寬分別相等。所以,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師:反過來呢?

  生: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相對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兩組相對的棱,長和寬分別相等的長方形完全相同。

  師:真厲害!看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不僅可以通過操作來發(fā)現(xiàn),更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來發(fā)現(xiàn)。

  【教學反思】

  一、數(shù)學學習是經(jīng)驗的,也是推理的

  新課程注重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但如今的課堂上不乏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但很少運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有人說,推理是中學的事。其實不然,推理是數(shù)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如果忽視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所以,重視學生在具體、豐富的活動中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體驗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從已有的數(shù)學事實出發(fā),展開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小學幾何常被稱為“經(jīng)驗幾何”,這并不意味著幾何教學無須承擔發(fā)展推理能力的重任。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平面圖形的知識經(jīng)驗,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并且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經(jīng)驗,這些知識經(jīng)驗基礎使學生探索長方體的特征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理應成為教學的訴求。實踐表明:從學生熟悉的面(長方形)的數(shù)量和特征出發(fā),聯(lián)系面圍成體的活動經(jīng)驗,對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及棱的特征展開驗證性推理是非常有價值的。這其中有憑借經(jīng)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進行的推測,也有依據(jù)已有的某個事實,按照邏輯和運算進行的推理。形式化結果的解釋也蘊含著豐富的推理,由面到棱和由棱到面的特征推斷讓我們看到了證明的雛形。這些都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二、空間觀念是具象的,也是關系的

  一般認為,小學階段幾何圖形教學承載的空間觀念目標主要是能進行實物和圖形間轉換。這種空間觀念是相對“具象的”。實踐表明:要實現(xiàn)實物與圖形間的轉換,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建立準確的模型。這就要求,對圖形的認識不能停留于直觀建構,而要適度抽象為頭腦中的模型,這種模型的穩(wěn)固形成依賴于對圖形基本元素關系的理性思辨。否則,學生頭腦中的模型依然是模糊的,不能隨時順利提取和準確利用。引導六年級的學生有意識地思考長方體的基本元素——面、棱、頂點之間關系,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這種關系的找尋以棱和頂點的概念為出發(fā)點,以各自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面和棱的特征聯(lián)系為主要研究對象。教師引導學生以長方體的模型和直觀圖為依托,首先考量面的個數(shù)與棱的條數(shù)之間的關系,深化了對“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這一概念的認識;接著由面的個數(shù)到頂點的個數(shù)的推算則從面的角度揭示了頂點的形成;后來又逆向地從棱到頂點、棱到面、頂點到棱、頂點到面等角度全方位、深刻揭示了各元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四條棱圍成了一個面,一條棱的兩個端點就是兩個頂點,一個長方形四個角的頂點就長方體的頂點等。教者還引導學生從面的特征推理出棱的特征、從棱的特征推理出面的特征,這也深刻揭示著面和棱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溝通了面與體的內在聯(lián)系。這些元素關系的建立極大地明晰了學生認知結構中的長方體模型,為后面學習長(正)方體展開圖、長方體的表面積等知識提供了堅實的觀念基礎。

  三、課堂思考是個體的,也是群體的

  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師的引導和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課堂中學生要進行獨立思考,但個體思維的成果也需要與同伴的交流和碰撞。這其中,教師是促進個體思維深入、群體思維共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個體思維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開或難以實現(xiàn)轉換時,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便成為重要的源頭。正如學生面對由對面、棱、頂點的“是多少”向“為什么”的思考躍進時,教師示范提出了“為什么”的問題,將思維聚焦于利用關系推算數(shù)量,從而搭建起一個對原有信息整理分類、分析關系的思維橋梁。這也激活了學生自主提問和思考的方向,學生的思維隨著有價值的問題的提出不斷展開,個體思維的豐富成果不斷被演化和推廣。在由此及彼的類比處,教師適時的點撥:“剛才我們是由面的個數(shù),根據(jù)面與棱、頂點之間的關系推算出棱的條數(shù)、頂點的個數(shù)。你還想研究什么問題?”再次打開學生的思路,促進自主提問和思考的深入。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時,教師畫龍點睛式的追問“有什么規(guī)律”,再次引發(fā)群體思維的風暴。而后,學生群體水到渠成地“證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現(xiàn)出思維的無限潛力。這么豐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通過群體的思維才能不斷地展現(xiàn)。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10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四、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五、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jù)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jù)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將橡皮的一個面扣放在桌面上,與兩個面垂直再切一刀,觸摸三條棱相交的點,說出感受,明確它叫頂點。什么叫頂點?

