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白浆_8乄8X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国产AV大片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2-08-26 21:58:46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合集7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氧呼吸的過程

  3、使學生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4、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5、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

  6、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界最重要的兩種生理過程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通過讓學生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列表比較能力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產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關心身邊的科學的意識,同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等四部分內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課本中提到的類似,只是更加強調發(fā)生的部位在細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還有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著教材給出了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闡述了有氧呼吸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并且指出了各階段進行的場所: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脫氫,產生還原性氫、丙酮酸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

  第二階段是丙酮酸繼續(xù)脫氫,同時需要水分子參與反應,產生還原性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階段是前兩階段脫下的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ATP,這個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教材首先說明生物一般是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并分別闡述了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

  然后教材對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又做了補充說明;同時教材還用小號字對有氧呼吸的進化做了簡要的介紹。

  教師在這里應補充無氧呼吸與發(fā)酵這一組學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材是以圖表結合講述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qū)別進行了比較。

  5、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呼吸作用的意義,其一,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二,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這里教師有必要對呼吸的意義作適當?shù)难a充,如: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現(xiàn)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等。

  教法建議

  1、引言

  因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課上也是重點學習的重要生物學原理之一,所以學生對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還是有基礎的,因此引言可從學生已有的對呼吸的理解作為切入點,教師可設計問題串檢測學生對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

  2、有氧呼吸

 。1)讓學生比較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本所給的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在比較中體會有氧呼吸的產物與反應物都需要水這一事實。

  (2)有氧呼吸的過程

 、儆醒鹾粑^程程中的物質變化和ATP的產生

  在引導學生討論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時,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師一邊寫化學反應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同時參看課本圖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A、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的丙酮酸,同時脫下4個;在葡萄糖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B、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兩分子丙酮酸和6個水分子中的氫全部脫下,共脫下20個,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過程釋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C、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前兩階段脫下的共24個與從外界吸收或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的6個O2結合成水;在此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大量的ATP。

  教師可指導學生把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進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過程中能量變化

  教師應向學生說明,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學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后,教師應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有氧呼吸過程的理解。

  為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同時也是對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復習,教師還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產實踐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討論,同時加深對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人向你請教怎么能長期儲存農作物種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學過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或措施嗎?”

  3、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的概念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生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供氧不足?”,這樣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設問:“在缺氧條件下,生物體如何呼吸呢?”從而引入對無氧呼吸的學習。

  教師應向學生解釋我們平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實際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的。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高等生物稱為無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則習慣上稱為發(fā)酵。

  (2)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可采用一邊寫化學方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最后總結無氧呼吸的全過程。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

  為使學生加深對無氧呼吸的理解,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一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分別沿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話題,以強化對二者聯(lián)系的理解。如可提問題:

 、倌忝刻於歼M行很多運動吧?你是否想過,當你進行不同形式的運動時,你的身體其實采用不同的方式為你供能呢?

 、诓《具M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5、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此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供討論的與人類生產實踐相聯(lián)系的話題來分析,以訓練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問: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農業(yè)生產中提高作物產量的具體措施嗎?”

  6、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師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轉化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類物質?梢哉f,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各種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樞紐,它把生物體的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等連成了一個整體。

 。4)有氧呼吸的出現(xiàn)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識記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利用、散失;

  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產和生活這的運用。

  【重點難點】

  1、重點 :滲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難點 :滲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

  【教學過程】

  一、水分的吸收

  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 根 ;

  根尖的結構組成: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圖)

  吸水最活躍的部位 成熟區(qū)的表皮細胞 。(圖)

  2、吸水方式: 成熟的植物細胞主要靠 滲透作用吸水 ,

  如: 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莖葉細胞、根冠細胞

  未成熟的植物細胞主要靠 吸脹作用吸水 。

  如:干燥的種子細胞、根尖分生區(qū)細胞

  3、吸水的原理

 。1)吸脹吸水的原理:親水性物質與水發(fā)生結合(結合水)

 。2)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液與外界溶液通過原生質層發(fā)生滲透作用

  A、滲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的擴散(如:課本P59圖)

  B、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需具備兩個條件: 半透膜

  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C、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tǒng):

