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6-17 11:51:2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匯編八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會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高矮。

  難點: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四、活動準備:

  1、比較長和短。

  ——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根據(jù)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媽媽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圍巾,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jù)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素材的選取。

  本單元我們選取的素材是高速運轉(zhuǎn)的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和高速運轉(zhuǎn)的濟青高速,選取這個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連續(xù)多年創(chuàng)下旅客發(fā)送量、發(fā)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站”。 據(jù)說濟南長途汽車站占地110畝,日客流量4萬多,客票年收入達到4—5億元。1999年被中國企業(yè)聯(lián)合會、中國企業(yè)家協(xié)會授予“中華第一站”稱號,這個榮譽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東的高速公路全國聞名。 說起山東的高速公路來,在全國是的,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據(jù)有關經(jīng)濟專家研究,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其公路的優(yōu)劣,成正相關?梢姡沂〗(jīng)濟之所以能夠高度發(fā)展,尋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較真實的數(shù)據(jù)為素材,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價值。 本單元提供的數(shù)據(jù)與第一單元一樣,都是一些真實的數(shù)據(jù)。旨在說明交通生活中也實實在在存在著數(shù)學,數(shù)學無處不在。

  二、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

  依次是: 單元知識分析 單元教材解讀 信息窗1的解讀 已學的知識 乘法的認識 整數(shù)的四則混合運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數(shù)(四上1) 加法運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問題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時間、速度三者 數(shù)量關系。 本單元新學知識 乘法結(jié)合律 乘法交換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問題) 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 后續(xù)學習的知識 乘法運算律在小數(shù)和分數(shù)計算中的推廣 用方程解行程問題 (山東版有關行程問題的學習都安排在簡易方程單元。) 高速運轉(zhuǎn)的`長途汽車站 高速運轉(zhuǎn)的濟青高速

  1、情景圖的解讀。

  此信息窗的題目為“高速運轉(zhuǎn)的長途汽車站”。情景圖上呈現(xiàn)的是一幅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真實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張20xx年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大巴車中巴日發(fā)送旅客情況統(tǒng)計表。

  2、情景圖中的信息。

  是2組數(shù)據(jù):

  (1)平均每天發(fā)車的數(shù)量

  (2)平均每車次的乘客人數(shù)。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個例題,包含的知識點分別是:

  (1)乘法結(jié)合律。

  (2)乘法交換律。

  (3)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關系。(第六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nèi)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jié)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jīng)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shù)目、多步數(shù)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jié)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jié)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nèi)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 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jīng)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xiàn)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jīng)有先算乘法的經(jīng)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jié)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

  在這段內(nèi)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jié)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jié)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nèi)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 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shù)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jīng)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 第34頁的例題凸現(xiàn)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 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 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

  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jié)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減法的一個性質(zhì),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xù)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 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jù)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 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nèi)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shù)(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jù)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jù)。

 。3) 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jié)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fā)現(xiàn)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zhì)。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tǒng)一規(guī)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lián)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shù)乜刂,不要頻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說出空間中物體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

  (注:請學生事先以小組的.形式,圍圈而坐。)

  師: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跟我做”。 請你跟我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學生一邊跟著說,一邊跟著做。 我就跟你這樣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腳,抬起右腳,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師:今天我們一起復習了“左與右”。

  [通過游戲的形式,復習左右。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在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認識左與右。同時,在游戲的氛圍中,可以進行自我糾錯。]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1. 出示題1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左與右,我們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課題)

  師: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書)

  2. 出示題2

  師:小丁丁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請個別同學回答。

  3. 出示題3

  師: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獨立完成后核對。

  4. 小組合作、嘗試探究

  師:碰巧小胖也在過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會看到什么呢? 小組討論。

  小結(jié):與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師:那么小亞呢?

  小結(jié):與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的。

  [在學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與右,并能說出以自我為參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礎上,請學生介紹P8題1的圖中每個人的左邊和右邊分別坐著誰?從而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后來說出小胖、小亞向左、向右分別看到什么作鋪墊。然后來到大街上找左與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后是與學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亞。]

  三、設疑問難,總結(jié)交流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左與右與在街上”,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jīng)常碰到左與右。

  對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還有什么問題嗎?

