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陌四昙壣锝贪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河蚌、蝸牛及烏賊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同時了解軟體動物的經濟意義。
2.在觀察各種軟體動物的過程中,繼續(xù)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歸納總結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
3.通過了解河蚌等軟體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與生活習性,樹立生物體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通過了解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和對事物一分為二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章重點及分析:
軟體動物種類很多,約有10萬多種,其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環(huán)境亦有很大差別。那么,它們?yōu)槭裁炊际擒涹w動物呢?這就是本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即通過具體動物來揭示軟體動物類群的共同特征。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蝸牛生活在陸地上,而烏賊則生活于海洋中,雖然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截然不同,但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這就是都有貝殼和外套膜,而貝殼又是由外套膜分泌產生的。所以,外套膜是軟體動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結構,在教學當中應該重點強調外套膜這個特殊的結構,并明確它在動物體內的位置,這樣會使學生較容易地觀察到,無論是河蚌、蝸;驗踬\,其外套膜都包在內臟團外,起到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2.本章難點及分析:
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相似卻具有相同的結構特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但生活環(huán)境不同卻具有相同結構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太容易接受了。教材中列舉的三種動物恰恰如此。淡水中的河蚌,陸地上的蝸牛和海洋中的烏賊是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軟體動物的典型代表,要讓學生理解它們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個難點。解決這個難點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讓學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種”結構而不是“一個”結構,這種結構是指包在內臟團外的一層膜,動物的種類不同,這層膜的形狀、薄厚會發(fā)生差異。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兩個,而蝸牛及烏賊的外套膜是一個;烏賊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質的,河蚌的則較薄,而蝸牛的外套膜卻是一層透明的薄膜。所以,外套膜好比我們穿的衣服,有薄有厚,有長有短,但無論它什么樣,它都是衣服而不是別的什么,學生理解了什么是外套膜也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軟體動物。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引言的設計:
由于本課介紹的是一個特殊的動物類群,所以,引言要簡單明確,用時一般不超過本課時間的十分之一,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具體內容,本課主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入。
(1)圖片觀察引入:課前,教師準備一些蚯蚓、水蛭、沙蠶、河蚌、田螺(或蝸牛)以及烏賊的圖片。課上先將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三張圖片依次展現(xiàn)給學生,同時提問:“它們是什么動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軟體動物的圖片,同時提問:“這些是什么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由于學生對學過的環(huán)節(jié)動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對蚯蚓等能夠很快地答出它們的名稱和特征,但對于河蚌等未曾學過的動物,學生的回答就會多種多樣。此時,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發(fā)言,不要急于解釋,學生的回答越不一樣,其興趣性就越強。在掌握時間的前提下,教師給出正確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課的主題。這樣的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心理變化為:熟悉→陌生→猜測→期待,是一種獵奇的心理,是這種引入方法的依據(jù)。實踐證明,這樣的引入法生動、簡單,能夠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并且做為引入關鍵的圖片對于任何一位生物教師都能夠繪制,在不易得到實物或標本的偏遠地區(qū),此方法也是簡便易行的。
。2)實物觀察引入:這種引入的方法需要一些實物或標本,在沿海或靠近天然水資源的地區(qū)容易做到,但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及一些偏遠山區(qū)則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視條件而定,實物或標本的最大優(yōu)點是直觀,學生可以直接觀察所學的對象,不易產生偏差,如形體的大小、形狀及顏色等。實物觀察引入的方法設計與圖片觀察引入相似,只不過將圖片換成了實物,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更有效。
2.新課的設計:
當我們用精心設計的引言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課程的主題要更加生動有趣,更加精彩。否則,平淡的講述會很快使學生厭煩,失去興趣,從而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所以,具體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我們不應該忽視。
。1)首先是教學地點的選擇,有條件的學校可在實驗室,也可以在普通教室。(如果學校距海邊、河邊或湖邊很近的話,也不妨走出教室,到貼近軟體動物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中去觀察了解。)