  理由是: 細胞壁—— 全透性,水和溶質都可以透過。

  原生質層——主要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兩層膜間的細胞質——

  選擇透過性——可看做一層半透膜。

  細胞液——具有一定的濃度,與外界溶液之間通常具有濃度差。

  所以: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就是一個滲透系統(tǒng),當成熟的植物細胞與外界溶液接觸時,細胞液就會通過原生質層與外界溶液發(fā)生滲透作用。

  4、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通過細胞圖分析、講述實驗)

  1)30%的蔗糖溶液——細胞失水——發(fā)生質壁分離——細胞壁伸縮性小于原生質層

  2)清水或低液——— 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

  3)所以: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 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失水

  可用 質壁分離 實驗驗證

  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 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就通過滲透作用——吸水

  可用 質壁分離復原 實驗驗證

  4)質壁分離的外因: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

  質壁分離的內因: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質壁分離復原的外因: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

  質壁分離復原的內因: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的作用:

  ① 證明成熟的植物細胞發(fā)生滲透作用;

 、 證明細胞是否具有活性;

 、 作為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的方法;

  ④ 初步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大小。(請設計實驗測細胞液濃度大小 )

  5、鞏固練習:課本P62:一、二、四 學案P 1、2、3、4

  新學案P116:例6、11、12 P120:1—6、9—14、16 P124:8

  課練P48:19

  二、水分的運輸、利用、散失

  1、運輸: 結構 導管 ,

  從細胞外 → 導管的途徑:

  土壤溶液 → 成熟區(qū)表皮細胞 → → → 導管(通過滲透作用)

  土壤溶液 → 成熟區(qū)表皮細胞的細胞壁以及成熟區(qū)表皮細胞以內層層細胞的間隙 → 導管(通過擴散)

  2、利用:一般只有1%-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體內,參與 光合作用 和 呼吸作用 等生命活動。

  3、散失:途徑:主要通過 蒸騰作用

  意義:是 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 的重要動力

  三、合理灌溉:(詳見課本P61內容)

  1、 概念:

  2、 原理:

  3、 意義:

  4、 鞏固練習:課本P62:三

  【練 習】

  1下列某同學畫的幾個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注明圖中各標號所指的結構名稱:

  1. 細胞壁 2 細胞膜

  3. 液泡膜 4 細胞核

  5. 細胞質 6 細胞液 7.外界溶液

  其中2、3、5共同成 原生質層 。

  (2)A→B→C,說明細胞發(fā)生了 質壁分離 現(xiàn)象,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的細胞結構基礎是具有選擇透過 性的 原生質層 和一定濃度的 細胞液 、以及全透性的細胞壁;其外在原因是由于外界濃度 大于 細胞液濃度;內在原因 細胞壁伸縮性 < 原生質層。

 。3)若將C細胞放進清水中,將發(fā)生 質壁分離復原 現(xiàn)象,若不發(fā)生,

  則說明 細胞已死亡 。

 。4)A→C過程中,細胞液濃度 變大 ,吸水能力 變強 。

  2、用2摩爾/升的.乙二醇溶液和2摩爾/升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某種植物細胞,觀察分離現(xiàn)象,得到其細胞體積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細胞體積在A~B段的變化說明:在該段時間內水分從細胞 滲出 , 細胞液濃度 變大 。

 。2)在1分鐘后,處于2摩爾/升蔗糖溶液中的細胞,其細胞濃度將 不變 ,此時,在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 2mol/l的蔗糖溶液 。要使該細胞復原,將其置于 清水 中。

 。3)在1分鐘后,處于2摩爾/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細胞,其細胞體積的變化是由于 乙二醇

  逐漸進入細胞,引起細胞液濃度 變大而吸水 。

  (4)并不是該植物的所有生活細胞均可發(fā)生質壁分離,能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還必須具有 大液泡(原生質層) 。

  3、下面是用新鮮的洋蔥表皮進行的一些實驗與結果。請分析回答:

  組別處理結果

  a ①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 ①發(fā)生質壁分離

  ②然后將材料移到蒸餾水中 ②質壁分離復原

  b ③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 ③迅速發(fā)生質壁分離

 、苋缓笠频秸麴s水中 ④質壁分離不能復原

  c ⑤材料置于7%KNO3溶液中 ⑤開始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

  d ⑥材料放入100℃熱水中3分鐘后取出重復(a)組實驗 ⑥未發(fā)生質壁分離

  (1)洋蔥表皮細胞在a、b、c三組實驗中均發(fā)生質壁分離現(xiàn)象,其結構基礎是 同題1(2)

  (2)a組實驗可以說明 新鮮洋蔥表皮細胞具有與外界溶液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

 。3)出現(xiàn)b、d組實驗共同現(xiàn)象的原因是 原生質層受破壞,細胞死亡 。

  (4)c組實驗結果說明 K+、NO3- 可以被 主動力運輸進入細胞內 。

  4、施肥過多,出現(xiàn)燒苗的主要原因是 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中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過 度而死亡 。

  5、在移栽花木時常常剪去部分枝葉,這是為了( D )

  A、減少葉的呼吸作用 B、降低葉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C、促進植物體的根的吸水 D、維持植物體內水分代謝的平衡

  【教后感】

  植物對水的代謝中的運輸、利用和散失都在初中的補課上詳細講過,高中這一部分的重點是放在水的吸收上。主要又水的吸收的兩種方式、場所,以及兩種吸收方式CELL的特點,其中以滲透作用最為重要。這里包括滲透作用的原理、條件和植物的滲透作用以及質壁分離實驗的內容。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教學建議:可以參考探究一的實驗設計思路,設計出一組呈梯度的pH環(huán)境,以研究不同的pH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師

  能否根據(jù)數(shù)學的函數(shù)思想,繪出H2O2酶作用速率與pH之間關系的函數(shù)示意圖?你能否對該函數(shù)圖進行解釋?

  學生自主完成:

  說明酶的催化需要適宜的pH范圍;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個特定的最適宜pH;在最適pH范圍內,隨著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過最適pH范圍后,隨著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并最終導致酶失去活性;過酸與過堿對酶活性的破壞都不可以被恢復。

  如人體內的胃蛋白酶需要的最適pH范圍是1.5~2.2之間,而胰蛋白酶需要的最適的pH范圍是8.0~9.0。

  探究三:酶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假設

  酶濃度影響酶作用速率。具體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過一定的濃度范圍以后,再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

  實驗器材

  燒杯、試管、量筒、干酵母菌、過氧化氫、蒸餾水等。

  實驗步驟

 、偃∫欢康慕湍妇渲瞥山湍妇芤海萌萘科浚ɑ蛄客才c燒杯)將上述鮮酵母菌溶液分別配制成稀釋10倍、100倍、100倍、1 000倍的酵母菌稀釋液;另取4支試管,分別標記為1、2、3、4,用量筒各量取3 mL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加入上述4支試管。

 、趯⒔湍妇♂屢悍謩e加入上述4支試管,觀察試管中氣泡逸出的速率與氣泡的大小。

  實驗數(shù)據(jù)與分析

  1 2 3 4

  加入酵母菌稀釋液后氣泡逸出的速率 ++++ +++ ++ +

  數(shù)據(jù)分析(酶作用的速率) ++++ +++ ++ +

  關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說明:實驗中,加入酵母菌稀釋液后氣泡逸出的速率越快、氣泡越大,直接表明過氧化氫被分解得越多,間接證明酶作用的`速率越大。

  師

  能否根據(jù)數(shù)學的函數(shù)思想,繪出H2O2酶作用速率與酶濃度之間關系的函數(shù)示意圖?你能否對該函數(shù)圖進行解釋?