  [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思考、探索,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掌握了多少,還有什么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 第11頁例7及后做一做、練習二5-10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運算順序相同。

  (2)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解答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有關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5×2×7 25×4×8 9×10×6

  2、說出運算順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結(jié):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而小數(shù)的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是一樣的。

  二、新授

  1.教學教材第11頁例題7.

  (1)出示例題7: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3)生嘗試練習。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訂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zhì)疑或師提問:)

 、龠@個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蹫槭裁匆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嗎?(因為占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茉俪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萃乐g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塊夠嗎?

  ①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思路:

  第一種:0.9×0.9×110 第二種: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②學生說出第二種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結(jié):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后我們在進行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

  三、練習

  1、完成第11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運算順序。

  2、課堂作業(yè):第13頁練習二5-10題。

  3、拓展練習:計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學后記:

  成功之處:利用課件出示例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通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題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也是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解答過程,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不足之處:教學中只重視了計算順序,而忽視了計算的準確性,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加強計算方面的訓練。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ǘ┏醪脚囵B(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zhuǎn)小黑板。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shù)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了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jīng)看了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題。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jù)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啥嘧屚瑢W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jù)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shù)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jié)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shù),再用剩下的筐數(shù)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ㄈ╈柟谭答

  1.第一組題:教師打出投影,要求同學看圖指出問題部分小明家里有圖書35本,借給小蘭10本,又借給小紅5本,還剩多少本?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了26個,第二天賣了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3)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從岸邊游下6只,這時池塘里有鴨多少只?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量關系,這樣既分散了難點(使學生根據(jù)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

  2、學會運用平均分。

  3、 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5、初步認識 “平均分”

  6、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7、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各種食物若干。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四)、學習平均分

  1、 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設計意圖):體現(xiàn)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打下基礎。

  六、教學結(jié)束: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請同學們寫出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 理念設計

  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xiàn)實世界中有關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圖形,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圖案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 教材、教學分析

  本課是在以前學過的基礎上進行新授的,并且本單元要學的圖形都是在學生已經(jīng)直觀認識這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時,應注重把握好舊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學生能自然而然激發(fā)自己的學習興趣。

  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射線,知道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使學生認識角。

  四、 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出示動物百米賽跑圖)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嗎?

  生:線段。

  師:你會畫線段嗎?(指名板演)用什么畫的?為什么要用直尺畫呀?

  (此過程自然而然導入線段的特征,從而為后面要學的射線、直線作好準備)

  師:線段是直的,這是線段的什么呀?你還知道線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兩個端點,無限長(可以量出長度)

  師:如果將線段的一端延長(或兩端都延長)那會變成什么圖形呢?

 、 、認識射線、直線。

  1、 自學課本第109頁

  2、 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并從現(xiàn)實生活中舉事例。

  師:它們各叫什么名字呀?它們又與線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學生回答。

  師:你能應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線嗎?看誰說的多。

  生:手電筒的光線。

  生:探照燈射出的線。

 。ㄟ@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西和數(shù)學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能應用數(shù)學知識了解社會,并使學生知道數(shù)學來自社會,也能用于社會。)

  3、 做練一練第1題。

 、纭⒔⒔堑母拍。

  4、 出示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認識這個圖形

  5、 學生動手畫角,說出畫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稱。

  師: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呢?

  生: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角的'邊。

  7、 角的符號與比較。

  師:認識角的符號,它和我們學過的什么符號很相似呢?

  生:。

  師:一樣嗎?

  生:不一樣。

  說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區(qū)別。

  8、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zhuǎn)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xiàn)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師: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學生得出: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這兩個角相等。

 、 、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椤⒕C合素質(zhì)練習。

  9、 按要求畫一條射線。

  10、 過兩點畫一條直線。

  11、 過一點畫一角。

  12、 動手做一做,長方形剪一角,剩下幾個角?

  13、 數(shù)一數(shù)右圖中有幾條線段;幾條射線;幾條直線?

  14、 用三根小棒擺三個角。

  (以上綜合練習是通過學生的畫、做、數(shù)、擺等各個方面進行的,讓學生能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9-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12-30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