。2)選定適當?shù)慕虒W方法:由于教材中在本章設計了一個觀察實驗,但課時又不允許我們單開一節(jié)實驗課。所以,一般是將實驗與講述相結合,采取同步進行的教學方法,即邊觀察實驗,邊講述有關知識內容,這對于容易找到實驗材料的學校不成問題,但對于很難找到實驗材料的學校,這種方法就不太適宜,因為學生手中沒有實驗材料,觀察就成問題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掛圖來進行教學,只不過效果要差一些。
(3)教學過程的具體步驟,由于各種條件對教學方法的實施起著限制作用,在此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討論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步驟。所以,只以圖片教學為例來設計一個具體的教學過程,因為這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可以做到的。
、僬n前,教師可以從教學參考書中選取河蚌、蝸牛和烏賊的形態(tài)圖和結構圖,繪制或復印若干份。(以兩個或三個學生一組圖片為宜。)
、谠谝氡菊n主題之后,將圖片發(fā)給學生,并提出觀察要求,如:先觀察三種動物的外形,再觀察它們的內部結構,看看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這一步大約需要10分鐘。
、厶岢鰡栴}:引導學生討論觀察結果,首先應讓學生對所觀察的動物進行描述,從形態(tài)到結構,三種動物都要描述,目的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夠準確地描述,通過描述強化學生對所觀察動物的印象,為下一步的討論做好準備。
、茉趯W生描述的基礎上提出要討論的問題,例如:“三種動物形態(tài)結構各異,但為什么都是軟體動物呢?”“既然是同一類群的動物就必有相同的特征,你能找到它們的相同之處嗎?”“河蚌和蝸牛都有較硬的貝殼,但為什么稱它們?yōu)檐涹w動物呢?”“河蚌與烏賊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而蝸牛生活在陸地上,它用什么來呼吸呢?”……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依次進行討論,問題可以一個個地提出,提出一個,討論一個,解決一個。當問題討論完了,要求學生了解的有關軟體動物的知識內容也就全部展示給學生了,這其中設計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該針對一個知識點,最后歸納到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上,這一步大約需要20~25分鐘。
、蓐P于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方面,除了介紹一些經濟價值外,應強調軟體動物也是自然環(huán)境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類群。它的種類多,數(shù)量大,分布廣,對維持生態(tài)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人類對軟體動物不僅僅是利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維持它的穩(wěn)定性,從而達到維持地球環(huán)境穩(wěn)定的目的。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2
1教材分析
前面一節(jié)課學習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同時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學生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和思維方法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內容。種子的結構是這些內容的延伸與發(fā)展,也是今后學習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基礎,同時也是初、高中生物銜接的關鍵點,所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所涉及鳳仙花等種子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學習做出鋪墊,但具體結構的名稱、作用沒有學習,八年級學生有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獲得知識、增強技能。
2教學目標
2.1知識技能目標
、倜枋鲂Q豆和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谡f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主要區(qū)別。
2.2過程方法目標
、偻ㄟ^用正確的方法解剖和觀察蠶豆和玉米種子,會記錄觀察所見種子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實驗技能。
、谕ㄟ^對比蠶豆和玉米種子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進行基本的思維能力。
③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
2.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偻ㄟ^學習種子的結構,向學生滲透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谠敢馀c他人交流,認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過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肅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3.1教學重點
種子的基本結構。認識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胚是種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
4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知識結構與實際問題情景兩方面入手,引出種子的概念,再用實驗觀察、分析歸納,認識種子的結構。
本節(jié)課主要歸納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結構,因此可通過實驗觀察、小組合作、問題設計,讓學生互相啟發(fā),感受探究的過程。
5教法與學法
采用實驗觀察、啟發(fā)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法。
6教學流程
概括為三段六步。三段為:情景實驗、理解與運用、鞏固與評價。六步為:引入、探索、理解、應用、拓展、評價。下面具體說明教學流程:
6.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問題
情景1:一粒種子萌發(fā),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情景2:小麥植物體的開花結果,磨成面粉,蒸出饅頭。
