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

時間:2022-12-27 08:30:37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頁的第10-13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的:

  1、用分數的有關知識,熟練地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能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

  1、 第52頁第10題

  先做第一題:五一班一共有學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聯(lián)系分數的意義口頭分析: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數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1/40。

  (2)再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并寫出得數。

 。3)獨立做下面兩題

  (4)交流總結

  2、做第11題

  學生先獨立練習

  引導比較:a三道題目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選擇的除數有什么不同?

  c從中還能想到些什么?

  溝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lián)系。

  3、做第12題 練習后加強對比

  (1)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選擇的被除數為什么不同?除數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題 練習后加強對比

  要引導學生區(qū)別清楚:

 。1)第一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了這塊布的幾分之幾,需要把5米看做單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數不注明單位名稱。

 。2)第二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布幾分之幾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結果要注明單位名稱“米”。

  二、思考題

  方法一:可以根據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方法二:通過畫圖幫助思考

  三、課堂總結

  四、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練習

  授后小記

  這部分練習題主要是復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主要幫學生回顧,只要用“是”字前面的量除以“是”字后面的量。

  其次,主要練習“每份是總量的幾分之幾”及“每份是總量的幾分之幾x”的問題,這樣的題目主要幫助學生回憶:如果問題中沒有單位名稱則要將總量看作單位“1”,而如果問題中有單位名稱則要將總量看作實際的量。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2

  教學要求:

  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教學重點: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用具: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

  保留一位小數

  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積保留一位小數是( )。

  積保留兩位小數是( )。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1 0 .2 8 6 3 . 2 7 2 . 0 4

  × 0. 3 2 × 1. 5 × 2 8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三、運用

  1、p.13頁2題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作業(yè):

  p.8頁1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3

  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并獨立嘗試畫線段圖。

  指名板演后說一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總結:要求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中去掉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而要求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就要從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去掉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

  請觀察以上兩道問題與之前第(1)題有什么聯(lián)系?

  總結:第(1)題實際是已知兩個數,求它們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題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做減法。

  想一想:減法是一種怎樣的運算。

  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其中的一個加數叫做減數,所求的另一個加數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你能說一說加法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嗎?

  小組討論后匯報交流,教師并板書。

  你覺得加法和減法之間有什么關系?用一句話來概括。

  教師總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鞏固發(fā)散

  1、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寫出下面算式對應的兩道減法算式。

  125+346=471

  34+595=629

  654+528=1182

  2、獨立完成P3做一做,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千米)1956—1142=814(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加法: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和=加數+加數差=被減數—減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學教案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復習四則運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做題習慣和檢查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四則運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巡視學生練習情況,集體校對。

  做口算練習第一頁上的1。

  二、情境引入

  學習有關奧運的知識。

 。ǔ鍪举R年卡)談話:這是老師在假期收到的賀年卡,你認識它嗎?(福娃)

  說說有關“福娃”的知識

  三、四則運算練習

  1、提問:

  你想了解更多奧運知識嗎?

  正確計算結果就有答案了!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1。沒有括號的計算題。

  出示:

  2630—867+133

  581—31×18

  做完自覺復習

  2。有括號的計算題。

 。158+125)×2

  196÷(712—698)

  456÷19×83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3。小結計算順序并練習。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齊讀奧運知識

  2、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3、你們還想了解嗎?

  33×(225÷15)

  944÷(105—89)

  1210÷(89+21)

  2112÷(16×3)

  134×16÷67

  1300×(700÷10)

  組織學生集體校對答案。

  學生同桌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做完自覺復習

  交流自己檢查的方法。

  齊讀奧運知識

  將答案填入書本第一頁,全班一起朗讀有關奧運知識。

  四、課堂總結

  歸納:四則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我們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4

  【學習目標】

  1、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了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一個掛鐘、事先錄制相聲《打電話》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 導語:

  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呢?(盡量地節(jié)約時間)

  ⑵ 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么說呢?

  ⑶ 模擬計時表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 這么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相聲主要內容:

 、 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 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兒啷。

 、 交流:

  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 找一個小伙伴分角色練習對話,并互相評價。

 、 擂臺賽:

  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

  甲、乙說話各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

  作者在這里極盡夸張之能事,把一個啰嗦者說話啰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

  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小時

  小結板書:啰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

  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迪?

