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5-12 06:58:1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教案合集[15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并知道1分=60秒,體會時分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初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點:

  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大屏幕展示新年倒計時的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問題:你們看到了什么?

  預設學生回答:看到了大家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再次提出問題:那人們喊的這些數(shù)字其實是什么呀?學生很容易回答是秒,順勢引出本節(jié)課題---《時分秒》。

  二、探究新知

  環(huán)節(jié)一:初步認識秒

  教師詢問學生,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表示時間的詞呢?

  預設學生回答:過馬路時紅綠燈的時間展示的是秒,體育課上聽見體育老師說過秒,跳繩的時候會說1分鐘跳了多少個,汽車上面會顯示1小時走了多少千米。

  接著向學生展示:常用秒來表示計量很短的時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然后通過大屏幕出示鐘表面(沒有表針),問學生觀察到什么,學生回答:有12個數(shù)字,60個小格子,12個大格子。接著出示表針,學生觀察到三個不同的表針,向學生說明,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最粗最短的是時針,不粗也不細的.那個是分針。

  環(huán)節(jié)二:認識1秒、幾秒和1分

  提出問題:秒針每走一格代表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秒針每走一小格代表的時間是1秒。緊接著讓學生觀察秒針的走動并提問:那每走兩小格呢?走一大格呢?走一圈呢?

  學生回答:每走兩格表示2秒,走一大格表示5秒,走一圈表示60秒。

  讓學生再觀察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少小格?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學生匯報:秒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引導學生明白:1分=60秒,1時=60分。

  活動3:感受1秒

  接著教師提問學生:那你知道怎么計時秒嗎?

  學生通過思考后回答:手上的電子表、上面顯示到秒,可以用秒表。

  接著通過大屏幕展示秒表的圖片,并先學生說明:秒表是在

  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提出問題:那1秒有多長呢?

  學生思考回答:眨一下眼是1秒,鐘表滴答一聲是1秒。

  三、鞏固提高

  PPT呈現(xiàn)練習題

  通過大屏幕出示題目,讓學生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加強學生對時分秒的認識。

  四、課堂小結

  提問學生“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總結完善,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大屏幕上的必做題和選做題,并請同學們課下感受一下1秒、1分、1小時分別可以做什么事情。

  板書設計:

  時、分、秒

  秒針:長、細

  分針:不短不長

  時針:短、粗

  1分=60秒1時=60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四5~9.

  教學目標:

  通過加減口算,使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口算方法.

  進一步鞏固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指導學生正確選用條件計算所求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 練習四5。

  先估計一下下面每題的得數(shù)各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口算出結果并與估計的.結果進行比較,集體訂正

  2 練習四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補充六道題,先說出每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再計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應用題練習。

  1.練習四7。

  1)出示第7題的統(tǒng)計表,說說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紅多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3)如果要求“小紅比小華少跳幾下’’應選擇什么條件?(學生解答,集體交流)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獨立提問題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四8。

  1)出示第8題,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學加入少先隊,有54條紅領巾夠不夠?)

  2)“有50位同學加入少先隊,54條紅領巾夠不夠”為什么?

  3)“你知道紅領巾多多少條嗎?”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

  3.練習四9。

  1)出示第9題,指名說圖題。

  2)一共拿來40個鼠標,有46臺電腦,這些鼠標夠不夠?為什么?(40<46,所以不夠)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提問解答,集體交流。)

  三. 作業(yè)布置。

  四.教學后記:通過賽一賽的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讀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情感目標: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jù)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shù)據(jù)。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yōu)榱四承┦虑榛蚰硞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還需要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與整理數(shù)據(jù),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統(tǒng)計圖,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都見到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

  你們說得非常對。其實在日常生活應用中的統(tǒng)計圖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我們目前所接觸最多的就是這三種統(tǒng)計圖,但是你們在學習和觀察中是否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個問題: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xiàn)、有些要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呈現(xiàn)、還有要用折線統(tǒng)計圖來呈現(xiàn)的,那么,我們在選擇統(tǒng)計圖時,以什么為標準,作為依據(jù)呢?也就是說這三種統(tǒng)計圖各有什么特點、用途呢?這就是我本節(jié)課要跟同學們共同研究的內容——統(tǒng)計圖的選擇。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

  1、出示教科書第121頁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表,再回答三個問題:

  (1)從哪幅圖能明顯地看出我國在第25 — 29屆奧運會獲金牌的變化情況?

  (2)從哪幅圖能更明顯地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shù)?