  (4)找實物指出它的長、寬、高。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

  2.實踐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那么長方體的特征是什么?請同學們自己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和學習用具獨立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面、棱、頂點的知識。)

  (2)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shù)面、棱、頂點時,如何數(shù)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

  (提示: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郦毩⑻顚憽拔业陌l(fā)現(xiàn)”一表。

  面

  棱長

  頂點

  (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多種學習方法,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

  匯報:師生共同歸納。

  (除了各部分的數(shù)量外,還要引導學生認識。)

  a.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平等且長度相等;

  b.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長、寬、高;

  d.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e.面的特殊情況。

  完成做一做,反饋訂正。

  小結。

  五、課堂練習

  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計算棱長總和。

  綜合練習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 )

  (2)長方體的三條棱長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 )

  (3)有六個面、十二條棱、八個頂點的形體一定是長方形。 ( )

  (4)長方形紙是長方形不是長方體。 ( )

  (5)有6個面,且6個面都是長方形,它一定是長方體。 ( )

  實踐與應用

  (1)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高是7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鐵絲,焊接成一個長方體教具,長20厘米,寬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長100厘米的鐵絲,做成一個長·9厘米,寬6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后,還剩多少厘米?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指導啟發(fā)學生運用觀察、測量等方法,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特征,開發(fā)學生智能。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觀察、擺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學生準備: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每組至少8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來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生答)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線段)。課前老師曾讓同學們把數(shù)學書最后兩頁的組合圖形紙板沿虛線內折,然后圍起來,你圍成了什么形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它們是由面圍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師: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他們叫做立體圖形。比如:(出示實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燈罩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你能不能舉出幾個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例子?(學生舉例)

  那么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師: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或實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長方體的哪一部分?然后打開書20頁,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長方體中叫什么?看誰最先找到答案。(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放下書,看老師的演示,邊看邊用手摸摸長方體學具,感覺一下長方體的面、棱、頂點。(電腦演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分組合作學習)

  師: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這幾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學習提綱):1、長方體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圖形?相對的面面積有什么關系?2、長方體有幾條棱?每組相對的棱長度有什么關系?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根據(jù)學習提綱自由選擇方法合作學習21頁內容?纯茨阌昧四男┓椒,都學會了什么?(研討)

  師:誰能把你們的學習結果匯報一下。

  生: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這樣的長方體嗎?(有,出示)哪是相對的面?有幾組?(指實物回答)

  生: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對的面剪下來比較。(師電腦演示“相對面相等”)

  師:說說棱的特點。

  生:長方體有12條棱。

  師:可以分成幾組?

  生:可以分成3組,每組有4條,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教師演示“相對棱相等”)

  師:你用什么辦法來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長方體棱的框架)如果相對棱不相等,這個長方體就會變形了。

  師:噢,你用的是反證法來說明。

  生:老師我把長方體的棱分成了4組,每組有3條,就是從一個頂點引出的3條棱。

  師:這種分法也是正確的,而且很獨特。誰再說說長方體的頂點?(長方體有8個頂點)(演示“頂點”)

  1、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一點叫做頂點,這也就是說過長方體的一個頂點有三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什么?請同學們看書后回答。

  2、認識長方體直觀圖

  師:下面請同學們再次拿出長方體學具,將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觀察:你看到了長方體的幾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生:(1個、2個、3個)都是長方形的。

  生:不對,從我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細致。(電腦演示直觀圖)我們在作圖時,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畫成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師邊說邊作圖,并強調看不見的棱用虛線來表示)

  3、自學正方體

  師:想一想:如果將長方體的長、寬、高調整,使長、寬、高相等,會得到什么形體呢?(教師演示將長方體變成一個正方體)它也叫立方體。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學提綱):1、正方體有幾個面?大小怎樣?2、正方體有幾條棱?長短有什么關系?3、正方體有幾個頂點?請同學們邊觀察邊自學22頁。(匯報、板書)

  4、比較二者的異同

  師:同學們觀察學具看板書,誰能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敘述,師用兩種色筆分別圈畫。)通過以上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長方體的所有特征正方體都具有,而正方體的特征長方體不一定全有。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師演示集合圖)

  三、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與圖形,歸納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還分析了二者的關系。下面我們來做做練習,檢驗自己是否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明確的認識。

  四、鞏固應用(電腦出示)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12

  教材內容分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為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打下基礎。依據(jù)以上的認識,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正確地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

  學情分析:

 。1)知識上:學生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長正方體的形狀,也進行過觀察長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的學習,已具備準確辨認長正方體實物的能力。

 。2)經(jīng)驗上:生活中長正方體的物體較多,學生對長正方體的感性認識比較豐富。

  (3)能力上: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我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課前調研,調研中發(fā)現(xiàn),95%以上的學生能從眾多的立體圖形中準確地挑出長正方體,對長正方體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學生對于特殊的長方體認識模糊,特別是相對面是較大的正方形,如瓷磚,有68%的學生認為是正方形,或者認為是正方體。這一調研結果顯示出學生空間觀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位為,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實物、模型,操作學具,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想象、歸納、概括等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立體圖形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地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課型:新課 教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課件、長正方體框架、長正方體物品、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舊知,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點、線、面,并引出立體圖形。

  揭示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師:同學們能不能從長方體中找到我們已學過的點、線、面的知識?

  組織全體學生摸一摸、指一指所找到的面、棱、頂點,思考長方體中的棱、頂點是如何形成的。

  課件出示:面、棱、頂點。

  師:如果想深入研究長方體,你會提出哪些有關面、棱、頂點的問題?

