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美術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知識要素
濃淡墨的組合
技能要求:
用淡墨與焦墨表現(xiàn)文字的變化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fā)現(xiàn):體驗焦、淡墨的變化,發(fā)現(xiàn)漢字演變過程
實踐與創(chuàng)造:運用文字與圖形的組合成有趣的畫面
欣賞與評議:在欣賞與交流中感受書法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淡墨與焦墨的運用
教學難點
文字與繪畫的組合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嘗試
1.出示一些古漢字,猜一猜,認一認。
2.了解漢字豐富的內(nèi)涵及其簡述其演變過程。
3.學生嘗試用一種字體書寫成語或名句。
二.欣賞與發(fā)現(xiàn)
1.欣賞由焦、淡墨完成的書法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2.通過嘗試與交流,知道先畫淡墨,再寫焦墨所形成的濃淡層次。
3.討論文字與繪畫的`關系,知道色彩的運用使畫面更生動。
三.討論與實踐
1.欣賞、討論同齡人的國畫作品,感受筆墨變化。
2.小組交流自己的構思。嘗試運用文字與繪畫完成畫面。
①注意筆墨變化;
②大膽構思,聯(lián)想豐富;
、圩⒁鈽媹D飽滿。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品,根據(jù)作業(yè)要求講評作業(yè)。
、僮栽u:說說自己作品的得意之處;
、诨ピu:談談你所喜歡的作品;
、劢處煟阂怨膭顬橹鳎頁P學生作業(yè)的獨創(chuàng)性。
2.交流對漢字的認識與感受。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型:造型課、表現(xiàn)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暖色的色彩特點及暖色所表達的情感感受,完成簡單的暖色作品。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的基本知識,并能根據(jù)觀察或回憶表現(xiàn)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
難點:創(chuàng)作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并且注意作品中冷暖色的搭配和感受。
三、教學方法:
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加強觀察、欣賞和教師演示。
四、教學準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
學生:繪畫用具、收集暖色繪畫作品。
五、教學設計:
1、導入:
圖片欣賞
組織學生觀察欣賞教師準備的暖色為主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
圖片中什么顏色居多?生活中有哪些暖色?暖色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2、教學組織:
。1)欣賞書中名家作品
鼓勵學生大膽指出暖色并說出表達給我們的感受
(2)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請學生觀察搜集來的圖片進行小組討論:暖色在藝術作品中適合表現(xiàn)什么情感和內(nèi)容?在暖色作品中出現(xiàn)的冷色起什么作用?
3、藝術實踐
根據(jù)對生活中暖色景物的觀察,用你喜歡的形式,畫一張以暖色為主的畫。在學生創(chuàng)作過程中進行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學生注意繪畫用具的安全,啟發(fā)引導并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大膽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4、展示延伸(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及互評,讓學生體會顏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算法,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評議的能力。
5、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匯報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和完善,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六、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暖色
暖色:溫暖熱情歡快喜慶
點彩:用大小、色彩不同的點繪成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紋樣,認識民族紋樣的內(nèi)容美,感受民族紋樣的樣式美
2、畫畫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能在平面圖形設計中選擇喜歡的民族紋樣來裝飾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紋樣的藝術魅力,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生活美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感受民族紋樣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歡的民族紋樣裝飾在平面圖形中
2、難點:能把喜歡的民族紋樣運用于平面設計,體現(xiàn)出較好的'色彩搭配和構成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搜集具有民族紋樣的物品,彩筆、畫紙 (教師)有民族紋樣的相關物品,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教師: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紋樣的花布(最好是實物)。
比一比,兩塊花布的紋樣有什么不同?
小結:民族紋樣的花布更別致,這些民族紋樣在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今天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民族紋樣》
2、了解民族紋樣的運用
(1)出示:民族風的服飾、鞋、包。
體會:民族紋樣使服飾、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風的家居布藝
體會:民族紋樣使布藝更美麗、環(huán)境更舒適
4、認識民族紋樣
(1) 美在變化與統(tǒng)一
、 出示:白族刺繡小圍兜
猜一猜:這個小圍兜為誰設計?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紋樣?
紋樣是怎么構成的?
小結:圖案中有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對稱的構成方式,色彩豐富 ② 出示:彝族刺繡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圖案美在哪兒?
肚兜上有什么紋樣?
花紋是怎樣構成的?