分析:這2個問題都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從實際問題引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從生物知識結構引入,有利于學生建立和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構。
6.2引導分析,探索新知
播放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種子。使學生了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是不同的。提出問題:它們的基本結構是否也不一樣?留有思考與懸念。拿出常見的、有代表性的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為例來學習。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
。2)概述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在對鳥類圖片、視頻資料分析過程中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對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特征的探究,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交流,培養(yǎng)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過對丹頂鶴的故事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愛護鳥類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
。2)引導學生養(yǎng)成保護鳥類的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講解法、歸納總結法、觀察法、小組討論等與多媒體相結合教學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主要內容是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結構特征,特別是對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特征的探究,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對不同圖片、視頻的觀察,思考相關問題,以小組加分制為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發(fā)揮其主體地位,然后教師進行點評講解及鼓勵,在教學過程結合多媒體,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通過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一個大學生為了保護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滑入河里溺水而亡的凄慘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珍惜并保護鳥類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用多媒體播放幾個圖片,野鴨、企鵝、孔雀、鴕鳥,并問學生:你認識它嗎?它是鳥嗎?(很多學生會說野鴨和企鵝不是鳥類,并激烈爭辯)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鳥類(多媒體展示本節(jié)標題《鳥類》)
具體教學過程
(一)千姿百態(tài)的鳥類
師:當我們漫步在校園里或走在馬路上,有時抬起頭來可以看到空中飛翔的鳥類,對于鳥類我們并不陌生,那么同學們最熟悉的鳥是什么鳥呢?
生:同學站起來說一說他們認識的鳥。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啊,說了很多種鳥類,說明大家的見聞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鳥類呢?我國有多少鳥類呢?
生:世界上的已知的鳥類約有8730種,我國有鳥類1200多種。
師:從這兩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也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國家,那么鳥類怎么分類呢?同學們看書本上92頁內容。
生:學生站起來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進行點評加分)
師:所以我們剛才看的幾張圖片都是鳥類,現(xiàn)在問大家,是不是所有鳥類都能飛翔呢?能飛翔的一定是鳥嗎?
生:回答問題。
過渡:那么鴿子是鳥類嗎?自古以來,人類與鴿子就是很好的朋友,特別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那時的通信技術比較落后,不像現(xiàn)在可以用手機,電腦視頻或發(fā)郵件等彼此聯(lián)系,過去只能人工送信或飛鴿傳書,鴿子可以在天空中飛翔,下面我們以家鴿為例,一起來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翔的特征。
(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多媒體展示標題)
說明:本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學習,老師把相關問題提出來,通過多媒體放映圖片、視頻等,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1、觀察家鴿的外部形態(tài)(多媒體放映家鴿圖片)
師:家鴿有什么樣的形態(tài)特征,這種形態(tài)特征與飛行有關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羽毛有幾種?分別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多媒體展示兩種羽毛)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前面學習過水中的動物,魚,魚的身體也是呈流線型,但魚為什么不能飛呢?
2、家鴿的飛行器官(多媒體放映鴿子飛翔的圖片)
師:家鴿兩翼展開后的長度大約是兩肩之間長度的10倍,所以家鴿的翅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當家鴿飛行時,它兩翼的羽毛會撐開并增大其平坦的表面,這與飛行有關系嗎?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3、觀察家鴿的肌肉(多媒體放映家鴿的肌肉)。
師:通過觀察,同學們想一下,家鴿哪個地方的肉最發(fā)達?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發(fā)達的肌肉與翼的飛翔有關系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4、觀察家鴿的骨骼(多媒體放映家鴿的骨骼)
師:家鴿的骨骼有什么特點?哪一塊骨最發(fā)達?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骨骼比較輕與它的飛翔有關系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上學期學習了人類的消化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現(xiàn)在也有所了解,那么家鴿的呼吸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有什么特點呢?
