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11 14:47:21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掌握用除、乘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理解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1、乘、除兩步運算的方法。

  2、理解數(shù)量關系。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例4主題圖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例4。

  兒童商店情景圖

  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2、合作探究。

  小明說:“我想買5輛小汽車。”

  小紅問:“你應付多少錢?”

  要求應付多少錢怎樣來計算?小組討論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列式計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請學生說圖意

  每6盆花可以擺一個圖案,用這些花可以擺多少個圖案?

  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說給別的小朋友聽聽,然后獨立寫出來。

  二、鞏固練習

  1題:出示礦泉水圖

  指名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計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題:說圖意、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3題:氣球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

  板書設計

  12÷3=4(元) 4×5=20(元)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2

  一、觀察物體(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著重討論側(cè)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cè)面,這兩個側(cè)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根據(jù)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現(xiàn)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并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jié)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出示餅干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四位同學坐在

  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用圖畫出來。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說說你看到的是長方體的哪一面,畫的是哪種圖?

  這兩張照片都是側(cè)面,這兩個側(cè)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

 。4)和它們對著的三個面是什么樣的?

 。5)請小組長把長方體和圖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觀察正方體和球

  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cè)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畫下來。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jié)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guī)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shù)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jié):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shù)字的和,調(diào)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shù)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shù)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shù)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shù)有幾種?

 、偻肋M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趨R報自己的方法和結(jié)果預設。

 、墼u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擺數(shù)字卡片時用3個數(shù)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shù),求和時3個數(shù)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jié):擺數(shù)與順序有關,擺數(shù)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shù)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shù),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傧胍幌耄好績蓚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趯W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jié):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jié):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qū)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語言說出運算順序;逐步規(guī)范算式的讀法;能夠根據(jù)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2、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對含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充分辨析感受括號的作用。

  3、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jù)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你喜歡吃什么水果?百果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呢,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大家知道嗎,陽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時節(jié);(快速播放摘草莓圖片)今天百果園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請大家去摘草莓,你們想去嗎?

  【復習】(活動一:摘草莓)

  師:草莓園里的草莓可多了,你們能摘到嗎?要想摘到草莓,必須說出草莓上每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信心嗎?

  (出示要求:說說下面每題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評價

  小結(jié):這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7×7-5

  師:說說它的運算順序?

  生:

  二.【講授】遷移運用

  師:這道題里有減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減法7-5怎么辦?

  生:加小括號

  師: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為什么要加小括號呢?

  生: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噢,原來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這個規(guī)律,了解到了小括號的作用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1、現(xiàn)在添了小括號,誰來說說它的運算順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了展示每一步的運算過程,你會脫式計算嗎?請你們在練習紙上把每一步的計算過程寫下來。(指名板演)

  反饋:看看黑板上這位同學寫的對嗎?2是怎么來的?14是怎么來的?噢這個同學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們和他寫的一樣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寫一遍(一般來說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數(shù)和符號也照抄在前面。)

  2、讀法:這個算式我們已經(jīng)會算了,那你會讀嗎? 預設1:學生都會讀 他們剛才都把這里讀成7減5的差,怎么想的? (因為括號里面7減5算出來的得數(shù)叫差,所以……)你們讀得真好 預設2:一個對、一個錯 他們讀得一樣嗎?哪種讀法更好?我們要讀出添了小括號的區(qū)別 預設3:都錯 這樣讀跟沒有括號的算式一點兒區(qū)別都沒有,合適嗎? 聽老師來讀一次:7乘7減5的差;(學生跟一次) 3.對比領悟

  (1)7×7-5 和7×(7-5)這兩題有什么不同點?

  (2)為什么數(shù)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計算結(jié)果卻不一樣呢?

  (3)運算順序不一樣?是誰的原因呢?看來小括號真神奇,它能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引導學生歸納,初步明白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4.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帶小括號的算式,你會讀嗎?黑板出示:(77-42)÷7,

  師:咦,這道題里有減法和除法,應該先算除法?那應該先算什么?

  生:

  師:噢,原來算式里有小括號,就一定先算——括號里面的。

  誰來大聲地告訴大家,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脫式計算。(指名板演)

  反饋: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5.比較提升:

  (1)觀察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號,

  師:像這樣,含有兩級的'帶小括號的算式計算時都要先算什么?(括號里面的)

  師:你們看小括號的位置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結(jié):你們真會觀察,但是不管小括號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

  生:(先算括號里面的。)師:你們真是太棒了!