  6、小結:

  說話太啰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了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

  通俗易懂發(fā),如話家常;幽默、風趣、夸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制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

  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五、自選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創(chuàng)設情境,嘗試創(chuàng)作:

  ⑴ 語言情境一:

  甲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歡夸夸其談顯示自已有知識,僅就“海馬”一詞,就出入意料地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

 、 語言情境二:

  悅悅是一個冒失鬼,又是一個機靈鬼,他常常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幫自己擺脫困境。

 、 語言情境三:

  有兩個小朋友常常在一塊比吹牛,誰也不服誰,這不,他們又吹上啦。

  ⑷ 語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個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開懷大笑。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和同桌一起創(chuàng)作幾句。

  2、熟讀《打電話》,想象當時的情景,用敘述的方式寫下來,并表達自己對此種現象的看法。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5

  設計說明

  教材的意圖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和策略,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這樣做的意義就在于將學生的獨立思考、展開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討論、分析判斷等探索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不斷獲得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1、突出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

  通過把正方體盒子剪開得到展開圖的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正方體的展開圖。通過學生沿著不同的棱來剪,得到不同的展開圖,讓學生充分感知正方體不同的展開圖,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

  2、滲透轉化思想,發(fā)展空間觀念。

  引導學生先通過想象折疊的過程和折疊后的圖形來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再通過動手“折一折”的活動來驗證猜想。讓學生在反復展開和折疊的過程中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相互轉化的過程,建立展開圖中的面與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面的對應關系,滲透轉化和對應的數學思想,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

  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明確目標

  師交待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剪一剪、折一折,體驗正方體展開與折疊之間的對應關系,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

  2、會根據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或動手操作等方法判斷某一圖形折疊后能否圍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設計意圖:師交代學習目標的'作用,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要做什么,學會什么。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動一展??

  提出活動要求:把一個正方體盒子沿著棱剪開,得到一個展開圖。

  1、教師做示范并指導學生操作。

  第一:必須沿著棱剪;第二:正方體的每個面至少有一條棱與其他面相連。

  2、學生動手剪,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并把剪得好的正方體展開圖展示在黑板上。

  3、小組交流剪出的不同形狀的展開圖。

  4、全班交流:觀察黑板上的這些不同形狀的展開圖,你發(fā)現了什么?

  5、教師小結:同一個正方體,剪法不同得到的展開圖也不同,共有11種不同的展開圖。(課件出示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展開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正方體展開的結果是多樣的。

  活動二折疊

  提出活動要求:同桌合作,把同桌的展開圖重新折疊成正方體。

  1、同桌各自交換展開圖,動手折一折。

  2、找規(guī)律。(課件出示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

  師:觀察這11種展開圖,找一找有什么規(guī)律。

  預設

  生1:有6種中間是4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1個正方形,形狀不同。

  生2:有3種中間是3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2個和1個正方形。

  生3:有1種中間是2個正方形的,兩側分別有2個正方形。

  生4:有1種兩行各有3個正方形的。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俑鶕|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谟煤Y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 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復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使學生在理解自然數、整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判別整除和除盡、約數和倍數的含義,為學習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打好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是重點。

  難點:正確地判別整除和除盡、約數和倍數的含義是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教 學過程

  備 注

  一、復習準備

  1、口答下面哪一個算式中的被除數能除數整除?為什么?

 。1)12÷4=3(2)12÷0。4=30

 。3)12÷5=2.8(4)12÷7=1......5

  2、(2)、(3)、(4)題為什么不能說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呢?

  教學歸納:在小學里數學課本上的整除是在自然數范圍內進行討論的,不包括“0”。數的整除是有條件的,一是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二是沒有余數。如果不符合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就不能說整除。

  3、在“12÷4”中,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約數?什么叫做約數和倍數?再請舉例說明。

  二、導入新課

  1、在整除的條件下,在下面()中填入恰當的自然數。

 。1)12÷()12÷()12÷()

  12÷()12÷()12÷()

 。2)()÷4()÷4

 。ǎ4()÷4

  歸納:(1)中()里的自然數都是12的約數。12的約數有1、2、3、4、5、6、12。(2)中()里的自然數都是4的倍數。1的倍數有4、8、12、16......