5、觀察家鴿的呼吸系統(tǒng)(多媒體放映家鴿呼吸系統(tǒng)視頻)
師:家鴿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么?家鴿是怎么呼吸的?氣囊有什么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6、觀察家鴿的消化系統(tǒng)(多媒體放映家鴿消化系統(tǒng)視頻)。
師:家鴿有牙齒嗎?家鴿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小腸和直腸有什么區(qū)別?分別有什么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活動:你認為家鴿有哪些適應飛翔的特征?(學生搶答,教師負責加分)
(三)保護鳥類的多樣性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邊放邊講述這個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形成隨時隨地保護鳥類的意識。
師:為什么說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小組分數(shù),看哪個小組分數(shù)最高,進行一定的表揚。
七:教學反思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tài),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yǎng)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
4、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并闡述自己的論據(jù),培養(yǎng)相關的科學素養(yǎng);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開拓創(chuàng)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fā)霉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yǎng)基或斜面培養(yǎng)基實物
3、空白培養(yǎng)基以及配置培養(yǎng)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jié)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
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
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過程
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yǎng)基和接種、培養(yǎng)細菌的過程
引導學生分析培養(yǎng)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
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里?
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后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
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
課時二: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中,哪里細菌、真菌比較多?
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
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
利用現(xiàn)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
利用現(xiàn)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并闡述自己的理由
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里,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里,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么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制作了培養(yǎng)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胨、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yǎng)基里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yǎng)物質。
教師:還有什么成分屬于營養(yǎng)物質嗎?
學生:蛋白胨、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xù)匯報:配置好培養(yǎng)基后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后趁熱分裝在培養(yǎng)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yǎng)皿也要滅菌。等培養(yǎng)基凝固后,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里,細菌就落到培養(yǎng)基上,這是接種。然后將接種后的培養(yǎng)基放到溫暖的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yǎng)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jù)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tài)、大小和顏色區(qū)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里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yǎng)基,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現(xiàn)成的材料來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下節(jié)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jié)課后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并進行簡短匯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里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yǎng)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開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里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菌落數(shù)目明顯高于食堂中的,說明廁所里的細菌比食堂里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里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里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菌落數(shù)目明顯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霉菌的菌落數(shù),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顯高于廁所中的。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食堂里吃的多。營養(yǎng)多。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
舉例說明幾種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
說出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
2、能力目標
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
能夠模仿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綠色開花植物生殖過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和大自然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參與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觀察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過程,閱讀人工種子形成的資料,體驗新科技與傳統(tǒng)生產的差異。
二 教學方法
講授法
三 教學重點
觀察植物的受精過程
四 教學難點
概述植物的受精過程
五 教學用具
cai課件、花模型、果實(黃瓜、花生等)、土豆
六 教學用時
1課時
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師:(播放一段短片),同學們,這段短片展示的是什么生物現(xiàn)象?
生:開花
師:同學們喜歡花嗎?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喜歡?
生:自由回答
師:多姿多彩的鮮花帶給人類芬芳和美的享受,可是鮮花是為人類而開嗎?
生:不是
師:那花為誰而開?
生:為了繁衍后代
師:是這樣嗎?植物是通過開花來繁殖后代的嗎?如何繁殖?這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植物的生殖。
。ǘ⿵土暬ǖ慕Y構
師:同學們,關于植物的種類的知識我們已在七年級學習過,下面我來提幾個問題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師:我們在短片中看到的這些植物屬于植物里的哪一類?
生:被子植物
師:基本知識掌握得非常好!那大家聽我這樣說對不對:只有被子植物才能開出真正的花?
生:正確
師:禁得起問,不錯!我們還學過:被子植物多種多樣,開的花也多種多樣,作為一朵真正的花,應該具有哪些結構呢?下面請每個同學都來認真的回憶一下花的結構。
生:活動:填圖---花的結構,請一位同學說出一朵完整花的各結構名稱。
師: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結構是什么?
生:是雌蕊
師:雌蕊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生:柱頭、花柱和子房
師:子房是雌蕊的主要結構,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
生:子房壁和胚珠
師:胚珠里面有什么?