 。ㄈ魧W生有困難,教師示范引領提出關于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大小以及關系的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在短時間內回憶以前所學過的點、線、面,并把它們與長方體的面、棱、頂點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讓學生明白知識間的聯(lián)系,以形成知識結構的統(tǒng)一,同時也為獲得研究立體圖形的學習路徑奠定基礎。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有接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要從現(xiàn)實的生活物體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對他們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巧妙地揭示名稱并以此為深入研究的入口,讓學生提出問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

  二、學習目標:

  1、認識長、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掌握特殊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過程:

  實踐操作,解決問題

  1.借助實物認識特征。

  學生分小組討論。

  借助手中的長方體,用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面、棱和頂點的特征,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成果在小組里交流,組長記錄到報告單中。

 。ㄔO計意圖: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應通過多種感官協(xié)同作用,教學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實物或模型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shù)量和空間位置關系,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學生匯報結果。

  學情預設:學生對于特征的認識只停留在零散的狀態(tài)中,尤其是哪些面完全相同?哪些棱長度都相等?教師應讓學生廣泛交流,形成共識。必要時要出示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都相等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明確的分析問題。

  2.制作框架理解長、寬、高。

  學生小組合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

  教師:如果遮掉其中的.一條棱,你還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比劃一下。

  教師:如果再遮掉一些棱呢?

  追問: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哪幾條棱,才能保證讓我們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動手試試看。

  學生動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大組進行質疑交流,得出結論:只要剩下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就可以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大小。

  反饋小結:這三條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們直接制約著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教師結合課件揭示長、寬、高的定義。并變換位置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ㄔO計意圖:長、寬、高的認識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材中制作框架的目的是通過分組引出長、寬、高。我稍作了些調整,因為覺得這種調整在不影響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對學生學習欲望的激發(fā)似乎比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更有效。制作框架的目的一是鞏固特征或也可認為是驗證特征,二是通過制作框架和拆除框架這一來回,學生表象的建立會更豐富。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從迷糊到清晰的過程,對于長、寬、高的意義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3.遷移方法研究正方體。

  如果要研究正方體,你們覺得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發(fā)現(xiàn)的結果。

  引導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異同點和建立關系。

 。▽W情預設:本課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要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必須用上一定的時間,否則若蜻蜓點水?紤]到課堂時間有限,正方體的認識可引導學生遷移提出思考的問題,獨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4.歸納提升,實現(xiàn)建模。

  四、隨堂小測:

  完成第1填空題:

  (1)、長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 )棱長相等。

  (2)、正方體有( )個面,( )條棱,( )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 ),每條棱長都( )。

  (3)、長方體中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 )的形狀是長方體,( )的形狀是正方體。

  完成2題: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老師也參與談收獲,總體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以此激勵學生。

  板書設計: 長方體 正方體

  面 6個面

  相對的面向等 相同

  棱 12條

  相對的4條棱相等 相等

  頂點 8個頂點

  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 12條棱 分成3組 8個

  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每組的4條棱長度相等

  正方體: 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12條棱長度都相等 8個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 13

  教學目標

  (一)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二)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二)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學用具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二)學習新課

  1.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對學生的面),說明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用手摸一下左邊的面,說它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6個面。

  教師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說明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請學生拿著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盒子也摸一摸,同時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再請同學拿著正方體盒子,兩人一組邊摸邊說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拿著長方體盒子)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能一眼全看到嗎?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一眼全看到?

  學生討論。(把六個面展開放在一個平面上。)

  教師演示:把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展開,剪去接頭粘接處,貼在黑板上。也請每位同學把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盒子的表面展開鋪在課桌上。

  教師:請再說一說什么是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口答。)

  教師板書: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請同學拿著自己的長方體(用展開圖折上)。教師:請量出它的長、寬和高,說一說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鄰的三個面各用哪兩條棱作為長和寬?

  學生四人一組邊操作邊討論后歸納:

  上下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寬作為長和寬的;前后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長和高作為長和寬的;左右兩個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長方體的高和寬作為長和寬的。 教師:對長方體實物,我們已經(jīng)會找它每個面對應的長和寬了,在平面圖上會不會找呢?

  請同學用自己的展開圖練習找各面的長寬。然后再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指出黑板上展開圖中相等的面和對應的長和寬。

  (2)請同學們用新學的知識來解答下面的問題:例1(投影片)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紙板?

  3.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看看自己的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能說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嗎?

  (2)試解下面的題。

  例2(投影片)一個正方體紙盒,棱長3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請同學們填在書上,一位同學板書: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積是54厘米2。

  教師:如果這個盒子沒有蓋子,做這個盒子要用多少紙板該如何列式?

  學生:少一個面。列式:32×5

  教師:說表面積是指六個面,實際問題中有的不是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審題時要分清求的是哪幾個面的和。

  (3)練習:課本P26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做本上。)

  用學生投影片集體訂正。

  (三)鞏固反饋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第二部分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學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3-04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5-17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案(通用)05-17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2-17

大班數(shù)學活動教案:認識正方體、長方體01-26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5篇02-17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15篇)02-17

大班數(shù)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教案(5篇)03-12

大班數(shù)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教案(集錦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