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你的家在哪里地理第二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你的家在哪里地理第二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依據(jù)課標精神,積極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對學生這個最鮮活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對現(xiàn)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課程課堂教學精彩迭出的關鍵。
【案例描述】
在上新學期的第一堂課之前,我就考慮著:怎樣上第一堂課,才能盡快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不但讓第一堂課要上好,也為以后的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打好基礎;谝陨峡紤],最后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以“畫‘家──學校’的路線圖”來導入新課
同學們,歡迎大家進入江南中學學習,希望在初中三年的學習中,老師能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學們,過幾天,老師想到同學們家里走走,同學們歡迎嗎?(學生肯定會說“歡迎!”)可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家住哪里”呀。ü烙媽W生會面露難色或嚷嚷著“老師你什么時候要來我家,我來接你好啦!”)要不這樣,你們給老師畫一幅“江南中學──我家”的路線圖,老師看著你們畫的路線圖不就能順利找到你們家嗎?
二、以“學生路線圖中的不足之處”引出“地圖語言”的教學
學生畫的路線圖基本上達不到這兩個要求:正確的方向,合適的比例尺(實際上也沒法在課堂上隨手標出來)。還有可能是學生在讀自己的路線圖時,只會說“朝這里走、轉(zhuǎn)彎、再朝那里走”之類的話,我就可趁機引導學生懂得“掌握地圖語言的重要性”,并進行“修改自己路線圖”“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和“地圖語言”的教學。
我又準備了《中國政區(qū)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使用到哪些地圖?我們能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寧波,在什么樣的地圖上找到江南中學所在地──衙前村?”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地圖語言”的學習。
三、小結(jié)“承上啟下”
我準備了這樣的課堂小結(jié):“讀地圖也好,畫地圖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圖的‘語言’。具備三要素的地圖才能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好幫手,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區(qū)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鄉(xiāng)在祖國的正確位置,以及祖國在世界中的正確位置!薄罢_的讀圖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承上,引出“社區(qū)”這一名詞是為了啟下。
四、這樣的作業(yè)需要學生的能力與協(xié)作精神
這堂課的作業(yè)是這樣布置的:“同學們在自己的社區(qū)里生活了十多年,對周圍的環(huán)境應該是很熟悉了吧,試著去畫一幅‘社區(qū)平面圖’,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畫一幅‘江南中學平面圖’。老師還知道現(xiàn)在有幾個村莊被拆遷了(生接道:“是呀,被拆遷了,村民們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我們要請從這幾個村搬遷出來的同學為我們做一個社會調(diào)查,圍繞‘拆遷戶的感想’這一主題展開。其他同學也有任務:問問自己的父母,你現(xiàn)在居住的社區(qū)可以為你們提供哪些服務?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案例反思】
1、教學目標確定后,尋找最佳途徑盡量縮短新學生與新教材、新課程之間的距離,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我備課時反復思考的問題。作為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他們對“明陽小區(qū)平面圖”會比較陌生,因此應另行搭建“學習地圖語言”這一知識點的橋梁,于是就想到了讓學生畫“家──學!钡穆肪圖。用意有三:其一,學生熟悉“家──學!钡穆肪,這樣一開始就能活躍課堂氣氛;其二,作為一種技能,會畫路線圖在學生今后的生活中會有“用武之地”;其三,與認識“明陽小區(qū)平面圖”一樣,通過畫路線圖,同樣能過渡到“地圖語言”的學習。學完了“地圖語言”后,又讓學生運用所學:如修改“明陽小區(qū)平面圖”,閱讀“中國政區(qū)圖”,以及“修改自己的路線圖”。另外,“畫社區(qū)平面圖或?qū)W校平面圖”的作業(yè),進一步訓練學生運用地圖語言的能力。最后布置的