  (3)從哪幅圖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清楚選擇的依據(jù)。

  三、合理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

  1、教科書第122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一說選擇某種統(tǒng)計圖的理由,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

  第(1)題反映的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所以選擇扇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2)題反映的是喜歡各種課外活動的人數(shù)情況,選擇條形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第(3)題反映的是小學生身高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

  2、問答競賽

  學生分小組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提一個統(tǒng)計圖的問題,其他學生回答應用何種統(tǒng)計圖,再一次讓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tǒng)計圖。

  3、火眼金眼:讓學生看統(tǒng)計圖讀信息

  (1)某班學生膳食喜好人數(shù)情況統(tǒng)計圖(少挑食,要注重膳食營養(yǎng)的均衡)

  (2)中秋節(jié)小明一家月餅分享情況統(tǒng)計圖(學會分享、學會感恩)

  (3)我校學生05~09年上黑網(wǎng)吧人數(shù)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網(wǎng)吧尤如一把雙刃劍,隨時傷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屆英國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你猜我國會奪得多少枚金牌?簡單說說你的理由。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奧運會

  ——統(tǒng)計圖的.選擇

  條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各數(shù)量的多少

  折線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數(shù)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扇形統(tǒng)計圖清楚反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選擇統(tǒng)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這課的設計突出了“統(tǒng)計圖”實踐性比較強的特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促使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經(jīng)歷選統(tǒng)計圖的過程。

  1、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字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實踐證明,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而且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課的開始,播放04年奧運會劉翔奪冠情景及部分冠軍的照片引入問題,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解決有關NBA、垃圾處理、跑步、我國人口等數(shù)據(jù)問題,在展示部分投影學習成績、?诳諝赓|量、家電銷售情況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活動。

  2、明確分工的合作學習。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是被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之一,人們也在進行著有關方面的深層次研究!敖y(tǒng)計”知識的學習,比較適合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組織了一些“合作學習”。在歸納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后,讓學生同桌合作做圖,小組討論選統(tǒng)計圖來鞏固知識點。在整個過程中,先出現(xiàn)范例,內容貼近生活,又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后又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討,在小組討論中發(fā)揚合作交流精神,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課設計中安排了不同層次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采取了靈活多變的呈現(xiàn)方式,從而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緊張活潑的特點。

小學數(shù)學教案4

  (一)、實踐操作

  1、組織談話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同學們都學了哪些知識,誰還記得。

  生: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

  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高。

  2、媒體演示

  (出示課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個長方形撞倒了,變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于是小山羊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問題呢?)

  師:現(xiàn)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變成平行四邊形呢?面積是否變了呢?

  師:小山羊到底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問題:現(xiàn)在的平行四邊形和以前的長方形誰的面積大呢?)

  生:一樣大。

  生:我認為長方形面積大,平行四邊形面積小。

  師:現(xiàn)在有兩種意見,大部分同學認為面積一樣大,個別同學認為長方形面積大。到底誰說得對呢?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比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

  師:有什么方法驗證一下它們的面積是否一樣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們的面積的大小。

  師:怎樣算呢?

  生: 長方形的面積 =長×寬(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高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我是看書知道的。

  生:我是家長告訴的。

  師:那么,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是怎么來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師: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學具,試著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

 。ㄐ〗M合作,4人一組,然后在全班匯報)

  (二)交流匯報

  師:你轉化后的圖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轉化的呢?誰能大膽的上來說一說。

  生:是長方形,我是沿著高剪的。

  師:你為什么這樣剪,不沿著高剪開行不行?

  生: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著高剪開才能轉化成長方形。

  師:這個長方形和原來的平形四邊形個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同學們仔細觀察(媒體演示轉化的過程:找出底,畫高,剪開,平移,拼補,轉化成了長方形)。

  師::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

  生:轉化后的圖形是長方形,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

  師:誰再來完整的`說一遍。

  師:我們通過轉化推導出來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書本上的一樣。同學們真是了不起,會自己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了。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樣表示嗎?(學生說,教師板書)

  生:公式是s=ah

  師:通過剛才的學生,我們知道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下面一起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發(fā)展

  1.口算下列各題。

  生:第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練習:

  師:你能根據(jù)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課件出示下圖,單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為……

  師:為什么說面積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認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為6厘米這條高不是9厘米這條底上。如果沿6厘米這條高剪開拼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6厘米這條高,長方形的寬卻不是9厘米這條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師:誰再來說說。

  師:讓我們來看看。下面你能計算了嗎?(課件出示)

  生:2×9=18;3×6=18

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的: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經(jīng)驗來比較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更好地理解千以內的數(shù)。

  教學過程:

  一、請一個學生背對黑板、面對大家站好,然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三位數(shù)。

  猜數(shù)開始,被請的學生大聲地說自己所猜的數(shù),其他同學則把該數(shù)與黑板上的數(shù)比一比,再分別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等詞語予以提醒;直至猜中為止。