生:有一個卵細胞和兩個極核
師:很好,現(xiàn)在我們由內望外來組建一個雌蕊:首先有三個細胞:卵細胞和極核,他們有個家叫胚珠,胚珠外還有個更堅硬的“銅墻鐵壁”叫子房壁,可是這樣太矮了,于是子房壁又長高了一些,形成花柱,花柱的頂端叫柱頭。
師:可不要小瞧這個子房,他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主要部位,可是在形成前他需要花的其他伙伴的幫助。
。ㄈ﹤鞣
師:我們知道,植物的精子在花粉內,所以在受精之前,要先傳粉。如何傳粉?這里面有很大的學問,下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師:花粉從一朵花傳到另一朵花,這種方式叫異花傳粉,而傳粉的途徑有哪些?
生:依靠昆蟲和風等
師:根據(jù)傳粉的不同途徑,我們花分成:蟲媒花和風媒花。從這個角度看植物很高明吧!
可是也有的花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雄蕊給自己的雌蕊提供花粉,如蠶豆,這種傳粉方式被稱為自花傳粉。(展示圖片)
(四)受精
師:條條大道通羅馬。不管植物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花粉順利的送到柱頭上去和卵細胞相會。同學們,你們覺得在相會之前會遇到什么麻煩呢?
生:自由敘說
師:那聰明的植物是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師:看明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完成從傳粉到受精的過程。
生:接力回答植物從傳粉到受精的過程。傳粉:柱頭會分泌黏液,它只識別同類的花粉,其他植物的花粉不會被識別,就不會萌發(fā)。花粉在黏液的刺激下,萌發(fā)成花粉管,穿過雌蕊的柱頭、花柱,到達子房。在萌發(fā)的過程中,花粉管里的精細胞分裂成兩個精子,釋放到胚珠里,其他的花粉管萎縮。 受精: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師:這樣的受精方式我們稱為雙受精現(xiàn)象。這也是許多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
(五)果實的形成
師:萬里長征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精子和卵細胞順利會師,可是勝利的果實還需要更多的能量。這時,無論多么鮮艷的花朵都到了凋謝的時候,他們的使命已經完成,從而把生命的能量留給種子和果實的誕生。
師:受精以后,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里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成種子的胚,受精的極核發(fā)育成種子的胚乳。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這樣果實就包括果皮和種子兩個部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幾種果實,指出各自的果皮和種子部分。
生:花生:花生殼是果皮,花生仁是種子
師: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可是我有個疑問:不是一個受精卵只能發(fā)育成一個種子嗎?可為什么一;ㄉ镉泻脦讉花生仁呢?
生:說明子房里有好幾個胚珠。
師:真聰明!種子數(shù)要取決于子房里的胚珠的數(shù)目,如果只有一個胚珠,那么只有一個種子,如桃;如果有多個胚珠就會有多個種子,如西瓜等。
師:那還有一個疑問:每朵花都會形成果實嗎?
生:不一定,如果是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就不可以了。只有雌花才有可能結出果實。
師:從植物的開花能學到這么多的學問,被子植物真是聰明的生命體,不愧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等的植物!可是,同學們聽過這樣一個說法嗎:有的植物一生只開一次花,而且開花之后就意味著要死了?
生:竹子開花
師:為什么呢?下面讓我們來看一段短片來尋找答案吧!
師:同學們有何感想?
生:自由敘述
師:雖然是生命結束前的征兆,可是他依然把生命的力量化成了一粒粒生命的種子,所以竹子開花同樣也是在履行她繁衍后代的使命,讓我們見證到了植物生命力的頑強。這也是人們喜愛竹子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六) 果實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師:植物用畢生的力量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又是誰享用了美妙的果實?
生:動物
師:所以,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覺得植物的花為誰而開?