  學生自主完成:

  生

  具體來說,在底物濃度一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酶的濃度超過一定的范圍以后,再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這主要與反應容器中底物濃度的限制、產物濃度的抑制等因素有關。

  探究四:底物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教學建議:可以參考探究三的實驗設計思路,設計出一組呈濃度梯度的過氧化氫溶液環(huán)境,以研究不同的底物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學生探究:進行相關的實驗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并畫出底物濃度與酶作用速率關系的函數(shù)圖。

  生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底物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以后,再增加底物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這主要與反應容器中酶濃度的限制、產物濃度的抑制等因素有關。

  師

  那么,反應產物的濃度對實驗中酶作用的速率有何影響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生

  反應產物對實驗中酶作用的速率具有抑制作用,隨著反應產物濃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顯。

  課堂小結

  酶促反應的速率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單單考慮一種因素而忽略另一種因素都是不可取的;研究其中一種因素的作用,要注意控制變量。

  引導學生閱讀“放眼社會”的“酶與疾病”,讓學生了解酶和疾病的關系,如先天性酶缺陷病、酶的活性變化而導致疾病的產生、酶在診斷和治療疾病中的應用,更重要的是理解酶是生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收集社會生活中,尤其是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中有關酶的應用的例子。

  用作輔助消化劑的多酶片,含有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盡管胃內酸度較高,不適合大多數(shù)酶發(fā)揮作用,但人們可以將某些酶制劑做成腸溶劑型,如糖衣片和膠囊等,讓酶到達腸內后再被釋放出來發(fā)揮作用,從而治療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癥。

  學生活動:閱讀“酶與疾病”,并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報刊等途徑,通過資料收集與整理、實地走訪與考察等多種方法,寫出一篇有關“酶與疾病”的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3.酶促反應

  4.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1)溫度

 。2)pH

 。3)酶的濃度

 。4)底物濃度

  活動與探究

  “探究胃蛋白酶進入小腸后是否能發(fā)揮活性”的活動建議: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在過酸或過堿的環(huán)境下酶的活性都會喪失。在活性范圍內,酶的活性隨著pH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由于人體的胃蛋白酶由胃腺細胞分泌產生,并在胃中催化蛋白質分解的反應,然后隨食糜進入小腸,這時pH由2.0變成7.8,對胃蛋白酶的活性產生了影響。

  實驗材料:

  胃蛋白酶溶液,精肉塊,鹽酸,NaOH,pH試紙等。

  實驗步驟:

  (1)配制pH=2.0和pH=7.8的液體;

 。2)在兩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pH=2.0和pH=7.8的液體;

 。3)加入兩塊相同形狀的等重量的精肉塊;

  (4)向兩試管中同時滴入胃蛋白酶溶液;

  (5)定時觀察,記錄;

 。6)分析得出結論。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1.本小節(jié)主要講授“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倍性(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

  2.教材從“貓叫綜合征”講起,介紹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及其對生物體的影響”。之后安排了“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選做)”的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理解,并學習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的.方法。

  3.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的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其中后一類變異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系比較密切,是教材重點介紹的內容。

  4.染色體組的概念通過分析果蠅的染色體組成而得出。然后,根據(jù)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目的不同,區(qū)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幾種主要類型---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重點講述多倍體和單倍體。最后教材用小字講述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5.本小節(jié)可以為本章第五節(jié)《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中有關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第七章《生物的進化》中有關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a:識記);(2)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a:識記)。

  2.能力目標: 學會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

  四、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2.實施方案: 通過掛圖、幻燈片、投影片等多媒體教具,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抓住關鍵,學會知識。

  五、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過生殖細胞中的兩套不同的染色體,引導學生從全部染色體的許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關鍵特征。結合多媒體課件及具體實例,搞清難點所在。突破難點,理清思路。

  六、教具準備:1.貓叫綜合征幼兒的照片;2.精子形成過程的示意圖;3.果蠅的精子與卵細胞圖、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的知識結構投影片;4.果蠅染色體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七、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與學生談話,師生互動,共同歸納總結出應得的結論。

  八、課時安排:2課時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知識目標:

  1、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2、細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3、分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guī)律。

  能力目標:

  1、養(yǎng)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利用多種媒體獲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標:

  1、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的生物學思想。

  2、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細胞周期及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DNA、染色體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方法: 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所需設備: 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而一個成年人的體內大約有1014個細胞,那么這一個受精卵是怎樣形成1014個細胞的呢?這就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細胞增殖問題。

  究竟細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細胞增殖對生物體而言有什么樣的意思呢?大家?guī)е@幾個問題閱讀教材P112頁。

  教師點評: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兩個階段

  3、真核生物細胞分裂的方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有絲分裂。要學習有絲分裂我們首先必須來了解下細胞周期的概念,那么什么叫細胞周期呢?