  師:看來啊,這個小括號確實很神奇,一起,大聲的把這個神奇的發(fā)現(xiàn)讀一遍。(師板書)

  板書課題: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三、【練習】練習運用:

  1.(活動二:百果品嘗會)

  同學們真聰明,不光順利摘到了草莓,還發(fā)現(xiàn)了這么重要的數(shù)學知識,真了不起!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百果園里正在舉辦一場有趣的水果品嘗會,你們想?yún)⒓訂?

  請看活動要求(說一說每題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結(jié):這些算式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它們都有小括號。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這組算式中每題都先算什么?

  (2)它們的計算結(jié)果相同嗎?我們 趕快來驗證一下。(生口答)跟你們的猜想一樣嗎?

  (3)是什么導致了它們的結(jié)果不同?(小組討論)

  生:小括號,它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jié)果的不同。

  師 :(77—18)÷9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沒有小括號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結(jié):這個小括號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進而,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jié)果的不同。小括號既然有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嗎?

  2.:(活動三:摘蘋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摘過癮,老師帶大家去摘蘋果怎么樣?

  出示要求:根據(jù)運算順序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1)口答每圖的運算順序

  (2)根據(jù)運算順序獨立列綜合算式

  反饋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師:這三種不同的列法,你們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師評價

  (3)想一想:什么時候才需要添小括號,同桌輕輕地討論一下?(必須得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的時侯)

  (4)一起來了解一下括號的使用說明:

  為了盡可能少用括號,數(shù)學家對運算順序做了規(guī)定:

  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需要改變以上兩種運算順序時,才用到括號。

  四、談收獲

  不知不覺愉快的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大家玩的高興嗎?在美麗的果園里,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

  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2.借助計數(shù)器掌握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并且在數(shù)數(shù)中加深對“十進關系”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會正確地數(shù)三位數(shù)。

  教學難點

  理解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shù)器、例1中一、十、百、千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數(shù)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觀察下面每組數(shù)是怎樣數(shù)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shù),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shù)。

  2.99是幾位數(shù)?再添一個是多少?

  二、揭示課題

  100是幾位數(shù)?100以后的三位數(shù)該怎樣數(sh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數(shù)法)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教學“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十”。

 、俣嗝襟w顯示一個“正方體”,問:這是什么?幾個小方塊?

  教師貼出1個小方塊的實物圖,并板書:一

 、谥饌顯示小方格,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1數(shù)到10(這時進行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10個小方格靠攏成為一條)。提問:多少個一是十?十里面有幾個一?

  教師在小方塊的實物圖左面貼出一個木條實物圖,并在下面板書“十”。

  ③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shù)?多少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十;

  (2)教學“一十一十地數(shù),10個十是一百”。

 、偬釂枺含F(xiàn)在屏幕上有一個十,我們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數(shù)呢?

 、陔S著屏幕上木條逐個出現(xiàn),學生一十一十地數(shù),當數(shù)到九十時,老師提問:幾個十了?再添1個十是幾個十?是多少?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貼出“一百”的木塊實物圖,并板書:一百。

 、畚覀兪菐讉幾個地數(shù),多少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shù),10個十是一百;

  (3)教學“一百一百地數(shù),10個一百是一千”。

 、佻F(xiàn)在我們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數(shù)呢?(板書:一百一百地數(shù)。)

 、谡l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數(shù)?

  學生數(shù)數(shù)時,屏幕上逐層出示木塊圖,當數(shù)到九百時,提問:再添一個百是幾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隨后貼出“一千”的`木塊實物圖,板書:一千。

 、鄱嗝襟w快速重現(xiàn)從一百數(shù)到一千的動態(tài)畫面,強調(diào)“10個一百是一千”,并進行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學過程,貼圖形成如下板書:

  (4)進一步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和“千”,理解“相鄰”的含義。

  “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shù)單位,它們是互相挨著的鄰居,所以我們說它們是相鄰的計數(shù)單位。(板書:相鄰)

  想一想:“百”和哪個計數(shù)單位也是相鄰的?“十”和哪個計數(shù)單位相鄰?

  (5)理解“十進關系”。

  十里面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說十和一是十進關系。(板書:十進關系)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關系?

  百和千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是十進關系?