  二、老師試一試:

  游戲規(guī)則不變,但學生很容易看出老師的水平更高,往往可以更快的猜對數(shù)。

  引發(fā)大家思考:老師為什么可以猜得那么快?交流秘訣。

  三、學生再試。

  熟練運用猜數(shù)方法。學生認識了不同的計數(shù)在玩這個猜數(shù)游戲的時候,同學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但老師要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及時地發(fā)現(xiàn)困惑、解決困惑,使游戲更順利、有效地進行下去。

  比如:

  1、 “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的區(qū)別在哪里?就該有一個大致的統(tǒng)一的標準。最后我們通過討論達成共識:差幾百的算“很多”、差幾十的算“一些”、差幾的算“一點”。

  2、為什么老師可以那么快的猜對?這里就有一個策略問題,除了仔細聽清楚學生的提示,還要用“減半縮小范圍”的方法。具體猜的時候可以每次都從中間數(shù)開始猜,可以大大減少猜的次數(shù)。

  3、這個游戲用的`時間是比較多的,而且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掌握游戲的玩法,還要留比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找朋友繼續(xù)玩,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益。

  游戲的收獲:

  1、通過這個游戲,學生能在游戲情境較熟練地理解、運用整百數(shù)、整十數(shù),并進行有關的加、減計算。既復習了概念,又復習了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能熟練地運用“多很多”、“多一些”、“多一點”等詞語來描述兩數(shù)之間的關系。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認識能力,有利于他們今后的自主學習。

  4、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學生非常的快樂,積極的參與,培養(yǎng)了他們愛學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小學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題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結合現(xiàn)實情境體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說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根據(jù)實際問題列出正確的算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利用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播放視頻)他的名字是——胡圖圖,今天的任務是“摘水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果園參觀吧!

  二、探究新知

  1、請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一。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鼓勵多種問題)

  師:下面我們主要來探究這個問題:3籃蘋果一共多少個?

  已知:一筐蘋果60個,一籃蘋果比一筐蘋果少38個,有三籃蘋果。問題是:三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要求:三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呢?請同學們想一想、畫一畫、并列出算式。(指名同學上黑板展示做法,并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師:如果用一個算式,該怎樣列式呢?指名學生上黑板列式,教師評價并指正。(如果用一個算式,算式里應該有小括號,把要先算的60-38括起來,否則就要先算乘法,這樣就與我們的題意不符,在這里小括號起到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師:思考算式里有小括號的',要先算什么?板書:算式里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解答正確嗎?(出示微課)

  師:同學們做對了嗎?做錯的同學改正過來,做對的同學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誰再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2、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圖片二。

  同學們,我們剛才參觀了蘋果園,下面我們一起去梨園看一看吧!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同學們觀察很仔細,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鼓勵多種問題)

  師:下面我們主要來探究這個問題:爸爸摘的梨能裝多少盒?

  師:要求爸爸摘的梨能裝幾盒,該怎樣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畫一畫、并列出算式。(指名同學上黑板板書,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集體評價指正。)

  三、鞏固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參觀了梨園和蘋果園,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實踐吧!

  1、摘蘋果。

  果園里有一棵智慧樹,智慧樹上結滿了智慧果,需要同學們開動腦筋才能獲得,一起來看要求吧!(視頻出示要求:讀一讀,說一說先算什么?)

 。1)(86-56)×8(2)(82-79)×13(3)130×(90-83)

 。4)(45+36)×5(5)9×(260+40)(6)374-74×2

  2、用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56÷(5+3)84÷(28-24)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真棒,這么快就可以學以致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小結。(語音播放)請同學們快速記憶這三條。

  四、拓展提高

  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有兩個更大的智慧果,同學們想挑戰(zhàn)嗎?一起來看要求。出示課本31頁第2題。(指名學生上黑板展示成果,并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體訂正。)

  五、課后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游園活動就要到此告一段落了,通過本節(jié)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指名學生回答)

  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啊,我們一起來看圖圖都有哪些收獲呢?(視頻出示)

  教師寄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的生活里,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不鋪張,不浪費,爭作新時代好學生!