  2、剛才找了12的約數和4的倍數。這節(jié)課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板書)

  三、教學新知

  1、教學例1。(出示)

  (1)找18的約數也就是找什么?(也就是找哪些數能整除18或18能被哪些數整除)

 。2)18能被哪些數整除呢?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成:18能被1、2、3、18、9、6整除。講解:根據1×18、2×9、3×6的積都等于18,這些因數都是18的約數,這樣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一對一對地找比

  教學過程

  備 注

  較快,而且可以避免遺漏。

 。3)板書結語:所以18的約數有1、2、3、18、9、6。

  (4)“24的約數有哪幾個?”按照黑板上的格式,誰會找?(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歸納:找一個數的約數,也就是找這個數能被哪些自然數整除;我們可以一對一對的找。

  (5)學生自學第33頁“18、24的約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和(1)(2)兩個問題。引導觀察、思考和同桌討論。

  教師歸納。

  2、口答練習(小卡片)

  10的約數有:()20的約數有:()

  4的約數有:()16的約數有:()

  筆答練習

  15和36的約數各有幾個?

  3、教學例2。(出示)

  (1)找3的倍數,也就是找什么?(也就是找()÷3中括號里的數,即找哪些數能被3整除)。

  (2)口答:3的倍數有()

  5的倍數有()

 。3)歸納:求一個數的倍數,可以把這個數分別擴大1、2、3......倍。

 。4)學生自學第34頁“3、5的倍數也可以分別用圖表示”和(1)(2)兩個問題。引導觀察、思考和同桌討論!......”表示什么?

  教師歸納。

  4、口答練習。(小卡片)

  20以內5的倍數有:()30以內8的倍數有:()

  筆答練

  50以內4、9的倍數各有哪幾個?

  四、鞏固練習

  1、口答:

  12的約數50以內12的倍數

  2、口答:12能被()整除。

  12的約數有()。

  12是()的倍數。

  3、筆答:第34頁練一練3、4、5、(3、4填在書上)

  五、教學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求一個數的.約數,也就是(),一個數的約數中最小的一個是(),最大的一個是()。

  3、求一個數的倍數,也就是(),只要把這個數分別()。

  六、作業(yè)《作業(yè)本》。

  以學生的自主探索為主,理解整除的意義,明白整除與除盡的關系.

  約數和倍數是建立在整除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學求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的時候,首先要利用整除式幫助學生理解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一對約數,進而發(fā)現約數可以一對一對的...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8

  課時目標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義、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識別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分式的意義,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式的意義,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整式?什么是單項式?什么是多項式?

  2、判斷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m2 ②1+x+y2- ③ ④

 、 ⑥ ⑦

  二、新課講解:

  設問:不是整工式子中,和整式有什么區(qū)別?

  小結: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形如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和b均為整式,b中含有字母。

  練習: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不是?

  (1)、、(2)、(3)、(4)、(5)x2、(6)+4

  強調:(6)+4帶有是無理式,不是整式,故不是分式。

  2、小結:對整式、分式的正確區(qū)別: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式,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而分母中必須含有字母,這是分式與整式的根本區(qū)別。

  練習:課后練習p6練習1、2題

  設問:(讓學生看課本上p5“思考”部分,然后回答問題。)

  例題講解:課本p5例題1

  分析:各分式中的分母是:(1)3x(2)x-1(3)5-3b(4)x-y。只要這引起分母不為零,分式便有意義。

  (板書解題過程。)

  3、小結:分式是否有意義的識別方法:當分式的分母為零時,分式無意義;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時,分式有意義。

  增加例題:當x取什么值時,分式有意義?

  解:由分母x2-4=0,得x=±2。

  ∴ 當x≠±2時,分式有意義。

  設問:什么時候分式的值為零呢?

  例:

  解:當 ① 分式的值為零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p53第10-13題

  教學目標:

  1、用分數的有關知識,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2、能溝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熟練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練習與應用

  1第52頁第10題

  先做第一題:五一班一共有學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

 。1)先讓學生聯(lián)系分數的意義口頭分析: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數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1/40。

 。2)再讓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列出算式,并寫出得數。

  (3)獨立做下面兩題

 。4)交流

  2做第11題

  (1)學生先獨立練習

 。2)引導比較A三道題目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選擇的'除數有什么不同?