  以上過程,形成如下板書: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每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嗎?

  (6)教師簡要小結(jié):一、十、百、千都是計數(shù)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系。今后可以根據(jù)需要,用不同的計數(shù)單位數(shù)數(shù)。

  2.教學例2。

  (1)初步了解計數(shù)器。

  仔細觀察計數(shù)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幾位?請你在自己的計數(shù)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題。

  教師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邊撥珠邊數(shù)數(shù),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shù)到一百零九時,提問:再撥一個珠子該怎么數(shù)?

  教師邊撥珠邊說明,再加一個珠子時,個位上就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這時要撥去九,進上一。

  當撥到一百一十九時,教師提問:接下去該怎么撥?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數(shù)是多少?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shù)器上再練習一遍,要求邊撥珠邊數(shù)數(shù)。

  (3)出示例2第(2)題。

  重點講清從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撥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這時各個數(shù)位出現(xiàn)的變化。

  3.學生看書,質(zhì)疑問難。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2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邊練邊講的形式進行,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六第1題。

  五、課堂小結(jié)

  提問:(1)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

  (2)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

  10個一百是( ),10個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個數(shù)是( ),后面一個數(shù)是( )。

  和八百相鄰的兩個數(shù)是()和()。

  2.從六百七十八數(shù)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練習

  有30個桃,最少拿出幾個后,就正好平均分給7個同學?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數(shù)數(shù)的方法,會數(shù)1000以內(nèi)的數(shù),體驗數(shù)的產(chǎn)生和作用,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認識計數(shù)單位“百、千”初步體會兩個相鄰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估計意識。經(jīng)歷觀察、猜想、操作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使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自信心,并能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

  教學重難點:

  正確數(shù)1000以內(nèi)的數(shù),體會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請來了一位動畫片里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學習,你們猜猜會是誰呢?看看老師能不能滿足你們的愿望。

  2、 課件出示喜羊羊圖片。

  3、 師生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喜羊羊嗎?喜羊羊長得即可愛又聰明,老師也很喜歡它,今天喜羊羊也來到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喜羊羊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性的題目,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整個教學過程以大喜羊羊為主線開展教學過程。)

  4、 主動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體育館圖片。

  師引導學生:這是北京體育館,猜猜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

 。ㄉ碌母鞑幌嗤

  師:對!這個體育館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個比100大的多的數(shù)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認識1000以內(nèi)的數(shù)。

  板書課題:1000以內(nèi)的數(shù)的認識

  活動二:數(shù)一數(shù)

 。ㄒ唬、多媒體演示,進一步理解10個一百是一千。

  師:大的數(shù)都是由一些小的數(shù)組成的,咱們看看電腦演示。

  1、課件出示教材中零亂散放的10個小正方體。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數(shù)一數(shù)。

  2、交流數(shù)的方法。

  3、課件演示一個一個地數(shù),并得出10個一是一十。(板書)

  4、課件演示十個十個地數(shù),并得出10個十是一百,(板書)

  師:如果要數(shù)更大的數(shù),你想怎么數(shù)?為什么?

  5、課件出示很多小正方體,(出現(xiàn)1000塊的凌亂方塊)估一估,現(xiàn)在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隨意估計,到底有多少個?怎樣數(shù)得速度快、數(shù)得準?

  師:看看現(xiàn)在喜羊羊把它變成了什么形狀?(課件變成10×10×10立方體方塊圖)這個大立方體上一共有多少塊小正方體?怎樣數(shù)?(課件演示從下一層一層地拉出,學生從100數(shù)到1000)中間可適當穿插問題,讓學生回答,了解掌握情況,如一百為一層,2層是幾個百?3個百后面是幾個百?5個百再添一個百是多少?……誰能繼續(xù)一百一百地數(shù)?(課件再從

  上一層一層地拉出數(shù)一次)這次重點強調(diào)9個百再添一個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個一百是( )。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師:“千”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一個新的計數(shù)單位,前面我們還學過哪些計數(shù)單位呢?(個、十、百、千)

  師:關于數(shù)數(shù),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觀察板書后小組討論。

 。ㄗ寣W生說出一(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關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數(shù)位。)

  師小結(jié):喜羊羊看大家表現(xiàn)的這么好,想給大家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大家自己在組內(nèi)練一練。

  活動三:練一練

  小組學習任務:

  1、接著數(shù)

  (1)從一百九十八起,數(shù)到二百零六。

 。2)從九百九十五數(shù)到一千。

  2、找出你認為最難數(shù)的地方,

  3、說說為什么?如何解決這些困難?