  六、作業(yè)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7

  教學內容:

  復習混合運算和連乘、連除應用題——教材第32頁1—3題,練習八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三步混合運算式題。

  2、通過三步計算的文字題的整理復習,提高列綜合算式的能力。

  3、熟練掌握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回憶,形成網(wǎng)絡,想想本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說,老師板書:

  1、觀察思考后解答:

 、伲148—111÷37)×5

  ②5000—(720+650÷130)

 、郏467+36×3)÷23

  ④3200÷(1280—72×15)

  題目中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

  它們有什么特點?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ㄓ喺孩725②4275③25④16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小括號內部含有兩級運算;先做括號內的乘除,后做加減。)

  2、學生說出特點后,再次歸納出: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先做括號內的二級運算,再做一級運算。

  3、練一練。

 、412÷(607—36×14)

 、冢7590÷33—14)÷54

  (訂正:①4②4)

  4、思考一組題,從哪里入手?關鍵是什么?再獨立做出來。

 、560與270的差,加上360除以90的商,和是多少?

 、637加上86與19的積,再減去1375,差是多少?

  ③從72與64的積里減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532減去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回答:①求和是多少,關鍵找到兩個加數(shù)。②求差,就要找到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③同②一樣。④求和,找到兩個加數(shù)。

  訂正:

 、伲560-270)+360÷90=294

 、637+86×19—1375=896

  ③72×64—4012÷59=4540

 、埽532—379)+192÷4=201]

  5、“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下面的題后,列出兩種算式解答。

  一座居民樓安裝了節(jié)水閥后,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水2噸,照這樣計算,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水多少噸?

  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列式計算,其他人做在作業(yè)本上。

  2×72×122×12×72

  =144×12=24×72

  =1728(噸)=1728(噸)

  答: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水1728噸。

  6、練一練:把上題改編成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解答出來。

  一座居民樓安裝節(jié)水閥后,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約用水1728噸,照這樣計算,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約水多少噸?

 。塾喺簭娬{它們是互逆關系。]

  1728÷72÷121728÷12÷72

  =24÷12=44÷72

  =2(噸)=2(噸)

  答: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水2噸。

 二、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shù)?數(shù),然后列出綜合算式。

  2、選擇正確答案。

 、78與82的和,除585與265的差,商是多少?()

  A:(78+82)÷(585—265)B:78+82÷585—265

  C:(585—265)÷(78+82)

 、126減去5590除以86的商,再加72,和是多少?()

  A:126—5590÷86+72B:(126—5590÷86)+72

  C:126—(5590÷86)+72

  3、把下面的錯題改過來。

  ①625+75÷5—40改正:

  =700÷5—40

  =140—40

  =100

 、264÷132×2改正:

  =264÷264

  =1

 、郯严旅婷拷M算式列成綜合算式

  12520÷8=1565123—78=45

  12×110=132049+52=101

  1565—1320=24545×101=4545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芄S每個工人一小時生產(chǎn)零件120個,照這樣計算,5個工人8小時生產(chǎn)多少個?(兩種方法解)

 。塾喺海1)180÷(20×5—55)=4(15+20÷2)×12=300(2)①C②A(3)①600②4③12520÷8—12×110=245(123—78)×(49+52)=4545④120×5×8=4800(個)120×8×5=4800(個)]

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解答。

 。1)在□里可以填什么數(shù)?

  ①100÷312<108②7□00÷25□>30

  提示:因為312×108=33696,要使100÷312<108,所以100必須小于33696。□可填等于3或小于3的數(shù),第二□根據(jù)第一□填的數(shù)再確定。如第一□填3,第二□填等于或小于3的數(shù),如第一□填小于3的數(shù)則第二□可填任何數(shù)。100÷312<108100÷312<108②第一□最大填9;25□可填0梍4的數(shù),所以當25□里填0,1時,7□00可填8,9,當25□填2,3,4時,7□00可填9。

  (2)巧算:24×5=12078×5=390想240÷2=120,想780÷2=390,你發(fā)現(xiàn)一個數(shù)乘以5的簡便算法嗎?試做:64×5=208×5=

  提示:640÷2=3202080÷2=1040

小學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96-98頁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3、培養(yǎng)初步的邏輯能力

  4、培養(yǎng)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周長?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1、知道周長的含義

  2、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軟尺、細線、直尺、茶杯、釘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課時

  一、初步認識圖形的周長

  1、導入:同學們。從本單元起,我們又進入了新的內容的學習

  2、看圖,說說鑲的花邊應該有多長?(應該是桌布一周的長度)

  3、引導學生認識到桌布一周的長度就是桌布的周長,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就是認識到周長.

  4、看第二圖,說說樹樁一周的長度是多少?63厘米

  5、對學生的匯報給予表揚和鼓勵,并讓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z引導學生說出樹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樹樁面的周長

  6、你們知道樹樁面的周長是多少嗎?