  C從中還能想到些什么?

 。3)溝通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聯(lián)系。

  3做第12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1)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選擇的被除數為什么不同?除數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題練習后加強對比

  要引導學生區(qū)別清楚:一:第一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了這塊布的幾分之幾,需要把5米看做單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數不注明單位名稱。二:第二個問題是求平均每條童褲用布幾分之幾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結果要注明單位名稱“米”。

  5思考題

  方法一:可以根據每個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關系來判斷。

  方法二:通過畫圖幫助思考

  二、課堂

  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練習。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打掃衛(wèi)生(第4~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正確掌握已學過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小數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除得的結果有余數,補“0”繼續(xù)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開學了,班級購置了打掃衛(wèi)生用具,買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買4個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獨立計算:18.6÷624÷4

  計算后說一說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異同。

  二、對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師:復習題中的兩道問題同學們解決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它們稍作改動,你還會不會計算呢?

  教師把情境題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嘗試,發(fā)現問題。

  請你嘗試計算這兩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有余數還能不能繼續(xù)除下去?該怎么繼續(xù)除?試算18.9÷6

  3、討論交流,異中求同。

  (1)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2)展示匯報。(可能出現第4頁中幾種不同的`方法)

  (3)對比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發(fā)現,無論是轉化成整數,拆分整數與小數分別除,還是豎式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數的末尾可以添“0”繼續(xù)除,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解釋為,18元里有6個3元,9角里有6個1角,剩余的3角可以換算成30分,30分里有6個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應用方法,歸納總結。

  豎式計算26÷4

  (1)引導學生發(fā)現,整數除以整數有余數時,可以在被除數個位后點小數點,添“0”繼續(xù)除,商的小數點一定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2)嘗試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買16個玩具恐龍花了12元,平均每個玩具恐龍多少元?

  2、錯題診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豎式計算。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飛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時飛行11千米,蝴蝶每小時能飛行多少千米?

  [課堂總結]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打掃衛(wèi)生

  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除到被除數的末尾有余數時,要在余數后邊添“0”繼續(xù)除。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fā)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ǘ┙虒W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這幾個實際動手操作的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

  教學步驟

  一、基礎訓練

  口算練習。教材第143-147頁口算練習第(一)、(二)、(三)、(四)。

  二、復習指導

  1、揭示課題:綜合練習(板書)

  2、指導練習。

  教材第142頁練習三十四。

  第26題(用不同的思路解應用題)。

  第26題有兩種解法:一是先求出原來做1800套制服的布有多少米,再求現在可以做多少套。二是現在做1800套可節(jié)省多少布,省下的布現在還能做多少套,再加上1800套就是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ò鍟┙夥ㄒ唬3.8×1800 ÷( 3.8 - 0.2 )=1900(套)

  解法二:0.2×1800 ÷( 3.8 - 0.2 )+ 1800=1900(套)

  第27題。

  第27題思路如下:實際提前5天完成,原計劃這5天要修的可以看成平均分到以前(20-5)天中去修,所以45×(20一5)就是原計劃5天要修的米數,45×(20-5)÷5=135米就是原計劃每天要修的米數。也可用方程解:設原計劃每天修X米,則20X-(20-5)(X+45)

  20X=15X十675(工作總量相等)

 。礨=675

  X=135

  答:原計劃每天修135米。

  三、練習

  教材第141、142頁練習三十四第24~26題。

  作業(yè)輔導

  教材第141、142頁練習三十四第20~23題,第27~29題。

  疑難輔導

  教材第142頁練習三十四。

  第28題先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再求它的.寬

  3平方分米×300=900平方分米

  注意統(tǒng)一單位: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9÷4、5=2(米)

  最后一段可設長方形的寬為X米,按順向思考列方程:4、5X=9再求解。

  思考題:

  第(1)題,與第63頁思考題的思路一致,所不同的是要先求出隊伍的長:(346÷2-1)×0、5=86(米),再求從排頭的人上橋到排尾兩人離橋共需的時間是:(889+86)÷65=15分。