生:自由表述
(七)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
師:傳統(tǒng)的種植業(yè)讓人類生生不息,作為最高等的人類在享用豐碩果實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人們學習植物的方法,可以來合成我們所需要的更健康、更高效的植物種子。請看短片。
(八)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聰明的植物是如何來利用花來繁殖后代,植物還有更多的方式來繁殖自己的后代,聰明的人類在幾千年的種植中也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繁殖方法,他們是什么?下節(jié)課再來討論。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認識菌落的外觀形態(tài),辨別被細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過學生介紹,分析培養(yǎng)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細菌、真菌培養(yǎng)的一般操作過程,嘗試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
3、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實驗結果,歸納適宜細菌真菌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
4、根據(jù)所學知識,對其他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并闡述自己的論據(jù),培養(yǎng)相關的科學素養(yǎng);
5、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開拓創(chuàng)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的實驗操作過程、設計探究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實驗方案,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2、難點:利用事實說明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狀況,總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條件。
課前準備
1、變質的水果等食物、發(fā)霉的食物、感染細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長有細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養(yǎng)基或斜面培養(yǎng)基實物
3、空白培養(yǎng)基以及配置培養(yǎng)基所需要的藥品;
4、放大鏡
5、有條件的可配備實物投影儀
6、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興趣小組,進行配置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菌落的實驗
教學設計
本節(jié)教學分為兩課時。
課時一: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用肉眼可以觀察到細菌和真菌嗎?觀察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導學生產生興趣,提供實物細菌和真菌的培養(yǎng)過程興趣小組同學介紹配置培養(yǎng)基和接種、培養(yǎng)細菌的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培養(yǎng)基成分,總結歸納實驗操作的要點我們的周圍有細菌和真菌嗎?如果有,它們喜歡呆在哪里?觀察生活中的細菌和真菌,討論設計探究活動方案,課后實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實物,引導學生產生興趣;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課時二: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中,哪里細菌、真菌比較多?學生展示探究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分析適宜細菌和真菌生活的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利用現(xiàn)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利用現(xiàn)有知識,預測實驗結果,并闡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實驗方案和結果,組織學生辯論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里,存在很多細菌,可誰也沒有真正看見過。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它們太小了,要用顯微鏡看。
教師:在我們的生物小組里,同學們卻用肉眼觀察到了細菌的生長。他們是怎么看到的呢?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
主要教學過程:
學生:首先,我們看到的不是細菌,是細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們先制作了培養(yǎng)基。我們把牛肉膏、蛋白胨、鹽、瓊脂和水加熱混合。
教師:對不起,打斷一下。哪位同學能分析一下,培養(yǎng)基里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學生:牛肉膏應該是營養(yǎng)物質。
教師:還有什么成分屬于營養(yǎng)物質嗎?
學生:蛋白胨、鹽。
有的同學提出瓊脂,在同學中引起了爭議。經過閱讀課本和興趣小組同學的說明獲得了答案。
學生:瓊脂是凝固劑。
學生繼續(xù)匯報:配置好培養(yǎng)基后必須高溫滅菌,否則細菌就長得到處都是了。滅菌后趁熱分裝在培養(yǎng)皿和試管中,試管和培養(yǎng)皿也要滅菌。等培養(yǎng)基凝固后,我們將其暴露在空氣里,細菌就落到培養(yǎng)基上,這是接種。然后將接種后的培養(yǎng)基放到溫暖的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細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個個菌落。
教師:為大家展示學生們培養(yǎng)的細菌和真菌菌落,請同學們觀察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學生:有的光滑,有的長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綠色、黑色、米色、黃色等。
教師:根據(jù)課本中的描述,你能從菌落形態(tài)、大小和顏色區(qū)分出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嗎?