  二、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

  1、讓學生用手指在課本上摸一摸索課本封面的周長,注意摸索時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補充。讓學生感觸周圍其他物體的周長并讓學生一邊摸一邊說給其他同學聽。

  3、指導學生直接說出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如廣告,操場的周長等

  4、結合例1和例2,引導學生對周長的概念進行總結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內容,要求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2、讓各組學生代表匯報本組判斷的結果及理由。引導學生比較后得出正確的答案

  3、布置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練習十七第一題第二題,給學生經(jīng)必要的指導和提示。

  4、帶領學生集體評議剛才的練習活動。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課,導入新課

  1、讓學生拿出課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并要邊摸邊說。在學生動手摸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糾正部分學生的錯誤。

  2、設疑引導: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但是怎樣才能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呢?

  3、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表揚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就學習測量周長的方法。

  二、測量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茶杯,讓學生先說出這個茶杯的周長。

  2、轉折設問:我們怎樣才能把它的周長給商量出來呢?先說一說用什么東西商量,怎樣測量?

  3、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分組合作進行測量。

  4、讓幾個組的學生在講臺上淙自己測量的過程。讓其它同學認真觀看。臺上的同學淙完畢后,問其他的同學:你們看清楚他們測量的過程了嗎?發(fā)現(xiàn)有什么問題了嗎?

  5、帶領學生對這些同學挑出的問題進行集體評議。

  6、讓學生再想一想怎么測量一張長方形紙的周長。提示學生可以先用軟尺或細線試一下,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7、表揚這位同學的想法。讓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進行測量。

  8、引導學生對測量周長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總結。

  9、你們能總結出周長的定義嗎?讓學生討論交流。

  10、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給出周長的定義: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進行課堂活動和課堂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內容。要求學生先確定測量方法,再準備測量的工具。

  2、布置學生完成練習十七的第3題,讓學生思考練習十七的第4題。給學生必要的指導。

  教學探討與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活動,使學生能熟練地應用面積計算公式,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鋪地磚一類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提出和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并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教學重點:

  學習應用綜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師最近買了一套房子,準備裝修。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在建材市場一眼就看中了一塊50cm×50cm規(guī)格的地板磚,我跟賣地磚的老板說,想用這樣的地磚鋪臥室,老板問:你們家臥室多大,我說大約20平方米,老板想了片刻,馬上就報出了需要多少塊地磚,大約需要多少錢,我很驚訝,問老板你怎么算得這么快?老板說,他是這么想的同學們你們想想,老板是如何計算的?

  我們就一起來給老師家的臥室鋪地磚(板書課題)———————鋪地磚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景圖:老師家的臥室的長是5米,寬是4米。

  現(xiàn)有兩種規(guī)格的地磚:第一種:40cm×40cm,每塊5元;第二種:50cm×50cm,每塊8元

  在鋪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先來估算一下,這兩種地磚各需要多少塊?

  師:誰能來估算一下呢?

  生:(125塊)你是怎么估出來的?(一平方米大約能鋪5塊,客廳20平方米,所以能鋪100塊)那第二種地磚呢?(大約80塊)

  說的很好,那大家估的準不準呢?我們就來實際計算一下,在計算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需要多少塊地磚?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如果遇到困難可以看一下書中93頁的內容。

  生1、(可以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地磚的面積,可以看長能鋪多少塊,寬能鋪多少塊再乘起來,也可以用方程來解答)

  生2、看1平方米能能鋪多少塊,再看有多少米。

  生3、用方程解,設,能鋪x塊這樣的地磚。

  師:在計算前,你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應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師:說得好,現(xiàn)在我們就帶著注意事項,選擇你認為適合的`解答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一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學生先獨立完成,老師巡視,然后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結果是多少?(教師板書)主要看看學生都采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把學生做的拿來投影。比較三種做法,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那就讓我們用自己比較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一下第二種地磚要多少塊?多少錢?

  在交流方形磚時,用客廳的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的結果不是整數(shù),讓學生明確這時要利用進一法來取近似值,而這道題用另一種方法的結果還不同,讓學生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這時利用課件演示兩種情況,用客廳面積除以一塊磚的面積來計算比較節(jié)約,而利用長鋪幾塊,寬鋪幾塊再乘起來的方法計算比較美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鋪地磚的時候是以美觀為主的,這種方法比較符合實際,不會出現(xiàn)一些切得太碎的地磚拼湊在一起的情況。

  現(xiàn)在我們把兩種地磚所需的塊數(shù)和金額都計算出來了,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選哪種地磚比較合適?(第一種,既便宜又美觀)

  三、鞏固練習

  1、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為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5塊夠嗎?