  4、針對難點,進行計數(shù)器演示。

  5、 多層練習,鞏固新知

  a) 摘蘋果

  喜羊羊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想聽嗎?

  地球爺爺有一雙無形而強大的手,還有一個大大的`肚子,可以吃得下很多的東西,同學們你們相信嗎?你知道蘋果成熟了往哪里掉?其實是地球爺爺那雙無形的手給摘了,你知道是什么嗎?地球爺爺已經(jīng)吃了986個,往后每多吃一個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加1,你能幫他數(shù)一數(shù)嗎?

 。ㄕn件出示:蘋果落地的動畫,學生從986數(shù)到1000。)

  師:你能不看地球爺爺吃蘋果的圖,自己從986數(shù)到1000嗎?學生自由數(shù),再集體數(shù)。拍手數(shù)數(shù),使數(shù)數(shù)抽象化

  b) 爭奪卡片

  師:喜羊羊看大家表現(xiàn)的這樣好,想送大家一些漂亮的卡片,誰想得到請舉手,這么多人都想得到,那一定要認真聽要求,這對你獲得卡片很重要哦。

 。1)數(shù)出647后面的5個數(shù)。

  (2)十個十個地數(shù),從 280 數(shù)到310。

 。3)從695數(shù)到705。

  (4)從807 數(shù)到811。

 。5)一百一百地數(shù)從600數(shù)到1000。

  b)填數(shù)。

  師:哎呦,同學們表選得很不錯嘛,看來喜羊羊是難不倒大家了,但是喜羊羊并沒有放棄,它還出了一道更難的題目,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要不咱們不看了吧。

  ___ ___ 800 ___ ___(答案不唯一)

  師:這道題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哦,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討論吧。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

  師:通過數(shù)數(shù)這個題我們發(fā)現(xiàn),數(shù)的方法不同,數(shù)的順序不同,數(shù)數(shù)找的規(guī)律不同,得到的結(jié)果呢?(也不一樣),只要我們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獲,看二師兄給你們的評價——你真棒,你們都是非常棒的。看來喜羊羊真的難不倒大家,它乖乖地認輸了。同學們獲得了勝利,你們高興嗎?

  四、總結(jié)提高,拓展延伸

  &nbs

  p; 1、今天的學習愉快嗎?

  2、有什么收獲?

  3、想到了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10個一是一十

  10個十是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懂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弄清“余數(shù)”概念。

  難點:理解余數(shù)的特點。

  教學準備:教具;課件

  學具;學具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國慶節(jié),飛行大隊舉行了一次飛行表演(課件演示)

  師:飛行員叔叔的表演精彩嗎?

  師:飛行員員除了有強健的身體,還有淵博的文化知識,他們知道二(3)班的同學個個都非常聰明,出了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個問題。同學們能獨立列式計算嗎?教師指名列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

  出示第二個問題。

  請同學們用小棒表示飛機擺一擺,看看可以分成幾組?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個問題。

  請同學們把15根小棒分成5組,看看每組有幾架飛機?教師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出示第四小題。

  請同學們繼續(xù)用小棒來擺一擺,老師看看誰能出色的完成這個任務。完成后,教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議一議:

  剩下的3架飛機還能再分嗎?余數(shù)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jié)出: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三、實踐應用

  今天,飛行員叔叔出的四道難題,同學們完成得非常好,同學們能不能用解答這四道題的方法來解答其它的題呢?

  出示第一道練習題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在課堂練習本上。

  出示第二道練習題

  師:同學們能獨立完成這道題嗎?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質(zhì)疑: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jié)果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jié)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jié)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么?

  師小結(jié):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shù)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做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厘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厘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嗎?

  師:(小結(jié))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板書:1厘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后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覺怎么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里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xiàn)在,老師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shù)拈L大約是1厘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說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shù)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嗎?3厘米呢?4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板書)

  4、學習用厘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說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厘米。現(xiàn)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jié):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jié)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板書

  認識厘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21頁例1、例2。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教師:在前面我們編出了1~3的乘法口訣,利用編口訣的經(jīng)驗猜一猜4的乘法口訣一定有哪個字。

  學生:有4。板書:四()教師:括號里可以怎樣填?