  我們把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從這樣的一個概念當中大家能發(fā)現(xiàn)一些什么問題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呢?細胞周期又分為這樣的階段呢?

  兩個階段:

  下面大家閱讀這個關于細胞周期的資料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教師點評:

  結論:

  1、不同類型的細胞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不同;

  2、一個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分裂期時間短。

  如果我們把細胞周期用一個圓餅狀的圖形把它表示出來會是這樣的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題。

  現(xiàn)在我們就以植物細胞為例來學習下有絲分裂的過程。

  那么大家是否還記得植物細胞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一些細胞中的重要結構會發(fā)生某些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下分裂間期過程當中細胞內發(fā)生的變化。

  特點: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染色體的.復制)

  染色體復制的結果是形成姐妹了姐妹染色單體。但依然是呈現(xiàn)染色質的形態(tài)。大家思索一下這個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有什么特點沒有呢?

  這就是分裂間期的生命活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分裂期。

 。2)分裂期

  前期:大家同樣先看下前期的圖像,然后總結下前期有什么樣的特點?

  提示:

  1、在前期染色質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

  2、兩極有什么樣的變化?

  3、染色體怎樣分布?

  4、核膜核仁有什么變化?

  教師點評:

 、偃旧|高度螺旋、縮短變粗形成了染色體。染色體散亂分布

 、诩毎麅蓸O發(fā)出紡錘絲,出現(xiàn)紡錘體

 、酆四、核仁消失

  前期:膜仁消失現(xiàn)兩體

  中期

  問題:大家來嘗試描述下中期的主要變化?

  我們把細胞中央這個與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這個平面稱之為赤道板。其實它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結構。

  教師點評:

 、偎腥旧w的著絲點都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的形態(tài)穩(wěn)定,數(shù)目清晰,最利于觀察

  中期:形定數(shù)晰赤道齊

  后期

  提問:

  1、 染色體的著絲點發(fā)生什么變化?

  2、染色體的位置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師點評:

 、僦z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

 、诩忓N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大家比較一下中后期細胞內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shù)量變化?

  后期:點裂數(shù)加均兩極

  末期

  1、染色體、紡錘體、核膜、核仁有什么變化?

  2、一個細胞最終如何分為兩個細胞?

  教師點評:

  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現(xiàn)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末期:兩消兩現(xiàn)質分離

  我們已經了解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連續(xù)的過程。

  (看兩篇:第一篇連續(xù)放,第二篇分出各個時期)

  這就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然后我們來總結一下細胞內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guī)律然后做下面的習題。

  最后我們來分析一下有絲分裂的意思。

 。3)、 有絲分裂重要意義

  1、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是DNA的復制),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使得子細胞得到一套與親代細胞形態(tài)和數(shù)目完全一樣的染色體。

  2、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細胞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小結

  一、細胞周期的概念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三、有絲分裂的意義

  課堂練習:

  作業(yè):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1.濃度較高的以及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過低的情況都無法正常生存?

  2.為什么細胞外液適宜于細胞的生存?何為滲透壓?為什么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能夠維持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漿的pH為多少?為什么血漿的pH能夠保持穩(wěn)定?

  4.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穩(wěn)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漿pH為__________,其穩(wěn)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___左右。

  1、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通過觀察課本P5圖1-3思考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物質交換是如何進行的?而結合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思考內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

  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__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內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__________的參與,同時,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例題精析

  〖例1〗酷暑季節(jié),室外工作的工人應多喝()A、鹽汽水B、核酸型飲料C、蛋白型飲料D、純凈水

  解析:酷暑季節(jié),由于天氣炎熱,室外作業(yè)的人出汗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時,也排出了一部分無機鹽,使體內無機鹽的含量降低,為了維持體內鹽代謝的平衡,故室外作業(yè)的人應該多飲淡鹽水,以補充喪失的鹽分。答案:A