  2、李林家準備給客廳鋪地磚,如果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300塊;如果用邊長為50cm的正方形地磚,需要多少塊?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給老師家的客廳鋪地磚(用手指著課題)老師得到了大家的幫助,已經(jīng)想好了該買哪一種地磚,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不錯,那同學們今天又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呢?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鋪地磚

  客廳的面積÷一塊磚的面積

  方程:一塊地磚的面積×塊數(shù)=客廳的面積

  長鋪的塊數(shù)×寬鋪的塊數(shù)

 。ń忸}過程,三種方法的算式)

  5×4÷(0.5×0.5)

  0.5×0.5×X=5×4

  (5÷0.5)×(4÷0.5)

  六、作業(yè)安排

  完成書P93“試一試”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

  一、復習舊知,引出意義。

 。保寣W生看圖和實物回答問題。

 、侔岩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這個蘋果的多少?

 、诎岩粡埣埰骄纸o四位同學,每人分得這張紙的多少?

  2.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的陰影部分。

 。ǜ綀D {圖})

 。常谙旅鎴D中,用陰影表示分數(shù)。

  (附圖 {圖})

 。矗贩置祝剑 )/( )米

 。忱迕祝剑 )/( )米

  通過復習,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親自實踐,認識意義。

 。保私夥謹(shù)的產(chǎn)生。

  讓學生看問題:

 、賰蓚小朋友分一塊糕點,平均每人分得多少?

 、谟茫泵组L的尺子去量黑板的邊沿,如果量得3米多一點,怎樣用數(shù)量表示?

 、圩寣W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用折紙的方法,分別折成表示1/2,2/3,1/4,3/4的 圖形。

  通過以上實踐,小結:

  把“一件東西”平均分成2,3,4……份,分數(shù)是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shù)。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本第52頁第一段課文后,再小結:

  人們在等分物體或在測量和計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數(shù),為了正確地反映數(shù)量關系,常把1個單位(或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再用它的1份或幾份來表示,這就產(chǎn)生了新的數(shù)——分數(shù)。

 。玻斫夥謹(shù)意義。

 、偻怀觥捌骄帧薄

  回顧前面的“復習舊知”與“教例”,指出“平均分”這一前提,增強學生的均分意識。

  ②明確單位“1”。

 。保┳寣W生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列舉的6個圖,討論各表示什么意義?

  板書:每份是幾分之幾:1/2,1/3,1/5;

  陰影或括號部分表示幾分之幾:2/3,3/4,5/8。

 。玻┙處熤赋觯簭模秱圖形中可以看到,一塊糕、一個圓、一條線段、一個長方形在沒有等分前,都是一 個完整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或整體“1”。

 。常┏鍪菊n本第53頁的蘋果圖,提問:

  這圖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一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4)出示紅旗圖,提問:

  這幅圖是把什么看成一個整體?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2面紅旗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担┙處熜〗Y:單位“1”具有以下“三性”:

 。粒爬ㄐ。它不僅可以表示一件東西、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盒乒乓球 、一個班的學生等,所以單位1應加上引號。

  B.可分性。即可以根據(jù)需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

  C.相對性。即每個分數(shù)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是相對而言的。如把半塊餅看成1/2,它的單位“1 ”就是一塊餅。如把4塊餅看成一個整體(單位“1”),那么一塊餅就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1/4)了。 必須注意,單位“1”要根據(jù)對象范圍來確定。

 、壅J識分數(shù)意義。

  1)引導學生重看課本第52頁與第53頁的6個圖,從第52頁3個圖中可看出,把單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后(指著圖解釋“若干”的意思),只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shù)是(指著上述板書的第一排數(shù))1/2 ,1/3,1/5;從第53頁3個圖中可看到,把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后,表示其中的幾份,得到的分 數(shù)是(指著板書的'第二排數(shù))2/3,3/4,5/8。

 。玻┬〗Y: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三、設計練習,鞏固意義。

  在完成書本上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設計下列幾組練習,以加深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保旅娓鲌D用分數(shù)表示的陰影部分對不對,為什么?

  (附圖 {圖})

 。玻旅娴恼f法對嗎?為什么?

  ①把15支鋼筆平均分成5份,每份占鋼筆總數(shù)的1/3,是把鋼筆總數(shù)看作整體“1”。

 、诎讶嗳藬(shù)分成5個小組,4個小組是這個班的4/5,是把全班人數(shù)看作單位“1”。

  3.說說下列題中把什么作為單位“1”,題中的分數(shù)各表示什么意義?