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指認細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細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們周圍,那些地方細菌真菌比較多呢?各個小組可以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設計實驗方案,限時5分鐘,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學們投票選出最感興趣的選題,中選的小組將從老師這里領取兩個配置好的培養(yǎng)基,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
學生:討論實驗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投票評選最有科學性的、最吸引人的實驗方案。
教師:雖然這一次我們只有三個小組獲得了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但其他同學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現(xiàn)成的材料來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下節(jié)課希望大家都能參與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
課時2:
教師:上節(jié)課后同學們按照自己設計的實驗方
案分別進行了實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將實驗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并進行簡短匯報。
學生:我們比較了廁所和食堂空氣里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yǎng)基,一個放在廁所中央的地面上,一個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開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廁所里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菌落數(shù)目明顯高于食堂中的,說明廁所里的細菌比食堂里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廁所中人的糞便含有很多細菌,而且打掃的程度沒有食堂里好。食堂經常用洗滌劑進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細菌就比較少。
教師: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細菌的攜帶者,清潔劑和消毒劑都可以減少細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在廁所里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菌落數(shù)目明顯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計算霉菌的菌落數(shù),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顯高于廁所中的。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食堂里吃的多。營養(yǎng)多。
教師:可見,對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
學生:我們比較了教室和操場的空氣里的細菌。實驗方案是:準備兩個同樣的培養(yǎng)基,一個放在教室中央的課桌上,一個放在操場看臺的地面上,打開蓋暴露在空氣中三分鐘,蓋上蓋放在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這是我們組的實驗結果,(通過食物投影儀展示)。
我們看到在教室里接種的培養(yǎng)基中,菌落數(shù)目高于操場上的,說明教室里的細菌比操場多。我們推斷的原因是:教室通風情況比較差,所以細菌比較多。
。▽W生繼續(xù)比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細菌和真菌;濕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細菌真菌等,總結出:營養(yǎng)、潮濕、溫暖、人類和動物的活動等條件有利于細菌真菌的分布;通風、洗滌劑、消毒劑、紫外線會減少細菌真菌的分布。)
教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另一組實驗,他們比較了學校中心花壇和學校門口大馬路邊的空氣里的細菌。實驗方案和同學們的一樣:他們準備了兩個同樣的培養(yǎng)基,一個放在中心花園的草坪上,一個放在馬路邊上,打開蓋三分鐘后,蓋上蓋放在培養(yǎng)箱里培養(yǎng)。請同學們預測一下哪個的菌落多?為什么?
(同學們各抒己見,激烈辯論)
學生:馬路邊多:那里塵土飛揚,還有汽車尾氣。
學生:中心花壇多,那里潮濕、很多落葉作為營養(yǎng)。
學生:馬路邊更通風細菌少。
學生:紫外線強烈,細菌不容易生長。
學生:汽車尾氣是污染,對細菌的生長更不利。
學生:馬路邊人來人往,細菌多。
學生:中心花園還有很多蚯蚓、蟲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細菌,都會散播到空氣中。
教師:經過學生討論,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中心花園里細菌比較多。是不是這樣呢?請小組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實驗結果。
學生:(通過投影儀展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心花園和馬路邊的'細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剛才其他同學展示的都多。兩者比較起來,中心花園的細菌真菌還是明顯比馬路邊多。理由大家都已經說了。
教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還有很多同學自己在家里利用簡單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實驗,下面請這些同學也來展示一下他們的成果。
學生:展示自己用果凍、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實驗。
教師:同學們愛好鉆研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yōu)樗麄児恼啤?/p>
教學反思
在進行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班額過大一直是困擾教學實踐的難題。課堂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混水摸魚;課堂展示過程中,有的學生不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展示所有學生的設計。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這次討論設計探究實驗方案的時候,我就采取了競爭答辯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個小組進行比賽,最先書寫完成完整的探究計劃的4個小組可以參與競爭答辯;然后要求全班同學從在參與競爭的4個小組中,投票選擇2個設計科學、創(chuàng)意新穎的方案。這三個小組將獲得教師提供的培養(yǎng)基。這樣,小組為了盡快完成設計方案必須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同學們?yōu)榱藚⑴c評選必須專心傾聽。這樣就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大家的競爭意識。為了獲得最有創(chuàng)意的方案,大家開動腦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設計方案的品質。無須擔心沒有獲勝的其他小組喪失了學習的機會,一方面大家可以輪流參與,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簡單材料進行自己的探究實驗。對于自己進行實驗的同學,可在記分等方面給以各種形式的表揚。這才是真正的主動學習。
在實驗結果展示過程中,以辯論的形式預測實驗結果,是課堂的一個高潮。這個亮點不是我事先設計的,而是學生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發(fā)生的。"學校的中心花園和馬路邊"這個課題也是學生提出來的。這個課題選擇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覺認為馬路邊很"臟",但通過闡述理由,很多同學認識到花園的條件更適宜細菌和真菌的存活。這種通過自己的知識預測事件發(fā)展,也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素養(yǎng),而通過辯論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樂于參與,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八年級生物教案 篇7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包括 、 、 和 。
二、細菌
1.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1)基本結構:控制著細菌主要遺傳性狀的DNA位于 ,控制著細菌的抗藥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狀的基因位于 。
。2)特殊結構:有些細菌具有.....