  二、試編口訣

  出現(xiàn)汽車圖。

  教師:你會編4的乘法口訣嗎?請根據(jù)四()在小組內(nèi)編一編,有困難的可以用小棒擺正方形,看1個正方形用幾根小棒,2個呢……你能編幾句就編幾句。

  三、交流

  教師:你們編好了嗎?哪些組愿意把你們編的口訣說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分組在黑板上寫出口訣和應用這句口訣可計算的乘法算式。

  學生1:我們編出了四四十六這句口訣。我想1輛車有4個車輪,4輛車就有16個車輪。用這句口訣可以算4×4=16。

  學生2:我們編出了“四六二十四”這句口訣。我想1個正方形有4根小棒,6個正方形有24根小棒。用這句口訣可以算4×6=24,6×4=24……

  四、探索規(guī)律

  教師:你們能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這些口訣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上按順序排列4的乘法口訣。

  教師:觀察這些口訣,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同組討論,再交流。

  教師:你能按規(guī)律去記住這些口訣嗎?用2分時間,看誰記得快。 學生獨立記口訣。

  教師:我們來對口令,看誰的口訣記得好。

  師生間、生生間按順序和隨意抽的形式對口令記口訣。

  五、應用口訣

  教師:下面老師說乘法算式,你能說出用哪句口訣計算嗎? 學生:能。

  教師:4×8。 學生:四八三十二。

  教師:8×4。 學生:四八三十二!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課題名稱】

  《等差數(shù)列》的導入

  【授課年級】

  高中二年級

  【教學重點】

  理解等差數(shù)列的概念,能夠運用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判斷一個數(shù)列是否為等差數(shù)列。

  【教學難點】

  等差數(shù)列的性質(zhì)、等差數(shù)列“等差”特點的理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三維目標】

  ㈠知識目標:

  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確一個等差數(shù)列的限定條件,能根據(jù)定義判斷一個等差數(shù)列是否是一個等差數(shù)列;

  ㈡能力目標:

  通過尋找等差數(shù)列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以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㈢情感目標:

  通過對等差數(shù)列概念的歸納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資料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數(shù)列的定義以及給出表示數(shù)列的幾種方法—列舉法、通項法,遞推公式、圖像法。這些方法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數(shù)列的特點。下面我們觀察以下的幾個數(shù)列的例子:

  (1)我們經(jīng)常這樣數(shù)數(shù),從0開始,每個5個數(shù)可以得到數(shù)列:0,5,10,15,20,()

  (2)2000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奧運會上,女子舉重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該項目工設置了7個級別,其中較輕的4個級別體重組成的數(shù)列(單位:kg)為48,53,58,63,()試問第五個級別體重多少?

  (3)為了保證優(yōu)質(zhì)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水庫管理員定期放水清庫以清除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即可得到一個數(shù)列:18,15.5,13,10.5,8,(),則第六個數(shù)應為多少?

  (4)10072,10144,10216,(),10360

  請同學們回答以上的四個問題

  生:第一個數(shù)列的第6項為25,第二個數(shù)列的第5個數(shù)為68,第三個數(shù)列的第6個數(shù)為5.5,第四個數(shù)列的第4個數(shù)為10288。

  師:我來問一下,你是依據(jù)什么得到了這幾個數(shù)的呢?請以第二個數(shù)列為例說明一下。

  生:第二個數(shù)列的后一項總比前一項多5,依據(jù)這個規(guī)律我就得到了這個數(shù)列的第5個數(shù)為68.

  師:說的很好!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一下以上的四個數(shù)列,看看以上的四個數(shù)列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請注意,是共同特征。

  生1:相鄰的兩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

  師:很好!那作差是否有順序?是否可以顛倒?

  生2:作差的順序是后項減去前項,不能顛倒!

  師:正如生1的總結(jié),這四個數(shù)列有共同的特征: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即等差)。我們叫這樣的數(shù)列為等差數(shù)列。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nèi)容。

  推進新課

  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shù)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shù),那么這個數(shù)列就叫做等差數(shù)列,這個常數(shù)就叫做等差數(shù)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從剛才的分析,同學們應該注意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

  師:有哪個同學知道定義中的關鍵字是什么?