 、伲狈置资牵泵椎模保保。

 、谝欢衙河校常皣,已運走了2/3。

 、畚迥昙壖装嗯瑢W人數(shù)占全班的3/5。

 、芰崃峥戳艘槐緯模保。

  四、小結歸納,強化意義。

 。保菔荆航處熢谝粋紙盒內放上6支粉筆,讓學生分別從盒內拿出這些粉筆的1/2,1/3。接著, 使紙盒中增加到12支粉筆,又讓學生從盒內分別拿出總數(shù)的1/2,1/4,1/3,2/3,3/4。在 此過程中,歸納出:首先要確定把多少支粉筆作為單位“1”,再平均分后取出所需的支數(shù)。

 。玻懻摚呵懊嫖覀兎至诵┦裁?還可以分哪些東西和物體?

  歸納出單 一個東西(一個水果,一塊糕……)

  位“1” 一個計量單位(1米,1噸……)

  一個整體(一所學校,一項工程……)

 。常龑Э偨Y:把表示單位“1”的量都是怎樣分的?(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若干份)分數(shù)是 表示這樣的多少份的數(shù)?(1份或幾份)然后總結“什么叫分數(shù)?”(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 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

  一、引

  1、引入課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學習“觀察與探究”(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課件出示)

  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二、學加導

  師:明確了目標,請同學們借助自學指導來完成目標。

  自學指導:自學課本27頁,完成所提出的問題,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先自學4分鐘,然后小組交流1分鐘。)

  (一)學生自學:(先學)

  師:好,開始。先自學2分鐘,然后小組交流3分鐘。

  (二)匯報交流:(后教)

  小組匯報,全班總結。

  三、鞏固練習

  (一)學生自學:(先學)

  (1)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二)交流訂正:(后教)

  1.更正

  師:學完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有錯的在小組中說錯的原因,不會的優(yōu)生講解。)

  2.討論

  集體訂正。(學困生先說,優(yōu)生糾正,學困生再說)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已接近尾聲,回顧本節(jié)課,你有什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積的小數(shù)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爬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抢斫庖饬x。為什么用×3計算?×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shù)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派阃旰,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shù)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shù)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shù)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shù)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shù)去掉小數(shù)點有什么變化?

 、诎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2

  0

  (6)小結小數(shù)乘整數(shù)計算方法

  計算7×4×425×7×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shù)乘整數(shù)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

 、傧劝研(shù)擴大成整數(shù);②按整數(shù)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墼倏幢怀藬(shù)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yè):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shù)點,再把小數(shù)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shù)乘整數(shù)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shù)點經(jīng)常點錯。下節(jié)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jīng)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shù)學練習過程,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積累生活經(jīng)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shù)學的價值,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積累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問題的經(jīng)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有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及車溪風景區(qū)美景視頻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喜歡),大家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課件:春天來了

  同學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氣息,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到民俗風景區(qū)宜昌車溪去看看。我們要到車溪旅游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生:租車)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jīng)歷的回憶或向往,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出示宜昌風景區(qū)春天美景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動一:租車

  1、(課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獨立閱讀信息后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們班的同學有31名,為了安全學校還派了9名老師。

  (2)大車每輛限乘18人;小車每輛限乘12人。(大車、小車圖)

  2、我們怎樣租車呢?(對話框出示問題)

  3、研究租車方案

  溫馨提示:

  (1)請獨立設計租車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凑l的辦法多!

  (2)四人小組交流,并對組內租車方案進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組合作,能把組內的想法有條理的進行描述。

  A、學生活動

  B、全班交流。(各組派代表上臺發(fā)言)

  教師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表格,你認為那種整理得?為什么?(學生比較租車方案統(tǒng)計表)(板書:有序思考) 4、這么多種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為什么?

  請看(課件添加信息):大車每輛160元,小車每輛120元。

  5、猜一猜:哪種方案最省錢?

  (板書:空位最少最省錢)

  5、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分組計算各種方案需要多少錢.

  比較得出租1輛大車2輛小車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車方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小組合作的優(yōu)越,培養(yǎng)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活動二:購門票

  1、出示信息:同學們,我們坐上汽車很快就來到了車溪風景區(qū)的大門口,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信息),購買門票就可以進去啦!

  成人票每張80元,學生票每張40元。

  團體票40元/人(45人起訂)

  2、提出問題:怎樣買門票最合算?