  第(2)題讓學生實際操作,擺一擺,答案是,這樣組成的能被2整除的有6個:12、32、42、14、24、34。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6-4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經歷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過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據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求商的近似值有興趣,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實問題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生對話。由“知道哪些自然災害”到“自然災害發(fā)生時哪些人戰(zhàn)斗在第一線及經常發(fā)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隊員慰問解放軍的問題情境。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自然常識,激發(fā)學生熱愛解放軍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籃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自主計算

  1、提出“平均每個果籃中有多少錢的水果”的問題,鼓勵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

 。ㄔO計意圖:給學生在已有知識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體驗商的小數位數特別多的過程,激發(fā)學習興趣。)

  2、交流計算情況。讓計算出不同位數的同學生匯報計算結果,教師板書,使學生體驗商的小數位太多啦。

  (設計意圖:展示不同計算結果,讓學生感受計算結果多樣化,進一步體驗商的小數位數特別多,產生求知的需要,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3、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然后觀察計算結果,說說發(fā)現了什么。確信158除以7除不盡。

 。ㄔO計意圖:用計算器計算,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盡的共識。)

  三、求近似值

  1、教師說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取商的近似值與現實問題的聯(lián)系,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鋪墊。)

  2、師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取商的近似值。

 。ㄔO計意圖:利用學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數積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識經驗取商的近似值。)

  3、讓學生讀書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說法的機會。

 。ㄔO計意圖:在學生經歷求商的近似值,閱讀方法概念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識內化,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貞浧叫兴倪呅蚊娣e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復習鋪墊是小學數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chuàng)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么?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fā)展!

 。ǘ﹦邮植僮鳎剿鹘涣。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3、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fā)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ㄋ模╈柟虘,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 (單位:厘米)

  第三關:制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志,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ㄎ澹┵|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fā)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著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的內容及練一練。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了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

  2.了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3.積極參與“玩水”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活動經驗。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感知“升”和“毫升”這兩個容量單位的大小,會讀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難點:理解容量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課件,水盆、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設疑導入

  師手拿兩個杯子,提出問題:如果兩個杯子都裝滿了水,哪個杯子裝的水多呢?這里面隱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誰來猜一猜是什么?(讓生自由猜)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升和毫升”(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我們這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齊讀)

  1、知道“容量”的概念,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我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目標根據自學指導的要求認真自學,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所收獲。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2頁的內容,然后動手試一試,比一比,思考:

  1、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你是怎樣比較的?

  2、你認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單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樣表示?

  師:自學時,可以邊看邊動手做一做,重點的地方用筆畫下來。

  (自學時間5分鐘,看書-思考-動手-交流-匯報)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也可參與學生的`活動中。

  2、議一議(對子交流,疑難問題小組討論,整合答案)

  針對自學探究中的問題先對子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

  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巡視,觀察小組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組給以幫助和提醒,促使每個組及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活動中。

  3.動手演示說一說(匯報展示)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檢測一下大家的自學成果。以小組為單位由老師指定題目進行匯報,沒有得到展示機會的小組可以在期間舉手示意要求匯報,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質疑補充。各組展示后,可以自評,他評或老師評價。對疑難地方師及時點評講解。

  4.小結歸納

  生說,師生共同總結:容器中所能裝液體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四、學情展示。

  1、課本第3頁試一試。

  2、練一練中的1題.

  3、練一練中的第2題。

  要求:

  1、獨立完成、對子交流。

  學法指導:先自己獨立完成題目,然后舉手示意對子,待對子完成后小聲討論

  2、組內討論、整合答案。

  學法指導:待組內成員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終形成統(tǒng)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學法指導:每兩組展示一題,預展速度快的組先展示,另外一組只展示不同之處,或質疑補充評價。由組長分工:展示題1可板演口答,展示題2可以邊演示邊說明理由,展示題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樣化。(預展時間:2分鐘)

  4、匯報講解、補充評價。

  學法指導:由一個小組做講解展示,講解時可以組內補充,也可其它組補充或質疑。展示后,其它組或教師給予評價。

  5、操作指導:教師要在預展時巡視各小組,指導并幫助小組快速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歸納總結

  同學們,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你還存在什么疑惑?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說一說:1、知識點(表格、知識樹等)2、方法3、易混易錯點4、疑惑5、學情。

  六、鞏固提升

  1、在()內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樂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藥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飲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發(fā)水的容量是200()

  2、課本練一練第3題。

  3、拓展:課本第3頁練一練的第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