  生2:“從第二項起”和“同一個常數(shù)”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滬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一學期P65—66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能夠動手制作直角,能夠用直角量具測定和判斷直角。

  讓學生逐步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guī)則的紙、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數(shù)學中的角。

  自主探究,豐富認知

  認識角

  抽象出數(shù)學中的'角

  提出問題: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匯報交流:角的特征

  小結(jié):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

  3、判斷

  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

  認識直角

  課件出示直角

 。1)提出問題:剛才觀察的幾樣物品,有這樣的角嗎?

 。2)提出問題:三角尺上有這樣的角嗎?

  小結(jié):像這樣的角的我們稱為直角。

  (3)揭示課題:角與直角

 。4)出示各種各樣的直角

  小結(jié):角的位置,邊的長度,開口大小變化時,它還是角。

  折直角

  課件出示視頻

  觀看電腦老師折直角

  自己動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數(shù)一數(shù)

  回顧新知,課堂總結(jié)

 。1)今天學習了什么?

 。2)課堂表現(xiàn)評價。

  【板書設計

  角與直角

  邊

  邊

  邊頂點

  邊

  頂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一、教學內(nèi)容:

  長度單位

  二、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的方法的多樣化,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測量和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時間:

  20xx年11月15日

  四、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親自經(jīng)歷不同測量工具的使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化和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

  五、輔教工具:

  小刀、粉筆、鉛筆、三角尺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探索新知:

  1、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長長短短的物體,這些物體是長還是短都需要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比較。下面我們就共同探究如何統(tǒng)一測量標準。

  2、;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去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1)、討論怎樣用實物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2)、小組合作,量粉筆、鉛筆和三角尺的寬。

  3、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

  4、用同一物品做標準去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

  (三)、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p2的做一做第一、二題。

  七、教學小結(jié):

  同學們親自量過不同的物體做標準去測量同一物體,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用同一物品做標準測量不同的物體等不同測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體的長與短必須用同一物品做標準去量。

  八、課外作業(yè):

  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的長與寬。

  九、板書設計:

  長度單位

  長寬長與短

  十、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了長度單位,且初步會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量各種物體的長度。在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氣氛比較活躍。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良好。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使學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觀念既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教材首先通過讓學生掂數(shù)學教科書和語文教科書,用天平稱物體的重量,給學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觀念,使學生知道比較東西的輕重不能靠眼睛觀察,必須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接下去教材分別說明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并通過著重給學生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著重給學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為了使學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例子,通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稱一稱等實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

  教法建議

  認識重量單位“克”與“千克”,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雖然在生活中他們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所以在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

  1。在復習準備過程,通過讓學生判斷語文書和數(shù)學書誰重誰輕,學生用手掂出語文書重數(shù)學書輕,老師進一步追問:語文書有多重,數(shù)學書有多重,語文書比數(shù)學書重多少等問題,學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單位,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2。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和2袋精鹽,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觀念。為了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教師可拿出課前準備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書中沒有說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學時可以給予適當?shù)恼f明。除天平之外,教師還應介紹其他的稱量工具,如臺秤、電子秤等,并簡單說明它們的用法。

  3。在鞏固反饋過程中,重視用多種多樣的練習,區(qū)分克與千克。

  本節(jié)課建議采用分組授課,這樣便于準備學具,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來,同時可以體現(xiàn)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課題一: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天平(自制天平)、兩個蘋果、一個梨(兩個蘋果一樣重,梨比蘋果重些。)一個2分幣、一些黃豆、15個圖釘。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蘋果,一個梨和一個2分幣。

  教學過程

  1。新課

  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或播放視頻"誰重誰輕"下載),掂一掂。再提問:“哪個重一些?”(學生意見不一。)

  教師:究竟哪個重些,哪個輕些,光靠手掂很難說準確,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裁判”來幫忙(出示天平),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ǔ鍪咎炱綀D或播放視頻"天平的結(jié)構(gòu)"下載)邊指點邊講解:天平像一位“機器人”,它長著一對長長的手臂,兩只大手托著兩只盤子,可以上下擺動,頭上長著一根指針。當兩邊盤子里物品一樣重時,指針指向中間的刻度線;如果左邊物品的重量比右邊重,指針就向左偏;如果右邊物品的重量比較重,指針就向右偏。

  教師演示(或播放視頻"天平的使用"下載):先拿出兩個蘋果,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個盤里,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并指出:當指針在標尺中間時,天平兩端平衡,表示兩個蘋果重量相等。

  教師指出:天平還可以用來稱東西的重量。拿出一個2分幣,提問:

  “這個2分幣有多重?”說明表示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單位。

  板書:克。

  “1克有多重?”