  〖例2〗班氏絲蟲寄生在人體淋巴管內后,常造成人體下肢腫脹,這是由于()A.細胞將不能接受氨基酸B.組織間隙積聚液體C.不能消化脂肪

  D.組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

  解析:班氏絲蟲是我國常見的絲蟲病病原體,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晚期則出現(xiàn)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癥,如下肢腫脹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組織液中的蛋白質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質積聚在組織液中,是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不斷升高,組織液的生成增多,使組織間隙積聚液體,造成人體下肢腫脹。答案:B【自我診斷】

  ●.基礎題

  1.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項不是由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明顯變化引起的病癥()A.浮腫B.手足抽搐C.貧血D.尿毒癥

  3.正常情況下,動物組織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的數(shù)量主要取決于()A.組織液中氧氣的濃度B.細胞膜上氧氣載體的數(shù)量C.細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D.細胞中ATP的數(shù)量4.下列物質中,可在血漿中找到的有()A.甲狀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質B.氨基酸、麥芽糖、二氧化碳、鈉離子C.蛋白酶、鈣離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膽固醇

  5.人體內環(huán)境必須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才能保證組織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與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無直接關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D.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6.在下列物質中,不參與人體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漿中水的來源是()

  A.組織液B.消化道、組織液、淋巴C.淋巴和組織液D.消化道和組織液

  8.血細胞、肌細胞,和淋巴細胞所處的內環(huán)境依次是:()A.血漿、體液和體液B.血液、體液和淋巴C.血漿、組織液和淋巴D.血液、細胞外液和體液

  9.人在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生了大量的乳酸。請回答下列的問題:

 。1)乳酸進入血液后,會與血液中的H2CO3/NaHCO3這對緩沖物質中的NaHCO3發(fā)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這一反應會使乳酸原有的電離平衡發(fā)生什么變化?

 。2)這些變化具有什么生理意義?你做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2節(jié)細胞的分化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說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進行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⑴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萍毎苄缘母拍睢

  解決方法:聯(lián)系初中學過的有關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知識;聯(lián)系不同組織中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從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各種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建成讓學生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教學難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解決方法:從體細胞一般是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具有本物種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細胞全能性。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解法。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學生活動

  1、通過具體實例,啟發(fā)學生得到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點。

  七、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1、為什么健康人的血細胞數(shù)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2、骨髓與血細胞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一、細胞分化及其意義

  出示教材P117、118相關圖片講解。

  1、細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導學生探討以下問題:

  ⑴細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實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發(fā)育成根的過程中,分生區(qū)的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細胞近似正方體。隨著細胞的生長,變成伸長區(qū)的長方體細胞,后來分化成成熟區(qū)的輸導組織的導管細胞、根毛細胞、薄壁細胞等形態(tài)、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又如動物的胚胎細胞形成多細胞生物體。干細胞再生出各種細胞等。⑵細胞分化的過程。

  在細胞外觀尚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之前,細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遺傳信息的執(zhí)行情況決定了。分化的細胞所呈現(xiàn)出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變化,首先源于細胞內化學物質的變化,如結構蛋白和催化化學反應的酶,以后依次漸變,不能逆轉。因此,分化是一種持久的、穩(wěn)定的漸變過程。⑶細胞分化的意義。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fā)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并發(fā)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

  3、細胞分化的特點:持久性,不可逆轉。

  4、細胞分化的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5、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6、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嗎?

  二、細胞的全能性

  1、細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師出示教材P119胡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的圖片,介紹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的實驗。

  由于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有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fā)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細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紹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應用)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將綿羊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

  2、干細胞

  動物和人體內仍保留著少數(shù)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叫做干細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許多造血干細胞。干細胞有多種類型,可分為成體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也可以分為這樣三種類型:能夠分化產生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全能干細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個生命;不能單獨發(fā)育成完整個體,但能分化為多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多能干細胞;能分化產生與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關的細胞稱為專能干細胞。

  [資料搜集和分析]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討論回答教材P120相關問題。

  三、總結

  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的生物學意義和細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業(yè)布置

  P120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2節(jié)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及其意義

  1、概念:

  2、特點:持久的,不可逆轉的

  3、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4、意義:

  5、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

  二、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礎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類型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

  三、干細胞

  1、概念

  成體干細胞全能干細胞

  2、類型或多能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高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11-04

高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06-24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高中生物教案【熱門】11-18

高中生物教案【推薦】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