選用哪些顏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結:直立對稱的構成方式。中間是人物紋樣和花草紋樣;周圍是連續(xù)花草紋。 它主要有三種顏色:紅色表達熱情、豪放;黑色表達嚴肅、尊貴;黃色表達和平、親切。
。2) 美在對稱與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圖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紋樣?
這個圖案花紋是怎樣構成的?
用什么顏色搭配的?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綜合·探索”領域。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萬花筒這種玩具是他們比較熟悉和喜愛的。教學采用貼近孩子們生活的實物入手,有利于他們進行了解和創(chuàng)作。教材出示的圖片旨在引導學生在玩耍萬花筒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萬花筒成像的奧秘,發(fā)現(xiàn)其圖案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萬花筒成現(xiàn)出的美麗圖案是靠玻璃鏡子反射圖像而成的。它是由三面玻璃鏡子組成一個三棱鏡,再在一頭放上一些彩色玻璃碎片,這些碎片的圖像經(jīng)過三面玻璃鏡子的反射,就會出現(xiàn)對稱的圖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這就是萬花筒物理成像原理。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萬花筒的圖案,感受其形式美,學會運用繪畫、剪貼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
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可采用以下環(huán)節(jié):玩萬花筒玩具——探索萬花筒成像奧秘——觀察萬花筒圖案特點——欣賞中心對稱的圖案——創(chuàng)作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圖案作品——作品展示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玩萬花筒,探究體驗萬花筒成像的奧秘以及圖案的特點,學習掌握中心對稱圖案的形式美感,并采用繪畫、拼貼等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 教師與孩子一起玩萬花筒,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2.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萬花筒的平面鏡成像原理。
3. 出示課題:萬花筒。
。ǘ┌l(fā)展階段
1. 探討萬花筒成像原因,總結萬花筒中美麗圖案的特點。
2. 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中心對稱這個成像特點,師生一起總結出中心對稱,并展示大量的萬花筒圖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3. 教師示范萬花筒繪制方法:(1)畫基本形;(2)畫細節(jié);(3)涂色完成。
(三)學生創(chuàng)作
1. 通過采用繪畫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各種萬花筒的圖案作品。
2. 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 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ㄎ澹┱n后拓展
播放大量中心對稱的美術作品,提問并啟發(fā)孩子思維:還可以采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出漂亮的萬花筒圖案呢?學生各自發(fā)表自己意見,提出更多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相互帶動思維的拓展。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展示萬花筒成像圖片,提出疑問:小小的萬花筒,為什么能有千變?nèi)f化的圖案呢?
1. 師生把教具萬花筒拆開,跟學生一起觀察萬花筒的內(nèi)部構造,了解萬花筒是利用三棱鏡成像原理,通過光的反射產(chǎn)生影像的原理,充分感受探索學習的樂趣。
2. 學生選擇自己在萬花筒中觀察到的某一圖案,簡單畫一畫。分小組把自己畫的圖案放在一起觀察交流,并總結出萬花筒圖案中心對稱的特點。
3. 欣賞大量的萬花筒圖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形式美感。
。ǘ┌l(fā)展階段
1. 教師采用剪紙的方法,示范制作出簡單的中心對稱圖案。
2. 學生觀察總結表現(xiàn)方法:(1)對折,找到中心點;(2)剪出圖案;(3)打開后成型。
3.啟發(fā)學生在自己剪出的簡單圖形上,運用繪畫、剪貼等方式進行再加工,使萬花筒的圖案更加豐富。
。ㄈ⿲W生創(chuàng)作
1. 學生獨立地運用剪紙、拼貼和添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萬花筒圖案。
2. 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工具使用的安全。
。ㄋ模┱故九c評價階段
1. 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的圖案作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體會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
2. 學生評價,教師點評。
。ㄎ澹┱n后拓展