2.繁殖:細菌主要以 方式進行繁殖。
3.菌落:
每種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所形成的 ,可以作為 鑒定的重要依據(jù)。
三、放線菌
1.形態(tài)結構: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2.繁殖:主要進行生殖。
四、病毒
1.結構:(1)基本結構:主要由和兩部分構成,兩者合稱為。決定病毒抗原特異性等功能的是,控制病毒的一切性狀的物質是 。
。2)特殊結構:流感病毒的核衣殼外面,還有一層 ,止面生有 。
2.增殖:過程包括① →② →③ →④ →⑤
題例領悟
圖為病毒的結構,請回答:
⑴ 組成3的基本單位是 ,其化學成分是 。
、 若此病毒為噬菌體,結構中不應有的是:[ ] 和[ ] ;當它侵染細菌時,只有進入細菌體內。
、 若此病毒為流感病毒,當它侵入人體后,就成為,人體的細胞將消滅它。
、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但這時的病毒的[ ] 應該含有基因;在細胞工程中可用作,這時則利用了病毒的。
、 當病毒的[ ] 用32P標記時,在分子遺傳學上可用于證明 。
答案:⑴衣殼粒 蛋白質 ⑵2囊膜 1刺突 核酸 ⑶抗原 免疫 ⑷運載體 4核酸 標記 融合誘導劑 侵染細菌的特性 ⑸4DNA DNA是遺傳物質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下列不屬于微生物的是
。粒{藻和蘑菇 B.葫蘆蘚和鐵線蕨
。茫删w和黃曲霉 D.放線菌和變形蟲
2.谷氨酸棒狀桿菌異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
。粒粒體 B.核糖體 C.細胞質基質 D.內質網(wǎng)
3.下列不屬于細菌的基本結構是
A.鞭毛 B.核糖體 C.質粒 D.細胞壁
4.有關放線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粒煞种罹z構成,與霉菌完全相同
B.與細菌相同,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
C.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孢子,形成新個體,因此屬于無性生殖
。模饕钤趧又参锏募毎锌芍虏
5.病毒的主要結構是
A.核酸 B.衣殼
。茫夷 D.核衣殼
6.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
A.能進行新陳代謝 B.能進行繁殖
。茫芨腥炯毎 D.能產生可遺傳變異
7.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合成子代噬菌體蛋白質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別是
。粒删w的DNA,噬菌體的氨基酸 B.細菌的DNA,細菌體內的氨基酸
。茫删w的DNA,細菌體內的氨基酸 D.細菌的DNA,噬菌體內的氨基酸
二、非選擇題
8.圖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體淋巴細胞及其繁殖過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說明:(提示:HIV是一種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質外殼,內有RNA)
、虐滩《镜倪z傳信息儲存在它的 分子中
、茍D中4至5的過程在遺傳學上稱為 ;為保證遺傳信息的準確傳遞,此過程必須嚴格遵循 原則進行,并需在 酶的參與下才能完成。
、侨7的堿基比例為:A占20%,U占40%,C占30%,G占10%,則6的堿基比例為 。
、日埬愀鶕(jù)病毒的特征,設計一種方法,以檢驗9(子代病毒)是否繼承了1(親代病毒)的主要性狀:
自我評價答案
1B 2C 3A 4B 5D 6B 7C
8 ⑴RNA;⑵逆轉錄、堿基互補配對、逆轉錄酶;⑶A30%:T30%:C20%:G20%;⑷子代病毒是否具有侵染性。
【八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08-26
八年級生物教案02-28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6-23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12-04
生物八年級上冊教案11-15
八年級生物教案范文11-18
八年級生物的進化教案11-29
八年級生物教案【精】11-27
【熱】八年級生物教案11-28
【推薦】八年級生物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