  向?qū)W生介紹1克的砝碼。并說明用天平稱東西重量時需要用砝碼。一般左邊盤內(nèi)放置所稱的東西,右邊盤內(nèi)放置砝碼。

  教師將一個2分幣放在左邊盤內(nèi),1克砝碼放在右邊盤內(nèi),讓學生觀察天平上指針的情況(或播放視頻"稱硬幣"下載)。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回答指出,指針指在標尺中間,天平平衡,表示這個2分幣與1克砝碼同樣重。

  “那么這個2分幣重多少克?”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2分幣,用手掂一掂。

  “現(xiàn)在我們來稱出1克黃豆!

  教師從天平左邊的盤子里取出2分幣放入黃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針指在標尺的中間,天平平衡。

  提問:“這些黃豆重多少?”

  請一位學生來數(shù)一數(shù)1克黃豆有多少粒。

  接著把1克黃豆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拿出15個圖釘:“這里有15個圖釘,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有多重!

  教師在天平左邊的盤子里放入圖釘,在右邊的盤子里放砝碼,從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個圖釘有多重?”

  接著把10克圖釘讓學生分組順次傳遞,用手掂一掂。

  教師按照稱圖釘?shù)姆椒ǎQ1支粉筆、1本數(shù)學教科書、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稱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鉛筆等。有些物品稱完之后,仍讓學生掂一掂,如數(shù)學教科書。

  2。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重量單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稱東西的方法,還親自掂了掂1克東西的實際重量。

  課堂練習

  1。練習十一第2、3題(學生做第3題時,要提示學生:式題中有單位名稱的,得數(shù)也應寫單位名稱)。

  2。一支鉛筆重7克,8支這樣的鉛筆重多少克?

  3。37克 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課后作業(yè)

  練習十一第1題。讓學生向家長或售貨員了解題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數(shù)填在練習中。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分橘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讓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昨天,我們幫小熊分了蘋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是怎么分的嗎?今天小熊又要請客了,它家里只有14個橘子,它想每盤放4個,可不知道放幾盤,你能幫助它解決這個難題嗎?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其豎式的計算方法

  學生試著自己列豎式后,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zhì)疑。因為有除法算式做引導,估計學生不會出現(xiàn)余數(shù)大于除數(shù)的現(xiàn)象,如果有的話,就直接拿來當作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樣本,解決余數(shù)不大于除數(shù)。然后教師做小結(jié)。

  2、完成“試一試”,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師小結(jié):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用豎式計算。

  9÷4 21÷5 14÷3 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xiàn)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四、總結(jié)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書設計:

  分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

  14÷4=3(盤)……2(個)

  答:14個橘子可以放3盤,還剩2個。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3~94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及練習十八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兩個數(shù)量的比較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2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同伴合作,對為什么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體會“倍”是作為一種用于比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師:(請兩位同學站起來)我們可以怎樣對他倆進行比較?

  學生1:××高,×××矮。

  學生2:××輕,×××重……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兩個量進行比較。

 。ǘ嗝襟w出示數(shù)學書和桌子比較的情境)教師:比較它們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桌子長,數(shù)學書短。

  教師:估計一下,桌子的長度有幾本數(shù)學書那么長?

  學生1:……

  教師:到底是幾本呢?我們一起來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閃動)

  教師:當桌子的長度有4本數(shù)學書那么長時,就可以說:桌子的長度是一本數(shù)學書長度的4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倍”。(板書課題:倍的認識)有了它,我們就能用“倍”來比較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比一比,仔細觀察,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圖: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餅干,再加上2杯,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

  學生1:1袋餅干相當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質(zhì)量。

  教師:你能用“倍”來說明餅干和1杯酸奶質(zhì)量間的關系嗎?

  學生2:餅干的質(zhì)量是1杯酸奶質(zhì)量的3倍。

  教師:接著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左圖)

  學生1:1尾魚的質(zhì)量相當于6杯酸奶的質(zhì)量。

  學生2:1尾魚的質(zhì)量是1杯酸奶質(zhì)量的6倍。

  教師小結(jié):當一個量里含有幾個這么多時,我們就說這個量是它的幾倍。

  二、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測并證明6是3的幾倍

  教師:剛才比較了長度,比較了質(zhì)量,我們接著比,你們看誰來了?