展示中心對稱的形式在美術領域的運用,如標志設計等,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思維。
。┦帐芭c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尤其是剪紙的同學,應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評價建議:
1.學生能否主動愉快地參與鏡面反射的體驗活動,發(fā)現(xiàn)萬花筒千變?nèi)f化的奧秘。
2.學生能否充分體會中心對稱的形式美感,并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方式剪貼或添畫出類似萬花筒圖案的作品。
教研提示:
如何拓展中心對稱圖案的表現(xiàn)形式。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大地分析本課是利用各種紙材進行藝術造型的有趣活動。采用的材料是皺紋紙搓、捏成的紙團、紙繩,,并根據(jù)材料性能運用合適的工藝手段進行構思、設計和制作。所表現(xiàn)的形象裝飾性較強,能夠產(chǎn)生淺浮雕的效果。
學情分析
本學期操作課較多,學生對于操作課已經(jīng)有所適應,于是大地對本課設置了兩個學習活動,材料及其相關制作技術雖不同,看似有差異,實質上卻包含著相似畫面構成的一般規(guī)律。如將多個點靠近作線狀排列會形成線的感覺,點的間距、大小及色彩可產(chǎn)生各種變化;如將點聚集又會形成面的感覺,點的`大小與疏密配置可產(chǎn)生多種變化;線如果大量密集地使用,可形成面的感覺,線還有曲直、長短、粗細、閉合變化。
活動一:學習內(nèi)容是用紙團、紙繩粘貼出一幅裝飾畫。類似這樣的裝飾藝術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圖例是一種立體裝飾藝術品,這是法國第六十七屆檸檬節(jié)最引人注目和極具創(chuàng)意的展品。本課作業(yè)可單獨用紙繩或紙團表現(xiàn)或同時使用,參見教材圖例。不同的作業(yè)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采用紙團粘貼,應讓學生掌握紙團的制作方法和巧妙組拼成形的方法步驟。紙團貯存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要把握好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設計制作裝飾畫時,注意利用“小紙團一點點排成線,一點點連成片”的方法,使畫面形式美感增強。
采用紙繩粘貼,應讓學生掌握紙繩的搓捏制作方法和粘貼設計成裝飾畫的步驟、方法。注意在造型設計時巧妙利用紙繩的松緊使畫面的線條出現(xiàn)粗細變化。
綜合采用紙團、紙繩粘貼成畫,應同時掌握紙團、紙繩的制作方法,并根據(jù)畫面中點、線、面的呈現(xiàn)方式,巧妙利用材料進行設計。
教學目標
1. 掌握紙團、紙繩粘貼畫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裝飾畫。
2. 養(yǎng)成精心制作的良好習慣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運用卷、折、壓、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紙條工藝品。
難點:了解單個物體組拼成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及淺顯的藝術規(guī)律。
教學過程
1. 欣賞運用紙團、紙繩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課題:紙品樂陶陶
3. 學生嘗試將皺紋紙制作成紙繩或紙團。(師生共同探究)
4. 師生交流解決制作問題:
(1)怎樣使紙團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樣搓紙繩不易松敢?
5. 教師規(guī)定時間,學生合作準備材科。
6. 學生為幾幅作品提出評價。
(1)紙團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紙團、紙繩與底紙的色彩搭配。
7. 教師講解制作方法步驟
(1)構思畫草圖:內(nèi)容可以是簡單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簡潔鮮明。
(2)涂膠(貼雙面膠):注意點線面的不同運用。
(3)粘貼:將紙繩或紙團牯貼在所涂膠的部位,并將其輕壓粘牢,示范時結合采用單線貼和團線貼法。
8. 學生根據(jù)出示的草圖討論,什么地方可用紙團,什么地方可用紙繩。
9. 教師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創(chuàng)作的設想。
10. 小組合用材科,用紙繩、紙團制作一幅粘貼畫。
11. 學生自評、互評作業(yè)。
12. 拓展延伸:藝術作品欣賞,可選用不同的材料為背景媒介做裝飾。
板書設計
《紙品樂淘淘》1.構思。2.畫圖。3.制作。4.粘貼。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戲劇臉譜的特點、樣式及有關知識,學習臉譜繪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創(chuàng)造性地畫出一個臉譜樣式,提高對戲劇臉譜的欣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臉譜樣式的繪制步驟及有關知識
難點:臉譜紋樣的流暢、和諧與色彩的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彩筆或水粉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設問導入
1、課件播放京劇節(jié)目,提問:這是什么音樂?(生答。引出戲劇)
除了京劇外,你還知道有哪些戲曲劇種?
戲劇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的功夫處,表演前還需要
做什么準備?
戲劇的化妝與生活化妝有哪些不同?
