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題中只呈現加減法計算的例子,按鍵數字和屏幕顯示的結果對應出現;乘除法式題要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的運算的同時讓學生探索計算的規(guī)律,把計算和探索規(guī)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又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fā)現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1、師:誰會使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 輸入題目,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2、出示:386+179=,學生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屏。
5、計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計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說的?
(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6、看誰算的快,練一練。
7、做第26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fā)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師:根據你們的發(fā)現,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3、完成第27頁的“做一做”。
三、練習
(一)基礎練習
1、用計算器探索規(guī)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數據,計算得數,再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數據、正確輸入。
(2)看完這些數據,你想說點什么?
(3)小結:節(jié)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jié)約的好孩子,為創(chuàng)建和諧節(jié)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2、練習三第12題。
要求先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注意學生計算后填表時相應數據填寫得是否合適、是否正確。
3、練習三第14題。
這是有規(guī)律的計算題,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計算器還要快,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三)拓展練習。
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學生獨立操作,指名匯報。
2、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后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保存下來,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后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11、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具有隨機性;
3.培養(yǎng)簡單推理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可能性的有關知識,解釋并設計游戲活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習方法:
動手操作、實驗法、觀察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投影出示)
2.提出問題: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紅球;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綠球;從( )號口袋中摸出的可能是紅球,也有可能是綠球。
追問:從上面哪兩個口袋中摸球的結果是確定的,哪兩個口袋中摸球的結果是不確定的?(確定 不確定)
小結:是呀,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揭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復習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3.提出問題:從上面圖3或圖4的口袋中摸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提問:你能用分數表示從③號和④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嗎?
從③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 從③號口袋中摸到綠球的可能性是( ), 從④號口袋中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 ),從④號口袋中摸到綠球的可能性是( )。
二、指導練習。
1.做第1題。(投影出示)
指出:這里有4張圓盤,任意轉動指針,指針停留的區(qū)域有以下幾種情況,你能將它們連起來嗎?
先讓學生各自連一連,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多媒體演示)
2.做第2題。(將分別標有數字1、2、3、4、5的5個小球放在一個盒子里。
。1)任意摸1個球,下面幾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還是“一定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
①球上的數是奇數; ②球上的數小于6;
、矍蛏系臄荡笥5; ④球上的數不是5;
先讓學生各自判斷,再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2)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是奇數的可能性大,還是偶數的可能性大?
同桌討論并說說為什么?
追問:你能用分數分別表示摸到奇數和偶數的可能性大小嗎?
3.現有標上“1”“2”“3”“4”“5”“6”同樣的6張牌。
。1)任意摸1張,摸出數字“1”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2)任意摸1張,摸出數字為偶數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3)任意摸1張,摸出數字為素數的可能性為幾分之幾?
。4)照這樣操作下去,如果要使摸出偶數的可能性為7/10,你有辦法嗎?
三、材料分析。
在舉行中國象棋決賽前夕,學校公布了參加決賽的兩名棋手的有關資料。
李俊 張寧
雙方交戰(zhàn)記錄 5勝6負 6勝5負
在校象棋隊練習成績 15勝3負 11勝5負
。1)你認為本次象棋決賽中,誰獲勝的可能性大些?說說理由。
。2)如果學校要推薦一名棋手參加區(qū)里的比賽,你認為推薦誰比較合適?簡要說明理由。
四、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銷售方案。
超市有多種口味的果凍:有草莓味、檸檬味、蘋果味。銷售部接到了兒童樂園的一份訂單,要求是:要在包裝袋中裝入若干個草莓、蘋果、檸檬三種口味的果凍,要求從包裝袋中摸到檸檬口味的果凍的可能性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guī)。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fā)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tǒng)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探索規(guī)律。
4、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數學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yōu)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 日 期 | 教 學 內 容 | 課時 | 備注 |
1 | 8.149.5 | 乘除法 | 4 | |
2 | 9.69.12 | 乘除法 | 4 | 教師節(jié) |
3 | 9.139.19 | 觀察物體 | 4 | |
4 | 9.209.26 | 觀察物體千克、克、噸 | 3 | 中秋節(jié) |
5 | 9.2710.3 | 千克、克、噸 | 2 | 國慶節(jié) |
6 | 10.410.10 | 千克、克、噸 | 3 | 國慶節(jié) |
7 | 10.1110.17 | 搭配中的學問、乘法 | 4 | |
8 | 10.1810.24 | 乘法 | 4 | |
9 | 10.2510.31 | 乘法 | 4 | |
10 | 11.111.7 | 周長 | 4 | |
11 | 11.811.14 | 周長、期中測評 | 4 | |
12 | 11.1511.21 | 交通與數學、除法 | 4 | |
13 | 11.2211.28 | 除法 | 4 | |
14 | 11.2912.5 | 除法 | 4 | |
15 | 12.612.12 | 除法、年、月、日 | 4 | |
16 | 12.1312.19 | 時間與數學 | 4 | |
17 | 12.20xx.26 | 整理與復習 | 4 | |
18 | 12.27元.2 | 可能性 | 3 | 元旦 |
19 | 元.3元.9 | 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 | 4 | |
20 | 元.10元.16 | 期末檢測 |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2、在探索體積單位進率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歸納相鄰體積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課前準備:
正方體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單位間的進率。
3、提問:(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引入新課
到底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驗證一下。
猜想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 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
給一條棱涂色,提問:棱長多少厘米?(10厘米。)
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立方厘米)。)
教師:由此可知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教師:如果把剛才的圖理解為棱長1米,即體積為1立方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請生說一說推導過程。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3)完成課本34頁表格,進一步區(qū)分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 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后歸納,老師:大化小,乘進率。
3.81000=3800立方分米
(2)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生獨自完成,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過程。
。3)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小結。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三、鞏固提高
1、試解下面幾題
、2米3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教師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
、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課本做一做
總結
今天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yè)布置 課本P36練習八:1。(寫出轉化過程)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認識負數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負數(一)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p1—3;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一張聯(lián)系紙、一個信封、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圖片2:南京的氣溫是0攝氏度
師:南京的氣溫是多少攝氏度?
出示圖片3: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
師:和南京比,北京的氣溫怎么樣?
師:在數學上怎樣區(qū)分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呢?
6、練一練
。2)小小氣象記錄員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練一練(p6的1、2兩題)
三、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師: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練一練
2、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p6第3題。
3、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0頁“分數除法(三)”。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能夠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能夠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1.出示課外活動情況圖問:從圖中,你們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
2.引入并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逐一解答提出的問題。
3.重點引導: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該怎樣解答?
4.引導觀察,找出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指導完成P29的試一試的1,2題。
2.你能根據方程
X×1/5=30
編一道應用題嗎?
3.請你想一個問題情景,遍一道分數應用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布置預習
整理前面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三)
跳繩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參加活動總人數×2/9=跳繩的人數
解:設操場有X人參加活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