  教師:猜一猜,貓的只數(shù)是青蛙的幾倍?

  學生1:2倍。

  學生2:3倍。

  學生3:1倍。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個辦法證明你的猜想?梢杂脤W具擺,用嘴說,動手寫。4人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學生獨立活動后進行交流)

  學生1:我認為是3倍,因為對齊后,右邊還剩3個。

  學生2:看幾倍應該是看6里面有幾個3這么多,不是看還剩幾個。

  學生3:可以這樣擺一擺。左邊擺3個,右邊擺3個。讓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學生4:我認為應該是2倍,因為6÷3=2,6里面有2個這樣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學生5:我是想口訣“二三得六”,說明6里面有2個3,所以是兩倍。

  學生6:多了一個這么多,是不是1倍?

  學生7:我認為是多了1倍……

  教師:小朋友們運用了這么多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說的,看6是3的幾倍,關鍵是看6里面有幾個3,有幾個這么多,就是幾倍。

  2.鞏固練習

  教師:我們接著擺,第一排不變,第二排擺4個這么多。用倍比較怎么說?(4倍)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個第一排這么多,所以是4倍。

  學生2:12÷3=4這個算式說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師:如果第二排是21個呢?

  學生1:不夠擺,怎么辦?

  學生2:能不能不擺?我能知道21是3的幾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3:21÷3=7,說明21是3的7倍。

  教師:的確,當不夠擺時,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更方便、更簡潔。

  教師:現(xiàn)在將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兩行都是3個,用“倍”可以怎么說?

  學生4:1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4:第二行只有1個3,所以是1倍。

  教師:當兩個數(shù)一樣多時可以用1倍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變式練習,解決問題

 。1)12÷312÷212÷1

  教師:看來生活中對事物進行比較時,常常用到“倍”這位朋友,你們看小叮當買水果時也用到了它。

 。ǔ鍪厩榫硤D片)

  教師:小叮當家里買了水果,蘋果有3個,草莓有12個,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師:小叮當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師:小叮當再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師:觀察這3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當草莓的個數(shù)不變,蘋果的個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草莓與蘋果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2)()÷()=3

  教師: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師:你們喜歡吃糖嗎?

  學生:喜歡。教師:這里有兩個盒子,一個大一個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裝了幾顆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顆數(shù)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幾顆,小盒子里可能有幾顆,猜中有獎。

  學生1:大盒子里有12顆,小盒子里有4顆。

  學生2:大盒子里有3顆,小盒子里有1顆。

  學生3:大盒子里有18顆,小盒子里有6顆。

  學生4:大盒子里有24顆,小盒子里有8顆。

 。3)()÷()=()

  教師:“倍”不僅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也悄悄地來到我們小朋友中間。請兩小組站起來。觀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較怎么說?

  學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數(shù)是女生的2倍。

  教師:在他們中間你還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的?

  學生1:戴紅領巾的3人,沒戴紅領巾的3人。戴紅領巾的人數(shù)是沒戴紅領巾人數(shù)的1倍。

  學生2:短頭發(fā)的5人,長頭發(fā)的1人,短頭發(fā)的人數(shù)是長頭發(fā)人數(shù)的5倍。

  學生3:沒戴眼鏡的4人,戴眼鏡的2人,沒戴眼鏡的人數(shù)是戴眼鏡人數(shù)的2倍。

  教師:小朋友們還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自己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4人小組相互說一說。

  (小組交流)

  學生1:媽媽今年32歲,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今年的年齡的4倍。

  學生2:教室里電燈有6盞亮著,有2盞燈沒有亮,亮著的電燈數(shù)量是沒有亮燈的3倍。

  學生3:我有4支鉛筆,小明有2支鉛筆,我的鉛筆支數(shù)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結(jié)

 。ǔ鍪撅灨蓤D與魚圖)想一想:魚的質(zhì)量是餅干的幾倍?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結(jié)束語:小朋友們,只要你能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體會到數(shù)學王國里景色的迷人,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F(xiàn)在我們一起踏上幸福快車,去感受愉快的數(shù)學之旅吧。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蘇教版數(shù)學教案08-27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8-31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6

二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11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8-23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9-29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30

上海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9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