教師:戲劇化妝色彩濃重,形式夸張,具有象征性和約定俗成的'程式。
2、課件出示張飛和角圖片并簡析形式特點
二、欣賞分析
1、在戲曲表演中,臉譜的描繪往往根據(jù)戲劇角色行當生、旦、凈、末、丑來分別對待,特別是凈、丑角臉譜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2、課件打出資料,并講述不同樣式特點
3、課件錄像資料,讓學生再次欣賞并分辨角色行當
4、教師:臉譜既是化妝手段,也是裝飾性很強的圖案藝術,具有較高審美欣賞價值,人物的忠奸善惡,愛憎分明地躍然臉上,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三、步驟演示
1、課件打出步驟圖,老師演示
(1)畫出頭形、定五官位置
。2)確定人物類型(紅、黑、反派、正派.....)
(3)用線畫紋樣(流暢、和諧、美)
(4)涂畫色彩(有主色、黑色和白色)
四、學生作業(yè)
1、大部份學生在作業(yè)紙上繪制
2、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別畫出生、旦、凈、丑臉譜。
3、放戲劇音樂,掛出“戲劇大舞臺”作業(yè)展示板
五、展評
今天,我們學習臉譜,大家不僅知道了戲劇臉譜的審美價值所在,還自己繪制出了一幅幅生動的臉譜,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去體會欣賞臉譜藝術,提高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能力,弘揚祖國傳統(tǒng)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diào)配規(guī)律。
2、用鄰近色進行涂色練習。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鄰近色并掌握其調(diào)色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xiàn)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diào)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使他們感受到鄰近色的和諧美;接著通過觀察色輪表,明白鄰近色之間的色彩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在多媒體的演示下理解鄰近色的調(diào)配方法;最后最后通過動手實踐達到本課的'學習目的。
教學過程:
1、引導欣賞:
。1)播放錄象,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
(2)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qū)別。
2、目標發(fā)展:
(1)什么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huán)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
黃——黃綠——綠
紅紫——紫——藍紫
黃橙——橙——紅橙
(2)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家居圖片
B、生活圖片
C、建筑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并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chǎn)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范鄰近色的調(diào)配方法
3、實踐活動:
(1)作業(yè):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yè)展評。
5.課后拓展
教后反思:教學設計流程主要采用圖片導入,合作探究,欣賞感悟,實踐創(chuàng)作,展示評議和課后拓展。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色彩和諧統(tǒng)一的美感,引起學生的注意,順利導入新課。接著通過課件觀察色相環(huán)直觀認識鄰近色,緊接著繼續(xù)展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生活中的鄰近色,在最后的展評作業(yè)時的效果很好。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設計:
1、引導學生觀察葉子的形態(tài)、顏色與紋樣,從而感受它們的美,并且用簡單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2、引導常常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畫畫,完成一幅畫。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上網(wǎng)瀏覽的能力,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ヂ(lián)網(wǎng)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超文本結構特別適合于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chuàng)造性。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策略: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使學生感受到葉子的美。
2、賞識成功:通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計算機,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向交互,讓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促進了學生自信心、自我意識的`形成。
四、教學過程與分析
教學分析
一、導入
1、看視頻,圖片引入新課秋葉。
2、教師提問:你了解葉子嗎,葉子的顏色,形態(tài),結構如何?
二、新授
1、教師讓學生網(wǎng)頁,自己解決以上的總是,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2、在網(wǎng)頁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3、教師在網(wǎng)上回答學生的問題。
4、葉子形狀的分類小測驗,前五名獎勵。
5、依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繪畫葉畫
(1) 教師讓學生欣賞網(wǎng)頁上的葉畫。
(2) 教師演示一遍自己繪制。
(3) 對教師作品點評。
(4) 學生自己繪制。
6、同學間互相欣賞各自繪畫的葉畫
(1) 學生分小組合作繪畫
(2) 學生點評
三、教師總結
1、你有哪些感受?
2、課后繼續(xù)完善葉畫圖。
兒童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人。網(wǎng)絡的視頻播放形象逼真,生動直觀,新穎鮮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具有豐富的感覺性,激起學生情感反應,使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到葉子的美和神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計算機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工具。運用網(wǎng)絡,學生獲取大量有關葉子的知識,加工和組合,初步構建新的認知結構。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葉子形狀的多種多樣。
展示是最好的學習,為了展示,學生會以自己最大的負責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時發(fā)布自己的學習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承認,可以及時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發(fā)布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這為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chuàng)造力的養(yǎng)成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教案06-1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6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4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