  3、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設計方案。

  (2)集體交流

  (三)游車溪:課件出示:車溪美景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游覽車溪。(看圖片及介紹)

  師:我們徜徉于車溪的青山綠水時,無盡的鄉(xiāng)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仿佛回到了“夢里老家”。

  【設計意圖】解決了租車問題后,學生已經(jīng)略顯疲憊。欣賞車溪風景區(qū)美景,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短時的放松,還能起到過渡的作用。

  (四)活動四:用餐

  師:醉人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不覺肚子餓了。同學們我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體出示37頁快餐店圖片

  1、合理點菜

  (1)師:假如你們一組人到本店吃飯,你們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錢?請大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匯報。

  (4)仔細看看,哪種訂餐方案好,為什么?引導得出點菜時注意營養(yǎng),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注意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板書:葷素搭配,注意營養(yǎng),節(jié)約不浪費)

  2、合理配菜

  (1)師:同學們,現(xiàn)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湯并贈米飯的活動,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樣配菜?怎樣配菜才合理呢?請大家想一想,在小組內設計出一種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學生小組交流,設計方案。

  (3)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點菜設計中,再與組內成員交流,使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優(yōu)越;對別人點的菜進行評價,提出合理的建議,增強了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的旅游活動很順利愉快,你們開心嗎?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談收獲)

  師補充:1.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處處需要數(shù)學。

  2.旅游中除了學會計算,節(jié)約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wèi)生、健康、文明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使學生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數(shù)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深刻認識到數(shù)學的價值與魅力。

  四、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了旅游中許多問題,你們真棒!旅游中還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要考慮,如時間,住宿等等,課后為班級制定一份旅游計劃。下節(jié)課再全班交流。

  作業(yè):

  設計旅游計劃

  這次旅游,同學們非常高興,還有很多收獲,你們想去哪兒游玩?

  布置學生設計旅游計劃,填寫旅游計劃書。

小學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嶒灁(shù)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病⑹箤W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fā)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玻叮保矗玻叮保矗剑福埃祝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薄⒔處熞龑W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病⒆寣W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jù)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玻叮兀玻保矗兀玻剑福埃祝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ǎ玻叮保矗兀玻剑保矗ɡ迕祝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fā)現(xiàn)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浮⑼队埃海ㄗ寣W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病⒘恳涣扛鱾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

  課題:

  大數(shù)的改寫

  教學內容:

  大數(shù)的改寫課本第14——1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將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的改寫整萬的數(shù)。

  2、掌握將非整萬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能爭取地”略寫”非整萬的數(shù)。

  3、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

  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強學生的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

  教學難點:

  將非整萬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做范圍的近似數(shù)。

  教學重點:

  大數(shù)的”改寫”和”略寫”

  教學媒體: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用幻燈出示下面土模。

  1、寫出下面各數(shù)

  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寫作:

  二百零四萬五千寫作

  三千零二十萬零六百八十寫作

  五千八百萬零七百噸寫作

  三百六十四萬八千個寫作

  寫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然后幻燈補充正確寫數(shù)。

  2、讀一讀下面各數(shù)。

  2000000讀作

  3500000讀作

  10200000讀作

  86000000讀作

  學生讀數(shù)完成后,教師板書補充讀數(shù)。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5

 。1)出示掛圖或電腦課件展示人體血液的構造,介紹紅細胞,白細胞的作用。如圖:

  說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數(shù)目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教師出示板書。

  一小滴血液含有:

  紅細胞:5000000個

  白細胞:10000個

 。2)讓學生讀一讀這兩個數(shù)。再看看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后,教師說明:這兩個數(shù)都是整萬的數(shù)。什么是整萬的數(shù)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萬的數(shù)。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萬的數(shù)。

 。▽W生明確了整萬數(shù)與非整萬數(shù)后,不僅對改寫以”萬”坐單位的數(shù)有幫助而且對將非整萬數(shù)”四舍五入”到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做了鋪墊。)

 。3)明確告訴學生:在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yōu)榱朔奖阕x寫,常常將萬位后面的4個0省略掉,換成一個”萬”字來代替數(shù)末尾的4個0,這樣就把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4)改寫。

  板書出示:500┆0000個=500萬個

  強調:把個級的4個0省略掉,在500后面寫上個”萬”字。這樣照樣讀作:五百萬個。

  想一想:10000個=1萬個。

  先讓學生來說,然后教師添上板書”1”

 。5)即時嘗試把下面的數(shù)改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學生獨立改成。老師巡視,觀察學生是否記住寫”萬”字,并當作要點進行強調。

  2、教學例6

 。1)投影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陪。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shù)之間的陪數(shù)關系比較困難。

  (3)啟發(fā)學生想到: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進行比較會比較方便。

  (4)觀察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征?怎樣把這兩個數(shù)改為整萬的數(shù)?

 。5)介紹”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將非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僬覝嗜f位上的數(shù)。板書:12756

 、诳慈f位右邊第一位上的數(shù),是2

 、壅f明:根據(jù)”四舍五入”法規(guī)定,像這樣小于5,把它和右邊的數(shù)全舍去,改寫成0。板書:12756≈10000。

  說明:因為得出的是近似數(shù),所以必須用”≈”,不能用”=”。

 、茉侔10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

  板書10000=1萬(說明:這里兩數(shù)是相等的,只能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